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视知觉学习联合遮盖治疗屈光参差性弱视的初期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本院收治的屈光参差性弱视患儿60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儿选择遮盖法治疗,观察组患儿选择视知觉学习联合遮盖治疗,对比两组患儿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患儿治疗有效率分别80.0%、93.3%,观察组患儿治疗效果明显更好(P0.05)。结论针对屈光参差性弱视患儿,选择视知觉学习联合遮盖治疗方式,疗效确切,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应用基于互联网的视知觉学习系统治疗9~13岁屈光参差性儿童弱视的疗效,分析其视力的变化,为寻找儿童弱视快速、有效的治疗方法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弱视患儿216例(216眼),分别应用基于互联网的视知觉学习系统(视觉组)和传统综合训练方法(综合组)对大龄弱视儿童进行治疗,具体训练方案由医师基于患儿视觉表现的初始状态、功能低下的严重程度以及训练治疗过程中的进步来设计。视知觉学习系统组给予提高视觉噪声和轮廓整合、位置噪声等视觉训练方案;传统综合训练组采取红光、精细目力训练等治疗。90d为1个疗程,共3~4个疗程。对比观察两种方法在弱视治疗后1、3、9、12个月的视力变化。结果视知觉学习系统组的疗效优于传统综合训练组(P=0.000),不同程度屈光参差性弱视视知觉学习系统组的疗效优于传统综合训练组(P〈0.01)。视知觉学习系统组视力提升速率明显高于传统综合训练组,视知觉学习系统组在疗程第6个月已有50%的患儿进入基本治愈的平台期,而传统综合训练组50%的患儿在观察终点才进入基本治愈平台期。视知觉学习训练组治疗屈光参差性弱视平均训练13.75h可提高一行视力,其中中度弱视所需时间最短(10,78h),重度弱视次之(12h),轻度弱视所需时间最长(26.5h)。结论基于互联网的视知觉学习系统提供了强烈、活跃、有反馈的个性化视觉刺激,对超过视觉发育敏感期的9—13岁屈光参差性儿童弱视的疗效优于传统综合训练法,缩短了视功能障碍治疗的周期。此新方法能在较短时间达到最佳治疗效果,为弱视的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基于互联网的视知觉学习治疗屈光不正性弱视的效果及患儿依从性.方法 在家中分散进行弱视训练的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120例(240眼),患儿家庭有条件开展基于互联网视知觉学习训练者62例(124眼)为观察组,无条件者58例(116眼)为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基于互联网的视知觉学习训练,对照组采用传统综合疗法(精细训练+红闪刺激),90 d为1个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比较两组第1疗程、第2疗程、第3疗程、第4疗程的训练及复查完成情况,于第4疗程结束时计算统计验光完成率并对比两组疗效.结果 观察组中完成4个疗程治疗且资料随访完整者52例(104眼),治疗及随访完成率83.9%,对照组45例(90眼),治疗及随访完成率77.6%,两组治疗及随访完成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各个疗程训练天数、复查完成次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训练天数、复查完成次数均随着时间的增加呈下降趋势(P<0.05);观察组验光完成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9%,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基于互联网的视知觉学习疗法可有效提高弱视患者的训练、复查、验光依从性,并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多元化视功能训练在屈光参差性弱视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3月—2022年9月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人民医院收治的屈光参差性弱视患儿8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1例。两组均采取遮盖疗法,对照组进行常规训练,观察组实施多元化视功能训练,均持续训练3个月。比较两组视力、视觉诱发电位、立体视功能、对比敏感度。结果:干预前,两组视力、视觉诱发电位、立体视功能、对比敏感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BCVA)均高于对照组,1°、15°空间频率潜伏期均短于对照组,振幅均高于对照组,立体视锐度小于对照组,1.5、3、6、12、18 c/d空间频率对比敏感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元化视功能训练能够有效改善屈光参差性弱视患儿视力、立体视功能,提高对比敏感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屈光参差性弱视治愈前后双眼视觉状况。方法比较50例屈光参差性弱视患儿治疗前和治愈后立体视锐度及同视机三级视功能。结果患儿基本治愈后,融合功能和远、近立体视功能均有明显改善。结论屈光参差性弱视患儿治疗中,应重视双眼视觉的检查和训练,以巩固弱视的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双眼交替遮盖与单眼部分遮盖对屈光不正性弱视双眼视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80例(360眼)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各90例(180眼)。观察组采用单眼部分遮盖治疗,对照组采用双眼交替遮盖治疗,两组患儿均配合增视能视觉训练,疗程均为6个月。观察两组患儿双眼视功能的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视力提升有效率分别为76.67%及70.5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融合范围及立体视锐度(SA)≤60”例数多于对照组(P〈0.01)。结论单眼部分遮盖治疗屈光不正性弱视在改善双眼视功能方面效果明显优于双眼交替遮盖。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弱视患儿立体视训练联合综合疗法的视力改善情况以及立体视觉变化。方法将65例130眼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3例66眼,采用立体视训练联合综合疗法治疗;对照组32例64眼,予以综合疗法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经1年治疗后,治疗组及对照组患眼视力均明显提高。治疗后两组间立体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不同类型弱视患者经治疗后,屈光不正性弱视患者的立体视觉恢复最好(P<0.01),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的立体视恢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斜视性弱视例数较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立体视训练联合综合疗法对儿童弱视立体视恢复有较好的疗效,立体视可以作为检测弱视眼视力好转的有力证据。  相似文献   

8.
双眼视训练在弱视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李娜  王晓莉  余敏  吕迎春  胡波 《四川医学》2005,26(6):666-667
目的探讨双眼视训练在弱视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共观察69例弱视患儿,随机分为A、B组。其中A组33例,除上述治疗,在双眼视力≥0.6使用同视机脱抑制后进行双眼训练;B组36例,仅进行传统遮盖,精细作业,口服左旋多巴或肌注胞二磷胆碱等治疗。两组屈光不正性及屈光参差性弱视占90%以上,不足10%患者合并斜视,以治疗前后的视力、二级视、立体视觉为观察项目。结果A组基本治愈(81.8%),进步(12.1%),无效(6.1%),B组,基本治愈率(30.6%),进步(47.2%),无效(22.2%)。结论双眼视训练可以提高弱视治疗效果,扩大融合、分开范围。提高立体视觉。  相似文献   

9.
张楚华  郑煜  辜春绒 《河北医学》2011,17(4):529-531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左旋多巴治疗弱视儿童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4例同年龄、同程度应用左旋多巴治疗弱视患儿随机分为心理护理干预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予以小剂量左旋多巴口服联合常规弱视治疗(包括戴镜,遮盖,弱视训练等),心理护理干预组予以小剂量左旋多巴口服联合常规弱视治疗同时,由护理人员对患儿及家属进行心理护理干预,观察依从性及疗效。结果:治疗三个月(即应用左旋多巴三个疗程)后,心理护理干预组的依从性好于对照组,治疗六个月(即应用左旋多巴六个疗程)后,心理护理干预组的有效率、基本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护理干预可以提高左旋多巴治疗弱视儿童对治疗的依从性,主动配合治疗,保证治疗有效顺利进行,缩短疗程,提高弱视儿童的治疗有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远视性屈光不正性及远视性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运用4D数字化弱视斜视矫治系统治疗的临床效果及价值。方法选取洛阳博爱眼科医院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160例远视性屈光不正性及远视性屈光参差性弱视患儿,采用随机系统标注法分成两组,行4D数字化弱视斜视矫治系统治疗的80例为试验组,行传统治疗的80例为常规组,比较两组疗效差异。结果试验组治疗有效率为96.25%,高于常规组的78.75%(P<0.05)。试验组治疗3个月后视力≥1.0者占比37.50%,远高于常规组的18.75%(P<0.05)。试验组治疗3个月后80.00%的患儿立体视正常、20.00%异常,优于常规组的63.75%和36.25%(P<0.05)。结论远视性屈光不正性及远视性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运用4D数字化弱视斜视矫治系统治疗,能有效改善患儿视功能,这一治疗方案有大力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1.
屈光参差性弱视是指由于双眼明显的屈光不等引起相互作用异常而导致的单眼最佳矫正视力低于相应的年龄视力。其传统治疗以遮盖优势眼疗法为主。但这一疗法受到患者年龄、依从性状态等影响。随着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视知觉学习(perceptual learning)对弱视治疗的作用逐渐得以显现并受到临床医生的重视。本文就知觉学习训练在屈光参差性弱视治疗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多媒体视功能综合训练对儿童弱视的治疗效果并探讨影响治疗效果的因素。  方法   将3~12岁屈光性弱视患者63例(87眼)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予多媒体视功能综合训练,对照组予传统精细目力训练,训练时间均为30min/d,共随访6 个月。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月、3月、6月检查最佳矫正视力(BCVA)、Titmus近立体视、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VEP)、Worth四点灯,对比2种训练方法在改善儿童弱视患者单眼视力及双眼视功能方面的差异,并采用相关性分析探讨影响多媒体视功能综合训练治疗效果的因素。  结果   (1)观察组及对照组治疗6月后BCVA均较治疗前提高,观察组提高值更大(P < 0.001)。对轻、中度儿童弱视、3~6岁及7~12岁儿童弱视、屈光不正及屈光参差性儿童弱视患者,观察组BCVA提高值均较对照组大(P < 0.05);(2)观察组Titmus近立体视及眼间抑制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 < 0.05)。(3)观察组治疗后pVEP P100波振幅(15′频率)较治疗前提高(P < 0.001)。(4)影响多媒体视功能综合训练治疗效果的因素:BCVA提高值与治疗前的LogMAR视力呈正相关,与年龄呈负相关;Titmus近立体视治愈率与治疗前的Titmus近立体视呈正相关,与双眼屈光参差量呈负相关。  结论   (1)多媒体视功能综合训练在提高弱视儿童单眼视力及改善双眼视功能方面疗效均优于传统精细目力训练。(2)影响多媒体视功能综合训练治疗效果的因素:BCVA提高值与患者治疗前的视力、年龄具有相关性;Titmus近立体视治愈率与患者治疗前的Titmus近立体视、双眼屈光参差量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摘要:目的通过对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配戴高透氧硬性角膜接触镜(RGP)联合个性化弱视综合训练的疗效观察,探讨一种安全、有效、快捷的矫治屈光参差性弱视的方法。方法将2009年4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门诊诊断为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随机分为A、B两组,A组51人(91只眼)配戴高透氧硬性角膜接触镜(RGP),B组52人(92只眼)配戴框架眼镜。两组患儿根据屈光异常类型和注视性质分为两个亚组,同时进行个性化弱视综合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儿分别在治疗1个月、3个月、6个月后视力、立体视的变化。结果治疗1、3个月后A组有效率分别达92.3%,100%;B组有效率分别达54.3%,92.4%。6个月后A组治愈率达93.4%;B组治愈率达84.8%。6个月后A组立体视有效率65.6%;B组58.8%。。结论高透氧硬性角膜接触镜(RGP)联合弱视个性化综合训练矫正屈光参差性弱视是一种安全、有效、快捷的方法。尤其是对于立体视的建立尤为有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4.
何欣琰 《黑龙江医学》2022,46(3):280-281,284
目的:研究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屈光矫正治疗效果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60例屈光参差性弱视患儿临床资料,将矫正视力治疗后视力提升≥2行纳入进步组,将矫正视力治疗后视力提升<2行纳入无进步组.收集所有患儿一般资料,并将可能影响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屈光矫正治疗效果的因素纳入自变...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双眼视功能训练对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视力正常后疗效的巩固作用。方法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78例,随机分为实验组39例,对照组39例。双眼矫正视力均达0.8以上后,随访6,12,18,24月后,观察两组双眼矫正视力的回退情况。结果 6、12个月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回退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56);18、24个月后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23,0.012)。结论双眼视功能训练能降低远期屈光参差性弱视的回退率,有效巩固屈光参差性弱视视力正常后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杨翎 《当代医学》2008,(18):67-68
目的 探讨综合疗法治疗儿童弱视的的效果.方法 对有完整资料的弱视儿童(109例186眼)进行随访观察,根据弱视患儿不同情况采用遮盖疗法、压抑疗法、红光及光刷训练、精细目力训练等.结果 总有效率91.40%,屈光不正性弱视的疗效明显优于屈光参差性和斜视性弱视,它与其他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弱视程度越轻,治疗效果越好,重度弱视与轻、中度弱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5);年龄越小,治疗效果越好,3~7岁组弱视治疗效果最好,与另外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综合疗法治疗弱视效果好,但是疗效与弱视类型,程度、检出并进行治疗的年龄密切相关.定期随访是防止复发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屈光参差性弱视和斜视性弱视患儿非弱视眼敏感度对比。方法:选取我院收取的40例屈光参差性弱视患儿、45例斜视性弱视患者和35例正常儿童进行灵敏度对比分析。结果:屈光参差性弱视组和斜视性弱视组在各个空间频率敏感性均低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屈光参差性弱视组在各个空间频率敏感性均低斜视性弱视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弱视患儿弱视眼较非弱视眼灵敏度均下降,屈光参差性弱视患儿灵敏度较斜视性弱视患儿低。  相似文献   

18.
付姝 《辽宁医学杂志》2006,20(6):333-335
目的分析单眼弱视患儿临床基本治愈前后立体视锐度(SA)的变化,探讨单眼弱视类型、程度、初诊年龄及双眼单视功能训练对建立SA的影响。方法测量129例临床基本治愈的单眼弱视患儿治疗前后SA。结果单眼弱视患儿基本治愈前后正常SA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01);屈光参差性弱视组疗效最好,单纯斜视组疗效最差,两者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01),轻、中度弱视组疗效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重度弱视组疗效与轻中度弱视组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01);不同年龄组疗效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01);屈光参差性弱视组经双眼单视功能训练组与未训练组疗效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01)。斜视性弱视组经双眼单视功能训练组与未训练组疗效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1)单眼弱视患儿基本治愈后SA得到明显改善。2)轻、中度屈光参差性及部分斜视并屈光参差性弱视基本治愈患儿易于建立良好的SA。3)重度屈光参差性、单纯斜视性弱视基本治愈患儿难以建立正常SA。4)初诊年龄愈小愈有利于正常SA建立。5)双眼单视功能训练有利于屈光参差性弱视基本治愈后SA的建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视知觉感知学习治疗儿童弱视的疗效以及护理要点。方法:选取弱视患儿88例(128只眼),全部患儿均根据其自身视功能情况,采取个性化视知觉感知学习进行视觉训练。20~30 min/次,2次/d,早晚各一次,治疗1个月后对视力进行复查,同时对分类视力,以及双眼视功能进行检测。结果:经过3个月治疗,治疗有效率为88.28%,不同程度弱视患儿疗效存在明显差异(P<0.05);患儿家长的满意度为93.18%。结论:视知觉感知学习治疗儿童弱视的疗效显著,同时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可对疗效起到保障作用。  相似文献   

20.
徐慧娟 《中外医疗》2008,27(33):103-103
目的:儿童弱视矫正的综合治疗与护理.方法:对131例238只眼患儿采取矫治视力、遮盖疗法、精细目力训练及督促治疗干预.结果:弱视儿童治疗6月-24月,总有效率84.9%.结论:弱视程度越轻,效果越好,屈光不正性疗效好,屈光参差其次,斜视性弱视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