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中重度烧伤继发低血容量性休克患儿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2月1日~12月1日收治的102例中重度烧伤患儿病例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筛选出影响烧伤继发低血容量性休克的因素,并将有统计学意义的影响因素纳入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确定影响烧伤继发低血容量性休克的危险因素,探讨其护理...  相似文献   

2.
目的:回顾性研究早期乳酸清除率对低血容量性休克病人预后的临床评估价值.方法:收集126例低血容量性休克患者一般资料、入ICU即刻的动脉血乳酸浓度、APACHEⅡ评分、治疗12 h后的乳酸清除率及预后等资料,分别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高乳酸清除率组和低乳酸清除率组,比较其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结果:各组患者人ICU时性别、年龄、初始血乳酸浓度、APACHEⅡ评分等对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存活组乳酸清除率明显高于死亡组(P<0.05);高乳酸清除率组的死亡率明显低于低乳酸清除率组死亡率(P<0.05).结论:早期乳酸清除率可早期评估低血容量性休克的预后.  相似文献   

3.
低血容量性休克包括失血性休克和创伤性休克两类。作为外科急症,其来势凶猛,如若抢救不及时,可危及生命。自1993年2月~1995年10月,我们用7.5%高渗盐水抢救低血容量性休克病人对例,均获成功,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2例中男性17例,女性5例,最小年龄13岁  相似文献   

4.
高位大隐静脉插管术在抢救小儿低血容量性休克中的应用杨永利仪孝信我院1986年12月~1995年12月采用腹股沟部高位大隐静脉插管术,进行快速输液(血),成功地抢救了17例低血容量性休克患儿,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病例:17例患儿年龄2~14岁,...  相似文献   

5.
邹俊霞 《当代护士》2016,(9):117-118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提高低血容量性休克患者静脉穿刺一次成功率的作用。方法在本科室成立质量控制品管圈,确立"提高低血容量性休克患者静脉穿刺一次成功率"活动主题,对活动前99例低血容量性休克患者穿刺一次成功率较低的原因进行分析,通过3个月的品管圈活动,全员参与质量管理,制定和落实整改措施,加强技能培训。对比活动后的120例低血容量性休克患者静脉穿刺一次成功率。结果品管圈活动后低血容量性休克患者穿刺一次成功率达到91.67%,高于活动前的75.76%(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的应用,提高了护士对低血容量性休克患者建立静脉通道的一次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21例胎盘植入致子宫切除患者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胎盘植入致子宫切除病例的临床特点及护理措施。回顾分析21例胎盘植入致子宫切除患者的护理资料,以产前风险、临床特点、术后并发症为分析指标,探讨护理对策。产前风险主要包括流产史、经产妇、疤痕子宫和前置胎盘;临床特点为产后出血,21例中15例出现低血容量性休克,12例发生全身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术后主要并发症为低血容量性休克、DIC、发热、盆腔出血和产后抑郁。产前风险评估,观察出血症状和抗休克,做好心理护理是保证护理质量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7.
在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中有时合并低血容量性休克,治疗较为困难。是否立即和大量输液,使用何种液体复苏,还存在争议。本组资料分析了我院自2000年1月至2006年10月共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合并低血容量性休克病例183例的液体复苏经过,并对液体复苏的时机及使用的复苏液体进行了研究,现将救治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胡爱招  陈跃华 《全科护理》2012,10(29):2709-2710
[目的]探讨上消化道大出血和其他部位大出血引起低血容量性休克时心率变化的不同及其原因。[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消化道大出血病人46例与其他部位大出血休克病人44例,在血压基本相同的情况下比较两组病人低血容量性休克时的心率变化。[结果]两组病人低血容量性休克时心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消化道大出血引起低血容量性休克时的心率变化低于其他部位大出血的心率变化。  相似文献   

9.
外科临床中低血容量性休克常见,如发现和处理不及时,病情急剧加重,转变为不可逆的阶段可导致死亡.抗此类休克最根本的措施是尽快恢复有效循环血容量,即补足血容量.过去采用2路或2路以上头皮针静脉输液补充血容量,易致液体外渗,破坏血管,甚至导致组织坏死,更严重的是延误抢救时机,降低抢救成功率.1999年10月至2001年12月,我院采用颈外静脉套管输液抢救低血容量性休克59例,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低血容量性休克包括失血性休克和创伤性休克两类。作为外科急症,其来势凶猛,如若抢救不及时,可危及生命。自1993年2月-1995年10月,我们用7.5%高渗盐水抢救低血容量性休克病人22例,均获成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高渗盐水在低血容量性休克初期急救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科 1996~ 1999年应用 7 5 %氯化钠注射液抢救低血容量性休克患者 5 2例 ,现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 1 一般资料 本组 5 2例低血容量性休克患者中 ,男 32例 ,女 2 0例 ,年龄 19~78岁 ,平均年龄 36 4岁。其中失血性休克 37例 ,包括上消化道大出血者 2 0例 ,外伤性失血者 12例 ,宫外孕破裂大出血者 5例 ;失水失盐性休克 15例 ,包括胃肠道感染者 13例 ,中暑者 2例。 5 2例患者入院时收缩压均 <90mmHg ,其中收缩压为 0者 7例 ;心率均 >115次 /min ,其中 9例脉搏摸不到。1 2 方法 凡入院时有失血、失水病史 ,收缩压 <90mmHg…  相似文献   

12.
海脉素治疗创伤低血容量性休克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4年1月~1999年7月,应用海脉素治疗创伤致低血容量性休克89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乌司他丁对低血容量性休克的疗效。方法:检索Pubmed、Embase、万方、中国知网等数据库,获得乌司他丁对低血容量性休克疗效的RCT及随机对照试验,以治疗后第1天的肝肾功为疗效判定指标。采用Revman 5.3及StataSE 12.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选择WMD或者SMD及其95%CI表示。结果:(1)共纳入13篇文献,质量中等偏下;(2)Meta分析显示,乌司他丁组与对照组第1天ALT、肌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低血容量性休克,早期使用乌司他丁可改善肝肾功能。研究间有异质性,故结果需谨慎对待。  相似文献   

14.
右旋糖酐在低血容量性休克复苏中的应用刘长胜李仲臣徐茂龙1986年7~1993年12月,我们在低血容量性休克患者复苏早期应用右旋糖酐扩容,效果较好,报告如下。1病例与方法1.1病例:本组患者48例中男37例,女11例,年龄18~75岁,平均38.5岁。...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阐明“二次打击”假说在创伤/休克后内源性感染发病中的病理意义,本研究探讨了低血容量性休克对轻度门静脉源性内素素血症的影响。方法:18只动物分3组,即低血容量性休克组、脂多糖(LPS)组和低血容量性休克+LPS组。结果:①输注完LPS后,低血容量性休克+LPS组动物的血压持续下降,且明显低于单纯LPS或单纯低血容量性休克组动物;而后两组动物的血压无明显变化。②休克后24小时,低血容量性休克+LPS组动物全部死亡,而其余两组动物全部存活。③低血容量性休克+LPS组动物的血浆乳酸和β葡萄糖醛酸酶(βG)水平在输入LPS后也显著升高,并明显高于单纯低血容量性休克组和单纯LPS组。结论:低血容量性休克具有增加机体对内毒素敏感性的作用,继发于休克后的轻度内毒素血症在休克后器官功能损害中的作用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6.
快速补充血容量和纠正酸中毒在抢救低血容量性休克和感染性休克中的作用章华光作者单位:200137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临床上常遇到由于在短时内急性大量消化道出血和严重感染所致的急性低血容量性休克和感染性休克患者,因抢救不及时或措施不当,尤其是休克时间长引起...  相似文献   

17.
由于大量失血或失水,使血容量急剧减少而引起的休克.称低血容量性休克。对低血容量性休克的治疗与抢救开始越早,效果越好。因此加强对患者的观察与护理,早期发现病情变化,及时给予适宜的处理,对挽救患者的生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临床工作中经常遇到低血容量性休克,由于大量失血失液,使血容量急剧减少而引起休克。常见于上消化道大出血、内脏出血、内脏破裂、宫外孕、严重创伤、烧伤、大血液外伤及手术出血。 一、严密观察心、肺、脑、肾功  相似文献   

18.
低血容量性休克输液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血容量性休克是有效循环血量锐减 ,组织器官缺氧和血流灌注不足 ,电解质紊乱末梢循环衰竭等为特点的病理综合征 ,治疗的关键是及时足量地给予液体补充。因此 ,在护理工作中 ,加强液体输入的护理至关重要。现就我科近一年收治的外伤所致 2 6例低血容量性休克患者 ,在治疗时对其液体输入的护理要点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2 6例中男 1 9例 ,女 7例 ,年龄在 1 9~ 53岁 ,2 6例均入院时或入院后发生休克 ,其中休克早期 2 3例 ,休克中期 1例 ,休克晚期 2例。2 输液的方法2 .1 迅速建立静脉通道 本组病人入院时已处于不同程度休克状态 ,能…  相似文献   

19.
刘欣  李静  郝熙金 《天津护理》2010,18(5):276-277
目的:降低创伤后低血容量性休克患者大剂量输血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方法:将研究对象的100例患者分成未加温组和加温组。详细记录患者输血情况。结果:加温输血组明显优于未加温组。结论:加温输血应用于临床抢救与治疗创伤后低血量性休克,能够降低创伤后低血容量休克患者输入低温库血后寒颤、低体温等发生率,有利微循环改善。  相似文献   

20.
目的:阐明介导创伤性休克的阿片受体亚型,并探讨相应的δ、κ阿片受体拮抗剂在治疗创伤低血容量性休克中的意义.方法:制造兔及大鼠的创伤低血容量性休克模型,休克兔分两部分进行实验.第1部分观察创伤低血容量性休克不同时间点,β-内啡肽(β-EP)与平均动脉压(MAP)及血流动力学的关系.第2部分兔脑室内分别注射生理盐水、β-EP抗血清、δ-阿片受体拮抗剂ICI 174864及κ阿片受体拮抗剂Nor-BNI,观察实验血流动力学、乳酸脱氢酶(LDH)、β-葡萄糖醛酸酶(β-G).按上述方法制备休克大鼠模型,并经脑室内注射生理盐水、ICI 174864及Nor-BNI,观察血流动力学、存活时间及5小时存活率.结果:创伤低血容量性休克兔β-EP急剧升高,同时MAP及血流动力学参数下降,β-EP和MAP呈显著负相关,β-EP与血流动力学参数也有一定的相关性.β-EP抗血清有明显拮抗β-EP的作用;ICI 174864及Nor-BNI能有效地拮抗兔及大鼠创伤低血容量性休克,脑室内给药后MAP升高,血流动力学参数改善,血清LDH及β-G上升幅度减轻.休克大鼠存活时间延长,5小时存活率提高.结论:β-EP可能通过δ、κ阿片受体的介导,参与创伤低血容量性休克的病理生理过程,δ、κ阿片受体拮抗剂可能是一种新型的治疗创伤低血容量性休克的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