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CT(HRCT)对鼻骨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25例鼻外伤患者均经HRCT轴位扫描及冠状位薄层加三维重建(VR),对检查结果与数字X线摄影(DR)进行对比分析。结果25例患者中,12例DR侧位X线平片显示鼻骨骨折,而HRCT图像22例显示鼻骨骨折线,其中,粉碎性骨折14例,线性骨折8例;单侧骨折15例,双侧骨折7例;横型骨折11例,纵形骨折2例,斜形骨折9例;合并上颌骨额突骨折12例。容积重建(VR)及冠状位像显示全部患者鼻骨骨折线。结论轴位HRCT扫描加冠状面重律对鼻骨骨折的诊断晶可靠.其敏感性显著优于DR。 相似文献
3.
多层螺旋CT的容积重建技术在胸廓骨折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评价多层螺旋CT(MSCT)的容积重建(VR)技术在诊断胸廓骨折中的价值.方法 对350例胸部外伤病例作MSCT扫描,从中随机抽取80例作VR成像与普通X线平片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在胸廓骨折诊断中的实效性、敏感度及准确度.结果MSCT的VR技术诊断肋骨骨折、胸椎横突骨折、胸骨骨折以及胸锁关节脱位与半脱位的实效性、敏感度和准确度均显著高于普通X线平片(P<0.01).结论 MSCT的VR技术是诊断胸廓骨折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4.
腹腔动脉的多层螺旋CT血管容积重建(VR)解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利用6层螺旋CT血管容积重建(VR)技术,观察腹腔动脉开口部位、走行及分支、测量腹腔动脉与腹主动脉间夹角及腹腔动脉长度。方法:采用西门子Emotion6螺旋CT机测量正常人腹腔动脉80例。扫描方法:选用准直3mm40例,准直2mm40例。重建层厚4.0mm40例,2.5mm40例,重建重叠1.0mm。注射流率3.5ml/s。动脉期根据年龄、心率分别选用22~28s。每例均进行容积重建(VR)。从不同平面不同角度观察腹腔动脉及其分支情况,测量腹腔动脉长度、与腹主动脉间角度。结果:腹腔动脉及其分支显示率分别为:脾动脉100%,肝总动脉100%,胃左动脉68%,胃十二指肠动脉100%,肝右动脉82%,肝左动脉73%。腹腔动脉开口部位在T12~L1椎体之间,以L1椎体上缘多见。走行方向多种多样。长度:最长5.02cm,最短1.20cm,平均2.76cm。角度:最大143,最小19,平均58.1。结论:6层螺旋CT血管容积重建(VR)技术可以较真实地显示腹腔动脉开口部位、走行及分支,测量腹腔动脉与腹主动脉间夹角、腹腔动脉长度,对介入插管和外科手术可切除性方面有较高的临床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5.
螺旋CT多层面容积重建在腰椎峡部裂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螺旋CT多层面容积重建对腰惟峡部裂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行腰椎螺旋CT检查的50例腰痛患者资料,根据椎弓有无峡部裂分成峡部裂组(25例,有峡部裂)和对照组(25例,无峡部裂),所得数据资料行t检验。结果:峡部裂主要发生在L5(18例,占72%),腰椎峡部裂常导致腰椎前滑脱(24例,占96%)。峡部裂组椎管矢状径明显大于对照组椎管矢状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峡部裂组峡部高小于对照组峡部高,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螺旋CT扫描MPVR重建图像可以从骨性和软组织两个方面为临床提供更多影像学信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容积数据高分辨力CT重建(VHRCT)对肺部磨玻璃密度影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27例肺部弥漫性磨玻璃密度灶和5例局限性磨玻璃密度灶患者进行MSCT和HRCT扫描及VHRCT图像重建,对HRCT及VHRCT图像质量进行分级评分(3级评分法)。结果:27例肺部弥漫性磨玻璃密度灶患者的VHRCT和HRCT图像评分结果分别是52分和49分,2种图像质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00,P=0.317);5例局限性磨玻璃密度患者的VHRCT和HRCT图像评分结果分别1分和0分,2种图像质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00,P=0.317)。结论:VHRCT重建图像评价肺部磨玻璃密度影的价值与HRCT扫描图像相当,VHRCT重建图像为观察肺部磨玻璃密度影提供了一种简单易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螺旋CT多平面重建、三维表面遮盖法重建及容积重建技术在骨盆骨折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目的 探讨螺旋CT多平面重建(MPR)、三维表面遮盖法重建(SSD)及容积重建技术(VRT)在骨盆骨折诊断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 使用Siemens Plus4螺旋CT机对23例骨盆损伤患者进行扫描,在Siemens工作站进行MPR、SSD及VRT重建观察损伤细节,并与二维CT(2DCT)比较。结果 MPR、SSD及VRT重建图像清晰地显示了术前骨盆骨折的细节。VRT重建可立体直观显示技术后固定针的位置及复位效果。结论 螺旋CT MRP、SSD及VRT是诊断骨盆骨折的有效手段,。对诊断复杂性骨盆骨折应作为首选。VRT对术后固定针的位置及复位效果的判断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MSCTAVR融合技术显示支气管动脉(BA)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125例胸部增强CT扫描患者对动脉(含支气管动脉和主动脉)、气管、胸廓均采用AOS-VR技术分别重组VR像,然后进行图像融合,获得三维融合图像,观察支气管动脉的起源、走行及与相邻组织之间的解剖关系。结果:125例胸部增强CT扫描患者中117例支气管动脉显示清晰,共显示BA267支。右侧BA145支主要起源于右肋间动脉(68/145,46.9%)及降主动脉(65/145,44.8%);左侧BA122支主要起源于降主动脉(119/122,97.5%)。267支中有153支发自降主动脉前壁,77支发自降主动脉右侧壁,9支发自降主动脉后壁,22支发自降主动脉左侧壁,3支发自右侧锁骨下动脉,1支发自左侧颈总动脉,1支发自右侧甲状颈干,1支头臂干。起源于降主动脉的右BA以右壁最多(69/145,47.6%),其次是前壁(63/145,43.4%);起源于降主动脉的左BA以前壁最多(98/122,80.3%)。结论:VR融合技术能清晰、直观地显示支气管动脉的起源、形态、走行及与相邻组织结构的关系,对胸部手术或介入治疗术前评估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容积数据高分辨率CT重组在弥漫性肺疾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评价CT容积数据高分辨率重组图像在弥漫性肺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56例表现为肺弥漫性病变的病例和9例采用Heitzman法进行固定、干燥的肺标本进行多层螺旋CT(MSCT)、高分辨率CT(HRCT)扫描和容积数据HRCT重组。比较所获得的容积数据HRCT重组图像和HRCT扫描图像并进行分级评分。结果 容积数据HRCT重组图像和HRCT扫描图像对9例尸体肺标本和56例弥漫性肺疾病的评价是一致的。容积数据HRCT重组图像和HRCT扫描图像在评价肺标本的小叶核心结构的得分分别为51分和53分,两者在显示小叶间隔线的得分相同,都为53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157、1.000)。56例弥漫性肺疾病容积数据HRCT重组图像和HRCT扫描图像的质量总分值分别为6~17、7~19,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4)。HRCT单独扫描增加96%的辐射量,延长扫描时间。结论 容积数据HRCT重组图像评价弥漫性肺病的价值与HRCT扫描图像相同。容积数据HRCT重组图像缩短检查时间、降低辐射量、方法简单易行,值得广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摘要】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后重组技术显示椎动脉型颈椎病(CSA)病因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28例临床诊断为CSA的患者进行MSCT检查,将原始数据进行高级血管分析(AVA)、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等后处理技术重组并结合原始图像进行分析。采用卡方检验评价上述3种后处理方法对CSA病因的显示率。结果:128例CSA患者重组结果及统计学分析显示,AVA与VR对钩椎关节增生的显示率,AVA分别与VR、MIP对椎动脉(VA)钙化的显示率, AVA与MIP对VA狭窄的显示率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SCT可作为无创性诊断CSA的一种简便、优良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各种后处理方法显示病因均有其优势,AVA能提高病因的显示率,最终诊断需结合原始图像进行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1.
容积重建法CT脑血管造影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探讨CT三维容积重建(volume rendering,VR)脑血管造影的成像方法,评价其临床价值。方法:分析62例CT三维容积重建法脑血管造影的图像,三维观察正常血管及血管病变显示情况,同时与表面遮盖法(surface shade display,SSD),最大强度投影法(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MIP)图像比较,并对照DSA和(或)手术结果。结果:VR法脑血管造影显示及脑血管分支清楚,走行自然,能透过骨结构显示血管管腔,血管之间,血管与周围器官的相互关系,显示脑血管病变50例,显示率80.6%,与DSA或手术结果对照,48例诊断正确,2例假阳性,诊断正确率为96.0%,VR图像脑血管的显示与SSD,MIP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25)。结论:VR法脑血管造影是最新的快速而有效的无创伤性三维血管成像术,能部分替代并弥补DSA,VR 旬具有显示血管管腔,重叠血管及避免去骨处理等优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胎儿并腿畸形的骨骼异常及尸检胎儿 MSCT容积再现对产前B超的提示作用。方法:对8例疑似并腿畸形胎儿行 MRI检查,引产后行 MSCT检查。结果:8例并腿畸形胎儿中,7例为单胎,1例为臀部联体双胎之一。8例中,1例表现为单个下肢,7例为形式各异的下肢融合畸形。8例均有髂骨异常、尾椎部分或全部缺失。7例伴有各种各样的胸腰椎和肋骨畸形,2例并左上肢畸形融合。结论:MSCT容积再现可以提供胎儿详细立体的影像学资料,提高对并腿畸形骨骼异常的认识及产前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探讨容积重建术(VR)和表面成像术(SSD)在椎动脉CT血管(CTA)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5例临床疑诊为椎动脉椎病患者作椎动脉CTA检查,采用VR和SSD两种方法重建图像,VR通过容积漫游,SSD通过设置双阈值来显示椎动脉。结果:65例,130例血管显示129例,1支全程闭塞不显示,发现先天变异31支;血管因骨质增生受压移位17处,血管狭窄21例;颅内段血管呈串珠状45处;钙化3处,讨论:VR能清晰显示椎示椎动脉全貌和伴行骨骼的解剖关系,大大提高椎动脉病变的检出阳性率。SSD优良图像仅占50%左右,约半数的病人椎动脉显示不满意,实用价值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及腹腔容积测量在腹壁切口疝术前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通过对28例临床确诊腹壁切口疝患者行多层螺旋CT扫描并行腹腔容积及疝体积测量,以疝体积/腹腔容积超过20%作为不直接手术的指标。并且对腹腔容积和体质量指数(BMI)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28例患者均完成腹腔容积及疝体积的测量,其中1例患者疝囊/腹腔容积大于20%而未推荐行腹腔镜疝修补术,体质量指数(BMI)与腹腔容积的相关分析指数0.672。结论: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可以获得腹壁疝患者的腹腔容积及疝体积数据,并通过两者比值决定是否直接行疝修补手术,为复杂切口疝的治疗和分类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多层CT容积漫游技术(VRT)在先天性气管支气管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经影像学检查及临床病史证实的先天性气管支气管狭窄32例,所有病例均行多层CT薄层扫描及支气管树VRT重建,评价VRT在先天性气管支气管狭窄的诊断优势及不足。结果:VRT立体显示气管、主支气管及叶支气管近端单发或多发狭窄32例,其中环形狭窄8例,不规则狭窄15例,锥形狭窄9例;累及长轴范围最长46mm,最短2mm;轻度狭窄8例,中度狭窄13例,重度狭窄11例。18例阻塞性肺气肿中,VRT清晰显示16例,患侧肺组织体积增大,含气增多,其中6例伴有纵隔疝。结论:多层CT-VRT可立体显示先天性气管支气管狭窄部位、范围、程度及阻塞性肺气肿,弥补了CT轴位长轴范围显示不足,图像不直观的缺点,对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对叶支气管远端及以下支气管狭窄、局限性肺不张及阻塞性肺炎显示有一定限度,诊断时应结合CT二维图像。 相似文献
17.
电子束CT气管、支气管树三维重建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通过对73例气管,支气管树三维重建的临床应用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CT气管,支气管树三维重建的临床应用前景。方法:搜集自10月至2000年2月共73例伴气管,支气管病变或其邻近病变患者。所有对象均接受电子束CT(EBCT)扫描。扫描条件:130kV,630mA,层厚为1.5或3.0mm,扫描方式为连续容积扫描,其横断面图像转入INSIGHT工作站进行三维重建,重建方式为表现遮盖显示法(SSD),重建阈值为-500--300HU。结果:EBCT气管,支气管树三维重建可显示不同病变引起的气管。支气管树的异常形态改变,包括中央肺癌,炎症,支气管扩张,剑鞘气管,气管癌,先天性异常,肺癌术后等,以及气道邻近的良,恶性病变所引起的气道狭窄,可用于确定狭窄的部位,范围和程度。35例中央型肺癌的SSD三维重建;6例表现为支气管杵状中断,15例为锥状中断,5例为截断且断端不规则,8例为不规则偏心性狭窄,1例为右主支气管的裂开和右上叶支气管的截断。结论:EBCT气管,支气管树三维重建其有特征的征象用于中央气道良,恶性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CT气管,支气管树三维重建有一定的临床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8.
多层螺旋CT脑血管造影容积显示技术成像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脑血管造影容积显示(VR)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36例疑脑肿瘤或脑血管病患者行多层螺旋CT脑血管造影术,准直1mm,层厚1.25mm,应用VR技术进行三维重建。结果 全部病例均经DSA或手术病理证实,其中正常3例;脑肿瘤19例,包括13例脑膜瘤,4例听神经瘤,2例颅咽管瘤;脑动脉瘤6例;脑血管畸形8例。VR图像可清晰明确地显示多血供肿瘤的大小、形态及与脑血管和颅骨的三维关系;能明确脑动脉瘤的部位、大小及瘤颈宽度;可准确显示血管畸形的大小、形态以及供血动脉、引流静脉的数量。结论 多层螺旋CT脑血管造影VR成像能清晰明确地显示颅内病变与血管间的解剖关系,可为临床提供更多信息并对手术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螺旋CT三维重建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螺旋CT三维(3D)重建的方法和技巧。材料与方法 使用HiSpeed CT/i扫描机,准直1.0-5.0mm,螺距1.0-2.0,骨或标准算法,重建间隔0.1-2.0mm,应用软件功能(Advantage Windows3.1工作站)对300例病人进行了各种3D成像(包括MIP,MinIP,SSD,RaySum或叠加成像)。结论 所有病例都获得了满意的3D图像。3D重建可从不同角度和方位了解病变的形态,起源及其与周围结构的关系。结论 高质量的3D图像依赖于扫描及图像重建参数的合理选择和匹配,选择合适的重建方式及阈值,以及操作者的技巧和熟练程度。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