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某轮胎制造厂生产性粉尘对工人健康的危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婉华  李文勇  李敏 《职业与健康》2007,23(24):2250-2251
目的了解橡胶轮胎制造厂生产性粉尘对工人健康危害的情况。方法对某轮胎制造厂作业场所粉尘浓度进行测定,并对接尘工人178人和非接尘工人(对照组)103人进行职业性体检。结果生产作业场所粉尘浓度平均为6.8 mg/m3,是国家卫生标准的2.3倍,粉尘分散度5μm以下占78.6%~86.1%,粉尘中游离SiO2含量5.6%。职业性健康检查中,观察组接尘工人肺纹理改变、肺功能异常、慢性鼻咽炎、胸部X线改变均比对照组工人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橡胶行业轮胎制造厂生产性粉尘对工人健康危害大,该次调查虽然没有发现尘肺病,但是工人呼吸道的异常改变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陶瓷粉尘对作业工人健康的危害情况。方法对某陶瓷制品厂进行职业卫生学调查,并现场进行粉尘浓度测定。同时对281名接尘工人和196名非接尘人员作健康体检。结果该厂作业场所各生产工序粉尘浓度(TWA)均超过国家卫生标准(1mg/m^3)6.3—35.4倍,粉尘中游离SiO2含量平均为19.4%-36.8%。体检发现接尘组人员胸部X射线照片中肺纹理有明显改变者41例,其中诊断为“O^+”9例。而对照组肺纹理改变只有5例。肺功能检查接尘组有24例小气道功能轻度异常,对照组仅为4例。两组检出率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X^2=7.52,P〈0.01)。此外,接尘组的自觉症状和慢性咽喉炎、慢性鼻炎以及心电图等改变均比对照组发生率高。结论陶瓷粉尘对工人健康有一定的危害性,尤其是对呼吸系统较为明显。建议陶瓷行业在生产中要加强对粉尘的治理工作,降低作业环境粉尘浓度,保障工人健康,防止尘肺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水泥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水泥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情况,探讨防治职业病危害对策和依据。方法 对水泥生产现场劳动卫生学调查并做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以接尘工人为调查组,非接尘工作的管理人员为对照组进行健康检查。结果 水泥生产场所的粉尘浓度高(108.5mg/m^2),工人接尘作业时间长(360min占8h劳动日的75%),接尘作业时间肺总通气量大[5904L/(d.人)],粉尘作业危害程度级别高(Ⅲ级);接尘作业工人慢性上呼吸道炎患病率高,较对照组有显著性意义,尘肺患病率高达3.29%,尘肺种类既有矽肺也有水泥尘肺。结论 水泥生产作业的粉尘危害严重,呈现粉尘浓度高,粉尘作业危害程度级别高,尘肺患病率高的“三高”趋势。提示降低生产场所粉尘浓度,减少工人的接尘作业时间,降低劳动强度,是预防水泥生产性粉尘危害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橡胶工业生产性粉尘对工人健康的危害情况,以便更好地采取防治措施。方法对广东省省内5家橡胶制品加工厂开展职业卫生学调查和现场粉尘浓度监测,并对672名接尘工人(接尘组)和598名非接尘人员(对照组)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结果5家工厂各生产工序中产生的粉尘主要是滑石粉尘。其中配料、压延、炼胶等工种粉尘浓度最高,平均浓度为6.8~32.6mg/m^3,超标(PC-TWA3mg/m^3)1.3~9.8倍。粉尘中游离SiO2含量平均为5.6%~8.2%。职业健康检查中,X射线(高仟伏)胸片所见,接尘组肺纹理有明显改变者共52例,其中无尘肺(0^+)7例。而对照组的肺纹理改变只有19例。肺功能测定:接尘组小气道功能轻度异常48例,对照组13例。2组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Х^2=17.09,P〈0.01)。此外,接尘组的自觉症状、慢性鼻炎、咽炎以及心电图等改变均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橡胶制品加工业使用的工业滑石粉,在生产中产生的粉尘对工人健康有一定的危害性,建议使用危害性较小的医用滑石粉来替代。同时加强防尘措施,降低作业场所粉尘浓度,保障工人健康,防止尘肺病发生。  相似文献   

5.
汽车制造业铸造作业工人职业健康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汽车制造业铸造粉尘对作业工人健康的影响。方法选择汽车制造业230名铸造工人为接尘组和200名非接触尘毒职工为对照组,通过职业健康体检,比较两组的健康状况。同时测定生产环境中粉尘浓度及二氧化硅含量。结果生产环境粉尘中游离SiO2含量为12.2% ̄85.3%,粉尘浓度0.5 ̄1.75mg/m3,合格率为80%;接尘组工人自觉症状中咳嗽、咯痰、气短阳性率及体检项目中慢性咽炎、慢性鼻炎检出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接尘组肺功能指标(FEF25% ̄75%、FEF75%)均低于对照组(P<0.05);小气道功能异常率接尘组为8.3%,对照组为2.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汽车制造业铸造粉尘可影响作业工人的健康,尤其对呼吸系统损害更明显,应加强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6.
环卫工人接尘情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环卫工人(清洁工)接触粉尘情况。方法 对亳州市环卫工人的作业场所现场瞬间(清扫时)粉尘浓度进行测定分析。结果 接尘组出现呼吸道症状与对照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并表明咽痛,肺纹理紊乱的发生,随着接尘工龄的增长有增高的趋势。结论 长期吸入高浓度粉尘会导致呼吸道及肺部疾患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水泥粉尘对作业工人鼻腔的损伤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水泥粉尘对作业工人鼻腔的损伤作用。方法: 检查609例水泥粉尘作业工人、416 例矽尘作业工人、及287 例非接尘工人鼻腔疾病患病率及鼻腔粘膜的病理改变。结果: 水泥粉尘接触工人鼻腔疾病患病率明显高于矽尘作业工人及非接尘工人 (P< 0.05)。而且与接触粉尘的浓度、接尘工龄存在接触水平-反应关系。水泥粉尘所致鼻腔疾病主要表现为干燥性鼻炎, 鼻前庭炎, 鼻窦炎, 鼻中隔糜烂、溃疡与矽尘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0.05)。鼻粘膜细胞涂片检查, 水泥尘组鼻粘膜细胞损害较矽尘组、非接尘组严重。结论: 水泥粉尘对作业工人鼻腔有较强的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陶瓷粉尘作业工人肺功能损伤的特征。 方法 采用美能(日本) AS507型肺功能仪,测定某陶瓷厂"无尘肺"的967名接尘工人(接尘组)和197名非接尘健康工人(对照组)的肺通气功能。 结果 陶瓷粉尘总尘浓度为0.10~2.95 mg/m3,总尘浓度超标率为14.29%,呼吸性粉尘浓度超标率为3.57%;粉尘中游离SiO2含量为21.3%~43.0%。接尘组VC、FVC、FEV 1、FEV 1%、FEF 25%和FEF 50%的数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接尘组肺通气功能损伤和小气道损伤的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接尘的吸烟者VC、FEV1和FEV1%数值与非吸烟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接尘工人肺通气功能损伤发生率为7.45%(72/967),其中轻度损伤者占98.61%(71/72),限制性肺通气功能损伤占97.22%(70/72)。 结论 陶瓷粉尘可引起接尘工人肺功能的损伤,其损伤程度以轻度为多,损伤类型以限制型损伤为主。肺功能损伤主要与粉尘、接尘工龄、工种和吸烟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过氯酸铵(AP)粉尘对作业工人健康的影响。方法选择甲、乙两厂接触AP粉尘的作业工人66人为接触组,选择不接触AP粉尘的作业工人48人为对照组。调查两厂一般情况,监测作业场所的AP粉尘浓度,对两组人群进行职业体检,询问职业史和临床表现,检测血常规、肝肾功能、甲状腺激素指标、肺通气功能和X射线胸片检查。结果乙厂的AP粉尘平均浓度(31.36 mg/m3)显著高于甲厂(2.53 mg/m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调查显示,接触组的年龄和工龄(40.97岁,19.8 a)、分别与对照组(40.04岁,20.8 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接触组呼吸系统及消化系统症状检出率(31.8%,18.2%)均显著高于对照组(10.4%,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肺通气功能检查,接触组人群的FEV1.0/FVC%显著高于对照组。X线胸片检查发现,1名接触AP粉尘26年的退休工人,其胸片可见不规则形肺间质纤维化阴影,诊断为尘肺Ⅰ期。结论长期吸入较高浓度的AP粉尘,会导致肺部纤维化改变,AP接尘工人呼吸系统症状显著高于对照人群,表明AP粉尘对呼吸系统存在危害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茂名市粉尘作业企业职业病危害状况。方法对茂名市13家企业工作场所进行粉尘浓度检测和接尘工人健康体检。结果水泥、碳黑、饲料和高岭土粉尘浓度合格率分别为47.1%、28.7%、81.8%和83.3%。4种企业接尘工人的呼吸道炎症和眼部炎症发生率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与非接尘工人发生率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346名接尘工人中未发现尘肺病,但有3名无尘肺(0 )者。结论上述4种粉尘对接尘工人健康有一定危害。应重点做好水泥和碳素生产企业通风防尘工作和个人卫生防护。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对某煤矿接尘职工职业健康检查结果的分析, 探讨煤尘对职工身体健康的影响, 为煤工尘肺的早期预防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将该煤矿2 224名在岗工人按工种大致分为3类:1类工种接触煤尘浓度较高; 2类工种接触煤尘浓度较低(大多低于职业接触限值); 3类工种接触煤尘很少甚至不接触。对不同岗位职工进行职业健康检查, 并对职工胸片和肺功能异常的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 发现职业禁忌证54人, 其中尘肺病10人。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1类工种与2、3类工种相比, 工人胸片异常、肺功能异常的风险较高(P < 0.01);同接尘工龄较短的工人相比, 接尘工龄较长工人胸片异常和肺功能异常的风险较高(P < 0.01或0.05);吸烟是引起胸片异常和肺功能异常的重要危险因素。
结论 煤尘对接尘职工身体健康有较大危害, 煤矿企业应不断努力改善接尘工人的工作环境, 尽一切努力降低工人煤尘接触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某甲醇作业场所作业人员健康情况,为职业卫生管理提供依据。 方法 选择该厂工龄1年以上,同时接触甲醇和噪声的113名作业人员为接触组,单纯接触噪声的101名作业人员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各体检指标的差异。 结果 作业场所空气中甲醇浓度较低,时间加权平均浓度为0.9~18.3 mg/m3,短时间接触浓度为1.7~37.2 mg/m3。甲醇作业人员现场接触噪声的8 h等效声级在57.5~86.3 dB (A)之间,非甲醇作业人员现场接触噪声的8 h等效声级在56.9~89.2 dB (A)之间,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接触组头痛、视物模糊、头晕、多梦、眼痛咽痛、皮肤瘙痒等自觉症状发生率高于对照组,肝功能异常、脂肪肝的发生率也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部分甲醇作业人员出现手部皮肤粗糙现象。 结论 长期低浓度接触甲醇能对接触人员健康造成损害,但本次调查的作业人员体检结果要好于同类文献报道,这与该企业职业卫生管理工作相对到位有关。  相似文献   

13.
伍岳 《职业与健康》2008,24(9):817-818
目的了解北京市公交车保养维护换胎工人的作业环境及粉尘作业对工人肺部健康的影响。方法对北京市3家大型公交保修厂的粉尘作业环境进行现场劳动卫生学调查,对换胎工人进行职业健康检查,检查项目包括询问职业史、摄高kV胸片、肺通气功能测定等。结果公交保修厂拆胎组和装胎组空气中粉尘浓度低于标准限值,装内胎组粉尘浓度大于TWA值,小于STEL值。56名换胎工人肺功能异常检出率占26%,X线胸片异常检出率占35.7%,其中可疑尘肺912人。结论应该加强对长期短时间低浓度接触滑石粉作业人员的职业防护,加强职业健康教育,以利于减少职业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某市木质家具制造企业木粉尘危害现状及其对工人肺功能的影响。
  方法  选择某市职业健康监管平台中3家木质家具制造企业产生木粉尘的岗位及其生产工人作为研究对象,测定粉尘接触岗位中木粉尘的浓度。调查所有工人的基本情况,并用SinBo肺通气功能仪测定其肺通气功能。
  结果  共检测56个接尘岗位,其中21个岗位(占37.50%)的木粉尘浓度超标。56个接尘岗位木粉尘的平均浓度为(1.76 ± 0.32)mg/m3,其中锣机、车床、开料岗位的木粉尘浓度较高。本次研究共调查接触木粉尘工人411名,肺通气功能正常370名(占90.02%),有肺通气功能障碍41名(占9.98%)。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接尘浓度、工龄每增加一个等级,工人肺通气功能障碍发生风险分别增加3.52、3.42倍(P < 0.05)。吸烟、年龄对工人肺通气功能也有重要影响。
  结论  某市木质家具制造企业木粉尘浓度较高,对工人肺通气功能造成了影响。应加强生产工艺的改革和对木粉尘危害的工程控制,加强对接触较高浓度木粉尘、工龄较长工人的职业健康检查,预防肺部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刘银镖 《职业与健康》2009,25(23):2506-2507
目的了解某水泥厂接触粉尘作业人员健康现状,探讨粉尘对作业工人健康的影响。方法以某水泥厂150名(男107名,女43名)粉尘作业工人为观察组,以市企、事业单位职工150人(男100人,女50人)作为对照组,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包括职业史、主诉、内科、尿常规、血常规、心电图、B超、胸部X线透视或照片,接尘工龄大于3a的作业工人选做了肺功能项目检查。结果观察组咳嗽、咳痰、气短、咽喉痛、鼻黏膜干燥为主要表现的呼吸系统症状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另外,食欲不振、全身酸痛、四肢麻木以及以尿频、尿急为主要表现的尿不适症状检出率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中血压偏高、尿常规异常、血常规异常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和P〈0.01)。肺功能异常的检出率,观察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07,P〈0.01),主要表现为观察组肺功能损害特征以限制性肺通气功能障碍为主。结论该水泥厂粉尘对工人身体危害比较严重。建议相关部门加强对乡镇企业的监管,减少职业危害因素损害作业工人健康。  相似文献   

16.
刘擎芝 《职业与健康》2010,26(13):1469-1470
目的了解栾城县某铬酸盐厂的职业卫生现状,有效控制由于铬酸盐危害而导致的铬鼻病的发生。方法对该厂铬酸盐粉尘浓度进行检测,对接触铬及其化合物的工人(接触组)和其它岗位的人员(对照组)进行健康检查后比较其铬鼻病的患病率。结果车间铬酸盐粉尘浓度为0.054mg/m3,超过国家规定的车间空气中铬酸盐的最高容许浓度(0.05mg/m3);健康检查接触组和对照组铬鼻病患病率分别为45.6%和2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78,P0.01)。结论某铬酸盐厂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是铬酸盐粉尘,根据其对防尘除尘设施不到位现状,应加大职业卫生监督检查力度,普及职业病防治知识,提高工人对铬鼻病的认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保护劳动者的健康。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掌握民营石场石工矽肺的发生特点,为矽肺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对某石场进行职业卫生学调查,并对149例接尘石工进行职业健康检查。 结果 粉尘总尘时间加权平均浓度(TWA)0.10~29.8 mg/m3,总尘TWA超标率61.11%,最高超标28.8倍。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28.4%。检出石工矽肺18例(壹期12例,贰期6例),检出率12.08%。确诊者平均年龄(38.5±1.6)岁(31~45岁);接尘工龄(5.0±1.2)年(2.0~7.7年)。发病工种以爆破工(66.67%)居多。患者症状以咳嗽15例(83.33%)、胸闷8例(44.44%),气促7例(38.89%)为主。胸片表现为圆形小阴影"q "占77.78%," p"影占22.22%。矽肺致残引致劳动能力完全丧失者占33.33%。接尘工人的年龄与检出率之间不存在相关关系(rs=0.357,P>0.50);接尘工人的工龄与检出率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rs=1.000,P=0.01)。 结论 石工矽肺发病特征为爆破工发病居多,发病年龄小,发病工龄短,呼吸道症状多,胸片表现主要为圆形小阴影"q",劳动能力损害较重。应认真做好民营石场石工矽肺预防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现代化露天煤矿作业环境及对作业人员健康的影响。方法收集某现代化露天煤矿2001-2002年粉尘、噪声测定资料及测量振动强度。对接触粉尘、噪声、振动及其他有害因素人员进行健康检查,并以该矿非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人员为对照。结果作业环境粉尘浓度超过国家相应的卫生标准的占88.6%,游离SiO2含量岩尘为24.0%,煤尘为6.1%;振动强度较小,45.5%的测定点噪声平均强度超过85dB(A)。作业人群呼吸系统疾病患病率粉尘组为10.0%,噪声组为23.6%,振动组为23.5%,对照组为0.6%,各有害因素接触组患病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且随着接触工龄的增加而增高;作业人群尘肺患病率为0.15%,振动组胃疾患患病率(4.6%)高于对照组(O.6%)。随着接触振动、噪声工龄的延长,高血压患病率明显增加,而对照组则增加不明显。结论现代化露天采煤作业环境职业病危害特点是粉尘、噪声和振动常同时存在;作业人群呼吸系统疾病、胃疾患、高血压患病率增加,尘肺患病率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