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乙肝免疫球蛋白预防乙肝母婴垂直传播随机双盲对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预防乙型肝炎病毒(HBV)母婴传播的效果。方法 将单纯HBsAg阳性及HBsAg、HBeAg双阳性孕妇随机各分两组,其中各一组作试验组,定期注射HBIG,另两组作对照组,不注射HBIG,然后随访并测定婴儿HBsAg。结果 注射HBIG组,对单纯HBsAg阳性孕妇及HBsAg、HBeAg双阳性孕妇,出生婴儿HBsAg感染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HBIG对单纯HBsAg孕妇预防效果优于HBsAg、HBeAg双阳性孕妇。结论 HBIG能有效预防母婴传播。减少HBV感染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孕期不同阶段应用HBIG阻断乙肝病毒宫内感染的效果。方法设计自孕20周起,给予乙肝孕妇每四周免疫HBIG一次,共5次。对比常用的孕晚期3次免疫方法及孕期无干预措施的乙肝孕妇,在脐血、新生儿外周血及羊膜、胎盘感染方面进行比较。结果20周免疫组新生儿宫内感染率与28周免疫组相比无明显减少,同时新生儿抗体产生率也无明显增加。但是在胎盘感染的微观方面,20周免疫组明显低于28周免疫组。两个干预组较未干预组相比宫内感染率都有明显降低。结论孕期应用HBIG阻断乙肝母婴传播可有效的减少宫内感染率;20周开始免疫和28周开始免疫相比,在临床上,未见明显的优势,但是胎盘感染的微观方面,有明显低的感染率,新生儿外周血能比脐血更准确的诊断乙肝感染情况;羊膜的感染率与胎盘相同。  相似文献   

3.
乙型肝炎慢性无症状携带者(AsC)是我国乙肝病毒(HBV)传播的主要来源。AsC孕妇可引起婴儿垂直传播和出生后的水平感染,形成人群AsC和HBV贮存率[1]。AsC小儿极少自行转阴,一部分成年后转变为各型肝炎,甚至直硬化和肝癌[1]。为了解AsC母婴传播情况,我们于1997年1月至1998年7月对AsC产妇的静脉血、新生儿脐血、初乳进行配对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一、AsC产妇的筛选和确定:随机普查妊娠期孕妇静脉血HBV标志物(HBVM),根据其中任何一项阳性确定为HBV感染,(因孕妇…  相似文献   

4.
乙肝病毒母婴宫内垂直传播的探讨和预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乙型肝炎的传播已成为重要的世界性问题.我国乙肝病毒感染率甚高,达10.9%,约有1.2亿人,其中50%以上为母婴垂直传播所致[1].乙肝病毒感染,男女性别无差异,故约有6千万女性,这其中有三分之一涉及到生育[2].以往认为,胎盘屏障有保护胎儿不受外界有害物质的损害,乙肝病毒很少通过胎盘.据文献[3]报道:乙肝母婴垂直传播感染率甚高.新生儿感染乙肝后,其中85%发展为慢性乙肝携带者.婴幼儿乙肝感染率为30%.围产期感染乙肝男婴50%可能死于乙肝相关疾病,女婴14%.因此,乙肝病毒母婴垂直传播为慢性乙肝感染的主要原因;成人期乙肝急性感染的慢性转化率不足3%.本文就乙肝病毒母婴宫内垂直传播进行了调查和探讨,并介绍了阻断乙肝病毒母婴垂直传播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乙肝阳性孕妇孕期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 IG)在预防HBV母婴传播中的作用。方法选乙肝阳性孕妇(包括HBSAg( )、大三阳、小三阳、HBV-DNA( ))160例,分两组,每组80例,治疗组(用药组)、对照组(未用药)。用ELASA法和PCR技术进行母血和脐血测定。结果治疗组阻断几率为96.25%(3/80),对照组阻断几率为71.25%(57/80),二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乙肝阳性孕妇,孕期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是减少乙肝母婴垂直传播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妊娠晚期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阻断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2年11月~2013年11月收治的妊娠晚期乙肝病毒携带者孕妇127例。对这些孕妇进行分组,将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的为实验组,将未进行乙肝免疫球蛋白注射的设为对照组。化验患者血液,根据其血液中乙肝病毒标志物的含量将孕妇可能把病毒传染到胎儿的概率分为高风险、低风险和极低风险三个等级,这些孕妇分娩后要第一时间对新生儿做脐带血检验,判断新生儿是否为乙肝病毒携带者。观察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对阻断乙肝病毒母婴垂直传播的效果。结果风险评测中高风险组的孕妇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后其新生儿病毒感染率降低,其差异性较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0.05。低风险组和极低风险组则无明显差异性。结论妊娠后期对高风险乙肝病毒携带者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能有效的阻断乙肝病毒经母婴途径传播。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评价外源性注射HBIG对HBV母婴垂直传播的阻断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06年7月2007年7月在我院产前检查和分娩的阳性孕妇200例作为对象。根据知情同意原则,分为三组,HBIG 1组:同意孕期及产后注射HBIG者75例;HBIG 2组,同意产后注射HBIG者85例;非HBIG组不同意或因经济原因无法注射HBIG者40例。凡新生儿HBV-DNA(+),即表示胎儿宫内感染HBV;婴儿出生后6个月HBV-DNA(+),亦表示母婴垂直传播HBV。结果:孕28周时孕妇乙肝标志物各指标检测结果三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HBIG1组经过产前3次HBIG注射之后,HBsAg、HBeAg、HBsAb阳性率与HBIG2组和非HBIG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三组孕妇在孕28周和产前血清中的HBV-DNA阳性率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产后乳汁中HBV-DNA阳性率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新生儿和6个月婴儿HBV感染率HBIG 1组〈HBIG 2组〈非HBIG组(P〈0.05,P〈0.01)。结论:肌注HBIG可对HBV母婴垂直传播的阻断效果明显,并可降低母乳喂养感染的风险,且孕晚期孕妇和新生儿均使用HBIG优于仅产后新生儿肌注。孕晚期孕妇肌注HBIG可降低HBV的传染力。  相似文献   

8.
乙肝孕妇应用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阻断母婴传播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乙肝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世界性血液传染病.我国是乙型肝炎的高发区,人群感染率高达60%,乙肝表面抗原(HBsAg)携带率达10%~15%[1].研究表明,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30%-50%是通过母婴传播形成的[2],阻断母婴传播是控制我国乙肝流行的关键.HBIG已被证实为阻断母婴传播的有效手段之一,但其阻断率仍没有达到100%,仍有10%~20%的母婴传播阻断失败[3].故对母婴传播途径、HBIG阻断机制及阻断失败的原因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孕妇血清中不同乙肝血清学指标与HBV-DNA定量结果间的相关性。方法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不同乙肝血清学指标阳性孕妇血清中HBV-DNA。结果204例乙肝血清学指标阳性孕妇血清HBV-DNA总阳性率为42.6%(87/204),其中乙肝血清学指标HBVsAg/HBVeAg/HBVcAb(简称1.3.5)阳性组HBV-DNA阳性率为87.5%(42/48),HBVsAg/HBVcAb(简称1.5)阳性组HBV-DNA阳性率为34.8%(16/46),HBVsAg/HBVeAb/HBVcAb(简称1.4.5)阳性组HBV-DNA阳性率为26.4%(29/110);1.3.5阳性组HBV-DNA含量90%以上在107-108copy/ml之间,1.5阳性组和1.4.5阳性组85%以上在103-104copy/ml之间。统计学处理经卡方检验HBV-DNA定量检测结果1.3.5阳性组较1.4.5阳性组阳性率高,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05),而1.5阳性组无差异。结论我们的检测结果1.3.5阳性组HBV-DNA阳性率显著高并且病毒复制水平也高,说明其传染性也很高。所以,建议对孕早期乙肝血清学指标1.3.5阳性的孕妇在孕6个月以前进一步检测HBV-DNA,以确定其有否传染性,并进一步采取阻断母婴传播措施。  相似文献   

10.
为了了解国产与进口试剂盒之间的质量差别 ,我们对国内两家公司生产的HBsAg、HBeAgSPRIA(固相放射免疫分析 )试剂盒与美国Abotte公司的试剂盒进行了比较 ,希望该实验数据能在平时的样本检测中 ,对结果的判断及质量控制有所帮助。材料和方法一、试剂 :AbotteHBsAg、HBeAgSPRIA试剂盒 ,批号为A2 2 78934。国产HBsAg、HBeAgSPRIA试剂盒由两家公司提供 ,分别编号A、B。二、血清标本 :本院门诊及住院病人血清置 - 2 0℃冻存。三、仪器 :西安 2 6 2厂生产XH6 0 10γ计数仪 ,德国进口加样器及配套吸头。四、实验方法 :按厂家提供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HBV体外感染颗粒细胞模型,研究HBV在颗粒细胞中的复制情况,为深入研究HBV经卵细胞母婴垂直传播提供研究平台。方法原代颗粒细胞体外培养后用HBV阳性血清感染。收集培养上清,在不同时点检测HBsAg、HBeAg定量,实时定量PCR检测HBVDNA。免疫组化检测培养细胞中的HBsAg和HBcAg。巢式PCR检测细胞中的HBVDNA及HBV-mRNA。原位杂交检测细胞内的HBVDNA。结果成功建立了HBV体外感染颗粒细胞模型,在培养上清中可以持续96h检测到HBsAg和HBV DNA,在细胞内检测到HBsAg和HBcAg的阳性信号,PCR扩增显示细胞内有HBVD-NA及HBV-mRNA的存在,原位杂交证实细胞内HBVDNA阳性。结论 HBV能够在体外感染颗粒细胞,并在其内复制,该结果为深入研究HBV经卵细胞传播机制提供了很好的研究平台。  相似文献   

12.
目的:检测分析自身免疫性肝炎(AIH)与乙型肝炎(HB)患者血清自身抗体特点及诊断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AIH组(n=43)和HB组(n=100)血清抗核抗体(ANA)、抗平滑肌抗体(SMA)、抗线粒体抗体(AMA)及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pANCA、cANCA),比较两组自身抗体检出率、ANA滴度、荧光模型及肝功能和免疫球蛋白。结果:AIH组自身抗体以ANA、SMA为主,阳性率分别为93.02和67.44%,两种抗体同时阳性的检出率为55.80%,AMA及pANCA、cANCA的检出率分别为13.95%和6.97%、2.32%;而HB组只检测出16例(16.0%)ANA,无一例SMA阳性。AIH组ANA以高滴度(≥1:320)抗体为主,荧光核型主要以核仁、核膜型为主,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及IgG含量明显高于HB组。HB组ANA以低滴度(≤1:100)抗体为主,荧光核型以颗粒型所占比例较高。结论:检测AIH和HB患者自身抗体相关指征对提高诊断准确性,制定治疗方案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对乙型肝炎病毒(HBV)抗原抗体宫内传播的影响。方法将母亲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的婴儿作为500例观察对象,根据出生前母亲是否用HBIG分为:观察1组:产前母亲孕末期28w、32w、36w各用200IU(蓉生)HBIG 200例;观察2组:产前母亲孕末期28w、32w、36w各用400IU(蓉生)HBIG 100例;对照1组:产前母亲孕末期不用HBIG 200例。观察生后12h内新生儿静脉血乙肝五项:HBsAg、乙型肝炎表面抗体(HBsAb)、乙型肝炎e抗原(HBeAg)、乙型肝炎e抗体(HBeAb)、乙型肝炎核心抗体(HBcAb)。结果观察1组200例新生儿HBsAg阳性1例,阳性率为0.5%,HBeAg阳性3例,(其中1例HBsAg同时阳性)阳性率为1.5%。对照组HBsAg阳性2例,阳性率为1%,HBeAg阳性8例,(其中2例HBsAg同时阳性)阳性率为4%。经统计学处理(HBsAg)χ2=0.336,P=0.562;(HBeAg),χ2=2.337,P=0.126。观察1组与对照组生后24h内HBV抗原检测比较无显著差异。观察1组、观察2组与对照组HBsAb检测比较:观察1组新生儿HBsAb阳性率1%,观察2组新生儿HBsAb阳性率2%,对照组HBsAb阳性率1%,各组HBeAb和HBcAb检测比较,结果HBeAb和HBcAb检测母婴符合率均在97%-97.5%之间。结论孕妇HBV携带者产前孕末期用HBIG 200IU隔4w连用3次的方法对阻断乙肝病毒的宫内感染效果不显著。加大HBIG的用量400IU可基本阻断HBV垂直传播胎儿。但鉴于对照组宫内感染率仅4%,加大用量不适用所有HBV携带者孕妇,尤其是HBsAg单阳性孕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乙肝疫苗母-婴阻断失败者中乙肝病毒(HBV)全基因变异状况.方法 用PCR方法对启东地区11对乙肝疫苗免疫失败儿童-母亲配对血清及6例疫苗接种成功儿童的"大三阳"母亲血清扩增HBV全长基因,克隆测序后以Clustal X软件进行序列比对.病毒载量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测定.结果 疫苗阻断失败和成功儿童的母亲HBV平均滴度分别为(1.2×107±3.1×1010)copies/ml和(1.6×107±8.8×1010)copies/ml,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11例HBV DNA阳性的儿童中,4例(36.4%)有HBsAg"a"决定簇的氨基酸改变,表现为T125A、I126T、Q129H、M133V、D144V和G145A等6种不同突变形式,但母亲中HBsAg"a"决定簇均为野生型.疫苗接种失败的儿童中HBV preS1、preS2、S、X、preC/C和P基因的平均突变率分别为0.38%、0.22%、0.27%、0.17%、0.11%和0.11%.preS1区nt2999-3157、S区nt529-677、C区nt1955-2016和P区nt923-1001、nt2489-2602为病毒基因组中最易发生突变的区域.结论 经主动和被动免疫后,儿童体内HBV突变可发生于所有开放阅读框架内.除s基因外,preS和P基因的突变可能也与免疫逃逸有关.  相似文献   

15.
慢性乙型肝炎重叠HGV感染对HBV复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慢性乙型肝炎重叠HGV感染对HBV复制的影响.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患者血清HBV-DNA.HBV-DNA定量采用荧光信号引物能量转换法.以单纯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对照研究.结果23例HGV重叠感染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HBV-DNA、HBeAg和抗-HBe的阳性率分别为56.5%、17.4%和60.9%而34例单纯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三项指标的阳性率分别为91.2%、85.3%和11.8%.定量分析显示,前组HBV-DNA量为2.02、后组为4.12.经统计学处理,两组各项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慢性乙型肝炎重叠HGV感染可能会抑制HBV的复制.  相似文献   

16.
李安乐  戴夫  彭琼 《医学信息》2019,(3):69-73,77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计数、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随着乙型肝炎病情进展而恶化时变化情况,以及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RDW与乙型肝炎、乙型肝炎肝硬化间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6年8月~2018年7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科、感染科、体检中心及南区(合肥市滨湖医院)感染科研究对象共162例,其中健康对照组50例,乙型肝炎组患者5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组患者62例。检测三组血常规、肝功能指标、RDW,并计算NLR,分析三组间其相应值变化差异;对乙型肝炎肝硬化组患者利用Child-Pugh评分系统进行各自肝功能分级,分析NLR、RDW水平同Child-Pugh评分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检测NLR和RDW在乙型肝炎肝硬化组中的特异性、灵敏性、准确性。结果 ①三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ALT、AST、TBIL、ALB、PT、NLR和RDW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对照组的NLR和RDW与乙型肝炎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乙型肝炎肝硬化组的NLR和RDW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和乙型肝炎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在乙型肝炎肝硬化组中,随着肝脏炎症损伤程度加重,NLR水平呈显著上升趋势,RDW也呈现升高趋势。NLR、RDW水平同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Child-Pugh评分呈正相关(P<0.05)。③利用ROC曲线分析显示,NLR、RDW诊断乙型肝炎肝硬化的AUC分别为0.687、0.81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NLR、RDW的截点值为2.25、14.25,灵敏度分别为0.581、0.726,特异度分别为0.8、0.8。结论 NLR、RDW数值的变化与乙型肝炎、乙型肝炎肝硬化发展进程密切相关,其慢性肝炎发展为肝硬化,肝硬化进一步发展为失代偿期的过程会导致NLR、RDW水平也相应升高。NLR、RDW可归入到其Child-Pugh评分系统中,辅助预测乙型肝炎患者肝功能情况,评估肝脏纤维化程度,通过AUC来判定,相对于NLR来说,RDW准确性更高。  相似文献   

17.
陈欢  李秀惠 《医学信息》2019,(12):67-69
目的 分析急、慢性乙型肝炎、乙肝肝硬化患者血脂水平及患者血脂水平的变化情况。方法 选择2015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乙型肝炎患者40例作为急性乙型肝炎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44例作为慢性乙型肝炎组、乙肝肝硬化患者35例作为乙肝肝硬化组,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比较急、慢性乙型肝炎及乙肝肝硬化患者肝功能及血脂水平。结果 急性乙型肝炎组与慢性乙型肝炎组在ALT、AST、TBIL、DBI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乙型肝炎组与乙肝肝硬化组在ALT、AST、ALB、TBIL、DBIL、PT、PTA、IN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乙型肝炎组与乙肝肝硬化组在ALT、AST、ALB、PT、PTA、IN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乙型肝炎组TG高于慢性乙型肝炎组与乙肝肝硬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乙型肝炎组CHO水平高于急性乙型肝炎组与乙肝肝硬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乙型肝炎组、慢性乙型肝炎组、乙肝肝硬化组在HDL-C、LDL-C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慢性乙型肝炎及乙肝肝硬化患者血脂水平逐渐降低,以TG下降为主,与肝功能损伤有关,是评估乙型肝炎病程进展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8.
世界范围内持续感染乙型肝炎病者(HBV)、丙型肝炎病毒(HCV)的患者已超过5亿。这两种病毒在病原学上有许多共同特点,但在病毒学特点上以及在慢性肝炎的免疫逃逸机制上均有着显著的差别。在早期天然免疫应答方面,HBV感染最初几周并不引起肝脏基因表达的改变,而HCV则会引起许多肝内基因表达改变。在特异性免疫应答方面,HBV和HCV感染后机体清除病毒的途径主要有特异性CTL细胞的杀伤作用、CD4^+细胞的辅助作用、抗体的中和作用或杀伤作用。相对于HBV来说,HCV在成人更多引起慢性肝炎。  相似文献   

19.
对我院精神病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BV)血清学标志物检测结果进行分析,估计其传染性程度,为精神病患者乙肝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实验室依据。用ELISA方法检测我院三年来门诊及住院精神病患者乙肝五项指标,并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显示,5031例血清标本中检出HBV血清学标志物3023例,总感染率60.1%。血清学标志物模式可分为感染期模式组和恢复期模式组,两组共20种模式。结论:乙肝五项指标检测结果显示,精神疾病患者较同类人群血清总感染率偏高,HBV血清学标志物模式也较为复杂,除HBsAg阳性、抗-HBs阴性、HBeAg阳性、抗-HBe阴性、抗-HBc阳性组具有传染性外,其他模式也存在一定的传染性。建议对住院精神疾病患者注射乙肝疫苗,以减少乙肝的传染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