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了探索早期发现子宫内膜病变的无创伤性诊断方法 ,我们对 132例绝经后子宫出血妇女诊刮术前用阴道B超检测子宫内膜厚度 ,并与诊刮术后子宫内膜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照性分析 ,以评估阴道B超检测绝经后子宫出血妇女子宫内膜厚度的临床价值。1 资料与方法1 1 研究对象 选择我院 1996年 10月至 1999年 10月门诊及住院的绝经后子宫出血、无激素替代治疗的妇女132例。年龄 43~ 74岁 ,平均 (5 7 2 0± 6 86 )岁 ,绝经时间1~ 2 9年 ,平均 (8 40± 2 5 1)年。1 2 方法 所有患者在行诊刮术前 1天或当天行阴道B超检查 ,仪器采用德国生产的…  相似文献   

2.
不规则阴道流血是较常见的妇科疾病,占门诊患者的20%。诊断性刮宫、内膜活检、宫腔镜检查及超声等对不规则阴道流血的诊断均起一定作用,但诊刮仍为最常见及最有效的诊断方法。为了解宫腔镜是否可提高诊刮在诊断内膜疾病的准确性,收集1991年4月~1995年2月在Cedars-Sinai医疗中心因不规则阴道流血就诊的患者资料共373例,平均年龄48(19~88)岁,173例为绝经后妇女。每例患者均先行宫腔检查再行诊刮术。宫腔镜印象及诊刮病理均分别为:萎缩、正常、增生过长、内膜癌和未诊断。 结果表明,诊刮诊断为增生过长者61例,内膜癌者为10例,而宫腔镜诊断为增生过长者32例,内  相似文献   

3.
目的 绝经后出血是一种常见的临床主诉 ,造成绝经后出血的原因可能为子宫内膜癌、内膜息肉、黏膜下肌瘤和炎症等。及时地对绝经后出血的患者进行诊断是很重要的。本研究旨在通过比较阴道B超、针吸、诊刮和宫腔镜检查对绝经后出血的诊断 ,分析其各自的优缺点。方法 本试验取 2 0 0 1年 1月~ 2 0 0 3年 8月在我院就诊的绝经后出血的患者共 1 0 9例 ,每位患者均行阴道超声检查和分段诊刮术 ,其中 31名患者在行分段诊刮前行针吸术 ,74名在诊刮的同时行宫腔镜检查。结果 阴道B超提示子宫内膜厚度≤ 4mm ,无内膜癌和增生性疾病发生。针吸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小 ,对子宫内膜癌的检出率与分段诊刮相似 ,均为 6 6 7%。分段诊刮的病理和宫腔镜下诊断完全一致者占 71 6 2 % ,有近 30 %漏诊。宫腔镜诊断子宫内膜癌的敏感性为 1 0 0 % ,特异性为 85 71 %。分段诊刮和宫腔镜结合对子宫内膜的病变检出率最高。结论 对于绝经后出血的患者 ,可先行阴道B超 ,如超声提示内膜厚度≤ 4mm ,在没有高危因素的情况下 ,可免于分段诊刮 ,但应密切随诊。在子宫内膜厚度 >4mm无高危因素下 ,可行针吸术代替分段诊刮。如阴道B超示有异常回声或存在高危因素 ,则应行分段诊刮和 或宫腔镜检查。  相似文献   

4.
有报道,对诊刮术内膜活检诊断为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病例行子宫切除术,发现17%~25%病例手术标本为分化好腺癌。研究旨在评估诊刮术或内膜活检诊断为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和子宫切除术后的组织学结果的相关性。从1988年2月~2001年2月的病例中,筛选出23例诊刮术或宫腔镜术诊断为子宫内膜增生者予手术治疗。研究对象平均年龄为52(30~83)岁,15例行开腹手术(65.2%),7例行阴式手术(30.4%),1例行阴式辅以腹腔镜手术,采用Studentt检验、X2检验分别对计量资料、计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3例子宫切除病例中12例(52.17%)为腺癌,10例(43.4%)为子宫内膜…  相似文献   

5.
应用宫腔镜与超声波联合诊断子宫疾病   总被引:35,自引:1,他引:34  
目的:探讨宫腔镜与B超联合检查对诊断子宫疾病的价值。方法:对477例患者分别进行宫腔镜检查、B超检查及腔镜与B超联合检查,将三种检查结果与手术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对宫内病变、宫壁病变或盆腔病变的明确诊断,联合检查明显优于B超检查及宫腔镜检查。  相似文献   

6.
宫腔镜联合B超检查诊断异常子宫出血的临床探讨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 探讨宫腔镜与B超联合检查在各种异常子宫出血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2001年7月至2002年7月应用宫腔镜联合B超检查异常子宫出血176例,术中行定位取材或诊断性刮宫。结果 宫腔镜联合B超诊断子宫内膜增生过长46例,符合率为63.04%;子宫内膜息肉45例,符合率为95.56%;子宫粘膜下肌瘤8例,符合率为87.50%;子宫内膜癌3例,符合率为75.00%。结论 宫腔镜联合B超检查异常子宫出血,可以提高子宫内膜息肉及子宫粘膜下肌瘤的诊断率。尽管对子宫内膜增生过长及子宫内膜癌的敏感性与单纯诊刮相似,但可观察到更详细的形态学变化。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经阴道超声波检查对异常子宫出血患者的子宫内膜和宫腔内病变的诊断价值,从1992年6月1日~1993年6月1日,共有279例主诉异常子宫出血的患者接受了经阴道超声波检查。患者分为3组:周期性异常出血、非周期性异常出血和绝经后出血至少1年。其中260例进一步行宫腔镜检查,并将超声波检查与宫腔镜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后者又经刮宫或子宫切除后组织学证实。绝经前患者平均年龄39.5±8.3(18~56)岁。绝经后平均年龄60.9±9.0(45~87)岁。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评估宫腔镜检查在诊断异常子宫出血妇女子宫内膜癌和增生过长中的作用。检索 1984~ 2 0 0 1年Medline和EMBASE、Cochrane上的相关文献 ,并咨询宫腔镜制造商。所有资料均有组织学诊断作为金标准 ,标本来源于诊刮、内膜活检或全子宫切除术。共选择 6 5篇文献 ,包括 2 6 0 0 0余名妇女 ,其中 2 9%已绝经。宫腔镜检查诊断子宫内膜癌的敏感性为 86 % ,特异性为 99%。其中 5 6项研究中诊断的精确性存在明显差异。阳性可能比(LR +)为 6 1(95 %CI:5 1~ 73) ,阴性可能比 (LR - )为 0 15 (95 %CI:0 .13~ 0 .18)。宫腔镜检查阳性患…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估门诊患有异常子宫出血而应用子宫内膜活检结合宫腔内注水后超声检查出血原因的正确性 ,故作者从1 998年 1 0月至 2 0 0 0年 1 1月对 1 1 3例异常子宫出血 ,经药物治疗无效 ,年龄在 2 5~ 69岁妇女应用上述检查 ,最后又实施金标准检查 (宫腔镜加诊刮 )或子宫切除后的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1 1 3例经手术后病理检查诊断有疾病原因者 66例占 58.4% ,47例宫腔正常占 41 .6 %。在 66例手术发现有异常子宫出血原因者中 ,子宫内膜活检加宫腔内注水后超声检查发现 64例有疾病原因 ,其敏感性为 97% [95 %可信限 (CI)为 88…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宫腔镜联合B超对异常子宫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宫腔镜联合B超检查异常子宫出血106例。术中行定位取材或诊断性刮宫。结果宫腔镜联合B超诊断子宫内膜增生过长35例,符合率为65.71%;子宫内膜息肉28例,符合率为96.42%;子宫黏膜下肌瘤10例,符合率为90.00%;子宫内膜癌2例,符合率为100.00%。结论官腔镜联合B超检查对异常子宫出血可以提高对子宫内膜息肉及子宫黏膜下肌瘤的诊断率。尽管对子宫内膜增生过长及子宫内膜癌的敏感性与单纯诊刮相似,但可观察到更详细的形态学变化。  相似文献   

11.
子宫内膜活体组织检查(活检)是黄体期缺陷(lutealphasedefect,LPD)的常用诊断方法之一。本研究对同一周期内黄体中、晚期的子宫内膜进行两次活检,观察子宫内膜成熟度的病理变化,评价同一周期不同时间子宫内膜活检对LPD诊断的影响,以指导临床对不孕症及反复自然流产患者的处理。一、资料与方法1研究对象:1996年10月至1997年3月在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不孕症门诊就诊的月经规律、有排卵的不孕患者38例,平均年龄(30.4±3.8)岁,平均不孕时间(3.8±1.4)年,平均月经周期(28.3±3.5)d。半年内均未用过激素类药物或使用…  相似文献   

12.
宫腔镜电切子宫内膜术后宫颈妊娠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 43岁 ,住院号 45 884。因阴道间断大量流血 1周伴晕厥 1次于 1996年 8月 2 1日入院 ,患者孕 1足月产 1,曾上环因月经过多取出。 1988年始月经不规律 ,血量多 ,伴有血红蛋白下降。 1990年 8月因月经过多行诊刮术 ,宫腔深 8cm ,内膜病检为子宫内膜增生过长。服用妇康片、妇宁片、甲基睾丸素、止血敏等药物治疗 4个月无效。B超检查提示 :子宫肌瘤约3 2cm× 2 4cm× 2 4cm。宫腔镜检查为子宫前壁粘膜下肌瘤并内膜息肉。诊刮后病检诊断为 :增殖期及早分泌期子宫内膜。在全麻下行宫腔镜摘除子宫肌瘤并宫内膜电切术。切除肌瘤重 13…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宫腔镜检查对子宫内膜癌的诊断价值,以及是否增加腹腔冲洗液细胞学阳性率。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本院行手术治疗后病理检查确诊为子宫内膜癌患者113例的临床资料,其中术前行单纯分段诊断性刮宫71例(分段诊刮组),行宫腔镜检查后再行分段诊刮42例(宫腔镜组)。比较两组手术前后的诊断、组织学分级、组织学类型符合率,腹腔冲洗液细胞学的阳性率,并同时分析组织学类型、组织学分级、肌层浸润深度、病灶分布、附件转移等与腹腔冲洗液细胞学的关系。结果:宫腔镜组42例患者,病理诊断符合率97.62%(41/42),高于分段诊刮组的病理诊断符合率83.10%(59/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腔镜组腹腔冲洗液阳性率28.57%(12/42),高于分段诊刮组的阳性率25.35%(18/71),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13例子宫内膜癌患者腹腔冲洗液阳性与宫腔病灶范围大小有关(P<0.05),与附件转移、子宫肌层浸润深度、组织学类型、组织学分级无关(P>0.05)。结论:宫腔镜检查诊断子宫内膜癌准确性优于单纯分段诊刮,并且不增加腹腔冲洗液阳性率。腹腔冲洗液阳性率与宫腔病灶范围大小有关。  相似文献   

14.
宫腔镜诊断子宫内膜癌的准确性评价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评价官腔镜检查诊断子宫内膜癌的准确性和判断宫颈是否受累的可靠性.方法对64例子宫内膜癌进行官腔镜检查和分段诊刮,将结果与术后病理相比较.结果64例子宫内膜癌中,官腔镜检查无一例漏诊,而分段诊刮漏诊率为12.5%;宫腔镜检查判断宫颈受累情况与术后病理结果相符率为96.9%,而分段诊刮相符率为84.4%(P<0.05).结论官腔镜检查结合定位活检是诊断子宫内膜癌和判断宫颈是否受累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15.
电视宫腔镜技术在子宫内膜癌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孟跃进  杜洁华 《生殖与避孕》2006,26(5):320-320,F0003
目的:探讨宫腔镜下子宫内膜癌早期病变特点及诊断性刮宫与宫腔镜下活检的临床价值。方法:对宫腔镜高度疑诊子宫内膜癌者,分别采用诊断性刮宫及宫腔镜下活检,对比两种方法的诊断准确性。结果:宫腔镜高度疑诊子宫内膜癌19例,宫腔镜下活检经病理确诊18例,镜下诊断与病理吻合率为94.74%,其中5例为无临床症状且B超检查正常者。经诊断性刮宫确诊者9例,检出率为50%,漏诊率50%(9/18)。结论:对子宫内膜癌的诊断,宫腔镜下活检明显优于诊断性刮宫,尤其对早期微小的局限型子宫内膜癌病灶;诊断性刮宫和B超检查对子宫内膜癌的诊断有帮助,但不能作为排除诊断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电视纤维宫腔镜与B超联合检查2441例分析   总被引:35,自引:3,他引:32  
目的:探讨电视纤维宫腔镜与B超联合检查的优点与不足,方法:应用Olympus-OES软管型纤维宫腔镜及Aloka-210型或RT-2600型超声仪,电视屏幕监视及B超扫描下进行检查,术后定位活检,结果:2441例中1302例检出异常28例发现盆腔包块,658例手术,643例(97.72%)术后认断与联合检查结果相附,术后感染发生率0.16%,结论:电视纤维宫腔与B超联合检查操作过程无痛苦,不易损伤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宫腔镜在诊断绝经后妇女子宫内膜病变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60例行诊断性刮宫或宫腔镜检查的绝经患者,分析宫腔镜组(90例)与诊刮组(70例)的手术指征、术前超声与术后病理诊断等。结果:宫腔镜与诊刮术相比,在超声提示内膜厚或宫腔占位的患者中均有较高的病变检出率。其中6例宫腔镜诊为内膜恶性病变的患者,腹水中未找到瘤细胞。结论:宫腔镜损伤小、阳性检出率高,不易造成肿瘤细胞的盆、腹腔扩散,适宜广泛应用于子宫内膜病变的诊断。  相似文献   

18.
阴道流血是妇科的一种常见症状,也是最为常见的主诉之一,为探索其病因及其有关因素,对我院门诊400例(23岁~45岁)妇女阴道流血病例在宫腔镜下诊刮、活检、病理检查资料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宫腔镜检查在各种异常子宫出血病因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我院应用宫腔镜检查异常子宫出血500例,术前均行B超检查,术中行定位取材或诊断性刮宫。结果:在异常子宫出血病因诊断中,宫腔镜诊断子宫内膜增生过长99例,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为65.56%;子宫内膜息肉127例,符合率为98.45%;慢性子宫内膜炎90例,符合率为93.75%;宫腔内胚物残留52例,符合率为100%;子宫粘膜下肌瘤26例,符合率为89.65%。结论:对异常子宫出血的病因诊断中,宫腔镜检查可以提高子宫内膜息肉及子宫粘膜下肌瘤的诊断率,尽管对子宫内膜增生过长及子宫内膜癌需经病理诊断,但因镜下可以定位诊刮,提高了诊断率。  相似文献   

20.
43例月经过多妇女,平均年龄41±5(31~51)岁,术前行阴道超声检查,宫腔镜诊断和子宫内膜活检。测定血红蛋白、凝血相、T3,T4和TSH水平。子宫内膜切除术前未作药物准备。术前1h给替诺昔康(tenoxicam)20 mg以控制子宫痉挛。手术在1%利多卡因宫颈旁阻滞麻醉辅以静脉麻醉药丙泊酚(propofol)下进行。术时扩张宫颈至6 mm,放入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