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观察血管内光学相干断层成像对冠脉介入治疗的作用。方法回顾分析我院心血管科住院冠脉造影证实心肌桥、支架内再狭窄、分叉病变、临界病变的18例患者均行冠脉内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检查的资料。结果血管内光学相干断层成像可评价冠脉狭窄程度、血栓情况、斑块性质、支架贴壁情况、心肌桥情况等,未出现相关并发症。结论血管内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能用于指导及评价冠脉介入治疗,且有良好的操作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王尚中 《安徽医药》2020,24(2):213-216
心肌桥是一种先常见的解剖学变异,表现为心包脏层冠状动脉(最常见于左前降支中段)的一部分走形于心肌内。这种结构会导致心脏收缩时心肌内冠状动脉受到心肌的压迫,进而引起血流动力学改变。尽管这被认为是一种良性结构异常,并且无症状者居多,但也可能导致心绞痛、心肌缺血、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冠脉痉挛、短暂心室功能不全、心律失常、晕厥甚至心源性猝死。血管内超声、光学相干断层成像、冠脉造影等技术可以提供病变形态组成的详细情况。在壁冠状动脉近端最易发展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而在收缩期完全受压迫的壁冠状动脉内部则常幸免于此。近年来,多项研究报道表明,心肌桥可能是心肌梗死的解剖危险因素。该文就心肌桥合并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生理机制及其临床主要治疗方案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血管内超声对冠脉造影临界病变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18例冠脉造影狭窄程度(40~60)%的21处临界病变患者,同时应用血管内超声仪检查,对病变的最小血管径、直径狭窄率、面积狭窄率及病变性状进行比较。根据超声检查结果,冠脉病变分为钙化斑块、硬斑块及软斑块。结果:冠脉造影示病变直径狭窄率及面积狭窄率分别为(38.50±9.40)%,(57.30±11.60)%;明显低于血管内超声结果(47.00±7.20)%,(70.00±8.80)%。超声检查21处病变中,钙化斑块5处,硬斑块11处,软斑块5处。结论:血管内超声可以进一步明确冠脉造影临界病变的程度、性质,对冠心病治疗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血管内超声对冠脉病变的临床诊断意义与价值。方法 180例诊断为冠心病或可疑冠心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90例,分别进行血管内超声和冠状动脉造影术检查,对比分析两种方法对冠脉病变的检查结果。结果 血管内超声评价的冠脉病的长度及狭窄率明显分别为(39.26±6.32)mm;(30.36±7.41)%低于冠状动脉造影术检查的(69.75±5.43)mm;(58.29±6.1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管内超声对冠脉病变的临床诊断意义与的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5.
16排螺旋CT冠脉成像与冠脉造影对冠心病诊断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冠脉成像与冠脉造影(CAG)对冠心病诊断的价值.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09年2月高度疑似冠心病患者8例,16排螺旋CT冠脉成像后1周行CAG检查.以CAG结果为金指标,采用16排螺旋CT对8例患者的冠脉主干及主要分支进行重建和分析,评价其诊断冠心病的灵敏性和特异性.结果:16排螺旋CT能清晰显示冠脉主干及分支狭窄、钙化、开口起源异常及桥血管病变,对冠脉狭窄性病变的诊断准确性高,但对慢性闭塞性病变诊断性的准确率稍差.结论:16排螺旋CT冠脉成像对冠脉狭窄病变、桥血管、心肌桥、支架管腔均显影良好,对钙化病变诊断率优于冠脉造影,可以作为冠心病高危人群无创性筛选检查及冠脉支架、搭桥术后随访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64排CT冠脉成像(CTA)及冠脉造影对心肌桥的诊断对照.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2013年间100例临床怀疑冠心病,经冠脉CTA及冠脉造影检查的患者,然后对冠脉CTA及冠脉造影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本组经冠脉CTA检出心肌桥16例病例中,冠脉造影只检出6例.结论 64排冠脉CTA对心肌桥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冠脉造影.64排CT冠脉成像可以清晰而且直观地显示冠状动脉及其细小分支,并精确显示血管的走行情况、管壁的粥样斑块及钙化、血管的狭窄程度等,与目前诊断冠脉的金标准冠脉造影相比,本检查方法不但对心肌桥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前者,而且为无创性检查、费用低廉.冠脉GTA可以作为冠心病高危人群无创性筛选检查及冠脉支架、搭桥术后随访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为金指标,果用64排螺旋CT对71例疑诊冠心病患者的冠脉主干及主要分支进行重建和分析,评价其诊断冠心病的灵敏性和特异性.结果:64排螺旋CT能清晰显示冠脉主干及分支狭窄、钙化、开口起源异常及桥血管病变,对冠脉狭窄性病变的诊断准确性高.诊断冠状动脉斑块尤其是钙化斑块的敏感度最为突出.结论: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对冠脉狭窄病变、桥血管、心肌桥、支架管腔均显影良好,对钙化病变诊断率优于冠脉造影.可以作为冠心病高危人群无创性筛选检查及冠脉支架、搭桥术后随访手段.  相似文献   

8.
心肌桥是一种常见的心肌变异,发生率约5.4%~85.7%;可引起血流动力学改变;在特定条件下,这种血流动力学改变可引起冠状动脉血流下降,出现急性冠脉症状、心肌顿抑;严重者可引起心绞痛、心肌梗死、猝死;目前,临床上的无创检查对诊断心肌桥的敏感性、特异性不强,常常依据有创性冠状动脉造影作为诊断心肌桥的可靠标准。而由于冠脉造影检查具有侵袭性,费用昂贵,在临床上推广具有难度;很多患者拒绝接受以至于贻误了治疗时机,而且,冠脉造影要求操作者拥有娴熟的技术和丰富的诊断经验,在术中通过收缩期、舒张期血管内造影剂浓度的改变来判断心肌桥的存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冠心病血管内超声与冠状动脉造影术的对比,评价血管内超声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4例冠心病患者的60处冠脉血管段行冠状动脉造影(CAG)及血管内超声(IVUS)检查。结果对60处冠脉血管段进行IVUS检测和CAG检测。60处血管CAG检测显示均未达到手术干预指征,而IVUS检测显示34处需要进行手术干预治疗;病变血管的直径及直径狭窄率,IVUS和CAG两种检测方法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CAG检查无明显狭窄者,若患者有明显心肌缺血症状,需进一步行IVUS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冠心病及时采取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16排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对冠状动脉桥血管病变评估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60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计170条桥血管分别使用16排CT造影(CTA)与常规冠脉造影(CAG)进行检查.结果 CTA方法能够显示出全部冠状动脉桥血管,还能显示全部桥血管近端吻合处以及70%的远端吻合处;CTA检查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3%与95%,阳性预测值与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8%与99%.结论 CTA能够提供清晰的冠状动脉桥血管图像以及较高的诊断准确率,因此,CTA可作为评估冠状动脉桥血管病变的一种有效的检查方法,应加以推广并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中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经桥血管进行细胞移植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患者10例,既往有陈旧性心肌梗死,需要进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40%,通过超声心动图、心脏MRI等检查进行心功能评价.患者进行手术同时抽取骨髓血提取单个核细胞,在桥血管远端吻合完成后,分别将单个核细胞经桥血管注射到静止的心肌组织内.术后通过超声心动图、心脏MRI等检查评价心功能.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顺利康复.术中采集骨髓血45~60 mL,分离骨髓单个核细胞(2.8~7.1)×107,连续超声心动图检查发现LVEF术后1周明显升高,术后3个月显著升高,心脏MRI检查发现左心室明显缩小.术中及术后均未见与骨髓血采集以及细胞经冠状动脉桥血管内移植相关的并发症.结论:作为缺血性心脏病的一种辅助性治疗手段,骨髓单个核细胞通过桥血管进行心肌内移植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中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经桥血管进行细胞移植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患者10例,既往有陈旧性心肌梗死,需要进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40%,通过超声心动图、心脏MRI等检查进行心功能评价.患者进行手术同时抽取骨髓血提取单个核细胞,在桥血管远端吻合完成后,分别将单个核细胞经桥血管注射到静止的心肌组织内.术后通过超声心动图、心脏MRI等检查评价心功能.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顺利康复.术中采集骨髓血45~60 mL,分离骨髓单个核细胞(2.8~7.1)×107,连续超声心动图检查发现LVEF术后1周明显升高,术后3个月显著升高,心脏MRI检查发现左心室明显缩小.术中及术后均未见与骨髓血采集以及细胞经冠状动脉桥血管内移植相关的并发症.结论:作为缺血性心脏病的一种辅助性治疗手段,骨髓单个核细胞通过桥血管进行心肌内移植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心肌桥与壁冠状动脉(MB-MCA)的临床特点和治疗体会。方法 70例MBMCA患者,收集其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摄影术(MSCT)资料和临床资料,分析与MB-MCA病变相关的因素。结果 MB-MCA合并冠脉硬化39例,孤立性心肌桥-壁冠状动脉31例,MB-MCA合并冠脉硬化在发病年龄、临床症状、患病因素、心脏超声改变和心电图等各方面与孤立性MB-MCA患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B-MCA能单独引起心肌缺血的症状,且发生率较高,可以使用MSCT检查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多期相血管成像与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心肌桥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同时行64排螺旋CT冠脉检查和导管法冠脉造影的心肌桥患者200例,分为cT组和造影组,观察两组患者的诊断情况。结果两组患者诊断一致性较好,深在型心肌桥Kappa=1.000;浅表型心肌桥Kappa:0.303;CT组中心肌桥长度明显长于造影组,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明显低于造影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t=11.3221,P〈0.05)。结论采取64排螺旋cT多期相血管成像诊断各种心肌桥具有较好的诊断效果,明显优于冠状动脉造影诊断效果,且能够准确测量心肌桥长度,并反应出心肌桥受挤压的程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心肌桥的临床意义及治疗。方法对我院2003年1月-2006年9月接受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的437例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共检出心肌桥8例。采用Judkins法进行选择性冠脉造影。结果心肌桥的检出率为1.83%,均为左前降支单发心肌桥,8例患者均有心绞痛症状,7例EKG、Holter检查有缺血性ST-T改变,但2例肌桥近段有粥样硬化及狭窄,3例心脏彩超有阳性发现。肌桥伴冠脉近段狭窄予药物治疗和PCI治疗,单纯肌桥者仅予药物治疗。结论冠状动脉心肌桥多发生于左前降支,可致心肌缺血或心肌梗死,肌桥近段血管易发生粥样硬化,β受体阻滞剂、非二氢吡啶类钙离子拮抗剂可缓解因心肌桥对壁冠状动脉的压迫所致的心绞痛。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64排螺旋CT(64-MSCT)冠状动脉造影(CCTA)技术在冠心病诊断中对心肌桥-壁冠状动脉(MB-MCA)的检出率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32例临床怀疑或确诊冠心病患者的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的检查资料,观察有无心肌桥-壁冠状动脉.结果 64排螺旋CT冠脉造影共检出心肌桥-壁冠状动脉63例,检出率18.9%,其中59例(93.6%)单发心肌桥-壁冠状动脉,4例(6.3%)多发心肌桥-壁冠状动脉;发生于前降支最为多见,为53例(76.8%).心肌桥长度5~68 mm,厚度1.5~5.0mm,其中39例载心肌桥-壁冠状动脉近或远段血管伴有不同程度的粥样硬化斑块,管腔狭窄率<50%共30例.结论 64排螺旋CT冠脉造影是一种诊断心肌桥-壁冠状动脉的可靠、无创的方法,尤其可以显示其MSCT的表现特点,载支血管粥样硬化狭窄情况,为临床提供明确直观的诊治信息.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冠心病患者血管内超声与冠状动脉造影术的差异方法 对44例冠心病患者的58处冠脉血管段行冠状动脉造影(CAG)及血管内超声(IVUS)检查.结果 对58处冠脉血管段进行IVUS检测和CAG检测.58处血管CAG检测显示均未达到手术干预指征,而IVUS检测显示34处需要进行手术干预治疗.病变血管的直径及直径狭窄率,IVUS和CAG两种检测方法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CAG检查无明显狭窄者,若患者有明显心肌缺血症状,需进一步行IVUS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冠心病及时采取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18.
心肌桥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1 心肌桥的定义192 2年 Crainicianu首先报道心肌桥的存在 (Myocardial-bridge MB) ,196 0年 Potmann Iwig在冠脉造影时证实心肌桥在心室收缩期压迫冠状动脉使其狭窄 ,在舒张期恢复正常 ,长期以来均认为心肌桥属于先天性解剖异常 ,是一种良性病变。近年来研究认为心肌桥有轻重不同程度 ,轻者可无临床症状 ,重者可引起心肌缺血、心律失常、心肌梗死或猝死 ,临床医师不应忽视。冠状动脉及其主要分支通常均走行于心脏外膜的脂肪组织中 ,但有时冠脉的一部分被心肌纤维所覆盖 ,在心肌内行走一段距离后又浅露于心脏心肌表面 ,覆盖在心肌表面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CTA诊断心肌桥的临床作用。方法选择我院自2012年6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51例疑有冠心病行CTA检查患者的临床资料,CT采用64排多层螺旋cT,MR采用1.5T超导磁共振机,冠状动脉造影设备采用数字血管造影机,观察患者的心肌桥诊断情况。结果17例患者检出为心肌桥,共有18支壁血管可在CT上明显显示。4例提示有可能为心肌桥。单支病变16例,双支病变1例,13例为单纯性心肌桥,3例冠状动脉造影上显示,壁血管50%以上狭窄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10例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2例于心肌桥近端。CTA显示上,患者心肌桥平均厚度(1.4±0.9)mm,宽度(1.7±0.8)mm。18支壁冠状动脉或壁血管中,15支在进入心肌前为壁血管向室壁侧局部弯曲,3支为壁血管局部无明显弯曲,直接穿行于心肌中。结论冠状动脉CTA作为诊断心肌桥较冠状动脉造影敏感,可为提示心肌缺血提供依据,可用于诊断心肌桥症状。  相似文献   

20.
《上海医药》2012,(2):10-10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也称作冠脉搭桥术,CABG)在20世纪60年代起源于美国,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整体手术治疗已经相当成熟。CABG的主要原理是使用自身血管(乳内动脉、桡动脉、胃网膜右动脉、大隐静脉等)在主动脉和病变的冠状动脉间建立旁路(“桥”),使主动脉内的血液跨过血管狭窄的部位直接灌注到狭窄远端,从而恢复心肌血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