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饮食治疗的原则 纠正不良饮食习惯,节制饮食,多食淡味,少食肥甘厚昧之晶,且饮食五味(酸、甜、苦、辣、成)不可偏尝。因为五味各有所伤。《素问·五脏生成篇》记载:多食咸,则脉凝泣而变色;多食苦,则皮槁而毛拔;多食辛,则筋急而爪枯;多食酸,则肉胝而唇揭;多食甘,则骨痛而发落。因此,五味偏嗜,损伤了脾胃,成为慢性胃炎病情加重的重要诱因。  相似文献   

2.
邓月娥 《西部医学》2020,51(4):51-52
探究孙思邈在饮食养生治未病的观点和具体方法。孙氏强调食物对生命的重要性,"安身之本,必资于食";重视饮食宜忌,"不知食宜者,不足以存生";治病提倡食疗为先,"食疗不愈,然后命药";要求知晓五脏宜忌,慎五味而不偏嗜,以饮食之性味调和五脏。因此对孙氏食养的具体方法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梳理,以期对当今温饱解决后的中国社会生活方式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3.
1 益寿养元重在调理脾胃 龚氏论述衰老机理时,非常重视后天脾胃的作用,指出:“凡年老之人,当以养元气,健脾胃为主”,并认为饮食得当可以养生,但若饮食不当,则对养生不利。“人知以饮食所以养生,不知饮食失调亦以害生”。在此理论指导下,总结出一套完整的调整脾胃及饮食卫生的方法,“饮食无论四时,常令温暖,夏月伏阴,暖食尤宜;不欲苦饱,大饮则气乃暴逆;不欲食便卧及终日稳坐;食后以手摩腹数百遍,缓行数百步谓之消化;食饱不得速步走马,登高涉险;不欲夜食,不欲极饮而食,食不过饱;不欲极渴而饮,饮不过多”。盖因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如果平素不注意饮食卫生,不能调理脾胃,则可能造成“筋脉横解,气乃暴逆,荣卫不行,气血凝滞”的情况发生,以致于“气血失常,卒然不救”,因而不能“以臻遐龄”。  相似文献   

4.
从肝论治糖尿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糖尿病属中医学"消渴"范畴,以多饮、多食、多尿、身体消瘦或尿有甜味为特征.消渴之名,首见于<素问*奇病论>,帝曰:"有病口甘者,病名为何?何以得之?"岐伯曰:"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生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逆,转为消渴"[1].<灵枢*五变>说:"五脏皆柔弱者,善病消瘅.""怒则气上逆……血脉不行,转而为热,热则消肌肤,故为消瘅".说明了饮食不节,情志失调,五志过极,是消渴病发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药食五味对于人体的重要作用在《内经》中有详细的论述,一方面人之阴精来源于饮食五味,五味分人五脏而藏之,是气化活动乃至于生命的基础,即《素问·六节藏象论》所云:“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五味入口,藏于肠胃,以养五气。”但偏嗜五味又可以伤五脏所藏之精气,如《素问·生气通天论》:“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阴之五宫,伤在五味”;或者影响相关脏腑,导致脏腑间功能失调,如“味过于酸,肝气以津,脾气乃绝;  相似文献   

6.
<正>《内经》中说:"多食咸,则脉凝泣而变色;多食苦,则皮槁而毛拔;多食辛,则筋急而爪枯;多食酸,则肉胝皱而唇揭;多食甘,则骨痛而发落,此五味之所伤也。"饮食的酸、甜、苦、辣、咸五种味道与人的健康密切相关。若调配得当,可强体益寿,若食之过量则会伤害身体,危害健康。酸味:中医认为,酸味入肝。适当吃些酸食可促进食欲,能健脾开胃,增强肝脏功能,  相似文献   

7.
上消化道出血中医归于血证之范畴,是临床上常见而又严重的病症.原因繁多,主要有消化性溃疡,食道下段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急性胃粘膜病变,胃癌等.<济生方·吐衄>则归纳为"所致之由,因大虚损,或饮酒过度,或强食过饱,或饮啖辛热,或忧思恚怒,"知其所因,积极采取相就措施,是治疗护理本病关键.  相似文献   

8.
沈肇元 《开卷有益》2014,(11):28-28
<正>消渴证之名,出自《素问·奇病论》一书:"此肥美之所发也,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相当于现代医学中的糖尿病,特别是多见于2型糖尿病的症状。中医认为,消渴症是因恣食肥甘,或情志过极、房事不节、热病之后等,郁热内蕴,气化失常,津液精微不能正常输布而下泄,阴虚燥热等而罹患。消渴症状分为三消。即口渴引饮为上消;善食易饥为中消;饮一溲一为下消,统称消渴  相似文献   

9.
图21:《千金翼方》中说:"水陆百品珍羞,每食必忌于杂,杂则五味相挠,食之不已,为人作患"。释:饮食太杂,五味太乱,则五味相互干扰,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而产生病变,所以提倡五味戒杂乱。图22:《遵生八笺》中说:"发宜多栉,齿宜多叩,液宜常咽,气宜清炼,手宜在面。此为修昆仑之法。五者为不死之道"。释:昆仑,指人之头面。头发应该多梳理,牙齿应该多叩,唾液应该常咽,气应该常炼,手应该常常按摩脸面,这是修养头面的办法。这五种方法是长生之法。  相似文献   

10.
<正> 郁证发热,乃属于内伤发热范畴。朱丹溪谓:“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弗郁,诸病生焉”。无论气、血、痰、食、诸郁为病,郁而化热,临床表现发热证候。此时,必须审证求因,辩证施治,辩清标本,不要盲目的见热投凉,标本不分,非但热不退,极易导致疾病缠绵,经久难愈。治当谨守病机,勿犯虚虚实实之诫。 食郁发热证多见于幼儿,由于脾常不足、“饮食自倍,肠胃乃伤”,饮食伤脾,导致水湿内停不化,阻滞脾胃、郁而化热,故发热。食郁发热的特点,发热以暮夜为甚,胸腹胀满,嗳腐吞酸,手心及腹皮发热,夜卧不安、  相似文献   

11.
我们的日常饮食口味离不开酸、甜、苦、辣、咸,不同地区的人饮食口味各异,如广东人喜食甜品、浙江宁波一带的人尤为嗜成、西域之人多食辛、川人则是无辣不欢,而孕妇偏好酸味等。可见,口味的偏嗜常常与生活区域或某些特殊的生理、病理阶段有关。  相似文献   

12.
咳逆,即咳嗽而气上逆,甚则气息喘促、倚息 不得卧,属现代医学的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肺炎等病证有咳嗽气逆者。1 护理 《寿世青编·服药须知》云:“咳逆必以慎起居,戒暴怒,简言语,清心寡欲,轻得失,收视听,节饮食,忌肥浓,炙煿生冷。凡食勿顿而多,任可少而频,食不欲急,急则伤脾,法宜细嚼缓咽,勿太热,勿太冷又不得杂,杂则物性或有极反,则脾与胃不大可虑哉。苟能慎之,服药自救,设任率性任情,不乎戒忌,岂特药力无功,而其疾更剧矣,是不可不  相似文献   

13.
正随着气候变化、异味及某些食物和药物有可能诱发偏头疼的发作,要预防偏头疼的发作,首先消除或减少偏头疼的诱因,如避免情绪紧张,避免服用血管扩张剂等药物,避免饮用红酒和进食含奶酪的食物,咖啡、巧克力、熏鱼等。偏头疼患者的饮食注意:勿食过量咖啡,过凉的冰淇淋,勿饮酒过多。专家统计出容易诱发头痛的食物排行分别是:巧克力,酒精饮料、生乳制品、柠檬汁、奶酪、红酒、熏鱼、蛋类。饮食要节制,不要饮酒和吸烟。还应该多吃些含镁丰富的蔬菜、水果,增加大脑中的镁含量。包括:豌豆等豆类及豆制品以及雪里  相似文献   

14.
岁暮冬残,过罢新年,就是春、元宵节……喜庆节日,亲朋欢,餐桌上的美味佳肴、琼浆玉液,添了温馨、祥和的氛围,也令餐者悦不已,馋涎欲滴。然而,饮之不,食之不当,常致身体损伤,疾病发,体弱多病的老人还会发生难预料的后果。因此,节日饮食不大意,应有节有度。不宜过饱古人云:“中满不,而脾胃大伤矣。”食之过饱,会使肠等器官负担加重,容易引起消不良,甚至发生急性胃穿孔,坏死胰腺炎。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开饱餐,只图一时痛快,食入大量脂,使血脂增高,血液变得黏稠,黏的血液流动较缓慢,血小板容易集而致血栓形成,极易发生心肌塞。不宜太荤节日的餐桌…  相似文献   

15.
1 消渴,治之以兰 《素问·奇病论》: "帝日:有病口甘者,病名为何?何以得之?岐伯曰:此五气之溢也,名日脾瘅.夫五味入口,藏于胃,脾为之行其精气,津液在脾,故令人口甘也,此肥美之所发也,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治之以兰,除陈气也."  相似文献   

16.
1 老年人不宜过量饮水老年人机体虽有脱水现象 ,但应合理补充。老年人对口渴等感觉不像年轻人那样敏感 ,因此不要等有口渴感觉时再定时定量补水。饮水不宜一次大量饱饮 ,以少量多饮为宜。特别是心肺功能不佳者更应注意。因为摄入过多水份需经肾脏排泄 ,自然会增加肾脏的负担 ,功能已低下的老年人 ,对肾脏会产生不良影响 ,一般正常人日饮水量限制在15 0 0ml~ 2 0 0 0ml左右为宜 ,老年人则应酌情减少 ,但夏季出汗多时可酌情增加。2 低盐饮食饮食过咸必然令人口渴 ,而多饮水可加重肾脏负担 ,若多余的水份不能及时排泄出去还会引起浮肿、…  相似文献   

17.
中药中五味是指酸、苦、甘、辛、咸.其最早记载,据目前资料,见于《尚书·洪范》曰:"润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穑作甘"《周礼·天官冢宰中记载:"春多酸、夏多苦、秋多辛、冬多咸"又云:"凡药以酸养骨,以辛养筋、以养脉、以苦养气、以甘养肉".  相似文献   

18.
糖尿病在祖国医学属于消渴。早在春秋战国时已有关于本病的论述。如《素问·奇病论篇》说:“此肥美之所发也,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后世医家根据本病有多饮、多食、多尿症状的主次,分为上消、中消、下消三类。其病理主要在于燥热偏盛,阴津亏耗,并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病变脏腑主要在于肺、胃、肾,虽有所侧重,但往往又互相影响。病的后期常导致肺燥、胃热、肾虚同时存在。祖国医学在过去数千年中,一直把饮食控制当  相似文献   

19.
<正>起居护理:1.肝阳上亢证者,卧床休息,闭目养神,减少头部运动,体位变化时,动作宜缓。2.病室环境保持安静,勿喧哗。饮食护理:1.宜清淡,忌食辛辣、肥腻、室冷、烟酒之品。2.风阳上扰者,可食滋阴潜阳之品。3.气血亏虚者,多食补气养血之品。4.肾阴不足者,多食滋阴益肾之品。  相似文献   

20.
论食疗与机体免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食物的四气五味及归经趋向 ,合理食用 ,藉以达到调和阴阳、祛除病邪、强身保健的作用 ,谓之食疗。食疗 ,在我国至少有三千多年的历史 ,《黄帝内经》强调“饮食有节”、“五味调和”的养生方法 ,以补精益气 ,防止早衰。唐·孙思邈《千金方·食治篇》中明确指出 :“为医者当沿察病源 ,知其所犯 ,以食治之 ,食疗不愈 ,然后命药”。强调善治病不如善治食。唐、宋以后 ,有关食疗之论述更为丰富。其核心观点是 :“药食同源”,“药补不如食疗”,“安身之本 ,必资于食”,“食者 ,生民之天 ,活人之本也”。这些古朴的学术思想 ,为开展食疗研究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