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对臂丛加颈浅丛神经阻滞麻醉在锁骨骨折内固定手术中的效果展开对比分析。方法:对58例锁骨骨折患者进行探讨,并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均为29例,对两组患者麻醉效果展开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患者麻醉后HR为(96±8) min/次、MAP为(89±10)mmHg、麻醉优良率为96.55%同对照组患者的(105±9)min/次、(97±11)mmHg和82.76%相比,具有一定差异性,P<0.05。结论:在锁骨骨折内固定手术中臂丛加颈浅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较为满意。  相似文献   

2.
王超红 《现代保健》2011,(13):167-168
目的 单纯臂丛神经阻滞对锁骨骨折手术麻醉效果欠佳,观察臂丛加颈浅丛阻滞用于锁骨骨折的麻醉效果.方法 选择75例患者,用2%利多卡因加0.75%布比卡因1:1共15~18 ml行臂丛神经阻滞,0.894%甲磺酸罗哌卡因10 ml加注射用水5 ml配麻药共10 ml行颈浅丛阻滞后,观察术中患者的麻醉情况.结果 臂丛加颈浅丛阻滞麻醉阻滞范围理想,麻醉效果均可.结论 臂丛加颈浅丛阻滞用于锁骨骨折复位内固定手术麻醉效果好,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在锁骨骨折内固定术中应用臂丛联合颈浅丛阻滞麻醉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接受锁骨骨折内固定术治疗的患者68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34例,采用臂丛联合颈浅丛阻滞麻醉)、对照组(34例,进行单一臂丛阻滞麻醉);对比两组的麻醉效果、麻醉不良反应.结果:麻醉效果评级方面,观察组评级为I级患者的比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III级、IV级患者的比率则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在围麻醉期内,观察组、对照组麻醉不良反应率分别为8.8%和11.8%,P>0.05.结论:在锁骨骨折内固定术中应用臂丛联合颈浅丛阻滞麻醉更加安全、有效,值得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4.
张晓燕  刘艳 《中国保健》2010,(11):33-34
目的探讨不同神经阻滞麻醉方法用于锁骨骨折手术的效果。方法90例锁骨骨折手术患者随机分三组,每组30例。I组:颈丛神经阻滞;II组:肌间沟入路臂丛神经阻滞;III组:臂丛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对各组切皮、剥离骨膜、复位固定、缝皮等分别进行VAS评分,记录使用镇痛药或加局麻的例数,观察不良反应。结果I组切皮、缝皮评分显著低于剥离骨膜、复位固定时;II组剥离骨膜、复位固定评分显著低于切皮、缝皮时;III组切皮、缝皮评分与I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剥离骨膜、复位固定评分与II组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III组使用镇痛药或加局麻的例数低于I、II组。三组间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锁骨区域的皮肤由颈浅丛神经支配,锁骨及其附着组织主要由臂丛神经支配,亦有部分颈丛神经参与。采用臂丛联合颈浅丛阻滞是锁骨骨折手术的理想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颈丛臂丛阻滞麻醉用于锁骨骨折内固定的临床效果。方法:择取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2例锁骨骨折内固定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1例和观察组41例。对照组行臂丛阻滞麻醉,观察组行颈丛臂丛阻滞麻醉,比较两组麻醉阻滞效果、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结果:切皮前HR、MAP无显著差异(P0.05),切皮后观察组患者HR和MAP低于对照组,麻醉阻滞效果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锁骨骨折内固定患者行颈丛臂丛阻滞麻醉效果确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颈浅丛复合肌间沟一点与两点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效果.方法 60例行锁骨及肩部手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两组,每组30例.A组采用颈浅丛复合肌间沟一点臂丛神经阻滞,B组采用颈浅丛复合肌间沟两点臂丛神经阻滞.评估两组麻醉后感觉和运动阻滞程度,术中阻滞效果,并观察和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B组锁骨外2/3部位和肩部感觉阻滞时间分别为(13.8±1.2)、(13.5 ±2.2) min,均短于A组的(15.7±2.0)、(15.8±2.8)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肩关节阻滞评分为(1.2±1.5)分,少于A组的(2.4±1.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优良率为96.7%(29/30),A组优良率为86.7%(26/30);霍纳综合征B组7例,A组2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锁骨及肩部手术中颈浅丛复合肌间沟两点臂丛神经阻滞效果优于一点臂丛神经阻滞.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臂丛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在锁骨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0年10月我院收治的锁骨骨折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下臂丛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对照组采用非超声引导下臂丛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比较两组的阻滞见效时间、感觉恢复时间以及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观察组的阻滞见效时间及感觉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T2、T3时,两组的HR均较T1时降低,SBP及DBP均较T1时升高,但观察组的HR显著高于对照组,SBP及DBP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臂丛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应用于锁骨手术可缩短麻醉阻滞见效时间,稳定血流动力学,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比分析单纯臂丛神经阻滞与臂丛神经阻滞联合颈丛神经阻滞应用于锁骨骨折内固定术中的麻醉效果与安全性。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平南县人民医院2020年1月至12月收治的70例行锁骨骨折内固定术的患者分成对照组(35例,采取臂丛神经阻滞)和观察组(35例,采取臂丛神经阻滞联合颈丛神经阻滞),比较两组患者麻醉效果,术后1、2、4、6 h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AS)评分,术前、手术结束时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水平,以及麻醉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麻醉总优良率为97.1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4.29%(P<0.05);术后1~6 h两组患者VAS评分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且各个时间点观察组比对照组降低显著(均P<0.05);术前和手术结束时两组患者SBP、DBP、HR、SpO2生命体征指标水平组内与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中针对锁骨骨折内固定术患者,实施臂丛神经阻滞联合颈丛神...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用臂丛加颈浅丛神经联合阻滞进行肩部及锁骨手术的麻醉方法。方法72例ASA(美国麻醉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thesiologists,ASA)Ⅰ-Ⅱ级患者行肩部及锁骨手术时,采用臂丛加颈浅丛神经联合阻滞,观察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完全无痛70例,辅以神经安定镇痛药5例。全部病例无气胸、椎管内阻滞及局麻药不良反应,无呼吸抑制等并发症的发生。阻滞麻醉效果:肱骨外科颈骨折32例,优28例,良4例,优良率100.00%;肩关节脱位伴骨折16例,优12例,良4例,优良率100.00%;肩关节脱位12例,优10例,良2例,优良率100.00%;锁骨骨折12例,优12例,麻醉效果为100.00%。手术时间50~250min不等。结论臂丛加颈浅丛神经联合阻滞行肩部及锁骨手术安全、简便、经济、效果可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C5)和颈浅丛联合阻滞、高位臂丛神经阻滞方式在锁骨手术中的麻醉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9年5月安庆市立医院行神经阻滞麻醉下锁骨手术的患者60例,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超声引导下高位臂丛神经阻滞,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下C5和颈浅丛联合阻滞。比较两组麻醉效果、麻醉期间生命体征变化、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满意度评分及并发症。结果在锁骨外侧缘、锁骨中点、锁骨内侧缘区域,观察组痛觉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总体镇痛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麻醉10 min(T1)、麻醉60 min(T2)、手术结束(T3)时,观察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术中、术后3 h的疼痛评分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发生皮下血肿1例;对照组发生皮下血肿2例,Hornor综合征1例。结论相比高位臂丛神经阻滞,锁骨手术采用C5和颈浅丛联合阻滞麻醉效果更好,镇痛起效快,镇痛时间长,心率血压波动小,并发症更少,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辅助颈丛神经阻滞加超前镇痛麻醉在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方法以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组采用颈丛神经阻滞麻醉联合右美托咪定超前镇痛下行甲状旁腺切除术(n=42),对照组采用单纯颈丛神经阻滞麻醉的甲状旁腺切除术(n=30)。分别于入手术室时(T_0)、给予右美托咪定(颈丛阻滞前15 min)后3 min(T_1)、颈丛阻滞后3 min(T_2)、切皮即刻(T_3)、术中30 min(T_4)、术中60 min(T__5)、术中100 min(T_6)、术毕5 min(T_7)观察患者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心率(heart rate,HR)、脉搏血氧饱和度(pulse oxygen saturation,SpO_2)及镇静-躁动评分(Ramsay评分)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围术期SpO_2维持稳定。观察组:与T_0比较,患者在T_1~T_7时段SBP、DBP、HR均显著降低(P0.0071):SBP由初始的(146.6±11.0)mm Hg(1 mm Hg=0.133k Pa)降低到(103.7±5.6)mm Hg,DBP由初始的(97.3±8.3)mm Hg降低到(72.6±8.1)mm Hg,HR由初始的(96.6±13.9)次/min降低到(75.4±4.8)次/min;Ramsay评分则无明显差异。对照组:T_0~T_7各时段比较,SBP、DBP、HR波动较大,均有明显的躁动:SBP由(146.2±11.1)mm Hg波动到(122.8±9.1)mm Hg,DBP由(97.2±9.4)mm Hg波动到(78.7±8.3)mm Hg,HR由(109.9±15.7)次/min波动到(85.8±14.6)次/min,Ramsay评分由(5.8±1.2)分波动到(2.2±0.0)分。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血SBP、DBP、HR明显平稳,Ramsay评分明显优越(P0.05)。结论颈丛神经阻滞麻醉辅助右美托咪定超前镇痛下行甲状旁腺切除术,能有效降低患者的烦躁发生率,维持围术期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的稳定,具有安全有效的镇痛、镇静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颈丛神经阻滞加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用于肱骨外科颈骨折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采用不同神经阻滞法均注入1%利多卡因+0.375%布比卡因混合液,根据患者对手术的耐受程度来评定阻滞效果。结果试验组中麻醉效果为优者明显多于对照组。结论颈丛神经阻滞加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用于肱骨外科颈骨折手术,阻滞效果明显优于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颈丛臂丛联合麻醉对锁骨骨折患者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12月收治的184例锁骨骨折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92例患者,试验组利用颈丛臂丛联合麻醉,对照组单纯颈丛麻醉,比较两组麻醉效果、手术安全性、术后恢复情况等指标。结果:试验组麻醉优良率97.81%,麻醉不良反应3.26%,对照组麻醉优良率89.12%,麻醉不良反应8.69%,两组骨折复位时的心率、血压情况,患者术后疼痛、术后运动恢复时间、感觉恢复时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锁骨骨折患者多利用内固定手术治疗,内固定手术会对患者造成较大的应激反应,对患者进行单纯颈丛麻醉的安全性较差,麻醉用药剂量大,对患者开展颈丛、臂丛联合麻醉,麻醉效果较好,稳定性强,且对患者的负担较小,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4.
常胜 《现代保健》2010,(32):57-58
目的探讨颈丛联合臂丛阻滞在锁骨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锁骨骨折患者106例,分为联合组和单纯组各53例,单纯组应用单纯臂丛肌间沟法麻醉,联合组加用颈浅丛麻醉,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出现情况,术中血压、心率变化情况以及麻醉效果。结果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中生命体征均较平稳;联合组的优良率为94.3%,单纯组的优良率为67.9%,联合组的优良率明显高于单纯组。结论锁骨骨折患者选用颈丛臂丛联合阻滞,术中麻醉效果可靠,不会增加不良反应,生命体征平稳,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颈丛联合臂丛神经阻滞应用于锁骨骨折内固定术的麻醉效果及对患者疼痛程度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0至2021年10月广州中兴运动损伤专科医院收治的62例行锁骨骨折内固定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麻醉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臂丛神经阻滞组(采用臂丛神经阻滞进行麻醉)和联合组(采用颈丛联合臂丛神经阻滞进行麻醉),各31例。比较两组患者麻醉效果,术前、切皮时、骨折复位及手术结束时心率(HR)、收缩压(SBP)、血氧饱和度(SpO2)水平,麻醉前及麻醉后2、12、24 h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AS)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联合组患者麻醉总优良率为96.77%,显著高于臂丛神经阻滞组的70.97%;与术前比,切皮时、骨折复位及手术结束时两组患者HR、SBP均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且联合组术中各时间点均显著低于臂丛神经阻滞组(均P<0.05);两组患者各时间点SpO2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麻醉前比,麻醉后2、12、24 h两组患者VAS评分均显著降低,且麻醉后各时间点联合组显著低于臂...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观察颈臂丛联合阻滞麻醉在锁骨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探讨锁骨手术的理想麻醉方法.方法:76 例锁骨手术病例随机分为 A 组 (n=38) 和 B 组 (n=38),ASA I~Ⅱ级,A 组均在臂丛阻滞麻醉下进行手术,B 组先臂丛阻滞 10 min,之后再行颈丛阻滞,对比两组阻滞效果,观察是否有并发症.结果:A 组阻滞优良率为 86.8%,B 组优良率为 100.0%,两组的优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A 组和 B 组均并发喉返神经阻滞 2 例 (5.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锁骨手术应用臂丛 - 颈浅丛联合阻滞的麻醉效果较为理想,能达到满意的神经阻滞效果,从而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同时不增加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臂丛阻滞、臂丛联合颈浅丛阻滞及第6颈椎横突神经阻滞三种麻醉方式的临床效果。方法180例患者分为A、B、c三组各60例。A组采用臂丛神经阻滞;B组采用臂丛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C组采用第6颈椎横突神经阻滞。统计各组有效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B、C两组与A组相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B、C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臂丛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及第6颈椎横突神经阻滞效果较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吕有文 《现代保健》2009,(22):37-38
目的观察在三种不同的神经阻滞法用于锁骨骨折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锁骨骨折患者90例,根据不同的麻醉方法,随机平分为A、B、C三组,每组30人,A组为高位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组,B组为横突点阻滞麻醉组,C组为高位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加横突点阻滞麻醉组。结果C组的麻醉效果与不同时段的VAS评分都明显好于A组与B组。结论采用高位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加横突点阻滞麻醉,操作简单,并发症少,是锁骨骨折手术的最有效麻醉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比较小剂量雷米芬太尼辅助颈神经丛阻滞与芬太尼和氟哌啶醇(氟芬合剂)辅助颈神经丛阻滞在甲状腺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 择期行颈神经丛阻滞下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患者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两组先行双侧颈神经浅丛阻滞,15 min后观察组先给予雷米芬太尼0.5μg/kg静脉注射,而后雷米芬太尼0.05~ 0.10 μg/(kg·min)静脉泵注;对照组静脉推注氟芬合剂1.5 ml,分离甲状腺时追加氟芬合剂1.0 ml.观察术中血压、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变化及镇痛效果.结果 观察组术中的血压、心率、SpO2平稳,对照组在游离甲状腺上下极时血压、心率明显上升(P<0.05).对照组在游离甲状腺上下极时视觉模拟评分明显高于观察组[(6.28±1.72)分比(2.25±0.48)分,P<0.01].结论 在甲状腺次全切除术中小剂量雷米芬太尼辅助颈神经丛阻滞效果要显著好于氟芬合剂辅助颈神经丛阻滞.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于颈肩部患有疾病的患者,手术麻醉时采用颈丛一点法以及臂丛肌间沟法阻滞进行。方法:选择50例颈肩部手术病人,将这50例病人划分为两组。Ⅰ组中的25位患者进行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Ⅱ组25位患者进行行肌间沟臂丛以及颈浅丛神经阻滞。记录镇痛等级、生命体征、并发症。结果:镇痛效果Ⅰ组有效率为60%,Ⅱ组为96%,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生命体征,Ⅰ组患者BP、HR术中较术前升高,与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术中Ⅱ组BP、HR较Ⅰ组低,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Ⅱ组经过手术,复合麻痹用于肩锁关节脱位减缓疼痛效果明显,安全可靠,无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