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IsoC-3D实时定位导航系统在胸椎椎弓根螺钉植入手术治疗胸椎不稳定骨折过程中的应用。方法对胸椎不稳定骨折共74例在IsoC-3D实时定位导航系统引导下完成椎弓根螺钉的植入,共植入椎弓根螺钉172枚,术后进行X线平片及CT扫描掌握螺钉的方向和位置。结果172枚椎弓根螺钉均未穿破椎弓根,椎弓根螺钉的方向、深度、位置均相当理想,全部病例无硬膜、神经根损伤。结论IsoC-3D实时定位导航系统可以准确引导胸椎椎弓根螺钉的植入,避免椎弓根螺钉植入相关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椎弓根螺钉系统治疗胸腰骨折脱位35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胸腰椎生理弧度大 ,活动范围大 ,是脊柱骨折、脱位的多发部位之一 ,损伤后常引起椎体压缩变形 ,椎体高度和生理弧度角度变小 ,脊柱稳定性降低 ,常需手术治疗。我院自 1998年 7月~ 2 0 0 0年 12月使用不同类型的椎弓根螺钉系统治疗下胸段及腰段脊柱骨折脱位 ,手术创伤小 ,固定节段短 ,稳固性强 ,获得满意疗效。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35例患者中男 2 6例 ,女 9例 ,年龄 16岁~ 5 3岁 ,平均 34岁。骨折类型 :单纯性楔形压缩性骨折 16例 ,爆裂型 10例 ,骨折脱位 9例。脊髓损伤 31例 ,按Frankel分级[1] :A级 8例、B级 5例、C级…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经伤椎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可能性.方法 采用经伤椎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治疗64例单节段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其中T_(11)5例,T_(12)20例,L_1 22例,L_2 11例,L_36例.结果 伤椎高度恢复至正常的95.6%,后凸角矫正至4.08°±0.11°.椎管骨块占位程度由术前的43.1%,减少至术后的8.9%,伤椎椎体愈合满意,不完全神经损伤患者术后脊髓神经功能有1~2级的恢复.无神经损伤加重等并发症.结论 经伤椎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不稳定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06年1月至2010年6月106例不稳定胸腰椎骨折的患者,均采用开放式手术方法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随访6~12个月,观察患者手术前后伤椎平均高度、后凸Cobb角、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结果手术前后所有患者伤椎平均高度、后凸Cobb角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不同类型患者伤椎平均高度、后凸Cobb角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患者的受伤类型采用不同的手术方法能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使用长节段椎弓根螺钉系统治疗上中胸椎骨折脱位,探讨该技术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4年3月至2009年6月应用长节段椎弓根螺钉系统手术治疗上中胸椎骨折脱位病人21例,男16例,女5例。年龄19~46岁,平均34岁。均采用固定伤椎上和下各两个椎体的长节段椎弓根螺钉系统,行减压、复位、内固定加植骨融合术。结果本组无死亡。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Frankel A级12例术后无恢复;B级3例术后无恢复1例,恢复至D级2例;C级3例术后恢复到D级2例、E级1例;D级2例术后全部恢复正常;术前1例E级无加重。术前局部后凸畸形平均24.9°,术后早期12.7°,与术前相比,明显改善(P〈0.05)。17例获得12个月以上随访的病例,末次随访时有平均2.1°的纠正丢失。结论长节段椎弓根螺钉系统治疗上中胸椎骨折脱位,可满意重建胸腰段的矢状面形态,有效预防术后纠正丢失及内固定松动、断裂。  相似文献   

6.
胸腰椎生理弧度大,活动范围大,是脊柱骨折、脱位的多发部位之一,损伤后常引起椎体压缩变形,椎体高度和生理弧度角度变小,脊柱稳定性降低,常需手术治疗.我院自1998年7月~2000年12月使用不同类型的椎弓根螺钉系统治疗下胸段及腰段脊柱骨折脱位,手术创伤小,固定节段短,稳固性强,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UPASS椎弓根系统后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 2007年4月至2009年3月采用脊柱后正中切口,使用UPASS椎弓根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45例.骨折类型按照McAfee分型:屈曲压缩型19例,爆裂型26例.神经功能采用Frankel分级:A级5例,B级8例,C级13例,D级12例,E级7例.结果 手术时间97~170(87±11)min,出血量350~1200(465±125)ml.术后42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31(23.7±7.0)个月,5例Frankel分级为A级者无改善,余患者均获1~2级恢复.Cobb角从术前28.5°±5.0°恢复到术后的6.8°±3.7°.结论 UPASS椎弓根系统后路治疗胸腰椎骨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应用胸椎椎弓根外侧螺钉内固定治疗T7以上椎体骨折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5月~2008年1月应用胸椎椎弓根外侧螺钉固定T7以上椎体治疗胸椎骨折6例.其中男5例,女1例;年龄26~63岁,平均47.3岁;合并脊髓损伤者2例(Frankel C级1例,Frankel D级1例).结果 本组6例X线片显示骨折均复位满意,2例神经损伤者均有Frankel 1级的神经功能恢复,无神经及血管损伤等并发症.6例共应用椎弓根螺钉24枚,其中5 mm×40 mm钉4枚应用于T3,5.5 mm×40 mm钉12枚应用于T4,5,6 mm×40 mm钉8枚应用于T6、T7.随访3~9个月,无螺钉松动与断裂.结论 胸椎椎弓根外侧螺钉内固定是治疗T7以上椎体骨折的一种安全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椎弓根螺钉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骨科2003年1月至2008年12月采用椎弓根螺钉治疗的12例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全部病例获得8~26个月的随访,患者术后功能恢复良好,骨折椎体间隙高度和生理曲度无丢失,无明显胸腰痛和神经症状。结论椎弓根螺钉是治疗胸腰椎骨折安全可靠的内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后路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结合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2006年9月手术治疗的胸腰段骨折6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椎体内植骨组31例,行后路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同时,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治疗;同期37例行单纯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无植骨治疗者作为对照组。随诊3—58个月。评价两组术前、术后及随诊时伤椎高度比值、脊柱后凸成角矫正、神经功能恢复、内固定失效情况以及腰背疼痛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伤椎前、后缘高度比值和脊柱后凸成角术前分别为(49.6±2.0)%、(93.4±1.0)%、(18.3±2.0)°和(50.3±1.0)%、(94.1±3.0)%、(17.9±2.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分别为(94.3±1.0)%、(96.7±3.0)%、(6.2±1.0)°和(90.1±4.0)%、(95.8±2.0)%、(7.3±2.0)°,椎体内植骨组椎体高度恢复和脊柱后凸成角矫正优于对照组(P〈0.05);随诊时分别为(92.5±3.0)%、(94.4±1.0)%、(7.6±1.0)°和(85.2±2.0)%、(90.5±3.0)%、(11.7±1.0)°,两组高度恢复和脊柱后凸矫正丢失率分别为(2.4±0.1)%、(2.3±0.5)%、(1.2±0.1)°和(5.3±0.5)%、(5.1±0.1)%、(4.4±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功能恢复术后及随诊时平均提高1-2级,椎体内植骨组略优于对照组,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椎体内植骨组无内固定失效,对照组内固定失效4例,占10.81%。随诊时椎体内植骨组腰背疼痛2例,占6.45%,对照组腰背疼痛5例,占13.51%。结论后路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结合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段骨折有良好的临床疗效。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能有效防止复位固定后的矫正丢失和内固定失效,并能减少术后腰背疼痛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应用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合并椎管前方撬拨方法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疗效。方法收治T12~L4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43例,应用椎弓根钉复位固定后,行伤椎椎管前方撬拨,骨折复位。结果39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28个月,平均15.5个月。38例脊髓不完全性损伤患者中,36例术后有1~3级以上的神经功能恢复,无1例出现神经功能障碍加重。结论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合并椎管前方撬拨方法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能有效恢复脊柱的序列,进行椎管前方减压,重建脊柱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
葛昊 《智慧健康》2023,(12):173-176
目的 浅谈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在脊柱骨折患者中的效果。方法 将2020年1月-2022年9月间来本院治疗脊柱骨折的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抽签法分组方式将其分成对照组(25例)和实验组(25例)。对照组采取切开内固定术进行治疗,实验组采取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进行治疗。对比和分析两组患者手术结果。结果 实验组在包括手术所用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和住院时间在内的手术指标比较中全部优于对照组,数据统计意义显著(P<0.05);在后凸Cobb、伤椎前缘高度、椎间隙高度、术后疼痛评分比较中,两组患者手术前各项数据无明显差异(P>0.05);手术后,实验组患者后凸Cobb角度较对照组更小,伤椎前缘高度和椎间隙高度较对照组更高,同时实验组术后疼痛评分也低于对照组,数据统计意义明显(P<0.05);在术后并发症比较中,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数据间具有明显统计意义(P<0.05)。结论 对脊柱骨折患者采取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进行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术后的椎间隙高度和伤椎前缘高度,安全性更高,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对应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加植骨融合方法治疗的胸椎、胸腰段、腰椎结核病人进行一次前瞻性研究 ,分析椎体间融合进展、后凸矫正程度和早期活动情况、移植骨影响以及与内固定相关问题。方法 从 1998年 6月~ 2 0 0 3年 3月 ,用前路病灶彻底清除术加植骨融合 ,同时应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加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椎体结核 75例。测量术前、术后椎体高度和后凸角度 ,应用美国脊髓损伤协会评分评估神经状况。结果 术前胸椎椎体平均丢失最高 ( 0 .96cm)。胸腰段后凸最大矫正角度为 17.8°。腰骶椎矫正丢失角度最大为 13.7°。 5个月后所有病人前路牢固融合。感染率 4 % ,与移植骨相关问题 6 .6 7%。结论 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有利于早期活动和康复。与移植骨相关问题少 ,后凸矫正和维持比单纯前路手术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运用椎弓根螺钉进行治疗,探讨与分析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于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36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设为研究组,给予椎弓根螺钉治疗,将我院同期收治的另36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设为对照组,给予保守治疗,对两组的各项观察指标(椎体前缘高度、椎管矢状径以及Cobb角)进行观察与对比。结果经过相应治疗,研究组患者椎体前缘高度、椎管矢状径以及Cobb角分别是(96.9±27.8)%、(93.5±26.8)%、(4.8±2.9)°,对照组分别是(79.5±23.4)%、(76.3±22.3)%、(19.2±6.7)°,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Frankel分级提升情况下,研究组36例患者中2例A级,4例B级,3例C级,7例D级,20例E级,对照组36例患者中12例A级,7例B级,5例C级,2例D级,10例E级,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来说,运用椎弓根螺钉治疗能够起到显著的效果,可以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有效改善,此手术安全简单,无并发症,能够加快患者的康复速度,有着重要的临床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李春宇 《现代保健》2012,(18):27-28
目的:探讨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治疗不稳定型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66年8月-2010年9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84例不稳定型胸腰椎骨折行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价其临床效果。结果:与术前X线检查结果比较,84例患者椎体高度均恢复较好,随访6个月.2年,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较为理想。结论: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治疗不稳定型胸腰椎骨折临床疗效明显,手术简单,易操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后路椎弓根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5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的60例经后路椎弓根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5例,女25例,年龄18~55岁。60例均为单一椎体损伤。按Denis分型:压缩骨折型20例,爆裂骨折型30例,屈曲牵张型6例,骨折脱位型4例。神经功能按Frankel分级:A级12例,B级4例,C级4例,D级36例,E级4例。术前伤椎前缘高度比平均55%,矢状面Cobb角平均18.2°。随访6~48个月,平均18.5个月,记录患者术后骨折椎前缘高度、矢状面Cobb角、内固定失败率、神经功能恢复及腰背痛等指标。结果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胸腰椎伤椎前缘高度比由术前平均55%到术后94.5%(p<0.01),矢状面Cobb角由术前平均18.2°到术后平均3.7°(p<0.01);术后3个月与术后12个月相比,伤椎前缘高度比和矢状面Cobb角无统计学差异(p>0.05);无1例发生内固定断裂、松动。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A级10例,B级5例,C级3例,D级12例,E级30例。60例患者术后疼痛明显缓解(VAS评分改善)。结论后路椎弓根钉固定是一种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后路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结合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2006年9月手术治疗的胸腰段骨折6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椎体内植骨组31例,行后路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同时,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治疗;同期37例行单纯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无植骨治疗者作为对照组.随诊3~58个月.评价两组术前、术后及随诊时伤椎高度比值、脊柱后凸成角矫正、神经功能恢复、内固定失效情况以及腰背疼痛并发症情况.结果 两组伤椎前、后缘高度比值和脊柱后凸成角术前分别为(49.6±2.0)%、(93.4±1.0)%、(18.3±2.0)°和(50.3±1.0)%、(94.1±3.0)%、(17.9±2.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分别为(94.3±1.0)%、(96.7±3.0)%、(6.2±1.0)°和(90.1±4.0)%、(95.8±2.0)%、(7.3±2.0)°,椎体内植骨组椎体高度恢复和脊柱后凸成角矫正优于对照组(P<0.05);随诊时分别为(92.5±3.0)%、(94.4±1.0)%、(7.6±1.0)°和(85.2±2.0)%、(90.5±3.0)%、(11.7±1.0)°,两组高度恢复和脊柱后凸矫正丢失率分别为(2.4±0.1)%、(2.3±0.5)%、(1.2±0.1)°和(5.3±0.5)%、(5.1±0.1)%、(4.4±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功能恢复术后及随诊时平均提高1~2级,椎体内植骨组略优于对照组,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椎体内植骨组无内固定失效,对照组内固定失效4例,占10.81%.随诊时椎体内植骨组腰背疼痛2例,占6.45%,对照组腰背疼痛5例,占13.51%.结论 后路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结合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段骨折有良好的临床疗效.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能有效防止复位固定后的矫正丢失和内固定失效,并能减少术后腰背疼痛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回顾性分析AF(atlasfixator)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脊髓损伤的效果。方法 采用AF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治疗 68例 ,胸椎 1 5例、腰椎 53例 ,不同程度神经操作 57例。 59例同时行椎板切除减压。结果 椎体高度完全恢复 53例 ,达到正常椎体高度的 90 % 1 1例 ,达到正常椎体高度的 80 % 4例。结论 采用AF内固定手术系统 ,通过坚固有效的后中前柱复合固定 ,重建脊柱稳定 ,恢复腰椎高度和腰椎生理弯曲 ,扩大椎管容积。并且因术后可早期活动 ,固定范围小 ,有利于正常腰椎的活动 ,从而促进骨折的愈合 ,经临床应用效果较好。是一种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减少脊髓继发损害、恢复生理功能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采用通用脊柱内固定系统GSS-Ⅱ型椎弓根钉复位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通用脊柱内固定系统GSS-Ⅱ型椎弓根钉复位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47例,术前、术后及随访期间摄X光片,测量术前、术后椎体前缘高度、椎体后缘高度、后凸Cobb角,了解术后骨折复位情况以及随访期间有无失败和复位丢失情况。采用Frankel评分评价神经损伤的恢复情况。结果通过手术复位固定,椎体前缘高度、椎体后凸Cobb角与术前相比均明显改善,术后平均随访18.5个月,测量以上结果与术后相比无明显变化,无一例发生内固定失败。神经功能按Frankel分级除2例A级无恢复外,其余均有1级以上的恢复,无神经损伤加重的病例。结论采用GSS-Ⅱ型椎弓根钉复位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可有效的使骨折复位,防止脊柱骨折复位丢失和后突畸形,改善神经功能,是治疗胸腰椎骨折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腰椎爆裂骨折患者在患病后后纵韧带的中柱一旦遭受破坏,则可能造成前驱状态下的不稳定现象,随着近年来腰椎爆裂骨折发生后的高致残率出现,该类患者的治疗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如何有效治疗腰椎爆裂骨折患者,提高患者治疗效果,降低患者致残率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通过手术将椎弓根螺钉经椎体椎弓根置入,因为椎弓根螺钉可以从椎体后方贯穿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