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探讨延续护理对出院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方法 将86例出院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3例,实验组由教育护士提供出院后延续护理,对照组接受常规出院教育.观察干预后2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HbAlc)3个代谢指标值及自护行为能力改变情况.结果 干预后实验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和HbAlc控制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自护行为能力比较,各项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延续护理能够改善出院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情况,提高患者的自护行为能力,利于患者采取健康促进行为.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效能及自护行为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自我效能量表(DSES)和自护行为量表(DSCS)和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以目的抽样法,调查了214例大庆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了解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效能的水平、自护行为的执行情况和生活质量,并采用专家授课、多媒体健康教育、护理技能培训等集体指导方法和个体针对性指导相结合方式,实施社区护理干预半年。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效能感和自护行为能力干预前、后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01);生活质量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和生活总分,干预前后有统计学差异(P〈0.05),物质生活状态干预前后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通过社区护理干预,可以增强2型糖尿病患者的自我效能感、自护行为能力,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合作式目标设定在糖尿病自我管理教育中有效应用的实践策略。[方法]选取53例2型糖尿病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采取"一对一"访谈的方式进行目标设定,通过病人设定的目标、制订的《行动计划》以及病人的评价和反馈来评估该方法的可行性;随访12周,记录病人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和自我效能的变化,评价其有效程度。[结果]病人均能够设定个性化的目标,并制订具体的《行动计划》,对完成目标有较高的信心;12周后,病人的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和自我效能均较干预前有所改善(P0.05)。[结论]2型糖尿病病人开展合作式目标设定,能够有效促进病人的行为改变和自我管理。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病友支持团队管理在2型糖尿病患者居家自我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居家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各50例,两组均进行常规的糖尿病知识教育和饮食运动指导,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加入病友团队支持教育。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及干预后6个月的自我管理活动、自我效能、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体质量指数(BMI)、空腹状态下腰围、血脂、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的变化。结果:干预后实验组患者的自我管理活动、自我效能、HbA1c、BMI、空腹状态下腰围、血脂、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病友团队支持教育能有效提高居家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增强自我效能感,改善相关代谢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糖尿病志愿者同伴教育在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中的作用。方法将84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2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多媒体幻灯的讲课方式,组织住院患者集体听课,出院后每月组织集体活动;实验组在以上教育基础上,由糖尿病俱乐部中招募志愿者并进行培训,考核合格后参与病房、门诊及家庭访视一体化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服务。比较干预前及干预后6个月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A1c,HbAlc)及患者自护行为能力情况。结果干预后实验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HbAlc控制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实验组患者各项自护行为能力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结论糖尿病志愿者同伴教育对帮助2型糖尿病患者提高自护行为能力有促进作用,使患者的血糖控制更理想,其是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的有益方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延续护理在中青年糖尿病患者出院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4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78例和对照组7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出院指导,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延续护理干预,干预6、12、18个月后分别比较两组自护行为、糖化血红蛋白、血糖,并评价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各期自我护理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P0.01);观察组各期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糖化血红蛋白12个月、18个月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延续护理可提高中青年糖尿病出院后患者的自护能力,有效控制糖化血红蛋白、血糖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院外跟踪护理对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水平的影响。方法:将79例门诊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39例和对照组40例,实验组进行院外跟踪护理,对照组予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自我管理水平,同时采用焦虑、抑郁量表(SAS、SDS)、一般自我效能量表(GSES)对两组患者进行心理状况和自我效能的比较。结果:干预3个月后,观察组在自护行为、自我效能、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痰菌阴转率、症状消失或明显改善时间等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SAS、SDS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院外跟踪护理有利于患者自护意识的形成,提高自我管理水平,从而达到提高治疗效果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实施自我管理教育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6月-2012年12月收治的老年糖尿病患者80例,随机分实验组42例和对照组38例。对照组按常规方法指导;实验组对患者进行自我管理教育,内容包括糖尿病饮食、运动、药物治疗、病情监测、自我监测、临床表现、并发症等。比较2组患者出院6个月后空腹血糖、早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 HbA1C)、体重指数。结果实验组出院6个月后的空腹血糖、早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体重指数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我管理教育能提高老年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提高血糖控制疗效,有助于提高老年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慢病分层管理理论奠基式授权管理-专业护理合理分配延续护理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9月1日~2019年6月30日收治的2型糖尿病病例9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5例,对照组于出院后接受每个月1次的延续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慢病分层管理理论奠基式授权管理-专业护理合理分配延续护理干预;比较两组自我管理行为[采用糖尿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SDSCA)]、自我效能[采用糖尿病自我管理效能量表(DMSES)]、血糖水平(包括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结果:实验组SDSCA和DMSE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慢病分层管理理论奠基式授权管理-专业护理合理分配延续护理对2型糖尿病者施加干预,可提高该类病例的糖尿病自我管理效能与自我管理行为水平,获得较好的血糖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自我管理教育改善社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和自我效能的价值。方法:将103例社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4例和对照组49例。对照组予以常规社区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干预的基础上,予以自我管理教育。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和干预3个月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并运用糖尿病患者自我效能感量表进行自我效能评价。结果:观察组干预后的饮食管理、运动管理、药物管理、血糖监测、足部护理和急症护理效能评分、自我管理效能总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我管理教育可以改善社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提高自我效能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看图对话"互动式教育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方法 将84例门诊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2例,试验组由教育护士利用国际糖尿病联盟推出的4幅"看图对话"工具进行互动式教育,对照组只接受糖尿病常规教育.现察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lc)3个代谢指标及自护行为能力有无变化.结果 干预后试验组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HbAlc控制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各项自护行为能力(除遵医嘱服药外)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看图对话"互动式教育对帮助2型糖尿病患者提高自护行为能力有促进作用,患者的血糖控制更加理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2年的教育干预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自护行为和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 将96例老年2型糖尿痛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8例,进行为期2年的教育.两组均接受门诊及电话随访,结合患者的行为习惯,与其共同设立行为改变目标,定期评估目标达成情况;试验组每个季度召集患者进行集体活动,予以内容和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与行为干预.每年评价两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空腹和餐后2h血糖、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体质指数及自护行为的改变情况.结果 干预2年时间后,试验组各项指标均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持续的健康教育与行为干预能促使老年2型糖尿痛患者建立并维持良好的行为习惯,改善代谢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动态血糖监测图谱在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212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06例。对照组在住院期间参加糖尿病健康教育集体讲座,观察组在参加健康教育集体讲座的基础上,利用患者本人动态血糖监测图谱结果进行一对一教育。观察2组糖尿病知识理论成绩、自护行为能力评分、糖化血红蛋白值的变化。 结果 观察组理论成绩高于对照组,自护行为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出院3个月糖化血红蛋白值明显低于对照组。 结论 动态血糖监测图谱可对患者的饮食及运动等行为产生持续影响,促进糖尿病患者健康行为的建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基于行为转变理论的健康教育结合家庭协同管理对2型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及血糖波动情况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9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抽签法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基于行为转变理论的健康教育结合家庭协同管理.比较两...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家属参与健康教育在2型糖尿病患者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试验组在常规教育的基础上,采取家属参与教育模式;对照组使用常规教育方法,对患者进行入院宣教、出院指导及随访等.干预时间半年,观察两组患者干预前及干预6个月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自护行为能力的变化.结果 教育后,试验组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HbA1c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自护行为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家属参与教育更有利于糖尿病患者血糖的控制,对患者自护行为能力提高有明显促进作用,但在实施中要有针对性,注重患者和家属的个体化需求.  相似文献   

16.
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照顾行为与自我效能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照顾行为与自我效能的现状,探讨存在的问题.方法 采用糖尿病自我照顾量表及糖尿病控制自我效能量表,以方便取样法对北京市海运仓社区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调查,共取得85份有效问卷,并对问卷进行分析.结果 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照顾行为与自我效能的平均得分指标为66.98%和69.02%;是否听过糖尿病知识讲座的患者在自我照顾行为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的自我效能与自我照顾行为密切相关.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照顾行为和自我效能水平均有待提高,应重视并健全社区糖尿病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7.
OBJECTIVE: Knowledge of one's actual and target health outcomes (such as HbA(1c) values) is hypothesized to be a prerequisite for effective patient involvement in managing chronic diseases such as diabetes. We examined 1) the frequency and correlates of knowing one's most recent HbA(1c) test result and 2) whether knowing one's HbA(1c) value is associated with a more accurate assessment of diabetes control and better diabetes self-care understanding, self-efficacy, and behaviors related to glycemic control. RESEARCH DESIGN AND METHODS: We conducted a cross-sectional survey of a sample of 686 U.S. adults with type 2 diabetes in five health systems who had HbA(1c) checked in the previous 6 months. Independent variables included patient characteristics, health care provider communication, and health system type. We examined bivariate and multivariate associations between each variable and the respondents' knowledge of their last HbA(1c) values and assessed whether knowledge of HbA(1c) was associated with key diabetes care attitudes and behaviors. RESULTS: Of the respondents, 66% reported that they did not know their last HbA(1c) value and only 25% accurately reported that value. In multivariate analyses, more years of formal education and high evaluations of provider thoroughness of communication were independently associated with HbA(1c) knowledge. Respondents who knew their last HbA(1c) value had higher odds of accurately assessing their diabetes control (adjusted odds ratio 1.59, 95% CI 1.05-2.42) and better reported understanding of their diabetes care (P < 0.001). HbA(1c) knowledge was not associated with respondents' diabetes care self-efficacy or reported self-management behaviors. CONCLUSIONS: Respondents who knew their HbA(1c) values reported better diabetes care understanding and assessment of their glycemic control than those who did not. Knowledge of one's HbA(1c) level alone, however, was not sufficient to translate increased understanding of diabetes care into the increased confidence and motivation necessary to improve patients' diabetes self-management. Strategies to provide information to patients must be combined with other behavioral strategies to motivate and help patients effectively manage their diabetes.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糖尿病看图对话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糖及血脂的影响。方法将110例T2DM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60例和对照组50例,实验组采用糖尿病看图对话进行糖尿病健康教育,对照者采用传统授课模式进行健康,观察两组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血脂水平的变化。结果健康教育后两组FPG、PBG及HbA1c水平均明显下降,与教育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教育后实验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水平略有下降、高密度脂蛋白略有升高,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教育后两组FBG、PBG、HbA1cLDL—C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糖尿病看图对话可有效降低T2DM患者血糖、HbA1c水平,改善血脂异常,是T2DM教育的有效的模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跨理论模式的健康教育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管理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6月在该校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110例,均确诊时间≥12个月,年龄≥60岁,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内容和模式进行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基于跨理论模式的健康教育.患者住院期间成立专业教育小组,统一进行跨理论模型知识系统培训.入院24 h内完成患者认知特征及健康需求评估后根据系统理论判断行为所处的具体阶段实施针对性的健康教育,20~30 min/次,1~2次/周.出院后每2周面谈1次,并针对不同阶段的具体行为特征进行个体化生活指导.观察干预前后糖代谢指标变化及采用生活质量量表评估患者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6个月观察组的BMI,2 h PBG,FBG,HbA1c,TG,TC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生活质量各项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水平更具优势,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基于跨理论模型对老年糖尿病人群的不同行为改变阶段实施个体化健康教育,促进患者行为的改变和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增强患者的健康动机,利于血糖控制及代谢稳定,使依从行为及自护能力显著提升,生活质量显著改善,同时也可潜移默化地改善护患关系,提高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