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乡村社区艾滋病相关歧视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影响乡村社区内部围绕艾滋病而引发的社会歧视的相关因素。方法自设调查问卷,调查乡村社区的艾滋病患者与感染者(PLWHAS)所感受到的社会歧视与普通村民针对PLWHAS的社会歧视情况及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并分别对导致两类人群不同歧视水平的影响因素进行多元回归分析,以分析当地社区中影响歧视水平的主要因素。结果共调查PLWHAS 194人,普通村民246人。PLWHAS所感受到社会歧视水平的7个主要影响因素:幸福感因子(忧郁或愉快的心境)、身份公开、社交范围、家庭人口数、幸福感因子(对情感和行为的控制)、感染途径、接受宣传;可归结为4个核心理论要素:艾滋病感染者的社会地位、对其他村民健康的威胁,对艾滋病预防知识的认知、个性特征。普通村民对PLWHAS的社会歧视受到9个主要影响因素:总体幸福感因子(对非传播途径的错误知识)、理智、本村疫情、幸福感因子(对健康的担心)、本村亲戚、防治态度、保守、接受宣传、AIDS防治知识得分;也可归结为4个核心理论要素:普通村民的个性心理特征、对艾滋病防治知识的认知、对疾病的恐惧以及宗亲关系强度。结论乡村社区中因艾滋病而引起的社会歧视不单是人们对艾滋病的恐惧而引发的社会排斥,其与村民的个性心理特征、乡村的传统社会文化及村民对艾滋病防治知识的掌握程度均有关。艾滋病患者本身身份的公开程度可能会增加社会歧视。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艾滋病高发地乡村医生对艾滋病防治知识的认知水平、相关的态度和信念,了解乡村地区艾滋病关怀防治工作的进展。方法对山西省运城地区艾滋病高发区33名乡村医生的艾滋病防治知识态度及信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①调查发现乡村医生对艾滋病3种传播途径的知晓率在70%左右,对艾滋病的非传播途径的错误率认识在17%左右,部分非传播途径知晓率低。②乡村医生目前仍存在不同程度的歧视,54%认为自己要与艾滋病感染者保持一定的距离。③乡村医生获取艾滋病防治知识的主要途径是电视,占82%;其次是报刊杂志、宣传资料和宣传栏。④影响乡村医生对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的因素主要有年龄、文化程度、健康状况、社交范围、本村疫情以及接受宣传的情况。影响乡村医生对PLWHAS态度的因素主要有对非传播途径的错误得分、健康状况、社交活动、文化程度、社会经历。结论多种因素影响乡村医生对艾滋病知识的知晓和对PLWHAS的态度,乡村医生对艾滋病防治知识的掌握水平较低,需继续加强对这一人群的健康宣传。宣传内容需要进一步深入细化,消除乡村医生对艾滋病感染者的社会歧视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乡村社区内部围绕艾滋病而产生的社会歧视的具体情形及水平。方法自设调查问卷,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患者(PLWHAS)所感受到的社会歧视及普通村民针对PLWHAS的社会歧视进行调查。结果共调查PLWHAS 194例,普通村民246名。PLWHAS所感受到的社会歧视水平得分(7±6)分,普通村民针对PLWHAS的社会歧视得分(6±6)分,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39)。社会歧视的形式主要集中在个体层次的社会互动,如直接身体接触及与饮食相关的社会活动中,而在帮助料理红白喜事以及非直接身体接触中,呈现出较低程度的歧视;PLWHAS的身份公开程度与社会歧视水平有关(F=7.686,P=0.000)。结论目前我国乡村社区中存在严重的针对PLWHAS的社会歧视,此歧视与艾滋病本身带来的恐惧以及中国传统的乡村社会文化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深入了解和探讨农村艾滋病患者在疾病困扰中总体幸福感的变化以及影响因素。方法用质性研究中现象学的研究方法,以总体幸福感量表中的问题作为指引,对山西省某乡镇3位艾滋病患者进行面对面的深度访谈和观察,并小组讨论,运用主题分析法,找出影响其总体幸福感的主题因素。结果艾滋病患者总体幸福感表现为:①对个人健康担忧,但对治疗前景充满信心;②接受免费治疗,身体状况好转,有精力可从事基本的日常生活;③易于满足,限于最基本的物质生活满足;④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多与健康、家庭经济、社会歧视有关;⑤患病初需对自杀意念、冲动等不良情感和行为进行控制;⑥整体生活状态松弛,不紧张。其影响因素有:农村特有的生活环境、生活水平、社会支持、健康状况、患者原有的人格状态、病程长短、社会歧视等。结论农村艾滋病患者总体幸福感比预想的高,这与当地生活水平低、社会支持工作开展,期望值低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艾滋病男性患者主观幸福感与社会支持间的关系,为艾滋病患者的健康教育和心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方便抽样,采用社会支持量表与主观幸福感量表分别施测于37例男性艾滋病患者。结果艾滋病男性患者主观幸福感为中等水平(17.22±3.29),社会支持水平(35.11±7.75)明显低于普通人(44.34±8.38),艾滋病男性患者主观幸福感与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及社会支持总分呈正相关(P<0.05)。结论艾滋病男性患者的社会支持水平较差,而且社会支持对主观幸福感有预测作用,护理人员应通过各种不同的措施,增加艾滋病男性患者的社会支持,从而提高其主观幸福感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农村居民艾滋病防治知识认知水平及相关的态度,为开展有针对性的艾滋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取随机整群抽样的原则在山西省运城地区抽取农村居民进行调查。结果①共调查农村居民246人,其中男性141人,女性105人,平均年龄(42±13)岁,82.9%为初中和小学文化程度;②调查发现农村居民对艾滋病3种传播途径的知晓率在70%左右,对艾滋病非传播途径的错误率在13%左右。部分防治知识不了解其中含义,知晓率低;③农村居民目前仍存在不同程度的歧视,54.9%认为自己要与PLWHAS保持一定的距离;④当地居民获取艾滋病防治知识的主要途径是电视,占82.5%,其次是报刊杂志、宣传资料和宣传栏;⑤影响因素分析发现,社会经历、健康状况、社交活动、保守、接受宣传情况以及从业状况影响农村居民对艾滋病知识的知晓,对非传播途径的错题得分、理智、文化程度、社交活动、防治总分、保守的个性影响农村居民对PLWHAS的态度。结论多种因素影响农村居民对艾滋病知识的知晓和对PLWHAS的态度,未来农村居民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重点是要开展形式多样、易于农村居民理解接受的宣传活动,宣传内容需要进一步深入细化,形式、内容、途径最佳结合,以加强农村居民的接受程度,同时引起更多人对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关注。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评价HIV/AIDS生命质量,为规范抗病毒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艾滋病感染者和患者大于200人的高发村,用SF-36健康调查量袁分别对HIV/AIDS与普通村民进行生命质量的评价。结果HIV/AIDS7个领域得分较普通村民均有明显下降,PR、GH和RE3个领域与普通村民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社会功能(SF)与普通村民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球基金艾滋病项目的大力支持,进一步加大了河南省艾滋病防治措施、帮扶救助政策的落实及反歧视等工作的开展。项目县HIV/AIDS生命质量得到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8.
主观幸福感指的是人们对整体或一般生活的满足程度和快乐感,是目前对个人和社会生活质量进行总体衡量的一项非常重要的综合性指标。护理人员是职业病和亚健康的一个典型人群,其主观幸福感目前还没有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本文从护士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和相应的护理管理干预措施方面进了具体阐述。  相似文献   

9.
在吸毒人群中落实艾滋病全面可及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静脉注射毒品仍然是中国艾滋病流行的主要传播方式之一.据2007年中国艾滋病疫情评估,因静脉注射毒品感染艾滋病约占年新发艾滋病感染者人数的42.0%[1].在吸毒人群中落实艾滋病防治措施,不仅可以控制艾滋病在吸毒人群中流行,而且可以预防或延缓艾滋病向一般人群扩散,对全面控制艾滋病的流行将起到决定性作用[2].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护生的社会支持状况及其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621名护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总体幸福感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自编的一般人口学资料问卷进行团体实测。结果回收有效问卷576份,回收率为92.75%。(1)在社会支持量表得分和主观幸福感得分方面,只有女护生主观幸福感得分显著高于常模(P〈0.01)。(2)本科护生社会支持总分、客观支持和主观支持得分明显高于大专和中专护生(P〈0.05),大专护生社会支持总分、客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得分明显高于中专护生(P〈0.05);城市护生社会支持总分和主观支持得分明显低于农村护生(P〈0.05),独生子女护生客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得分显著低于非独生子女护生(P〈0.01)。(3)护生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总分呈显著正相关(P〈0.01和P〈0.05)。结论学历层次、独生子女情况、生源地不同影响护生的社会支持水平,社会支持和主观幸福感呈正相关,提高主观幸福感必须加强社会支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海洛因依赖患者与正常人在主观幸福感上的差异,以及不同性别的海洛因依赖患者在主观幸福感上的差异。方法:应用总体幸福感量表(6WB)对60名海洛因依赖患者和60名正常人进行主观幸福感的测定。结果:海洛因依赖者的总体幸福感总量表分及各分量表分均低于正常对照(P〈0.05)。女性海洛因依赖者的正性情绪、负性情绪、总体幸福感分高于男性(P〈0.05)。结论:海洛因依赖患者的主观幸福感相对正常人较低,女性海洛因依赖患者在幸福感体验和情感体验上都比男性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部队医院住院官兵的心理健康状况与自我和谐和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自我和谐量表(SCCS)和总体幸福感量表(GWB)对部队医院住院官兵508人和对照组300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1部队医院住院官兵的SCL-90各因子分均明显高于军人常模(t=2.15412.782,P<0.05或0.01),突出表现在焦虑、人际关系敏感及躯体化3个方面;2部队医院住院官兵不和谐、刻板性、和谐总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而灵活性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GWB中对健康的担心、精力、对生活的满足和兴趣、忧郁或愉快的心境、对情感和行为的控制以及松弛与紧张各因子同对照组相比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或0.01);3部队医院住院官兵SCCS、GWB各因子与SCL-90各因子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P<0.05或0.01)。结论部队医院住院官兵自我和谐和主观幸福感水平较差,并对心理健康状况造成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3.
张思平 《现代医药卫生》2014,(12):1805-1806
目的 了解湖南省醴陵市农村居民艾滋病知识知晓现状,为进一步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调查的方法 ,以该市农村行政村为单位进行抽样调查,调查范围涉及80个行政村,每个行政村抽取10名村民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主要包括调查对象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及其对艾滋病传播、预防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结果 该研究共调查800名农村居民,有效回收问卷791份,居民总知晓率为54.9%(434/791);其中男性总知晓率为57.8%(233/403),女性总知晓率为60.8%(201/388),男女知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居民艾滋病总知晓率(69.4%,206/297)明显高于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居民(46.2%,228/4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醴陵市农村居民艾滋病知晓程度仍需要进一步提高,尤其低文化程度者,需要加大宣传力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病患者家庭关怀度对幸福感的影响及其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家庭关怀度指数量表(APGAR)和总体幸福感量表(GWB)对200例老年慢性病患者进行调查,分析APGAR和GWB之间的关系。结果老年慢性病患者APGAR和GWB总分分别为(6.75±1.38)分和(72.38±16.46)分,二者水平均较低。相关分析显示,APGAR与GWB呈高度正相关性(r=0.462,P<0.01)。结论老年慢性病患者家庭关怀度较低,是影响其幸福感的重要因素。社会工作者应给予老年慢性病患者更多的家庭关怀,以提高其心理幸福感,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调查老年患者的抑郁状态和社会支持状况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关系.方法 选择老年科住院的60岁以上自愿参加本次调查的患者100例,均填写一般问卷和一系列量表,并进行评分及等级量化.结果 100例患者中82例存在抑郁状态.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抑郁状态发生关系最大者是文化程度(OR=2.25,P<0.05),其次是服药种类(OR =0.81,P<0.05).抑郁状态组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及支持利用度评分低于非抑郁状态组(均P<0.05),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明显高于非抑郁症组[(30±17)分比(23±7)分](P<0.05).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评分与抑郁状态的发生呈负相关(r分别为-0.53、-0.29、-0.35,均P<0.01),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与抑郁状态的发生呈正相关(r=0.21,P<0.05).结论 老年患者抑郁发生率高,高度重视抑郁并针对老年患者的生理、心理特征,提出构建相关的干预模式,以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Substance use & misuse》2013,48(11-13):1615-1649
A study was conducted in 31 Karen tribal villages in Northern Thailand in 1999–2000 to address the question of why some villages have a relatively high prevalence of illicit drug use compared with others? Data were gathered from village leaders, residents, and through observations by field workers and the researchers, and included demographic, economic, and infrastructure development, and social and acculturation measures. Overall, few village-level variables were related significantly to drug use in the villages; those that were included: 1) better access to elementary education reported by “high drug” villages (81%) in comparison with “low drug” villages (29%) and 2) high drug villages reported having more alcoholic residents than low drug villages. The findings provide some support for the hypothesis that illicit drug use is positively associated with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acculturation, and socialization into mainstream attitudes, values, and behaviors.  相似文献   

17.
丁丽丽  唐承 《中国医药》2012,7(7):899-901
目的 了解实习阶段医学生对艾滋病知识的认知程度和态度,为教学医院开展医学实习生教学培训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调查问卷,随机对在我院实习的67名医学实习生采取不记名方式进行艾滋病认知及态度问卷调查.结果 医学实习生获取HIV/AIDS知识的途径主要来自学校教育、多媒体宣传、电视.医学实习生对艾滋病知识得分较高[(18.3±2.3)分],口腔医学生得分明显高于临床医学和医学影像医学实习生[(19.5±2.4)分比(18.0±2.2)分、(17.2±2.0)分,P<0.05].对窗口期的正确回答率仅为55.2% (37/67).医学实习生对HIVAIDS患者态度得分为(15.0±2.4)分,男生与女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8.2±2.8)分比(18.3±2.1)分,P<0.05].艾滋病知识和态度之间无相关性(P =0.343).结论 医学实习生对艾滋病知识掌握较好,但仍存在误区,对HIV/AIDS患者态度有待提高.教学医院可结合学生专业特点,在临床教学各个环节加大教育力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