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本头颅固定架能够在空气管内插管全麻俯卧位于手术中良好地固定头颅。使用时根据病人头颅大小,适当调节颧骨支架间距,眉弓一下颌间距,双颞部固定防止头颅晃动。  相似文献   

2.
本头颅固定架能够在气管内插管全麻俯卧位手术中良好地固定头颅。使用时根据病人头颅大小 ,适当调节颧骨支架间距 ,眉弓—下颌间距 ,双颞部固定防止头颅晃动。应用此架便于麻醉管理。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解决患者头颅移动给神经介入手术带来的不便,研制一种头颅气囊固定枕.方法:采用透X线、弹性及强度好的海绵和与皮肤相容性好的透X线的布料制作与人体后颅及颈肩相适应的枕座,用抗拉力的密气尼龙布制成的充气球囊进行下颌固定.结果:使用该头颅固定枕进行手术与使用普通头枕固定治疗的手术比较,在成像次数、所受X线剂量、异常情况的发生上均较少,具有显著的优势.结论:该头颅气囊固定枕在神经介入手术中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辐射剂量,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发生几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设计可固定患者头部磁共振成像(MRI)专用的核磁共振(MR)头颅固定器,用于临床MRI影像数据采集中,以减少患者运动伪影,提高MRI影像质量.方法:在患者进行头颅MRI摆位时,将MR专用头颅固定器置于线圈内壁两侧,使患者头部固定于线圈内表面而无法移动.采用随机数表法选取MRI检查中依从性差的96例患者,按照是否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64排容积CT颞骨区重建技术在颞骨骨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8例头颅CT诊断为可疑颞骨骨折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做回顾性分析,利用头颅CT的原始数据通过改变兴趣区(ROI)大小、层厚、层间距及图像算法等对颞骨区进行放大重建,总结分析头颅CT颞骨区重建在颞骨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利用头颅CT原始数据对颞骨区进行放大重建能清晰显示颞骨各主要组成结构。其中17例明确诊断颞骨骨折,8例未见骨折,3例为可疑骨折。结论:利用头颅CT原始数据对颞骨区放大重建可对CT图像进行优化,提高颞骨区图像质量;可为颞骨骨折诊断提供更多信息而避免患者二次扫描,以减少对人体的辐射损伤。  相似文献   

6.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临床及CT动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45例资料较完整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分度与CT分度间的关系及头颅CT动态征象。方法:对45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其中男32例,女13例,于生后48h内入院,均采用EXEL-2000Spfint型CT机,常规镇静,以SML为扫描基线,层厚间距为10 mm。结果: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分度与CT分度有显著差异。结论;从头颅CT动态观察显示要判断缺氧缺血性脑病的预后,以1个月时的CT征象更有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7.
野战单侧组合式骨外固定器的生物力学测试及相关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评价-种野战单侧组合式骨外固定器的生物力学性能以及不同骨断端间距(g)和针-针间距(p-p)对骨-外固定器复合体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采用7具新鲜成人尸体胫骨标本,制作骨折模型。使用野战单侧组合式骨外固定器固定骨折模型,根据骨折断端间距(0、10mm),针-针间距(25、50、75、100mm)的不同组合,将实验共分为9组(包括无骨折对照组)。应用MTs实验机(美国产)对每-标本进行轴向压、扭转、前/后、内,外侧弯等4种负荷下的力学测试。计算其刚度值,以此反映不同情况下外固定器的稳定性。对骨断端间距(g)与针-针间距(p-p)进行2x4的析因分析。结果:骨断端间距(g)的差异对抗压,抗前后弯、抗侧弯等3种刚度均有显著性意义(P均为0);针-针间距(p_p)的差异对上述3种刚度也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但对于抗扭转刚度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对于4种刚度来说,两处理因素间均无交互效应(P〉0.05)。结论:骨断端间距(g)和针-针间距(p-p)对骨-外固定器复合体稳定性有不同程度的影响,野战单侧组合式骨外固定器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SCT-100N-2S 头颅 CT 机的 X 线管采用固定阳极,循环油、水冷部,是整机的一个损耗性关键部件。检查及维修有一定的难度、现将我们所遇到的二例故障及检修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9.
<正> 患者,女,20岁,已婚,因原发性闭经前来就诊。1年前患者曾因原发性闭经在当地医院用雌孕激素序贯疗法治疗,月经来潮,停药后即无月经。体验身高142.5cm,体重51.0kg,头颅五官无畸形,蹼颈,盾形胸,乳头发育不良,乳腺未发育,两乳头间距宽,无腋毛,肘外翻,桡腕关节变形,外阴无阴毛,阴道通  相似文献   

10.
管永昱 《现代保健》2011,(28):114-115
目的探讨颌骨骨折钛板坚固内固定的术式和疗效。方法观察216例患者颌骨骨折内固定后3—6个月内的复位准确性、固定的稳定性、骨折愈合、咬合关系的恢复等。结果216例患者3例出现下颌角间距增大;9例出现[牙合]干扰;2例钛板暴露;无骨折线活动、移动及钛板松动脱落现象。结论应用小钛板内固定治疗颌骨骨折疗效肯定,具有固定准确,口腔功能恢复早,有利于增加营养、早期功能锻炼等优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颌面部部分解剖距离与鼻、口、咽腔解剖结构方面的关联,以便为经鼻气管内插管做前期准备。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拟行气管内麻醉患者100例,对所有患者快速诱导,普通弯喉镜经口明视下测量口咽部解剖距离,麻醉平稳后测量颌面部部分解剖距离。结果:鼻耳距(BEJ)男女直距分别是10.9、10.2 cm,弧距分别是12.1、11.3 cm;鼻壁距(BBJ)男女分别8.5、8.4 cm;腭壁距(EBJ)男女分别3.0、2.8 cm;杓高度(SGD)头端约0.3~0.4 cm、尾端1.4~1.6 cm;鼻后距(BHJ)男女分别5.4、5.3 cm;孔喉距(KHJ)男女分别是12.4、11.9 cm;杓壁距(SBJ)男女分别是1.5、1.4 cm。孔喉距与鼻耳距的弧距长度相当(P〉0.05);男女各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翼根部至耳垂根部的弧线距离大约等于鼻后孔下缘至喉口的距离;按照这一长度和导管前端略翘起塑形导管,形成两个弯曲有利于从下鼻道经鼻后孔拐弯到口咽腔;导管进入咽腔导管头已接近喉口;导管前端略翘起有利于越过杓状软骨间切迹至食道后壁这一“台阶”进入声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瑞芬太尼2种药物应用于脑外科急诊手术麻醉的的临床效果。方法把我院在2007年6月至2010年7月间收治的168例颅脑外伤急诊手术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用舒芬太尼、瑞芬太尼2种药物进行麻醉,比较2组患者生命体征、苏醒拔管时间、死亡率和不良反应。结果应用舒芬太尼麻醉的患者麻醉效果明显优于瑞芬太尼组,患者死亡率也明显低于瑞芬太尼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芬太尼和瑞芬太尼比较:其镇痛作用更强、循环稳定性好、苏醒快、死亡率低、不良反应少。在颅脑手术中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3.
探讨硬膜外麻醉置管前注药用于剖宫产手术的效果观察。方法:单胎足月妊娠拟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手术的患者60例,ASA分级Ⅰ级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观察组(O组,n=30)和对照组(C组,n=30)。硬膜外穿刺成功后,观察组通过硬膜外穿刺针注入1.6%利多卡因+0.47%的甲磺酸罗哌卡因混合液5ml,再向头端置管;对照组穿刺后不注药,直接向头端置管。观察记录:最高上界阻滞平面、麻醉起效时间、麻醉诱导至胎儿娩出时间、局麻药初量、麻醉效果、以及辅助用药情况。结果:两组产妇的年龄、身高、体重、孕周、基础BP、HR无统计学差异(P〉0.05)。麻醉起效时间、局麻药量、SBP下降、HR变化数,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最高阻滞平面、麻醉诱导至胎儿娩出时间、麻醉效果、辅助用药,观察组较对照组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硬膜外置管前注药用于剖宫产手术较直接置管后注药麻醉效果好。  相似文献   

14.
Pain management is one of the major concerns for the terminal patient. The hospice care team is a highly trained group of health care providers in the area of symptom control, including pain management, for the dying patient. Anesthesia providers also specialize in pain control. The purposes of this study were to survey hospice patient care coordinators to gain an understanding of anesthesia practitioners' involvement with hospice patients, hospice patients' access to anesthesia pain management services, and hospice patient care coordinators' attitudes toward the necessity of anesthesia pain management services for the hospice community. A questionnaire was developed to assess these issues. In general, the findings reflected minimal anesthesia practitioner involvement in the hospice community. Fifty-two percent reported that patients could benefit from invasive treatments offered by anesthesia practitioners. Forty percent responded that more patients could be considered as candidates for invasive pain management techniques if procedures were performed in the patient's home or hospice. Access to anesthesia pain management services was limited by distance to pain clinics and anesthesia practitioners, and more anesthesia pain management services were needed for hospice patients in smaller communities. Cost of anesthesia pain management was frequently proposed as a prohibitive factor.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改良式腰硬联合麻醉应用于瘢痕子宫剖宫产手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ASAⅠ-Ⅱ级二次剖宫产术480例,随机分为改良腰硬联合组、传统腰硬联合组两组。改良组硬膜外穿刺成功后,置入腰麻针见脑脊液,根据患者体重蛛网膜下腔注入0.75%罗哌卡因(耐乐品)0.75-1ml,向头侧置人硬膜外导管,立即注射2%盐酸利多卡因5m1,5min没有全脊麻等不良反应后,根据麻醉平面注入0.75%盐酸罗哌卡因7-12ml;传统组硬膜外穿刺成功后,置人腰麻针见脑脊液,根据患者体重蛛网膜下腔注入0.75%罗哌卡因(耐乐品)1.5-2ml,向头侧置人硬膜外导管。记录两组产妇阻滞最高平面固定时间、范围及效果、术中疼痛强度、辅助用药情况、手术医生满意程度、生命体征变化及胎儿娩出后Apgar评分。结果:改良腰硬联合组比传统组最高阻滞平面固定时间更长,各项生命体征更加平稳,升压药使用次数更少,胎儿娩出后Apgar评分更高(P〈0.05);麻醉阻滞范围、麻醉效果、术中疼痛、辅助用药、手术医生满意度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改良式腰硬联合麻醉应用于瘢痕子宫剖宫产术和传统式腰硬联合麻醉效果一样好,但却更安全,更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用硬膜外麻醉行无痛分娩,观察第一产程所需平均时间、缩宫素使用率、分娩成功率同时和自然分娩进行比较。方法随机抽出200例行无痛分娩病例为A组,采用L2-3穿刺,向头侧置管4.5cm,0.15%罗哌卡因,每毫升含芬太尼1ug配成镇痛泵(PCA),按6ml/h泵入;另200例为自然分娩未使用任何镇痛措施为B组。结果 A组平均宫口开全时间短,剖宫产率低,宫缩被抑制比例较高需缩宫素加强宫缩。结论硬膜外无痛分娩效果确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择期剖宫产术中胎头高浮娩头方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黎燕玲  张奕梅 《中国妇幼保健》2006,21(15):2078-2079
目的:探讨胎头高浮产妇择期子宫下段剖宫产取头困难方法。方法:术中用腰-硬外麻联合麻醉,改进子宫切口、加强术者与助手配合等方法娩头的80例为研究组;常规子宫下段剖宫产娩头的73例为对照组,对比两组的取头时间、产妇和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对照组发生取头困难9例,占12.53%;研究组2例,占2.50%,差异有显著性(P<0.05)。平均取头时间研究组55 s,对照组105 s;研究组产妇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研究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也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改进后的娩头法较常规娩头法能迅速而顺利取出胎头,安全性较高,母儿并发症较少,是胎头高浮子宫下段剖宫产取头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应用椎管神经阻滞麻醉的分娩镇痛效果及对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7月~2011年9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及武警医学院附属医院产科住院待分娩的初产妇80例。其中观察组40例,临产后行椎管神经阻滞麻醉;非分娩镇痛组(对照组)40例,临产后不行椎管神经阻滞麻醉,两组均严密观察产程进展并给予相应的处理。结果:两组产妇年龄、孕周、身高、头盆评分、体质指数、潜伏期疼痛等级、血压、心率及胎心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椎管内阻滞麻醉分娩镇痛产妇与非分娩镇痛组相比,疼痛程度、血压、心率、剖宫产率明显降低(P<0.05),器械助产、产后出血发生率及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椎管内阻滞麻醉分娩镇痛方法可以安全、有效地减轻产妇在分娩过程中所承受的痛苦,显著降低剖产率,对产程及分娩结局无不良影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