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合理情绪治疗(rational-emotive therapy, RET)是20世纪50年代由埃利斯在美国创立的.合理情绪治疗是一种广义的认知-情绪-行为疗法,它也采用行为治疗的一些方法[1].  相似文献   

2.
当前,心理问题普遍的存在于口腔治疗的临床工作中患者的生物——心理——社会之间的关系问题已经成为口腔医师的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而被许多的心理治疗流派按照自然科学的方法研究的最多的就是认知行为疗法(CBT),同时,它也是被公众承认的对于慢性疼痛治疗的最为有效的方法,是最具影响力的心理治疗包括心理辅导的方法之一。最近的20年,口腔治疗中包括,口腔外科、牙周病、处理牙科焦虑症、粘膜病以及根管治疗等等的患者的心理问题已经广泛的应用了认知行为疗法。本文对认知行为疗法在口腔中的应用做一下总结。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认知行为疗法对抑郁症的治疗效果。方法给予对照组治疗抑郁症的药物;实验组在进行相同药物的治疗外配合认知行为疗法对患者进行认知行为治疗。结果实验组治疗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对抑郁症仅仅使用药物治疗只能起到抑郁情绪的缓解作用,但是其根本的悲观情绪以及错误性认知仍然存在,而认知行为疗法配合药物治疗可以很好地达到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求中药联合认知行为疗法治疗惊恐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惊恐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认知行为疗法治疗,观察组在进行认知行为治疗的基础上服用中药汤剂。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评定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前HAMA得分无显著差异,但治疗后2周、1个月、2个月后观察组减分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单用认知行为治疗惊恐障碍有一定疗效,但中药联合认知行为疗法治疗疗效更佳,值得临床推广及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脑卒中病人最常见的心理情绪变化是抑郁和焦虑.本文评价认知行为疗法对伴有抑郁症状的脑卒中患者治疗的作用.方法对60例患者以性别、年龄、诊断相匹配的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28例接受药物治疗,联合组32例接受药物同时合并认知行为疗法治疗.结果治疗后联合组抑郁量表(HAMD)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联合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采用药物联合认知行为疗法比单独使用药物治疗脑卒中患者疗效明显.尽早了解和评估脑卒中病人的心理情绪,而且进行早期的认知行为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能促进脑卒中患者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6.
抗焦虑药联合认知行为疗法对初诊高血压疗效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抗焦虑治疗联合认知行为疗法对初诊高血压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 将60例初诊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A组(常规降压治疗+抗焦虑治疗和认知行为疗法)及B组(常规降压治疗),同时选择15例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人为C组.每组各观察8周,比较各组治疗后的降压效果、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变化及血浆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VWF)和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变化.结果 初诊高血压患者存在明显的焦虑状态.抗焦虑治疗联合认知行为疗法后A组患者血压下降更明显,SAS评分平均减少显著低于B组(P〈0.01),血浆VWF及血清hs-CRP水平均较B、C组显著降低(均P〈0.01).结论 初诊高血压患者存在明显的焦虑状态.抗焦虑治疗联合认知行为疗法较常规降压治疗明显提高初诊高血压患者的降压效果,同时也明显地降低焦虑情绪及血浆VWF及血清hs-CRP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疗法联合抗抑郁药米氮平治疗癔球症的疗效。方法纳入符合罗马Ⅲ诊断标准的患者25例,采用认知行为疗法联合米氮平进行治疗,以癔球症症状评分判断疗效。结果治疗3周后,癔球症症状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41);治疗6周后随访,症状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09)。结论认知行为疗法联合米氮平治疗癔球症有较好的疗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疗法联合盐酸丁螺环酮片治疗广泛性焦虑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84例广泛性焦虑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盐酸丁螺环酮片治疗组和认知行为疗法联合盐酸丁螺环酮片治疗组,每组42例。盐酸丁螺环酮片治疗组患者采取盐酸丁螺环酮片治疗,认知行为疗法联合盐酸丁螺环酮片治疗组患者则采取盐酸丁螺环酮片联合认知行为疗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广泛性焦虑症状缓解时间、住院时间;治疗前后焦虑自评量表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认知行为疗法联合盐酸丁螺环酮片治疗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100.00%显著高于盐酸丁螺环酮片治疗组的71.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表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治疗前,且认知行为疗法联合盐酸丁螺环酮片治疗组优于盐酸丁螺环酮片治疗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认知行为疗法联合盐酸丁螺环酮片治疗组患者的广泛性焦虑症状缓解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5.35±1.21)、(13.25±2.11)d,短于盐酸丁螺环酮片治疗组患者的(9.73±2.27)、(21.78±5.29)d,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丁螺环酮片联合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广泛性焦虑的效果理想,可进一步改善广泛性焦虑患者的认知功能以及焦虑症状,缓解广泛性焦虑患者的不良情绪。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药物疗法、认知-行为疗法及联合应用对稽延性失眠症状的治疗效果。方法:采集稽延性失眠症状患者105例,随机分为3组:心理治疗(认知-行为疗法)组(n=35),接受睡眠卫生指导、认知疗法和放松疗法等治疗;药物治疗组(n=35),每晚口服阿普唑仑片0.8mg;联合治疗组(n=35):接受认知-行为疗法的同时,每晚口服阿普唑仑片0.8mg。按上述分组进行4周的治疗,治疗结束和16周后收集患者睡眠日记的指标变化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结束各组总睡眠时间均有所延长,入睡潜伏期缩短,睡眠效率明显提高(P<0.05)。治疗结束时,联合治疗组各项指标的改善比例最明显;第16周随访时,心理治疗组在缩短入睡潜伏期和提高睡眠效率方面的改善比例提高,与联合治疗组相当。结论:稽延性失眠症状患者单独使用药物疗法或认知-行为疗法均可以取得明显的疗效,认知-行为疗法的长期效果更显著;联合疗法起效较快,其持续作用的效果与认知-行为疗法相当。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氟伏沙明联合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强迫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0例强迫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氟伏沙明联合认知行为疗法)和对照组(单用氟伏沙明治疗),每组各60例,疗程12周,观察比较治疗4周,8周,12周后强迫量表、自我和谐量表评分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 研究组治疗12周后有效率90%,对照组有效率73.3%,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两组Yale-Brown强迫量表和自我和谐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同期研究组均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P<0.01),两组副反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氟伏沙明联合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强迫症疗效更显著,优于单用氟伏沙明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疗法联合氟桂利嗪治疗前庭性偏头痛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前庭性偏头痛患者64例为研究对象,均分为两组,对照组为氟桂利嗪,观察组为认知行为疗法联合氟桂利嗪,对比两组治疗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治疗依从性、生活质量、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认知行为疗法联合氟桂利嗪治疗前庭性偏头痛的应用效果显著,症状得到改善,提高了治疗效果,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2.
认知行为技术在癌症患者心理护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癌症对人类健康的威胁日益突出,已成为目前死亡常见原因之一。经过现代治疗,采用手术、化疗、放疗联合治疗,可以不同程度地提高生命质量及延长寿命,甚至有些患者可以长期存活。癌症患者病程长,化疗毒副作用大,患者难以接受。运用认知行为技术可减轻患者的焦虑、恐惧与悲观情绪,改变其不合理的认知观念,打破认知和情绪障碍间的恶性循环,使肿瘤患者的心理护理取得很好的效果。1认知行为疗法的运用认知行为疗法的主要原理是,凡是情绪或行为均与其认知有关,一个人对事物的看法、观念都会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其心情与行为,患病是产生行为和情绪反应…  相似文献   

13.
酒精使用障碍是一种常见的物质相关障碍。在非药物治疗方面,常用的干预手段包括动机增强、认知行为疗法、12步疗法等以调整认知及行为为核心的疗法。这类患者存在情绪问题甚至共病心境障碍的比率相当高。这不仅带来诊断治疗上的复杂与困难,还会促使复饮几率大幅增加。音乐治疗作为一种新兴的临床治疗技术,对缓解情绪有较好的效果,开始获得更多关注。本文就国内外对于音乐治疗在酒精使用障碍治疗领域的研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疗法在精神病康复治疗中的应用,分析其在临床上的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7月至2012年5月我院精神科收治的精神病患者共有184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各92例,治疗组在服用抗精神病药物的基础上采取认知行为疗法,对照组则只采取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将两种治疗方法进行疗效比较,记录并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缓解情况和总体康复效果。结果在治疗过程中,治疗组的临床症状缓解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其中治疗组显效56例(60.87%),总有效率高达91.30%;对照组显效37例(40.22%),总有效率为69.57%。且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与单纯药物治疗精神病相比,认知行为疗法能够明显提高治疗效果,缩短住院时间,纠正错误认知,对促进患者迅速恢复和提高其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陈月江 《中国药业》2012,21(9):82-83
目的 观察艾司西酞普兰合并认知行为疗法治疗焦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焦虑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30例)采用艾司西酞普兰合并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对照组(30例)单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均治疗6周.于治疗前后分别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临床疗效总评量表中疗效总评分量表(CGI-CI)评定疗效,半年后随访.结果 治疗2周末,两组HAMA评分分别与治疗前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6周末,研究组的HAMA和CGI-GI评分下降较对照组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后,CGI-GI评分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叉,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艾司西酞普兰与认知行为疗法联用后不仅抗焦虑作用良好,而且能有效延缓病情复发,且药物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6.
抑郁症的认知行为疗法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抑郁症是心境障碍,表现为患者对事物有不准确的、消极的偏见看法。认知行为疗法(CBT)以认知治疗技术为基础,通过认知理论和行为治疗技术相互吸纳、相互补充形成的系统的心理治疗法,强调调整心理障碍中认知的重要地位。其目的是减轻认知修改过程的痛苦,重新调整与现实的想法,帮助抑郁症患者重新构建认知结构、评价自己、改变认知、纠正不良的情绪或行为,增强自信心。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探讨团体认知行为疗法合并帕罗西汀对社交恐惧症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3年12月至2015年6月的门诊治疗的社交恐惧症患者8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单独使用帕罗西汀进行治疗,研究组用团体认知行为疗法合并帕罗西进行治疗。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较治疗前,临床症状均有好转。研究组患者在总有效率、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以及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SAD)的评定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团体认知行为疗法合并帕罗西汀对社交恐惧症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独用药,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析认知行为疗法结合药物治疗青少年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以某院于2018年6月~2019年5月收治的52例青少年抑郁症患者为主要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6例。两组均给予药物治疗,观察组增加认知行为疗法,比较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青少年抑郁症的临床治疗上,采用认知行为疗法结合药物治疗兼具有效性和安全性,可改善患者的抑郁程度,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正精神分裂症是一种慢性和严重的精神疾病,影响全世界约2000万人。以往认为,精神分裂只能用或主要用药物治疗,但近日,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精神病学家和行为科学家发现,认知行为疗法和抗精神病药物治疗一样,能明显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症状。  相似文献   

20.
林洁 《中国医药指南》2014,(33):174-174
目的分析认知行为疗法应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临床效果,为其推广应用提供依据,并优化其治疗方案。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患者70例,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35例患者,在坚持采用西药西酞普兰治疗的基础上,合并应用认知行为疗法;对照组35例患者,单纯应用西药西酞普兰治疗。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分别在入院第0天、4周末、8周末及随访1年后对患者进行测试,从而分析认知行为疗法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4周末、8周末及随访1年后的HAMD量表得分均较对照组有显著改善,两组数据均较入院第0天的得分数据有显著改善;随访1年后PANSS总分两组均有明显降低,且观察组的总分降低幅度更大(P<0.05),有显著性差异。以上结果表明患者抑郁情况在接受认知行为疗法后显著好转,且疗效好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复发率较低,治疗依从性高于对照组。结论认知行为疗法在治疗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方面具有显著地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