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背景:头颈部特应性皮炎(H N A D)是特应性皮炎的一个独立亚型。糠秕马拉色菌是一种亲脂酵母菌,被认为是本病的致病原。目的:本研究旨在测定IgE型抗糠秕马拉色菌特异性抗体的水平及其与本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测定106例H NA D患者的IgE型抗糠秕马拉色菌特异性抗体。对照组包括25例非H NA D患者,20例非特应性皮炎患者及16例脂溢性皮炎患者(其中4例患AIDS)。结果:IgE型抗糠秕马拉色菌特异性抗体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且总IgE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也有明显但略弱的相关性。H N AD患者中男性总IgE水平较高。结论:IgE型抗糠…  相似文献   

2.
脂溢性皮炎好发于皮脂腺丰富区,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症状包括出现鳞屑,片状皮屑,瘙痒,以及潮红或红斑。普通人群中发病率为3%,虽然病因尚未完全清楚,但已知马拉色菌(Malassezia)是其主要致病因素之一。因此,文章将针对性地对脂溢性皮炎与马拉色菌的关系进行综述,并且在分析过去对马拉色菌性脂溢性皮炎的治疗方法的利弊基础上,提出新的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3.
目的:皮脂腺丰富的部位常会发生脂溢性皮炎,临床症状包括瘙痒、鳞屑、红斑等.脂溢性皮炎的发病机制尚需要进一步研究,但是其发病和马拉色菌关系密切已得到证实,治疗方法也较为多样,本文就脂溢性皮炎和马拉色菌的关系进行阐述,并分析不同的治疗方法,以便在临床上根据患者的不同状态选择相应治疗方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马拉色菌在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患者面部、上肢、背部皮损区和非皮损区的定植情况.方法 选取2016年3-5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皮肤科门诊或住院就诊的AD患者共28例,提取28例AD患者面部、上肢、背部皮损区和非皮损区及23例健康对照者相应区域皮肤鳞屑中马拉色菌DNA,经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马拉色菌拷贝数,分析马拉色菌定植情况及其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AD患者面部皮损区、非皮损区马拉色菌拷贝数明显高于上肢、背部皮损区和非皮损区(P<0.05),AD患者各部位马拉色菌拷贝数与湿疹面积及严重度指数(eczema area and severity index,EASI)评分无相关性(P>0.05),AD患者各部位球形马拉色菌和限制马拉色菌占比合计达80%以上.结论 AD患者皮肤马拉色菌含量与部位有关,与病情严重程度无关,球形马拉色菌和限制马拉色菌是AD患者各部位的优势菌种.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钙基抗菌多肽复合物凝胶对糠秕马拉色菌的抑制作用及其治疗头皮脂溢性皮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体外抑菌实验检测钙基抗菌多肽复合物凝胶抑制糠秕马拉色菌的有效性和最低抑菌浓度。选取2019年3月—2019年10月中日友好医院皮肤病与性病科门诊60例头皮脂溢性皮炎患者,根据治疗方案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实验组外用钙基抗菌多肽复合物凝胶,对照组外用钙基抗菌多肽复合物凝胶基质,两组产品直接涂抹于患者皮损部位,3次/d,治疗4周。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症状评分,评价整体临床疗效,并记录不良事件。结果 体外抑菌实验结果表明,钙基抗菌多肽复合物凝胶对糠秕马拉色菌具有抑制性,最低抑菌浓度为0.3 mg/ml。临床研究结果表明,治疗前,两组症状评分及真菌镜检结果无统计学意义。连续治疗4周后,实验组有效率为85.19%,对照组有效率为52.1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症状评分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真菌镜检阴转率高于对照组(P <0.05)。两组均未发生任何不良反应。结论 钙基抗菌多肽复合物凝胶对糠秕马拉色菌具有抑制作用,能减轻脂溢性皮炎患者的痛苦,是一种治疗头皮脂溢性皮炎安全、有效的辅助方法。  相似文献   

6.
任志欣  李东霞 《医学综述》2008,14(3):441-443
马拉色菌是一种嗜脂的酵母菌,亦是一种条件性致病菌。目前,分为7种类型。据报道在形态学、生理、生化及培养基等方面有其独特的生物学特性。马拉色菌能像酯酶一样分解脂质,而且可引起角质形成细胞形态学改变和细胞凋亡,这些都是它的主要致病因素。大量研究表明,马拉色菌可引起花斑癣、脂溢性皮炎、糠秕孢子菌毛囊炎和银屑病等,对于这些疾病的治疗可加用抗真菌药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蠕形螨与面部脂溢性皮炎与激素依赖性皮炎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1年2月~2012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20例皮肤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中40例面部脂溢性皮炎患者作为研究1组,40例激素依赖性皮炎患者作为研究2组,另外40例其他皮肤病患者作为对照组。分析比较三组患者蠕形螨的感染率。结果研究1、2组蠕形螨感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显著(P<0.05);蠕形螨感染率与性别无关,随着年龄增大感染率上升。结论蠕形螨与面部脂溢性皮炎和激素依赖性皮炎呈正相关关系,皮肤病治疗时要注意进行抗蠕形螨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邬氏清热消脂方对面部脂溢性皮炎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2020-2021年度在我科面部皮肤病专病门诊就诊的80例面部脂溢性皮炎患者采用随机数表分类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予邬氏清热消脂方煎服联合常规治疗方案治疗,对照组予常规治疗方案;分别在治疗前和3疗程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进行临床症状评分以评价疗效,运用皮肤生理功能测试仪检测皮肤经皮水分丢失量(TEWL)和皮肤油脂含量。结果 经过系统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较发现: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2.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EWL及皮肤油脂含量较对照组均有明显下降,经统计学处理分析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邬氏清热消脂方可以明显改善面部脂溢性皮炎的临床症状,其可能的机制是通过改善患者皮肤屏障功能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9.
蓝光对痤疮患者的疗效及对糠秕马拉色菌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观察波长407~420 nm蓝光对痤疮患者的疗效,对面部皮肤皮脂溢出率及糠秕马拉色菌的影响.方法 对20例痤疮患者蓝光治疗前后行电子显微成像观察,评价靶疹的表皮层及真皮浅层变化;应用Looking bill及Cunliffe改良测定法进行皮脂溢出率测定;应用蓝光对培养的糠秕马拉色菌进行照射,观察照光前后菌落的数量及形态变化.结果 20例痤疮患者蓝光治疗后靶疹明显消退,其表皮层及真皮浅层损伤减轻;皮脂溢出率较治疗前显著减少(P<0.01);在0.5 ml细胞数为5×10~6/ml的糠秕马拉色菌菌液中,菌落数量、直径与光照时间成反比,蓝光光照时间大于3 min 30 s时,平吼内无菌落生长.结论 蓝光对痤疮有很好的治疗效果:能修复深至真皮层的皮肤损伤,抑制皮脂分泌,对糠秕马拉色菌有杀菌作用.  相似文献   

10.
蔡虹  黄桂香  赵雅梅  涂惠英  姜健 《当代医学》2012,18(22):129-130
目的研究枇杷清肺饮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理。方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中药配方颗粒加减枇杷清肺饮内服连续4周,对照组连续14d给予0.1g/次的伊曲康唑,2次/d;在进入到疗程第2周、第4周、第8周之后,完成疗效评价工作。其中,测定治疗组皮脂分泌率状况,采用周氏改良的皮脂分泌率测量法。结果治疗组2周有效率好于对照组(P<0.01);4周、8周疗效两组相近(P>0.1)。皮脂分泌率治疗组治疗前后有显著下降。结论通过应用加味枇杷清肺饮,对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具有良好效果,可有效改善马拉色菌的生存环境,控制皮肤分泌。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伊曲康唑联合吡美莫司治疗头面部脂溢性皮炎伴糠孢子菌感染的疗效及其对皮肤生理参数和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8例脂溢性皮炎伴糠孢子菌感染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伊曲康唑胶囊口服,并外用2%酮康唑洗剂,疗程4周;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1%吡美莫司乳膏外用,疗程4周。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皮肤生理参数和炎性因子水平的变化。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有效率为88.24%,高于对照组的61.76%(P<0.05);研究组的真菌镜检阴性率高于对照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皮肤含水量、白介素-10、经表皮失水量、皮脂分泌率、γ-干扰素和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上述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皮质醇水平、pH值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伊曲康唑联合吡美莫司可显著提高头面部脂溢性皮炎伴糠孢子菌感染的治疗效果,增加皮肤含水量,降低油脂分泌和炎性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12.
应用酮康唑洗剂治疗脂溢性皮炎,同时治疗前、后进行糠秕孢子菌计数分离。结果发现脂溢性皮炎患者带菌量明显增多,而治疗后明显减少。表明该菌与脂溢性皮炎的发病密切相关,酮康唑可有效抑制其生长繁殖而发挥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3.
脂溢性皮炎患者糠秕孢子菌计数分离及伊曲康唑对其疗效观察王忠永邱会芬谭升顺*(附属医院皮肤科,滨州市256603*西安医科大学)关键词糠秕孢子菌;脂溢性皮炎;伊曲康唑脂溢性皮炎发病机理可能与糠秕孢子菌有关。为进一步探讨两者的关系以及伊曲康唑对本病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王淑香 《实用全科医学》2011,(11):1737-1737
目的面部脂溢性皮炎是一种发生于面部皮脂溢出部位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本研究对钙调磷酸酶抑制剂他克莫司软膏和吡美莫司乳膏治疗的疗效、不良反应等进行观察分析,为临床使用钙调磷酸酶抑制剂面部脂溢性皮炎提供用药参考。方法选择140例面部脂溢性皮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组间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分别给予0.1%他克莫司软膏及1%吡美莫司乳膏,2次/d,治疗4周后判断疗效。疗效评分按(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的公式计算。结果两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4.29%和82.86%,两组疗效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用0.1%他克莫司软膏较1%吡美莫司乳膏起效更快、复发率低,两者不良反应相当。结论外用0.1%他克莫司软膏和1%吡美莫司乳膏治疗面部脂溢性皮炎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糠秕孢子菌毛囊炎2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玲玲 《北京医学》2003,25(4):248-248
糠秕孢子菌毛囊炎又称马拉色菌毛囊炎 ,是由糠秕马拉色菌引起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1] ,表现为瘙痒性、毛囊性丘疹 ,间有小脓疱、黑头粉刺 ,好发于躯干上部、颈、双肩。我们于 2 0 0 1年 6~ 12月诊治 2 8例 ,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 :本组 2 8例 ,男 18例 ,女 10例 ;年龄 15~ 5 0岁 ,平均 2 8.5岁 ;病程 1个月~ 3年 ,平均 10个月。 4例同时伴寻常痤疮、脂溢性皮炎 ,2例伴细菌性毛囊炎 ,2例伴糖尿病 ,1例伴白血病 ,1例伴胃癌。诱发及促使本病加重的原因为油腻、多汗。 2例肿瘤患者在化疗 2个疗程后出现皮疹 ;5例服用或外用皮质类固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气温、饮食习惯、舌诊在马拉色菌毛囊炎中医辨证方面的意义。方法观察马拉色菌毛囊炎患者发病例数与气温的关系,对马拉色菌毛囊炎组与对照组进行饮食习惯、舌象的比较。结果日平均气温15~29℃区间时,随着气温的升高,发病例数呈指数上升趋势;马拉色菌毛囊炎组患者舌质红、舌苔增厚,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差异;马拉色菌毛囊炎组患者食辛辣的饮食习惯与对照组相比无差异。结论马拉色菌毛囊炎为外感火热之邪引起的实热证,病位在肌肤。食辛辣的饮食习惯对于马拉色菌毛囊炎的发病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水杨酸去屑护发露治疗头皮脂溢性皮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0年10月于笔者科室就诊的头皮脂溢性皮炎患者15例,以自身治疗前后为对照,外用去屑护发露,每日或隔日1次。对比治疗前后皮损局部皮肤镜检查、鳞屑评分、头皮皮脂分泌情况、瘙痒情况、不良反应率等评估疗效。结果:患者在使用水杨酸去屑护发露后头屑明显减少,ASFS评分降低;皮脂分泌率和瘙痒程度与基线相比明显下降。2例患者在初次使用去屑护发露头皮出现轻微刺痛感,未予特殊处理,自行缓解,继续使用后无不适且未影响治疗。结论:水杨酸去屑护发露在治疗头皮脂溢性皮炎时,可减轻头皮屑、瘙痒、头皮油脂分泌,而且无明显刺激反应。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肤舒止痒膏治疗头皮脂溢性皮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6例头皮脂溢性皮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采用肤舒止痒膏治疗的36例患者一组,采用康王治疗的30例患者一组,两组治疗疗程均为4周。结果:两组有效率(痊愈+显效)近期治疗结果比较无显著差异(χ2=0.01,P>0.05),4周疗程结束后肤舒止痒膏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康王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4.70,P<0.05)。结论:肤舒止痒膏治疗头皮脂溢性皮炎效果良好,疗效持久,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舰船员慢性荨麻疹发病与马拉色菌的关系。方法对126例舰船员慢性荨麻疹患者及45例健康者进行真菌学比较研究。将马拉色菌阳性的82例慢性荨麻疹患者分为A、B两组,A组单用抗组胺药,B组用抗组胺药联合2%酮康唑洗剂治疗。结果舰船员慢性荨麻疹患者皮肤马拉色菌带菌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两治疗观察组于治疗结束时,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结束6~8周后,B组疗效高于A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且B组真菌学检查马拉色菌转阴率高于A组(P<0.01)。结论舰船员慢性荨麻疹与皮肤马拉色菌有一定相关性,联合抗真菌治疗能提高其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20.
邹昱  邹士滔 《当代医学》2014,(23):151-152
目的:探讨丁苯羟酸乳膏联合丁酸氢化可的松在临床治疗面部脂溢性皮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江西省奉新县人民医院皮肤科2012年9月~2013年9月收治的94例面部脂溢性皮炎患者按不同治疗方案分为2组。试验组(n=51)给予“丁苯羟酸乳膏+丁酸氢化可”治疗;对照组(n=43)仅给予丁酸氢化可的松治疗,对2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综合比较。结果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88.24%)显著高于对照组(72.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丁苯羟酸乳膏联合丁酸氢化可的松治疗面部脂溢性皮炎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