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7 毫秒
1.
了解儿童期受虐待大学生的生命质量特点及其影响因素,为改善大学生生命质量提供参考.方法 整群抽样选取江苏省某3所高校2 363名大学生,进行儿童期虐待史自评量表(PRCA)、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简表(WHOQOL-BREF)、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简式大五人格问卷(NEO-FFI-R)、人口社会经济学资料调查问卷等问卷测试.结果 969名有儿童期受虐待经历大学生的生理(15.03±2.16)、心理(14.56±2.30)、社会(13.56±2.55)、环境(13.52±2.02)及生命质量总分(56.67±7.21)均低于无受虐待经历大学生[(16.21±2.05)(15.80±2.17) (15.00±2.64) (14.65±2.15) (61.67±7.6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3.059~ 16.207,P值均<0.01).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控制其他因素的影响后,外向性、谨慎性、社会支持、开放性、性别均与受虐待大学生的生命质量总分呈正相关(β=0.053~0.198,P值均<0.05),神经质、生活事件总分、身体健康状况不良、心理健康自评差、家庭经济状况差、虐待总分均与受虐待大学生的生命质量总分呈负相关(β=-0.050~-0.341,P值均<0.05).结论 儿童期受虐待大学生的受虐待程度越重,社会支持越低,近期负性生活事件越多,身心健康和家庭经济状况越差,其生命质量越低.  相似文献   

2.
儿童虐待(child abuse)是一种广泛存在的社会问题[1],指对儿童有抚养义务、看管和操纵权利的人做出足以对儿童心理健康、成长发育造成潜移默化影响的伤害行为,分性虐待、躯体虐待、情感虐待、躯体忽视和情感忽视5种类型[2].据报道,美国儿童虐待的发生率高达53%[3];我国大学生儿童期虐待比例为47.1%,其中情感虐待、情感忽视和躯体忽视所占比例较高[4].在中学生样本中虐待比例高达78%[5].可见,父母对孩子的虐待在我国的发生率非常高,可能与我国对儿童虐待的预防措施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有关.因此,需明确影响儿童虐待的风险因素,并使用更好的预测方式即累积风险视角来识别和预测儿童虐待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安徽省农村地区老年人虐待的流行情况,探讨老年人虐待的危险因素,为老年人虐待的防治策略和措施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择马鞍山市当涂县某乡镇作为本次研究现场,年龄≥60岁且无言语交流障碍者为调查对象。采用χ2检验比较老年人虐待检出率的差异,并运用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探讨老年人虐待的影响因素。结果 老年人虐待的检出率为9.9%,随年龄的增长检出率呈现上升趋势,危险因素包括:文化程度相对较高、有宗教信仰、子女数量多、与配偶同住、患病数量多、日常生活能力差、重度疼痛和抑郁(均有P<0.05)。结论 马鞍山市农村地区老年人虐待具有相对较低的检出率;需要给高龄、健康状况较差的老人提供更多关爱和医疗服务的支持。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广州市儿童家庭虐待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干预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用自填式问卷对7 475名儿童就家庭虐待问题进行回顾性调查。 【结果】 在被调查的7 475名儿童中,情感虐待、躯体虐待、性虐待发生率分别为59.41%、31.51%、17.94%,女生情感虐待分量表得分及发生率高于男生(t=4.755,H=24.410),男生躯体虐待、性虐待分量表得分及发生率均高于女生(t=8.356,H=82.211;t=8.784,H=52.45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性别、年龄、家庭结构、居住环境、父母亲饮酒频率是儿童情感虐待、躯体虐待和性虐待共同的影响因素。 【结论】 广州市儿童虐待问题并不少见,儿童虐待的发生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不同类型虐待的影响因素存在差异,家庭环境在儿童期虐待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威海市居民儿童虐待态度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威海市居民对儿童虐待的态度,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利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威海市居民儿童虐待态度进行基线调查,并用SPSS11.5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11621调查对象中,认为儿童虐待违法的有8053人(69.30%),认为其不好的有3464人(29.81%),认为其正常的有104人(0.90%).影响儿童虐待态度的因素有年龄、文化程度、职业、性格、人生态度、生活压力、家庭类型等(P均<0.05).[结论]不同特征人群对儿童虐待态度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6.
王永红  陈晶琦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8):4654-4656
目的 了解大学生儿童期虐待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干预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用自填式问卷,对1 762名大专学生就有关儿童时期受虐待经历进行不记名回顾性调查.结果 在被调查的1 762名大学生中,76.2%的人在儿童期有遭受虐待经历,儿童期躯体虐待发生率为59.4%,男生为76.0%,女生为49.2%;精神虐待为61.5%,男生为69.0%,女生为57.0%;性虐待为10.2%,男生为8.1%,女生为11.5%.男生躯体虐待(x2=124.139,P=0.000)和精神虐待(x2=25.338,P=0.000)发生率均高于女生,女生性虐待发生率高于男生(x2=5.387,P=0.020).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父母婚姻状况不良是发生儿童虐待的危险因素(OR=2.407),女童(OR=0.409)、母亲文化程度高(OR=0.718)是儿童虐待发生的保护因素.结论 儿童虐待现象比较普遍,应加强对儿童虐待问题的重视,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了解山西省某未成年教管所学员的儿童期受虐待情况,分析其儿童期虐待经历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现场自填式问卷,对研究对象山西省某未教所89名学员及对照组152名在校初中学生就其儿童期躯体虐待、情感虐待、性虐待、忽视进行无记名调查,应用SPSS 1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儿童在儿童期躯体虐待、情感虐待、性虐待、忽视、心理状况的情况均有差异,而且未教所学员虐待发生率均比初中学生高13.7%。经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父母工作变动、婚姻状况是躯体(t值分别为-3.325和0.130,P<0.05)、情感(t值分别为-2.573和2.604,P<0.05)、性虐(t值分别为-2.101和3.009,P<0.05)发生的危险因素,与谁生活与忽视、情感、性虐待有关。文化程度高低与性虐待发生有关。结论儿童虐待影响青少年成长,有关部门应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8.
分析广西少数民族偏远山区儿童虐待(CA)现况及影响因素,为开展儿童虐待预防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运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采用儿童受虐筛查表(SQCA)对广西少数民族偏远山区5 390名中小学生进行调查,并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探索儿童虐待的影响因素.结果 有5 273名儿童曾遭受家人虐待,报告率达97.8%.言语侮辱、经济控制、用刀棒等伤人、忽视、隔离、拳打脚踢、抓咬打耳光等、性侵犯虐待的报告率分别为74.0%,64.4%,52.6%,44.4%,37.3%,26.3%,26.3%和5.1%.8种类型的虐待行为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 821.953,P<0.01).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年龄大、跟父母生活在一起、家庭所在地为城镇是儿童虐待发生的保护因素;兄弟姐妹多、精神质个性明显、父亲酗酒是儿童虐待发生的危险因素(P值均<0.05).结论 应加强对少数民族偏远山区儿童虐待问题的重视,减少儿童虐待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未成年中学生被父母打骂情况,探讨被父母打骂的影响因素及其与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关联,为制定保护儿童策略及其相关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1991年5月对北京某中学初一至高三学生不记名伤害问题调查数据,对552名初一至高二年龄未满18岁学生被父母打骂情况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在被调查的552名学生中,58.7%报告近1 a来有过下列至少1项被父母打或/和责骂的经历:被父亲打(12.1%)、被母亲打(8.0%)、被父亲责骂(46.4%)、被母亲责骂(43.7%)。在近1 a内有3项或以上被父母打骂经历的学生,出现自杀意念(32.1%)和饮酒醉过(11.3%)的比例明显高于没有被父母打骂经历的学生(分别为8.3%和1.3%)。结论中学生被父母打骂现象普遍。被父母打骂经历与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相关。  相似文献   

10.
了解儿童期虐待与大学生危险行为的关系,为大学生危险行为早期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抽取山东省烟台市4所大学的1 000名大学生,进行儿童期虐待问卷(CTQ)、抑郁自评量表(SDS)、自杀意念量表(BSSI)及自拟一般状况问卷调查.结果 1 000名大学生儿童期虐待发生率为11.1%,大学生儿童期虐待以情感虐待(97.2%)与情感忽视(74.7%)为主.轮廓分析显示,抑郁症分级严重程度越高,5种不同虐待类型的得分也越高(F=790.5,P<0.05).大学生儿童期虐待与自杀意念、抑郁症、吸毒及自我伤害4种危险行为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120,0.129,0.101,0.110,P值均<0.05).结论 儿童期虐待是大学生发生自杀、抑郁等危险行为的重要相关因素,学校应针对有童年期虐待经历的大学生进行早期干预.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中学生呼吸系统症状的影响因素 ,为有效预防呼吸系统疾病提供依据。方法 对 4所初中学校所有在校学生进行呼吸系统健康状况和家庭问卷调查 ,采用多元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就中学生呼吸系统症状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在对其他因素进行控制以后 ,污染区学校学生各种呼吸系统症状的出现均高于相对清洁区学校学生 ;室内空气污染因素中平时不开或很少开窗通风、家里使用地毯、饲养猫狗等宠物、与别人共用卧室、冬季取暖、家人有吸烟等因素对中学生呼吸系统不同症状的出现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同时 ,中学生呼吸系统症状与性别、年龄、母亲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有一定的统计学关联。结论 中学生呼吸系统症状受到多个因素的综合影响 ,室内外空气污染、儿童自身因素、家庭因素等均可能对其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2.
家庭环境与儿童期性虐待发生的单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家庭环境与儿童期性虐待发生的关系,为儿童期性虐待的预防提供依据。方法对某学院18岁以上的701名女生进行自填式问卷调查。结果生活在重组家庭中的儿童性虐待的报告率高于核心家庭,父、母亲经常在家庭中使用暴力、有不良嗜好、体弱多病、家庭关系紧张(父母之间、父母与祖父母之间、父母与孩子之间)是性虐待发生的危险因素;女童也是性虐待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家庭环境在儿童期性虐待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黄艳  王俊  余毅震 《中国妇幼保健》2006,21(11):1548-1550
目的:探讨中小学生攻击行为与家庭因素的内在关系。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应用CBCL量表、家庭环境量表(FES-CV)对湖北省5个地区的4 010名6~15岁学生进行调查,筛查出131名有攻击行为的学生,并对131名有攻击行为学生采用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攻击行为的检出率为3.27%(其中男生为3.72%,女生为2.74%),性别无明显差异;攻击行为组的亲密度、知识性、娱乐性3个因子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而矛盾性因子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中小学生攻击行为的主要危险因素为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态度不一致、高矛盾性、低亲密度。结论:中小学生攻击行为与家庭环境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良好的家庭环境有助于减少攻击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某中学高中女生儿童期性虐待发生情况调查   总被引:30,自引:13,他引:30  
目的 了解高中女生儿童期性虐待发生情况,为卫生及教育部门制定预防儿童期性虐待对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用自填式问卷,于2000年12月对某高中学校985名女生就有关儿童期受性虐待经历进行不记名的回顾性调查。结果 在被调查的985名女生中,有251人(25.5%)16岁前曾经历过非身体接触或身体接触的性虐待;其中18人经历过被试图性交,5人经历过被强行性交。儿童期性虐待首次发生年龄58%在13岁及以前。性交行为的发生率在有儿童期性虐待经历的女生中(2.6%)高于没有性虐待经历的女生(0.4%),差异有显性(x^2=6.48,P=0.011)。在不同的父母化程度间,儿童期性虐待发生率差异未发现有显性。结论 儿童期性虐待问题在我国女童中可能并非少见,有必要对这一问题开展研究,并重视在小学生中开展预防性虐待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5.
重庆市某中学初中生营养不良及肥胖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赵勇  赵梅  罗建  刘平 《中国学校卫生》2005,26(12):990-991
目的 了解中学生营养不良和肥胖的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采取合理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和查阅学生近期健康档案的方法,根据《中国学生7~22岁身高标准体重值》对学生营养状况进行评价,并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非条件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中学生营养不良率为9.4%,肥胖率为24.2%.营养不良的发生与性别、是否偏食挑食、睡眠时间、早餐情况、是否吃动物内脏等5个因素密切相关.肥胖的发生与性别、父亲的体重指数、进食速度、是否宵夜、是否偏食挑食等5个因素密切相关.结论纠正中学生的营养不良和肥?关键要加强营养知识教育,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饮食生活模式.  相似文献   

16.
Objectives Strong linkages exist between childhood abuse and adult intimate partner violence (IPV) among women in developed countries. Few studies examine this pattern in developing nations. This study explores the effect of childhood physical and/or psychological abuse on the likelihood of IPV among a national sample of Ecuadorian women of reproductive age. Methods Secondary data analysis was conducted on a subsample of 9,077 Ecuadorian women, utilizing the 2004 Encuesta Demografía y de Salud Materna e Infantil survey. Cross-tabulations and 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models were utilized to assess whether women who report childhood abuse had a higher likelihood of reporting sexual, physical or psychological IPV during their lifetimes or within the past year. Results Levels of abuse were high. More than 30% of women reported childhood psychological or physical abuse, and 21% experienced both types of abuse. Forty percent of women reported sexual, physical or psychological IPV during their lifetimes, while 15% reported any form of IPV in the past year. The co-occurrence of childhood psychological and physical abuse was highly predictive of all forms of IPV, with less consistent associations for women who reported only physical or only psychological childhood abuse. Conclusions This study suggests that childhood abuse is an important risk factor for IPV victimization among Ecuadorian women. While this analysis supports findings from developed countries, more cross-cultural research about patterns of violence throughout the life course is needed to develop relevant prevention programs.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成都市中学生网络成瘾的状况及影响因素,为下一步开展网络成瘾问题的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按照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原则,分别抽取成都市农村中学和城市中学各15所共计6216名学生,进行网络使用情况及导致网络成瘾影响因素的调查和分析。结果本次调查中学生的上网率为85.1%,网络成瘾率为6.2%;网络成瘾与性别、年龄、年级、学习成绩、父亲职业、父母离异、上网时间、上网目的等有关;网络成瘾学生经常感到孤独、觉得学习压力大。结论中学生网络成瘾的影响因素既有来自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因素,也与学生自身的心理、生理和性格特征有关,需要从多方面着手进行全面干预,有效预防网络成瘾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银川市中小学生伤害危险因素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探讨中小学生伤害发生的危险因素,为开展伤害预防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选择银川市2所中学、3所小学的2574名中小学生进行横断面调查,按年龄、性别、班级1:1配对原则,选择213例伤害病例和对照进行病例对照研究。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父母再婚、父亲是工人及无业者、学生在家排行老三、家庭子女数、接受安全教育、独自操作电器及使用锐利工具与伤害发生有关。多因素分析显示,父母再婚(OR=6.885)、父亲无业(OR=3.333)、父亲是工人(OR=1.530)、独自操作电器(OR=1.844)是中小学生伤害的危险因素,而接受安全教育(OR=0.547)为中小学生伤害的保护因素。结论中小学生伤害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应针对伤害发生的危险因素采取有效预防措施,以减少中小学生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家庭关系与中学生性行为的相关性。方法采用1:4配比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对216例病例及864例对照的相关资料进行Cox回归分析。结果“是否与家庭成员在一起无所谓”、“我希望我不是我家庭的一位成员”及“我觉得自己在家庭中是陌生人”是中学生发生性行为的危险因素,其OR值分别为1.210、1.316和1.291。结论有“是否与家庭成员在一起无所谓”、“我希望我不是我的家庭的一位成员”及“我觉得自己在家庭中是陌生人”,等感觉的中学生发生性行为的危险性较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学习困难初中生家庭环境的影响因素,为儿童学习困难的预防和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父母养育方式问卷(EMBU)和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对合肥市105名学习困难初中生与105名学习成绩中等以上初中生进行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学习困难组父母亲文化程度偏低、职业以体力劳动为主偏多、父亲和母亲情感温暖与理解、家庭亲密度、情感表达、成功性、知识性、组织性维度评分低于对照组,而矛盾性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结果表明,父亲和母亲情感温暖与理解、家庭组织性是减少初中生学习困难发生的保护因素,而矛盾性是导致其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学习困难初中生处在相对不良的家庭环境中。在矫治学习困难时,应重视对家庭环境的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