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李小鹰 《国外医学:老年医学分册》1994,15(4):145-147
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静脉溶栓治疗是八十年代以来心血管领域的重大进展。由于老年人占此类病人的多数,且多项大规模临床试验证实了老年人溶栓的疗效,故将溶栓疗法普及到老年人的呼声渐增。本文介绍老年人静脉溶栓治疗中年龄与溶栓疗效的关系、延迟溶栓的疗效及减少脑卒中发生率的途径等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老年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急诊静脉溶栓治疗后,对于梗死相关冠状动脉未能有效开通的病例,进行补救性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方法 ≥70岁急性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ST segmentelevation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 ,STE AMI)患者5 2例(≥70岁组) ,在急诊静脉溶栓治疗后若判定梗死相关动脉未能有效开通,则即行冠状动脉造影,若造影显示梗死相关动脉血流为非TIMI 3级灌注、同时患者仍有较明显胸痛和(或)梗死对应心电图导联ST段抬高,并除外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禁忌证,即进行梗死相关冠状动脉的补救性介入治疗(包括球囊扩张、支架置入)。同时与<70岁的6 7例(<70岁组)STE AMI患者进行比较。结果 与<70岁组患者比较,≥70岁组的STE AMI患者在进行了静脉溶栓治疗后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显示:溶栓有效开通比例低,同时在心肌梗死急性期的死亡绝对数较大;但梗死相关动脉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成功比例两组无差异,同时,在≥70岁组,接受了静脉溶栓治疗后,再行PCI的严重出血并发症(包括颅内出血、消化道大出血等)并未见增加。结论 ≥70岁组患者静脉溶栓有效开通比例较低,进行补救性PCI成功比例与<70岁组的STE AMI患者相同,在严密监测出、凝血参数情况下出现严重出血并发症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静脉溶栓后急诊介入治疗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3月到2012年8月收治的128例AMI患者,系发病12h内且无溶栓禁忌证的初发患者,随机均分成两组:溶栓+PCI组[系静脉溶栓后进行急诊介入治疗(PCI)];直接PCI组(未经溶栓直接进行PCI)。比较两组患者心肌梗死相关动脉(IRA)开通率,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术前到达导管室时IRA已达TIMI3级血流者共32例,其中静脉溶栓后进行急诊介入治疗组24例(37.5%)显著高于直接PCI组的8例(12.5%),P〈0.05。术后溶栓+PCI组IRA达TIMI3级血流者明显多于直接PCI组(75.0%比50%),住院期间两组均无严重出血并发症发生。结论:静脉溶栓联合介入疗法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梗死相关动脉再通率高,更有利于保护左心室功能,并降低心脏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老年患者急性心肌梗死的溶栓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康宇华 《国外医学:老年医学分册》2000,21(2):52-54
本文探讨了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治疗的新观点,较详细地介绍了老年患者链激酶及速效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的各项结果分析。 相似文献
5.
溶栓治疗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34例分析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目的观察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AMI)溶栓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71例70岁以上老年AMI患者分成溶栓组(34例)和对照组(37例),比较其临床结果。结果(1)梗死相关动脉(IRA)的再通率溶栓组显著高于对照组(61.8%及13.5%,P<0.01);(2)溶栓明显改善了老年AMI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63%及52%,P<0.05);(3)溶栓显著降低了老年AMI患者的住院病死率(35.1%对14.7%,P<0.05),降幅为20.4%;(4)溶栓组发生出血并发症6例(皮肤淤斑4例,上消化道出血2例),无严重出血(无需输血)并发症及脑卒中发生。结论对无禁忌证的老年人AMI进行溶栓治疗,可以增加其血管再通率、改善心功能及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6.
柯永胜 《国外医学:老年医学分册》1994,15(1):12-16
对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效果,防止治疗后发生再次梗死的药物应用情况进行总结。这些药物包括抗血小板药、抗凝药、β-受体阻滞剂、硝酸甘油制剂、钙通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其中,肯定了抗血小板和抗凝药的作用,其它制剂尚待观察。(林栋摘) 相似文献
7.
目的直接PTCA为急性心梗(AMI)提供了积极的有效的又安全的恢复心肌灌注的手段,优于常规溶栓治疗,但直接PTCA仍有时间延误问题.研究旨在探讨AMI患者在等待PTCA时间延误期内,使用常规治疗剂量短效溶栓剂(rt-PA)治疗,促使梗塞相关动脉(1RA)早期开通的有效性,及溶栓后立即进行加速经皮腔内冠脉成形术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75例AMI患者用阿司匹林和肝素后接受20mg rt-PA一次弹丸注射,随后80mg半小时内快速滴入,尽快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术,对IRA行PTCA或支架植入术,如果血管开通,仍有残余狭窄,亦行PTCA及支架术,和同期进行88例AMI直接PTCA进行对比分析.本试验终点包括,到达导管室血管开通率,PTCA的结果,治疗后导管室血管开通率,PTCA的结果,治疗后两周内左室功能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到达导管室时,联合治疗(溶栓加PTCA)血管开通率88%(26%TIMI2级,62%TIMI级血流),直接PT-CA组为36%(20%为TIMI级血流,16%TIMI3级血流)(P<0.001)两组PTCA血流再通率相似,分别为96%,94%.对梗塞相关动脉恢复TIMI3级血流效果相同,分别为84%,82%.两周内左室功能(超声法EF)联合治疗组优于PTCA组(65.4%,54.6%,P<0.05)两组住院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大出血,脑卒中,在闭塞和死亡)无显著差异.住院死亡率(2周)联合治疗组0%,直接PTCA组3.4%(前者明显低于后者).结论联合治疗组和直接PTCA相比,早期再通率高(到达导管室进行造影时)住院期间左室功能恢复较好,溶栓对随后立即加速PTCA并不增加PTCA的并发症和不良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熊一力 《国外医学:老年医学分册》1994,15(4):148-152
对急性心肌梗死开展溶栓治疗以来,使之预后大为改观。但溶栓成功后,冠脉再闭塞可引起再梗死,增加病死率、死亡率。因此溶栓后血管再闭塞的研究已成为热门课题。本文就溶栓后冠脉再闭塞的机制及其防治等问题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直接介入治疗与溶栓治疗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卓建伟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0,18(12)
目的探讨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与静脉溶栓治疗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近期疗效。方法 65例≥60岁的ST段抬高的AMI患者,31例接受急诊PCI治疗,34例接受静脉溶栓治疗,比较两种治疗方法对患者的临床近期效果。结果溶栓组梗死相关血管(IRA)再通率为58.8%,直接PCI组IRA再通率为96.8%;6个月时左室射血分数(LVEF)溶栓组为(40.2±6.3)%,直接PCI组为(53.8±6.7)%。出血并发症、住院期间病死率、再发心绞痛和主要心脏事件发生率,溶栓组明显高于直接PCI组。溶栓组平均住院时间为8.5d,PCI组平均住院时间为18.5d。结论对老年AMI患者,急诊PCI治疗更能尽快、及时有效地开通梗死相关动脉,挽救濒死心肌,改善左室功能,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后90min未通补救经皮冠状动脉内介入疗法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102例AMI患者分别行直接PCI术(38例)和64例接受rtPA(爱通力)或尿激酶静脉溶栓,限定自溶栓开始后90min内仍未再通者立即行补救性PCI,溶栓再通者则行择期冠状动脉造影,选择治疗方案。对以上两种方法的再通率、并发症、一个月后的左室射血分数等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对静脉溶栓和90min内补救PCI顺序疗法的安全性,有效性进行评价。结果直接PCI组再通率为94.7%(36/38),静脉溶栓 补救PCI组90min溶栓再通率为31.3%(20/64),补救PCI再通率为95.5%(42/44);直接PCI组2例于支架置入后出现无再流现象,补救PCI组1例出现无复流,静脉溶栓再通到择期介入治疗前无梗死相关血管(IRA)再闭塞;直接PCI组消化道出血1例,补救PCI组2例出现血尿。延迟PCI组1例出现脑出血后死亡。1个月后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直接PCI组平均为58.2%,静脉溶栓未通 补救PCI组57.4%,溶栓再通 延迟PCI组为61.3%(P>0.05)。12h以内再通者LVEF为63.2%,12h以后再通者LVEF为51.3%(P<0.05).结论静脉溶栓失败后补救性PCI是合理有效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75岁和〈75岁的两组急性心肌梗死(AMI)的老年人溶栓治疗的疗效及预后。方法急性心肌梗死198例,分成2个不同年龄组,采集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手段和并发症,以死亡和再梗为观察终点。结果≥75岁组与〈75岁组相比,溶栓后死亡率明显升高,但无统计学差异;在同年龄组中,与未溶栓相比,溶栓后≥75岁的患者心梗后心衰的发生率明显下降(P〈0.05),〈75岁的患者再梗率明显下降。在溶栓治疗中,rt—PA与链激酶、尿激酶相比,溶栓后发生再梗和死亡的比例明显减少(P〈0.01)。结论在急性心梗后及时给予老年人溶栓治疗可改善预后,帮助心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与静脉溶栓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疗效。方法:2006年1月至2010年6月间收治的60例AMI病人被分为:PCI组(30例),静脉溶栓组(30例);比较两组的ST回落情况,再通率,死亡率,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和心功能情况。结果:与静脉溶栓组比较,PCI组ST回落明显,ST仍抬高的水平明显较低(0.17±0.09)mV比(0.03±0.02)mV;与静脉溶栓组比较,PCI组30d内死亡率(10%比3.3%),MACE发生率(23.3%比10%)明显降低,梗死相关血管再通率(53.3%比96.7%)明显提高,心功能明显改善[左室舒张末内径(51.8±5.8)mm比(45.7±6.6)mm,左室射血分数(45.2±7.7)%比(52.1±5.5)%],P均〈0.01。结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能及时有效地开通梗死相关动脉挽救濒死的心肌,改善心功能,降低死亡率,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曲美他嗪对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再通患者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68例因急性心肌梗死而行早期静脉溶栓的患者随机分为曲美他嗪组(T组)和对照组(C组),T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于溶栓前后给予曲美他嗪口服,C组不用曲美他嗪.比较两组再通患者间肌酸激酶(CK)峰值浓度、CK恢复正常的时间、再灌注心律失常及2周后的左室功能.结果(1)T组和C组溶栓再通患者分别为24例和23例,两组临床基线资料无统计学差异.(2)T组CK和CK-MB峰值浓度分别为(1265±728)和(114±67)U/L,显著低于C组的(1739±814)和(159±72)U/L(P<0.05);T组CK及CKMB峰值时间和恢复正常的时间均显著短于C组(P<0.05或0.01).(3)T组33%(8例)发生再灌注心律失常,显著低于C组的65%(15例)(P<0.05).(4)2周后超声心动图检测的左室射血分数T组为(58±10)%,显著高于C组的(51±10)%(P<0.05);室壁运动指数T组为1.25±0.23,显著低于C组的1.43±0.25(P<0.05).结论对溶栓再通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曲美他嗪可能缩小梗死面积,减轻再灌注损伤,保护心脏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对有溶栓禁忌证的急性心梗患者的疗效。方法对78例有溶栓禁忌证AMI患者行急诊PCI后,对冠脉造影结果及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8例患者行PCI术后胸痛及心功能明显改善,2例1个月后出现心绞痛,给予常规治疗后缓解,随访10个月无异常,其他患者随访期间无心脏事件发生。结论急诊PCI治疗有溶栓禁忌证的急性心梗患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刘晓康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2004,2(10):776-777
目的探讨在急诊科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AMI患者96例,在急诊科经静脉给予尿激酶(UK)溶栓治疗49例为观察组(A组),未溶栓治疗患者47例为对照组(B组),二组治疗除观察组使用UK外,其余治疗方法相同.结果观察组住院4周病死率为6.12%(3/49),对照组为25.53%(12/47),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力衰竭发生率为20.40%(10/49),对照组为51.06%(24/47),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冠脉再通率为53.06%(26/49),对照组为14.80%(7/47).二组再通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未见严重的大出血或脑出血.结论在急诊科溶栓治疗AMI可提高冠状动脉再通率,减少心力衰竭发生,保护心功能,降低患者的病死率,明显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接受重组链激酶溶栓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 5 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老年组 (15 7例 )和非老年组 (98例 ) ,分别对两组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 非老年组与老年组比较 ,其梗死相关血管再通率 (81.6 %vs79.0 % )、梗死后心绞痛 (8.2 %vs7.6 % )、再梗死 (2 .0 %vs3.2 % )、严重心律失常(11.2 %vs10 .8% )、心源性休克 (5 .1%vs5 .1% )、出血 (2 3.5 %vs2 1.7% )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 >0 .0 5 )。结论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接受重组链激酶溶栓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7.
李瑞芬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07,16(4):384-386
目的:研究急诊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AMI)的疗效。方法:对76例急诊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的AMI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以发病至溶栓时间的6h为界分组,比较两组病例的疗效。结果:本组冠脉再通率73.7%;轻度出血发生率11.8%,病死率15.8%,主要死因:心脏泵衰竭和严重心律失常。<6h组的冠脉再通率、轻度出血发生率、病死率分别是:84.0%、10.0%、8.0%;6~12h组分别是53.8%、15.4%、30.8%;两组冠脉再通率、病死率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分别<0.01,<0.05);轻度出血发生率对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急诊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可以显著提高AMI的救治疗效,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18.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后血浆中脑钠素浓度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研究血中脑钠素(BNP)水平与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心肌缺血程度的关系。方法将198例顺序入选的急性心肌梗死行链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的患者分为溶栓成功组(105例)和溶栓未成功组(93例),检测所有患者的血BNP水平及测定LVEF,比较溶栓成功组与溶栓未成功组LVEF>40%和LVEF≤40%的BNP水平。结果溶栓成功组BNP水平明显低于溶栓未成功组的BNP水平(725.4±169.8)ng/L(P<0.05),溶栓成功组和未成功组中LVEF>40%患者的BNP水平[(107.7±46.5)ng/L,(488.5±88.9)ng/L]明显低于LVEF≤40%患者的BNP水平[(515.5±121.2)ng/L,(856.7±129.5)ng/L,P<0.01]。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中BNP水平与LVEF和心肌缺血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9.
男、女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疗效临床的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男、女性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静脉溶栓治疗临床近期疗效的差别。方法 :冠心病监护病房 (CCU)收治的且符合静脉溶栓治疗适应证、并除外禁忌证的 2 6 6例AMI患者 ,根据性别分成女性组 (A组 ) 71例 ,男性组 (B组 ) 195例。两组同时给予国产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结果 :①男性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AMI患者 ,年龄较女性提前 (P <0 .0 1) ;②两组住院病死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③男性梗死相关血管再通率高于女性 (P <0 .0 5 ) ,④两组既往史中 ,高血压史均较高 ,但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女性组糖尿病、高血脂症史显著高于男性 (P <0 .0 1) ,余既往史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⑤女性组静脉血糖、甘油三酯浓度均显著高于男性组 (P <0 .0 1、<0 .0 5 ) ;⑥女性组心力衰竭或心源性休克 ,房室传导阻滞并发症明显高于男性组 (P <0 .0 5 )。结论 :静脉溶栓治疗AMI近期疗效女性不如男性。 相似文献
20.
溶栓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溶栓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 ( AMI)患者急性期和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14 3例 AMI患者分为溶栓再通组 ( 35例 )、未通组 ( 2 3例 )和对照组 ( 85例 ) ,比较急性期和远期预后。结果 :急性期心脏性死亡率再通组 ( 2 .9% )、未通组 ( 13.0 % )明显低于对照组 ( 2 5 .9% ) ;其它心脏事件发生率、左室功能及运动耐量比较 ,再通组均明显优于其他两组 ,而未通组大多数指标亦优于对照组 ( P <0 .0 5~ 0 .0 1)。远期随访 ,再通组、未通组 3年生存率分别为 94.3%和 82 .6% ,明显高于对照组 ( 71.8% ) ( P <0 .0 5~ 0 .0 1) ;但心绞痛、再梗、左室功能及运动耐量三组间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溶栓治疗能显著改善 AMI患者急性期预后 ,即使临床间接指征判定未通者 ,其部分指标亦优于对照组。溶栓治疗能提高 AMI患者 3年生存率 ,但对远期再梗、心绞痛、左室功能及运动耐量改善不明显。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