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目的 研究颈动脉粥样硬化及血脂水平对脑梗死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96例脑梗死病人及72例健康体检者行颈动脉超声及血脂分析检查.结果 96例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60例(占62.5%),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好发部位以分叉处最为常见,其次为颈总动脉、颈内动脉起始段、颈外动脉.脑梗死组的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均较健康对照组严重,脑梗死组的TC、TG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结论 不同程度的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发病有关;血TC、TG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相关.  相似文献   

2.
3.
卫杰 《基层医学论坛》2016,(18):2530-2532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彩色多普勒超声特征。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60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组,同期随机匹配的健康体检人员60例为对照组,2组均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比较2组粥样动脉硬化形成情况。结果研究组的平均内膜-中膜厚度(IMT)大于对照组,动脉斑块发生率及不稳定斑块比例高于对照组,颈动脉狭窄程度高于对照组,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末期流速(EDV)、阻力指数(RI)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准确地反映颈动脉粥样硬化和血管狭窄程度,在脑梗死的预防和治疗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脑梗死患者颈动脉超声检测的临床价值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75例经CT、MRI确诊的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超声作相关分析,并将其分为非梗死侧组与梗死侧组,对两组的超声病理改变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为81.3%,以多发斑块为主,颈动脉超声病理改变与梗死部位不一定有关,但软斑与梗死的发生及其部位、病情、预后有相关性。结果表明,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关系密切,软斑能预示病情及预后,颈动脉超声对脑梗死是一种重要、无创而又实用的检验手段。  相似文献   

5.
脑梗死患者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 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及其危险因素与不同类型的脑梗死间的关系。方法:根据头颅CT或MRI结果将188例脑梗死患者分成四个亚组:皮层梗死组(CI),皮层下梗死组(SCI),椎-基底动脉支配区梗死组(VBAI)及心源性脑栓塞组(CEI),用彩色多勒超声(彩超)对各型脑梗死患者颅外颈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进行评估,并对可能危险因素进行探讨。结果 30%的CI组患者,10%CEI患者,6.9%VBAI患者  相似文献   

6.
动脉粥样硬化是全身性血管疾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硬化具有相同的病理改变,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造成管腔狭窄引起心肌急性缺血可引起心肌梗死。目前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较少,为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的关系,我们从1995年1月~1999年1月对100例脑梗死患者及正...  相似文献   

7.
任香顺  朴香淑  金美花  尹珍 《吉林医学》2010,(25):4330-4331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80例脑梗死患者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80例脑梗死患者中颈动脉病变145例,占脑梗死患者的80.6%,其中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119例(288个斑块),斑块多发生于颈动脉分叉处,占59.7%,软斑、混合斑共234个,占81.2%。合并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检出率分别为77.0%、90%、80.4%。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有密切相关性。脑梗死病情的轻重在一定程度上与硬化斑块性质有关。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患者是脑梗死的高危人群。超声检测可早期发现颈动脉斑块,对脑梗死发生、指导治疗有重大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朱张茜 《浙江医学》1998,20(5):311-312
脑梗死的主要原因是动脉粥样硬化,超声检查为颈动脉疾病提供了一种非侵入性的诊断方法。笔者对54例脑梗死患者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测,以探讨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好发部位、侧向情况以及血流参数的改变。  相似文献   

9.
众所周知,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为脑梗死的常见危险因素。近年来,颈动脉斑块成为脑栓塞源的危险性越来越受到关注,一直是临床神经科医生关注的热点。我们对30例急性脑梗死患及25例正常体检进行颈动脉斑块及其他危险因素分析,为预防脑梗死的发生提供一定的客观资料。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别对正常人和脑梗死患颈动脉血流超声多普勒时频分析,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资料。方法:检测正常人和脑梗患(大多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颈动脉多普勒血流时频谱,以其峰值频率(fmax),模式频率(fmode),平均频率(fmean),低值频率(fmin),重脉波频率(fp)和频弥散宽度(fw)为定量指标。结果:正常人颈动脉血流信号时频谱的fmax,fmean和fmode曲线在一个心动周期中具有总体相似的形状,相互嵌套,其中收缩期的fmax最高,均大于3kHz,fmin最低不低于1kHz,脑梗死患颈动脉时频谱的fmax与fmean和fmode两曲线分开,fmax减低(<3kHz),fp消失,舒张末期fmin减低显(均低于0.5kHz),结论:颈动脉多普勒血流时频分析及所遴选的定量指标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十分敏感,可供诊断试验,且可集成在便携式计算机里,适用于社区人群中筛选易中风病变个体。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方法 检测 5 8例脑梗死患者和 4 0例对照患者颈动脉内膜 -中膜厚度 ,斑块和附壁血栓情况 ,以及收缩期峰值流速和舒张期末流速。 结果 脑梗死组颈动脉内膜 -中膜厚度较对照组明显增厚 (P <0 .0 1) ,脑梗死组颈动脉收缩期的峰值流速、舒张末期流速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 ,脑梗死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数量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 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有相关性。超声早期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 ,可为卒中前的干预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2.
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超声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情况及其与急性脑梗死的关系。方法:对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美国CE.Logiq-7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行颈动脉超声检测,并对其有无动脉粥样斑块及狭窄进行评估和分析。结果:87例患者(72.5%)检出颈动脉粥佯硬化斑块,颈动脉重度狭窄发生率为4.17%。高危因素有高血压(70.8%)、高脂血症(45.8%)、糖尿病(33.3%)。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有密切的相关性。超声检查能早期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对有效预防脑梗死的发生有重要意义。急性脑梗死患者普遍有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形成,后者足急性脑梗死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情况及其与急性脑梗死的关系。脑血管疾病(cerebrovascular disease,CVD)是发病率高、死亡率高的三大疾病之一,颈动脉的结构变化直接影响着脑血供,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CI)与颈动脉粥样硬化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方法我们对60例确诊的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脑梗死患者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曾毅 《安徽医学》2006,27(5):364-365
目的探讨血脂水平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通过对13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与对照组血脂变化观察,多因素分析用SPSS10.0软件包中的Logistic回归方程,计算相对危险度(RR),RR的95%可信限(CI)。结果脑梗死组TC、TG、LDL-C浓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HDL-C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血清TC>6.0mmol/L才增加脑梗死的风险,而HDL-C浓度≥0.85mmol/L可降低脑梗死的风险。  相似文献   

15.
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建平 《四川医学》2009,30(10):1590-1592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与相关因素的关系。方法分别对80例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和78例非脑梗死患者(对照组)的颈动脉进行检测,观察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及与血压、血糖、血脂的关系。结果脑梗死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为76.25%,对照组为25.6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脑梗死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好发于颈总动脉分叉处。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TG升高是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发生有密切关系,对脑梗死患者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及早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并积极控制危险因素,对预防和治疗脑梗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颈动脉硬化和青年脑梗死的关系.方法对160例青年脑梗死患者进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检查,检测颈动脉内膜增厚及斑块形成特点、斑块分布等改变.结果青年脑梗死颈动脉斑块检出率为56.8%,以软斑块为主.结论颈动脉斑块是青年脑梗死的主要危险因素,颈动脉超声检查有助于预测脑梗死发病风险,指导治疗时机和方法选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析颈动脉超声检测结果与冠心病患者相关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收治的10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给予所有患者行颈动脉超声检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分为单支病变组33例,双支病变组33例,三支病变组34例,观察三组患者的检查结果。结果:单支病变组内膜中层厚度低于三支病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支病变组阻力指数低于三支病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支病变组内膜中层厚度、颈动脉内径、阻力指数与单支病变组、三支病变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总胆固醇、三酰甘油、血糖、脉压、体重指数是导致内膜中层厚度、斑块指数、颈动脉内径、阻力指数增加的主要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颈动脉超声检测有利于向诊治人员提供评估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数据,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不同部位脑梗死患者颈动脉超声特点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不同部位脑梗死患者颈动脉超声的特点。方法 应用HDI- 50 0 0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分别对脑梗死组和对照组颈动脉进行检测 ,观察血管解剖形态、内膜情况、有无斑块形成及斑块大小、形态、性质 ,管腔是否狭窄及狭窄程度 ,血流动力学改变。脑梗死患者 2 0 7例 ,按头颅CT或MRI结果分为皮质组、皮质下组、皮质与皮质下混合组和椎基底动脉供血组。对照组 45例 ,为同期住院非脑梗死患者。结果 皮质脑梗死组颈动脉斑块发生率为 90 .9% ,高于其他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皮质脑梗死组颈动脉狭窄 >50 %的发生率为 2 1 .2 % ,高于其他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结论 皮质脑梗死组颈动脉斑块发生率和颈动脉狭窄率 >50 %的发生率高于其他脑梗死组 ,皮质脑梗死与颅外段颈动脉粥样硬化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增高,且致残、致死率高,血液生化检测在心脑血管疾病的早期诊断和预防发挥了重要作用,血液中各类脂类成分与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carotid atherosclerosis,CAS)形成有重要关系。我们结合脑CT、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脑梗死及颈动脉病变,进一步探讨血脂和血糖水平与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关系。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2008年2月—2009年10月我院住院的脑梗死患者165例,均符合1996年全国第4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1],经临床检查和脑CT检查确诊。其中男92例(55·8%),女73例(44·2%),年龄35~89岁,排除心源性  相似文献   

20.
对103例经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做双患者做双侧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及颈外动脉的多普勒超声检查,探讨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内径及血流参数的方法学以及正常颈动脉的的多普勒频谱特征。分析不同冠状动脉病变组颈动脉内径及血流参数的差异,并提出颈内动脉和颈动脉和颈总动脉和血流速度的比值可能有助于检出羟轻度颈动脉粥样硬化性 狭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