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探讨多联手术治疗恶性青光眼的疗效。方法 15例有晶体眼的恶性青光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前房形成、前段玻璃体切除和/或抗青光眼手术;5例人工晶体眼的恶性青光眼行前段玻璃体切除手术联合Ahmed青光眼阀门植入术。术眼均同时切开晶状体后囊膜及玻璃体前界膜。结果 术后随访5至35个月,术后眼压较术前明显下降(P〈0.001),前房深度明显加深(P〈0.001),矫正视力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恶性青光眼为多种机制混合存在的难治性、复杂性青光眼,多联手术是比较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手术治疗先天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初诊年龄≤3岁先天性青光眼患者62例(97只眼),按角膜横径以及眼底杯盘比对患者实施不同手术方式治疗,随访观察手术成功率、眼压、角膜横径以及眼底杯盘比。结果外路小梁切开联合小梁切除术72只眼(占术眼74.2%);单纯小梁切开术12只眼(占12.4%);小梁切除术13只眼(占13.4%)。外路小梁切开联合小梁切除术后1、3、6、12及24个月手术成功率分别为95.83%、90.28%、86.67%、84.31%、82.35%。手术成功者术后平均眼压较术前显著降低(P <0.01),杯盘比较术前减小(P <0.01),角膜横径术前术后差异无显著意义(P =0.259),手术失败者角膜横径与杯盘比继续增大。结论外路小梁切开联合小梁切除术是治疗先天性青光眼常用、安全有效的手术术式;角膜横径可做为判断≤3岁先天性青光眼病情控制与否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原发性先天性青光眼临床治疗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韩冬 《国际眼科杂志》2012,12(4):644-646
目的:观察并分析外路小梁切开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先天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 方法:收集原发性先天性青光眼患者51例89眼,应用外路小梁切开联合小梁切除术进行治疗,观察术后眼压、角膜横径、杯/盘比值、滤过泡情况及手术并发症并分析其临床疗效。 结果:术后平均随访(15.21±6.50)mo,术后1,6,12mo手术成功率分别为97%,90%,90%。术后平均眼压较术前显著降低(P<0.01);杯/盘比值较术前明显减小(P<001);角膜横径手术前后差异无显著意义(P=0.495);手术失败者角膜横径较术前增大(P<0.05)。手术并发症主要有不同程度的前房出血和术后浅前房等。 结论:外路小梁切开联合小梁切除术是治疗原发性先天性青光眼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虹膜周边前后节沟通术治疗恶性青光眼及具有恶性青光眼倾向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我院2013年5月至2018年4月行虹膜周边前后节沟通术的88例(92眼)恶性青光眼及具有恶性青光眼倾向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资料。观察手术前后眼压、最佳矫正视力、中央及周边前房深度及房角的变化情况,术后随访(25.7±13.5)个月。结果 恶性青光眼患者术前药物控制下眼压(34.27±12.95)mmHg(1 kPa=7.5 mmHg),术后第7天及末次随访眼压分别为(12.94±3.12)mmHg、(13.17±4.54)mmHg,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末次随访最佳矫正视力较术前明显提高(P<0.05)。有恶性青光眼倾向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术前患眼药物控制下眼压 (20.50±7.41)mmHg,术后第7天及末次随访眼压分别为(13.92±4.39)mmHg、(15.25±4.54)mmHg,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术后最佳矫正视力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中央前房深度术前为 (1.67±0.33)mm,术后1个月为(3.35±0.35)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术前周边前房深度均<1/2 CT,术后89眼周边前房深度≥1 CT。术前72眼房角关闭范围>180°,术后房角完全开放38眼。结论 虹膜周边前后节沟通术可有效治疗恶性青光眼及具有恶性青光眼倾向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小梁切除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 应用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32例(45眼)各型青光眼,术中一次性使用0.2mg/ml丝裂霉素C,术后随访6-24月,观察其临床疗效及其并发症.结果 术后1月检查,33眼(73.33%)术后视力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术后1周测眼压,平均11.20--2.15mmHg,术后6月测眼压,平均16.86mm±3.81mmHg,均较术前有统计学差异;末次随访时,41眼(91.1%)形成弥散扁平的功能性滤过泡;总手术成功41眼(91.1%).术后主要并发症为:浅前房2眼,前房积血1眼,角膜水肿3眼.讨论 小梁切除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青光眼,可有效地减少青光眼术后滤过道瘢痕的形成,充分降低眼压.该方法不需要特殊设备,并发症少,手术效果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青光眼方法.  相似文献   

6.
小梁切除术对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滤过手术对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及其原因。方法检查64只接受小梁切除的原发性青光眼,手术前、后的角膜内皮细胞数量及术后前房深度的变化和炎症反应情况。结果术后64只眼角膜内皮细胞数均比术前减少,差异有显著性(t=2.508,P<0.05);术后前房越浅,内皮细胞损失率越大,相关分析表明,两者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关系,(r=0.7587,t=9.170,P<0.01);炎症反应重的眼比炎症反应轻的眼内皮细胞损失率高。结论提高手术质量,减少术后浅前房和炎症反应的发生或缩短其存在的时间,可降低术后内皮细胞的损失率。  相似文献   

7.
青光眼术后继发恶性青光眼19例手术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估前部玻璃体切除晶状体摘除联合小梁切除手术治疗恶性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我们回顾了19例(19眼)恶性青光眼患者接受前部玻璃体切除晶状体摘除联合小梁切除手术治疗的病例。恶性青光眼发生前青光眼包括急性闭角型青光眼4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11眼,开角型青光眼2眼,先天性青光眼2眼。曾行手术包括虹膜周边切除术3眼,小梁切除术16眼。手术前后均进行最佳矫正视力、眼压和裂隙灯显微镜检查。结果:有15眼术后最佳矫正视力较术前均有不同程度提高。患者术前眼压为41.33±13.85mmHg;术后眼压降低为14.23±4.88mmHg。术后患者前房形成,术后早期炎症反应较重,术后4d减轻。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包括角膜内皮水肿、皱褶和少量玻璃体脱入前房。结论:前部玻璃体切除晶状体摘除联合小梁切除手术是治疗恶性青光眼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小梁切除术对角膜内皮细胞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梁切除术对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方法对29例(37眼)青光眼行小梁切除术。分别于术前和术后3月内进行角膜内皮照相并分析其形态和定量指标。结果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平均细胞面积、六角形细胞所占比例及变异系数4种指标术前术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小梁切除术后正常前房和Ⅰ、Ⅱ度浅前房者,术前术后中央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Ⅱ度浅前房中央内皮细胞丢失率为69.11%。结论正常过程小梁切除术对角膜内皮细胞影响不显著,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是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的主要因素,尤其是Ⅲ度浅前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IOL植入术治疗对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10/2018-10于我院接受治疗的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107例113眼,依据治疗方式不同进行分组,对照组52例54眼采用小梁切除术,研究组55例59眼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IOL植入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视力、前房深度、眼内压、角膜内皮细胞变化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术前视力情况无差异(P>0.05),术后视力优于术前(P<0.05);术后研究组视力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前房深度大于术前,眼内压低于术前(P<0.05);术后研究组患者前房深度大于对照组(P<0.05)。术后两组患者眼内压无差异(P>0.05);对照组术后细胞面积变异系数、六角形细胞比例、平均细胞面积、角膜中心厚度高于术前(P<0.05),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低于术前(P<0.05);手术前后研究组患者上述角膜内皮细胞相关指标无差异(P>0.05),除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外,术后研究组患者角膜内皮细胞相关指标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5.1%和20.4%(P<0.05)。结论: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IOL植入术可以改善患者视力与眼内高压,保持角膜内皮细胞结构完整性,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0.
观察小梁切除术联合玻璃体抽液术治疗术中有恶性青光眼倾向患者的疗效。 方法:青光眼患者19例 20眼术中从角膜穿刺口注水恢复前房检查巩膜瓣渗漏情况时,表现为前房浅眼压高的患者,予以玻璃体穿刺抽液、前房注黏弹剂的方法治疗。 结果:患者19例术后无1例浅前房,出院眼压为5~22.5(平均10.4)mmHg,视力较术前提高者5例6眼,下降者9例9眼,3例3眼有玻璃体出血。 结论:小梁切除术中出现恶性青光眼倾向患者常为伴有睫状体前位晶状体前移的闭角型青光眼,术中联合玻璃体抽液术,可有效预防术后恶性青光眼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Ex-press青光眼引流器植入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
  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3-02/2014-08收治行 Ex-press青光眼引流器植入术治疗的难治性青光眼53例56眼,男39例41眼,女14例15眼,平均年龄52.63±10.58岁;新生血管性青光眼25例26眼,滤过手术失败后青光眼16例18眼,玻璃体切除术后继发青光眼6例6眼以及复杂眼外伤后青光眼6例6眼。观察术后1、12 lo视力、眼压、前房深度、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及并发症等情况,并与术前进行分析比较。
  结果:术后12lo,完全成功率为62%(35眼),部分成功率为14%(8眼),总成功率为77%。其中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有效率为85%,滤过手术失败后青光眼有效率为56%,复杂眼外伤后青光眼100%,玻璃体切除术后青光眼83%。术后1 lo视力较术前提高者28眼(50%),视力不变18眼(32%),视力降低10眼(18%)。术后12lo视力较术前提高者19眼(34%),视力不变18眼(32%),视力降低19眼(34%)。术前平均眼压29.58±8.66llHg,术后1lo平均眼压12.75±5.66llHg,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56例患眼眼压均表现为降低(100%)。术后12lo 眼压为9.8~28.4(平均15.42±4.09)llHg,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眼压较术前增高者2眼,眼压不变0眼,眼压降低54眼(96%)。术后1、12lo 内皮细胞计数分别为1958.22±168.30、1793.99±201.55个/ll2,与术前的2113.47±80.56个/ll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为29%,其中术后早期发生浅前房低眼压4眼,暂时性高眼压3眼,引流管阻塞5眼,前房出血3眼。后期并发症有局部隆起的包裹的囊状泡1眼。
  结论:Ex-press青光眼引流器植入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虽然存在一定的术后并发症,但仍可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是目前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唐强 《国际眼科杂志》2016,16(10):1869-1871
目的:分析小切口隧道内小梁切除术在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手术中的应用价值及疗效。
  方法:选取2013-05/2015-05在本院行手术治疗的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82例90眼,均行小切口隧道内小梁切除术治疗,比较患者手术前后不同时间点的眼压和屈光度的差异;分析患者术后视力改善情况以及总结手术的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术后1、7d,1、6mo 时的眼压分别为19.38±3.63、12.96±2.84、11.37±1.05、11.89±0.82mmHg均低于术前眼压32.65±6.42mmHg,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患者垂直方向角膜屈光度先上升后下降,且各时间点均高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患者水平方向角膜屈光度先下降后上升,除术后1 mo外术后各时间点的水平方向角膜屈光度与术前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6mo 时视力≤0.1者5眼(6%),>0.1~0.5者48眼(53%),0.6~0.9者29眼(32%),≥1.0者8眼(9%),与术前比较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前房积血3眼,角膜水肿5眼,前房纤维样渗出3眼,经对症处理后均在7d内恢复正常。
  结论:小切口隧道内小梁切除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的疗效显著,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经透明角膜切口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继发青光眼的疗效及意义.方法 31例(32只眼)经透明角膜切口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继发青光眼行常规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术后观察视力、眼压、滤过泡、浅前房及其它并发症.结果 手术12月后:视力增进2/32只眼(6.2%),不变28/32只眼(87.6%),下降2/32只眼(6.2%).功能性滤过泡24/32只眼(75.0%).眼压≤21mmHg(1kPa=7.5mmHg)者26/32只眼(81.2%),术后早期并发症有浅前房5只眼(15.5%),前房出血3只眼(9.3%)低眼压性黄斑病变2只眼(6.2%),脉络膜脱离1只眼(3.1%).结论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是治疗经透明角膜切口人工晶状体植人术后继发青光眼的有效方法,此类青光眼不应归属于难治性青光眼.  相似文献   

14.
王淑英 《国际眼科杂志》2017,17(11):2089-2092

目的:分析单切口和双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三联手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2016-01/2017-02在我院眼科诊治的68例79眼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将所有患者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仅采取单切口手术治疗,观察组则采用双切口三联手术方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滤泡形成情况及术前与术后的眼压和视力改变、中央前房深度和房角开放程度及并发症情况。

结果:手术后1mo,观察组患者的功能型滤泡形成率为98%,明显高于对照组功能型滤泡形成率(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观察组术前平均眼压、最佳矫正视力、裸眼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平均眼压、最佳矫正视力、裸眼视力分别为12.45±3.01mmHg、0.17±0.03、0.19±0.02,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mo中央前房深度和房角开放程度与术前相比均有增加,但观察组增加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早期发生角膜水肿5 眼,短暂性浅前房4眼,一过性高眼压3眼,炎性渗出3眼。观察组术后早期发生角膜水肿4眼,短暂性浅前房3眼,一过性高眼压3眼,炎性渗出2眼。均经对症治疗1wk后好转,未出现前房出血、瞳孔夹持等严重并发症。

结论:临床上双切口三联手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获得了较好的效果,能有效地降低患者的眼内压,改善患者的最佳矫正视力和裸眼视力,增加前房深度,术后患者功能型滤泡有较高的形成率,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5.
孙重  张莹  吴作红  周和政 《国际眼科杂志》2020,20(11):1960-1962

目的:评价EX-PRESS引流钉植入术对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患者角膜内皮细胞及眼压的影响。

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收集2016-05/2017-12在我院行EX-PRESS引流钉植入术的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32例38眼,随访至术后24mo,观察中央、鼻侧、颞侧、上方、下方5个方位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眼压及最佳矫正视力情况,并观察前房深度及引流钉与虹膜、角膜的位置情况及手术疗效。

结果:手术前后,本组患者5个方位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和最佳矫正视力均无明显变化(P>0.05),但术后各时间点眼压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术后24mo,本组患者手术完全成功率为66%,条件成功率为21%,失败率为13%,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为滤过泡包裹。本组患者术中和术后随访期间均未出现前房完全消失; 术后1眼出现浅前房,5眼引流钉与虹膜面相贴,余32眼引流钉均位于虹膜与角膜内皮之间,位置良好。

结论:EX-PRESS引流钉植入术对POAG患者角膜内皮细胞无明显影响,且能有效控制眼压,是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陈金鹏  汪荣  徐辉勇  张鹏  章剑 《国际眼科杂志》2013,13(11):2259-2261
目的:观察两种不同手术方式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eovascular glaucoma,NVG)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2008-04/2011-12在我院住院诊断为NVG的患者30例30眼,根据不同手术方式分为两组,A组采用青光眼引流装置Ahmed青光眼阀(Ahmed glaucoma valve,AGV)植入术治疗12例12眼,B组采用半导体二极管激光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术(transscleral cyclophotocoagulation,TSCPC)治疗18例18眼。比较两组术后眼压、视力及并发症的情况。结果:两组术后眼压与术前相比较均有显著下降(P<0.01)。AGV植入组与TSCPC组术后1wk眼压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mo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视力:AGV植入组3眼提高,7眼不变,2眼下降;TSCPC组3眼提高,12眼保持不变,3眼下降。术后并发症:AGV植入组术后早期眼球疼痛、角膜水肿5例(41.7%),术后浅前房3例(25%),前房纤维样渗出2例(16.7%),前房积血3例(25%);TSCPC组术后早期眼球疼痛10例(55.6%),角膜水肿11例(61.1%),前房纤维样渗出5眼(27.8%),前房出血6眼(33.3%)。结论:AGV植入术及TSCPC术对于治疗NVG都是有效的方法。AGV植入术是一种滤过性手术,相对较为安全。TSCPC更为经济,适用于晚期或绝对期青光眼。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疗效。

方法:收集2009-10/2014-06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40例52眼,手术均采用颞侧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术后随访6mo。

结果:术后最佳矫正视力较术前显著提高(P<0.01); 患者术后6mo眼压平均为15.76±2.09mmHg,较术前用药前后眼压相比均显著下降(P<0.01); 术后患者房角均较术前增宽,房角粘连关闭象限不同程度开放; 术前前房深度为1.97±0.29mm,术后增加到2.83±0.35mm,差异有显著性(P<0.05); 未发生恶性青光眼、后囊膜破裂等并发症; 所有术眼人工晶状体均在晶状体囊袋内,未出现偏位、夹持。

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房角分离术可有效降低眼压,提高视力,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同时合并白内障患者安全有效的治疗途径。  相似文献   


18.
角膜内皮炎合并青光眼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角膜内皮炎合并青光眼的病因、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09年1月来我院收治的19例(20只眼)角膜内皮炎合并青光眼患者的临床表现、具体治疗措施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有角膜内皮损害的典型症状,伴有眼压升高、视野缺损,经抗病毒药物、糖皮质激素药物联合前房穿刺术或小梁切除治疗后,随访8个月至1.5年,药物治疗有5只眼复发(45.45%),视力提高5只眼(45.46%),角膜透明3只眼(18.18%);前房穿刺术1只眼复发(25.00%),视力提高2只眼(50.00%),角膜透明2只眼(50.00%);小梁切除术者无复发,视力提高3只眼(60.00%),角膜透明4只眼(80.00%)。所有患者均能较好的控制眼压,症状改善,晚期复发率低。结论角膜内皮炎的诊断目前缺乏针对性的检查手段,主要为药物治疗;如合并青光眼,应用抗病毒药物及糖皮质激素药物联合前房穿刺术或小梁切除术治疗,能取得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透明晶状体超声乳化术治疗早期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对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2018年10月至2020年1月不伴有白内障的早期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29例(31只眼)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均接受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眼压、视力、前房深度、小梁虹膜夹角及术后并发症等。结果术后各个时间点眼压均较术前下降(均P<0.05)。随访期末:28只眼(90.32%)眼压≤21 mmHg(1 mmHg=0.133 kPa);最佳矫正视力(logMAR)为0.10±0.06较术前0.12±0.07提高(t=2.115,P=0.043);中央前房深度(3.01±0.16)mm深于术前的(1.94±0.14)mm(t=-28.643,P<0.001);小梁虹膜夹角(31.58°±3.98°)大于术前的(16.11°±3.05°)(t=-28.300,P<0.001);周边前房深度深于术前(P<0.001)。术后除5只眼(16.13%)轻度角膜水肿外,未见其他并发症。结论透明晶状体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早期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Ahmed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术及雷珠单抗治疗新生血管型青光眼的疗效。

方法:新生血管型青光眼(NVG)患者80例80眼,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34例34眼)和研究组(46例46眼)。对照组采用Ahmed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术治疗,研究组采用Ahmed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术联合雷珠单抗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眼压、视力和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术后6mo,研究组手术总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术前4d两组眼压比较无差异(P>0.05),术后7d两组患者眼压均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6mo,研究组视力提高率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6mo内,研究组引流管阻塞、前房出血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角膜水肿、前房渗出、眼球疼痛、浅前房和低眼压率比较无差异(P>0.05)。

结论:Ahmed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术联合雷珠单抗注射液能够合理控制眼压,改善患者视功能,是NVG患者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