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李月翠 《中国民康医学》2010,22(6):681-681,794
目的:了解细菌性尿路感染病原菌的构成及其体外耐药性,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近几年来尿路感染尿培养获得病原菌及主要致病菌的体外耐药性。结果:927株尿路感染病原菌中大肠埃希菌占40.99%,排第一位,其他主要病原菌分别是葡萄球菌属8.63%,铜绿假单胞菌7.77%,阴道加德纳菌6.36%,克雷伯菌属5.50%,念珠菌属5.39%,变形杆菌属3.34%。药敏显示,大肠埃希菌产ESBLs达35.0%,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达31.7%。结论:大肠埃希菌仍是细菌性尿路感染的主要病原菌,阴道加德纳菌也成为重要的尿路感染病原菌之一。必须重视细菌及药敏检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以提高尿路感染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急性单纯性和反复性尿路感染大肠埃希菌耐药性及毒力因子的差异,探讨临床尿路感染菌株的致病力.方法 收集本院2014-2015年住院患者临床送检标本,采用平板倍比稀释法检测标本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以细菌平板计数法检测大肠埃希菌的黏附能力,通过细菌的泳动力实验检测大肠埃希菌的运动能力,并用血凝实验检测大肠埃希菌的溶血能力,乳酸脱氢酶实验检测细菌对膀胱癌5637细胞的毒性.结果 共分离出26株大肠埃希菌,其中15株为反复性尿路感染分离菌株(反复性组),11株为急性单纯性尿路感染分离菌株(急性单纯性组),毒力结果如下:反复性组黏附能力[(4.95 ×107 ±1.21×106) CFU/mL]显著强于急性单纯性组[(2.57×107 ±1.63×106)CFU/mL,P<0.001];反复性组溶血能力(7.30±0.58)也强于急性单纯性组[(6.03±0.73),P <0.001];反复性组菌株对5637细胞的毒性[(76.66±3.65)%]显著高于急性单纯性组[(64.14±8.85)%,P =0.019];但两组耐药性、运动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反复性尿路感染菌株比急性单纯性尿路感染菌株致病力更强.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老年尿路感染者的病原菌分析及大肠埃希菌耐药性.方法:采用梅里埃VITEK2-compact自动鉴定药敏系统及配套鉴定药敏卡进行细菌鉴定药敏实验,统计2017年—2019年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住院老年尿路感染者清洁中段尿液标本中分离的各种病原菌,同时统计大肠埃希菌药敏测定结果.结果:本次研究老年尿路感染者中段尿培养且分离鉴定出166株病原菌,9种细菌,主要为大肠埃希菌95株(57.23%);95株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哌拉西林、头孢唑林、环丙沙星、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60.00%,对碳青霉烯类药物(亚胺培南)十分敏感.95株大肠埃希菌中36株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测定为阳性,阳性率37.89%.结论:老年尿路感染主要致病菌为大肠埃希菌,根据其耐药性情况科学的应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4.
细菌性尿路感染病原菌构成及其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细菌性尿路感染病原菌的构成及其体外耐药性,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年来尿路感染患者培养获得病原菌及主要致病菌的体外耐药性。结果927株尿路感染病原菌中大肠埃希菌占40.99%,排第一位,其他主要病原菌分别是葡萄球菌属8.63%,铜绿假单胞菌7.77%,阴道加德纳菌6.36%,克雷伯菌属5.50%,念珠菌属5.39%,变形杆菌属3.34%。药敏显示G杆菌对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他定耐药率最低,大肠埃希菌对左旋氧氟沙星耐药率较高,达76%。葡萄球菌绝大多数是MRS菌株,粪肠球菌对青霉素类很敏感,屎肠球菌则相反,未出现耐万古霉素肠球菌,阴道加德纳菌对青霉素类和万古霉素较敏感。结论大肠埃希菌仍是细菌性尿路感染的主要病原菌,阴道加德纳菌也成为重要的尿路感染病原菌之一。临床一线用药已广泛出现耐药,因此必须重视细菌及药敏检测,合理使用抗生素,降低细菌选择性耐药的产生,以提高尿路感染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5.
尿路感染是临床较常见感染性疾病之一,在感染性疾病中仅次于呼吸道感染而趋居第二。如不及时治疗,可造成不良预后。现将治疗体会总结如下。 尿路感染根据感染的部位分为上尿路感染(即输尿管膀胱入口以上,一般指肾盂肾炎)和下尿路感染(指膀胱炎和尿道炎)。根据感染病原菌不同可分为细菌性尿感、真菌性尿感等,以细菌性尿路感染最为常见。[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尿路感染患者尿液标本中大肠埃希菌的检出情况和耐药情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对2013年1年来医院尿路感染患者进行调查研究。结果:尿液培养分离的814株病原菌中,大肠埃希菌260株,占总数的31.9%,其中,产ESBLs大肠埃希菌124株,占47.7%。药敏结果显示,产ESBLs大肠埃希菌耐药率明显高于非产ESBLs大肠埃希菌。结论:产ESBLs大肠埃希菌的增多,加重了细菌的耐药性,临床在治疗尿路感染时应综合考虑大肠埃希菌产ESBLs的危险因素及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比较门诊和住院患者尿路感染的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性,为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根据感染来源,将尿路感染患者分为门诊组和住院组,回顾分析两组尿路感染的菌群分布、药敏情况和易感因素。采用WHONET5.4软件和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门诊组共检出9种病原菌,住院组则检出49种病原菌。门诊组与住院组感染的病原菌均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其中又以大肠埃希菌为主,分别占75.27%、30.06%.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大肠埃希菌的药敏结果显示:除头孢曲松、头孢克肟分别在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外,其余抗生素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门诊组与住院组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的检出率分别占55.71%、64.29%。结论尿路感染最常见是大肠埃希菌,病原菌存在较高的耐药性。重视病原菌的监测和耐药性分析,对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控制尿路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泌尿系统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泌尿系统感染患者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诊断和用药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对尿培养分离出的169株病原菌进行鉴定和耐药性分析,药敏试验采用K.B法,结果按NCCLS2000年版判断。结果感染菌株以大肠埃希菌为主(56.2%),其次为肺炎克雷伯菌(9.5%),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8.3%),肠球菌属(7.7%),铜绿假单胞菌(6.5%),变形杆菌属(5.9%),真菌(4.7%),金黄色葡萄球菌(1.2%);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呋喃妥因、头孢类抗生素敏感率较高(77.9%~100%),对喹诺酮类抗生素敏感率较低(14.7%~16.8%)。结论泌尿系统感染病原菌以大肠埃希菌为主,耐药性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9.
大肠埃希菌是埃希菌属的最常见临床分离菌。可引起社区感染和医院获得性感染。我们从一尿路感染患者尿中分离此菌,同时做多种药物敏感试验,特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尿路感染中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全面了解大肠埃希菌在尿路感染中的耐药情况。方法:对1 126例尿路感染患者尿液标本中分离出的病原菌进行鉴定及药敏分析,特殊耐药菌株的检测采用K-B法,并按照临床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2008版标准判断敏感率、中介率及耐药率。结果:共分离出大肠埃希菌512株(45.5%),其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株占48.1%,产头孢菌素酶菌株占1.4%。碳青霉烯类是对大肠埃希菌最为敏感的抗生素,其次是呋喃妥因、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拉氧头孢、头孢吡肟等。结论:大肠埃希菌是尿路感染中常见的病原菌,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呋喃妥因、β-内酰胺/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药、拉氧头孢、四代头孢菌素仍是目前治疗大肠埃希菌敏感性较高的抗生素,值得临床关注。  相似文献   

11.
复发性泌尿道感染(recurrent urinary tract infection,rUTI)是指6个月内发生至少2次感染或1年内发生至少3次感染.rUTI通常为急性单纯性膀胱炎,好发于女性患者,大约60%的女性在其一生中会经历症状性急性细菌性膀胱炎.我国女性尿路感染的致病菌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大肠埃希菌最常见,其...  相似文献   

12.
龙小平  李玉梅 《海南医学》2014,(8):1221-1223
目的了解本院近年尿路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药物敏感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10年8月至2013年4月分离出的l125株病原菌的分布情况进行统计,并对常见的致病菌株进行药物敏感性分析。结果尿路感染以大肠埃希菌检出率最高,为52.80%,其后依次为肠球菌属(13.07%)、克雷伯菌属(7.02%)、铜绿假单胞菌(4.62%)。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ESBLs检出率分别为45.1%和34.5%。分离的病原菌中排列前四位的革兰氏阴性杆菌对亚胺培南最敏感,对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也有较高敏感性。排列前四位的革兰氏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敏感性为100%。结论大肠埃希菌仍为尿路感染最常见的病原菌,病原菌菌谱分布广,敏感的药物较少,多重耐药严重。临床应该高度重视标本的送检及根据药敏报告合理使用抗生素,不滥用抗生素,减少耐药株的产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尿路感染的经验性抗菌治疗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常规培养清洁中段尿标本,用Microscan细菌鉴定与药敏分析系统对氧化酶阴性的革兰氏阴性杆菌进行大肠杆菌鉴定和药敏分析。结果:889份尿标本共培养出阳性结果161份,其中氧化酶阴性的革兰氏阴性杆菌10l株,大肠埃希菌85株。耐药率最高者为头孢噻吩(94%),其次为氨苄青霉素(84.7%),再次为氧哌嗪青霉素(80%);耐药率最低者为亚胺硫霉素(0%),其次为头孢他啶(12%),再次为丁胺卡那霉素(14.3%)。结论:大肠埃希菌为细菌性尿路感染的最常见致病菌;在尿培养结果报告以前,亚胺硫霉素、头孢他啶、丁胺卡那霉素应作为细菌性尿路感染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儿童大肠埃希菌尿路感染的耐药特点及现状,为临床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我院住院及门诊诊断为尿路感染患儿清洁中段尿培养的大肠埃希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在107株病原菌中检出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株57株,占53.27%。所有菌株对亚胺培南、美洛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敏感率高,在98.1%-100%,对青霉素类,一代头孢的耐药率高,在83.2%-86.9%,三代四代头孢菌素,磺胺类的耐药率也均在49.5%以上。结论:目前小儿尿路感染仍以大肠埃希菌为主,耐药菌株不断增加,临床医师在选择抗生素时,应参考细菌药敏结果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检测尿路致病性大肠埃希菌I型菌毛相关基因fimH携带率,调查相同泌尿系感染患者尿便大肠埃希菌的同源性,对相关基因fimH进行序列分析。方法:89株来自反复发作性尿路感染和急性单纯性膀胱炎患者清洁中段尿分离的大肠埃希菌。PCR方法检测I型菌毛基因fimH,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两组携带率是否有差异。取9名患者尿便同时培养的大肠埃希菌进行药敏初筛分型,同源性分析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技术,对其fimH基因PCR扩增产物进行序列分析。结果:89株检出81株fimH阳性,两组检出率分别为(64/70)91.4%和(17/19)89.4%,P〉0.05。9名患者中5名患者尿便同时分离大肠埃希菌各自存在相同的PFGE型,同一患者尿便同型株中fimH阳性者序列比对无差异,不同型株fimH阳性者其序列均有6~7处变异。结论:fimH基因存在于绝大多数尿路致病性大肠埃希菌中。引起泌尿系感染的大肠埃希菌部分来源于肠道。  相似文献   

16.
尿路感染是一种常见病,在女性人群中发病率约2%,若治疗不当会导致不良后果,在尿毒症的病斟中,肾盂肾炎已列居第二位。虽然治疗尿路感染的抗生素和新疗法日新月异,但尿路感染的发病率和复发率均无明显下降,因此,不断提高对尿路感染的诊治水平,加强防治下作,仍是广大医务人员的重要课题。尿路感染按其病变发生部位.分为下尿路感染(膀胱炎和尿道炎)和上尿路感染(主要是肾盂肾炎)。肾盂肾炎又分为急性和慢性。根据病人有无全身性和尿路局部疾患可分为复杂性尿路感染和非复杂性尿路感染。  相似文献   

17.
复杂性尿路感染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尿路感染是内科医生在日常工作中最常碰到的疾病[1],其中大部分是由大肠埃希菌所致的非复杂性膀胱炎。复杂性尿路感染常发生在伴有泌尿生殖道结构或功能异常的患者,对复杂性尿路感染的治疗相对困难,尿路感染的复发率高、细菌清除率低[2]。一、何谓复杂性尿路感染复杂性尿路感染是指在以下情况基础上发生的尿路感染:①尿路有器质性或功能性异常,引起尿路梗阻,尿流不畅;②尿路有异物,如结石、留置导尿管等;③合并糖尿病。复杂性尿路感染多数为肾盂肾炎,长期反复感染或治疗不愈,可进展为慢性肾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CRF)[3]。据统计,尿…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尿路感染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检出率及耐药特点。方法对2011~2012年尿路感染患者尿培养中分离到的细菌进行培养鉴定和药敏实验,并对产ESBLs耐药表型的菌株用双纸片法进行确证。结果1189株尿路感染菌株中分离到大肠埃希菌547株(46.0%),肺炎克雷伯菌81株(6.8%),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检出率为64.4%和64.2%。产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均对头孢替坦、亚胺培南、美洛培南敏感率较高(均超过90%),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对呋喃妥因、头孢比肟和阿米卡星敏感率(分别为14.9%、41.7%、77.1%)显著低于产ESBLs大肠埃希菌(77.3%、66.8%、9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大肠埃希菌是尿路感染的主要致病菌。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检出率均较高且具多重耐药特征。  相似文献   

19.
梅红俊 《大家健康》2013,(24):103-104
目的:探究大肠埃希菌在尿路感染中的分布与耐药情况。方法:将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临床尿液标本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中的病原菌分离情况,并进一步对大肠埃希菌的科室分布与耐药情况进行研究。结果:检出泌尿系统感染菌株总计1218株,其中含有361株大肠埃希菌,百分比为29.64%,此外肠球菌、铜绿假单胞菌与念珠菌的含量也较多。361株大肠埃希菌中81株来自门诊患者,剩余240株皆来自住院患者,而在住院患者中分布最多的科室当属泌尿科。经过耐药分析可知,本次研究所得大肠埃希菌对喹诺酮类、β-内酰胺类、磺胺类等药物有着很强的耐药性,而在阿米卡星、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他唑巴坦/哌拉西林等药物上则耐药性较低。结论:本院尿路感染菌种最多的当属大肠埃希菌,该类菌种对不同常规抗菌药物皆有一定的耐药性,因此临床应用抗菌药应合理与科学。  相似文献   

20.
朱月文  沈勤 《嘉兴医学》2002,18(2):93-95
目的:探讨医疗内尿路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对1997-2000年4年间内科186例院内尿路感染患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院内尿路感染患年龄≥60岁占59.68%,男女之比1:1.38,住院天数≥1月占53.25%,神经科,肿瘤科分别占30.65%,17.7%,有留置导尿史占50.54%,留置时间越长,感染发生率越高,病原菌:G+球菌占38.8%,G-杆菌占35.5%,真菌占25.7%,主要优势菌群为肠球菌,大埃希氏菌,白色念珠菌,结论:医院内尿路感染与年龄,基础疾病,留置导尿时间有关,主要病原菌为肠球菌,大肠埃希氏菌,白色念珠菌,且耐药性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