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究子女代际支持对老年人就医行为的影响,为促进老年人合理就医提供建议。方法 使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hina Family Panel Studies, CFPS)2016年基线数据与2018年全国追踪数据,选择60岁及以上、有健在子女的居民5 690人。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子女代际支持对老年人就医行为的影响。结果 子女提供经济支持的老年人两周就诊的概率相对较高(OR=1.129,95%CI:1.004~1.271,P<0.05),但子女是否提供经济支持对于老年人过去一年住院服务利用的影响不显著(P>0.05)。子女提供日常照料支持对老年人两周就诊和过去一年住院服务利用均有促进作用(OR=1.155,95%CI:1.021~1.307,P<0.05;OR=1.204,95%CI:1.053~1.378,P<0.05)。是否每天与子女见面对于老年人两周就诊、过去一年是否住院的影响均不显著(P>0.05)。结论 子女代际支持对老年人就医行为有着重要的影响。应发挥子女代际支持的优势作用,同时完善正式社会支持渠道以缓解子女代际支持压力,为促进老年人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子女青少年期的行为问题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Aehenbaeh儿童行为量表儿童行为问卷和自编儿童家庭一般资料调查表对147例处于青春期的精神分裂症子女和147例正常儿童的行为问题和相关家庭因素进行调查。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子女青少年期行为问题的发生率(男性为23.2%,女性为22.9%)高于对照组的同龄青少年(男性为13.8%,女性为13.4%),但差异无显著性。男性在分裂样、社交不良、多动因子的异常率,女童在体诉、交往不良因子的异常率明显高于正常家庭青少年行为异常率。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和正常家庭相比具有较差的人际关系、经济状况、亲子关系、以及对孩子不良的教养方式等。结论精神分裂症子女存有明显的行为问题,是由遗传因素、不良的家庭环境和较差的教养方式所致。  相似文献   

3.
目的 调查上海市浦东新区初中阶段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HBV感染及乙肝疫苗免疫现状,为乙肝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从上海市浦东新区外来务工人员集聚的5个社区初中学校中招募298名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开展问卷调查和HBV血清学检测。结果 298名学生中,乙肝疫苗接种率为70.8%(211/298),全程接种率为48.3%(144/298),少数民族学生接种率低于汉族学生(P<0.01);父亲为私营业主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接种率最高(P<0.001),父亲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接种率高于父亲文化程度较低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P<0.01)。HBsAg阳性率为2.3%(7/298)、HBcAb阳性率为4.7%(14/298),家庭中有HBV感染亲属为HBsAg阳性或HBcAb阳性的独立影响因素(P<0.01)。HBsAb阳性率为36.6%(109/298),少数民族外来务工人员子女HBsAb阳性率高于汉族外来务工人员子女(P<0.05);汉族外来务工人员子女HBsAb滴度低水平(10 mU/mL≤HBsAb<100 mU/mL)的比例高于少数民族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而少数民族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正常水平(100 mU/mL≤HBsAb<1 000 mU/mL)与高水平(HBsAb≥1 000 mU/mL)比例高于汉族外来务工人员子女(P<0.05)。结论 初中阶段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乙肝疫苗接种率较低,HBsAg、HBcAb阳性率略高,将成为未来上海等特大城市乙肝防治的重点人群之一,建议卫生健康部门加强外来务工人员及其子女乙肝防治的健康管理和宣教。  相似文献   

4.
熊卫  吴汉荣 《中国民康医学》2006,18(21):978-979
目的:探讨家庭环境因素对子女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为进行有效的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自制的家庭环境因素调查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防御方式问卷(DSQ)分别对病例组、对照组的研究对象及其父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病例组被试SCL-90总分及各因子分均高于对照组;病例组的家庭环境明显差于对照组;相关及回归分析提示子女的SCL-90得分明显与家庭气氛等家庭环境因素密切相关;父母之间、父子之间、母子之间的心理行为倾向性非常相关。结论:良好的家庭环境于子女心理健康有利,父母的心理行为方式影响子女的心理行为方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外来务工人员伤害发生情况,为干预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我国外来劳务工较集中的深圳宝安区,收集2007年1月初~2007年12月底,因伤害而首次就诊于某综合医院的外来务工人员的基本信息与伤害相关数据。了解外来人口伤害发生特点,为保护外来工安全,减少伤害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结果研究期间,共计有19826名外来务工人员发生伤害,伤害发生率为0.58%。前三位伤害发生原因是钝器伤(占37.8%)、跌倒/坠落(占17.1%)、动物伤(占15.9%),男性钝器伤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女性(P〈0.05)。前三位的伤害性质是挫伤,擦伤(占46.6%)、锐器伤/咬伤,开放伤(占33.2%)、骨折(占9.5%);前三位的伤害发生地点是工业和建筑场所(占46.4%)、公路/街道(占21.4%)、家中(占13.0%)。男性外来务工人员在工业和建筑场所的伤害发生率高于女性(P<0.05);女性发生在家中的伤害明显高于男性(P〈0.05)。伤害严重程度中以轻度伤为主(7913%),其次是中度伤(20.0%),而重度伤害仅占0.8%。结论外来务工人员伤害的发生特点与其他人群伤害的发生情况基本一致,但是以职业伤害为主,因此应制定干预措施,加强职业安全教育和管理,提高外来工的安全意识,确保这一特殊群体的健康和安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子女青少年期的行为问题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儿童行为问卷和自编儿童家庭一般资料调查表对147例处于青春期的精神分裂症子女和147例正常儿童的行为问题和相关家庭因素进行调查.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子女青少年期行为问题的发生率(男性为23.2%,女性为22.9%)高于对照组的同龄青少年(男性为13.8%,女性为13.4%),但差异无显著性.男性在分裂样、社交不良、多动因子的异常率,女童在体诉、交往不良因子的异常率明显高于正常家庭青少年行为异常率.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和正常家庭相比具有较差的人际关系、经济状况、亲子关系、以及对孩子不良的教养方式等.结论精神分裂症子女存有明显的行为问题,是由遗传因素、不良的家庭环境和较差的教养方式所致.  相似文献   

7.
单亲家庭子女自尊、行为问题及家庭环境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研究单亲家庭子女的心理状况,探讨家庭环境对其影响。方法:采用自尊量表(SES)、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以及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分别对研究组和对照组的儿童和家长进行测试。结果:单亲家庭子女自尊调查总分低于对照组(P<0.01);单亲家庭男孩在抑郁、交往不良、社会退缩、多动、攻击和违纪、女孩在抑郁、社会退缩、体诉、性问题以及残忍等行为因子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单亲家庭环境的亲密度,情感表达、矛盾性、知识性、娱乐性以及组织性与完善家庭相比具有明显的差异,逐步回归分析表明与孩子的自尊、行为问题显著相关。结论:单身家庭子女的心理状况以及教育必须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杭州市中小学生伤害相关行为的现状。方法随机抽取5所小学和4所中学的三年级到初三学生共2500名,进行有关伤害行为的问卷调查。结果男生非故意伤害行为发生率高于女生(P〈0.05),中学生在骑车逆行、闯红灯、乱闯马路、相互追逐打闹、双手离把及步行违规行为的发生率高于小学生(P〈0.05),小学生的骑车带人及非安全场所游泳行为发生率高于中学生(P〈0.05);男生的欺侮行为、打架行为、自杀相关心理行为及离家出走未遂发生率高于女生(P〈0.05),女生在缺乏安全感及失眠发生率高于男生(P〈0.05),中学生在因学习压力心情不愉快等自杀相关心理问题及离家出走意念率高于小学生(P〈0.05),小学生的被有意孤立等欺侮行为、打架行为及缺乏安全感的发生率高于中学生(P〈0.05);跌倒、物体砸碰伤及打架是发生率较高的受伤原因,割刺伤或捅伤及骨关节伤是发生率较高的受伤结果。结论青少年是伤害预防的重点人群,应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降低伤害的危害程度和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城市农民工子女的孤独感与抑郁的相关性。方法: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在上海市某区一所民工子弟学校小学四、五年级中选取311名农民工子女进行儿童孤独量表(CLS)和儿童抑郁障碍自评量表(DSRSC)调查。以SPSS 17.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城市农民工子女抑郁检出率25.72%;(2)与同伴关系不好的城市农民工子女孤独感、抑郁分数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五年级城市农民工子女孤独感、抑郁分数高于四年级城市农民工子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高孤独感城市农民工子女中的发生率与同伴关系密切相关(x2=22.433,P<0.001);(5)城市农民工子女孤独感与抑郁呈正相关(r=0.440,P<0.01)。结论:城市农民工子女孤独感与抑郁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性。同伴关系是影响城市农民工子女孤独感和抑郁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东莞地区外来工子女中学生的健康状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常平镇8所初中一年级入学新生体检资料。结果非东莞籍学生身高下等比例高于东莞籍学生(P〈0.05);非东莞籍学生超重或肥胖者比例低于东莞籍学生,男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非东莞籍学生营养不良者、贫血者比例高于东莞籍学生(P〈0.05);非东莞籍学生沙眼者比例高于东莞籍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东莞籍学生龋齿者比例高于东莞籍学生(P〈0.01),龋齿者女生发生率略高于男生,男女生均以2~3颗龋齿者为多(P〉0.05);东莞籍学生视力低下比例高于非东莞籍学生(P〈0.01)。结论学校应加强外来工子女的健康管理,制定切实可行的健康促进策略。  相似文献   

11.
家庭环境与子女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卫  吴汉荣 《中国民康医学》2006,18(11):978-979
目的探讨家庭环境因素对子女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为进行有效的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自制的家庭环境因素调查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防御方式问卷(DSQ)分别对病例组、对照组的研究对象及其父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病例组被试SCL-90总分及各因子分均高于对照组;病例组的家庭环境明显差于对照组;相关及回归分析提示子女的SCL-90得分明显与家庭气氛等家庭环境因素密切相关;父母之间、父子之间、母子之间的心理行为倾向性非常相关.结论良好的家庭环境于子女心理健康有利,父母的心理行为方式影响子女的心理行为方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考察民营企业家子女的心理与行为问题的现实状况。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运用师生关系问卷和宿舍人际关系问卷对221名初一、初二、高一和高二的民营企业家子女进行调查。结果(1)民营企业家子女在师生关系的各个维度上均存在显著性年级差异(P〈o.05),初中一年级民营企业家子女师生关系的亲密性、支持性和满意度显著高于其它高年级的民营企业家子女,而冲突性则显著低于其它高年级的民营企业家子女;从性别上看,只在冲突性维度上女生显著低于男生(P〈0.05),其他维度没有显著性性别差异(P〉0.05)。(2)民营企业家子女的宿舍人际关系虽然以“满意”的积极倾向为主导(占60.2%),但民营企业家子女对宿舍人际关系的情感体验和需求不强烈,持“无所谓”态度的中学生所占比率相对较多(21.7%);在面对26个影响宿舍人际关系的问题时,大多数民营企业家子女认为原因在于双方,其次是室友;他们的应对方式倾向于选择“沟通”、“包容”和“忍耐”等。结论民营企业家子女的师生关系和宿舍人际关系需要进~步改善,对人际关系问题的归因方式需要进一步引导。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昆山市流动人口子女民办学校小学生对传染病防控相关知信行(Knowledge,attitudes and practices,KAP)现状,为探讨学校传染病突发事件防控对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取整群分层随机抽样方法,选择昆山市所有流动人口子女民办小学,抽取四~六年级学生各50名,对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相关KAP进行匿名问卷调查。结果 1 648名小学生所调查15道传染病防控相关知识题,正确率最高为81.2%、最低仅30.0%,平均正确率为68.0%;各题正确率女生高于男生、高年级优于低年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680,P﹤0.05;χ2=23.786,P﹤0.01)。所调查10道态度题,平均正确率为71.3%,各题的正确率最高达82.8%、最低为45.5%,性别之间比较有4题、年级之间比较有8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8.274,P﹤0.05;χ2=33.256,P﹤0.01)。10道行为调查题仅1道题正确率〉70%,其它题均〈60%,性别和年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0.691,P﹤0.05;χ2=24.385,P﹤0.01)。结论小学生对传染病防控相关KAP答题正确率各方面普遍较低,学校应加强对小学生传染病防控知识宣教,强化防控意识,促进健康行为习惯的养成,提升学校传染病突发事件的防控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一线医护人员及其未成年子女的心理问题和相关性,观察加味酸枣仁汤的疗效。方法 选择一线医护人员及其未成年子女各75名,非一线医护人员及其未成年子女各80名,分别进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和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量表(mental health test,MHT)调查,研究未成年子女心理问题与父母焦虑的相关性,并观察中药疗效。结果 一线与非一线医护人员在HAMA的躯体性、精神性焦虑得分以及总分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未成年子女MHT因子中,学习焦虑(P=0.009)、对人焦虑(P=0.002)、过敏倾向(P<0.001)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一线医护人员未成年子女上述3个因子得分与其父母HAMA总分呈正相关(P<0.01)。常规治疗+中药组患者在上述3个因子得分上的改善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 一线医护人员焦虑状态明显,其未成年子女存在明显的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和过敏倾向,与父母的焦虑呈正相关,中药调理后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5.
家长心理控制源与子女学习成绩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了解家长心理控制源对子女学习成绩的影响。办法 采用子女教育心理控制源量表(PLOC)对莆田市城镇部分中小学生家长进行测量,同时抽取其子女学习成绩的可靠资料,运用SPSS9.0软件包在电子计算机上进行分析。结果 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家长PLOC得分与子女学习成绩之间呈极为显著的负相关;方差分析显示PLOC得分在三个成绩段(≤65分、66-80分、≥81分)上差别显著;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没有尽到父母的责任是造成子女学习成绩低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 家长PLOC得分越高,说明其在教育子女方面外控性越强,其子女学习成绩就越低。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行为与情绪问题特征.方法 随机分层整群抽取佛山市外来务工子女642名与本地儿童585名进行对照研究,采用儿童行为评定量表(CBCL)、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表、儿童抑郁障碍自评量表评定儿童行为和焦虑抑郁情绪.结果 外来务工子女组和对照组在CBCL量表的行为总分[(25.49±5.16)分,(21.93±4.96)分]及退缩[(2.58±1.73)分,(1.89±1.32)分]、焦虑抑郁[(3.07±1.87)分,(1.93±1.15)分]、社交问题、攻击行为、内向性行为、社交分、学校分等因子方面差异有显著性,2组在焦虑、抑郁总分及广泛性焦虑、社交恐怖和学校恐怖等因子方面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外来务工子女有较多的行为问题和焦虑抑郁情绪,有必要对他们进行心理行为干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饮酒模式(饮酒量与频率)与伤害类型(故意伤害和非故意的交通伤害)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年龄≥18岁,受伤时间在6 h以内,且为首次治疗的伤害患者1 539 例进行调查。主要内容为:伤害类型、伤害前6 h时是否饮酒、饮酒量及频率和过去1年饮酒情况等。数据统计用logistic回归分析和病例交叉分析。结果:伤害前6 h饮酒者遭受故意伤害的风险高于伤前未饮酒者(OR=3.63),过去一年中的饮酒频率≥1次者遭受故意伤害的风险高于未饮酒者(OR=1.986)。过去1年中分别饮酒5~11个标准杯和饮酒12个标准杯及以上的频率≥1次者遭受故意伤害的风险均高于未饮酒者(OR分别为1.854和1.572)。伤害前6 h内饮酒者遭受交通伤害的风险高于伤前未饮酒者(OR=2.091)。过去1年中饮酒频率≥1次者发生交通伤害的风险高于未饮酒者(OR=1.533)。病例交叉分析法发现伤前6 h内饮酒者的所有伤害风险都高于伤前未饮酒者(OR=5.15)。伤前饮酒量分别低于6个标准杯、6~9个标准杯和9个标准杯以上的伤害风险均高于伤前未饮酒者(OR值分别为3.83,8.64和9.58)。结论:伤害前6 h饮酒增加了故意伤害和非故意的交通伤害风险。过去1年中饮酒频率≥1次者发生故意伤害和非故意的交通伤害的风险增加。伤害前6 h 内饮酒增加所有伤害发生的风险,随着饮酒量的增加,伤害发生的风险随之增加。伤害前6 h饮酒及过去1年的饮酒模式与伤害发生关系密切,为酒的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徐州市大学生伤害的发生情况,探讨其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大学生伤害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徐州市3所大学一至四年级共2 338名学生,问卷调查其伤害发生情况及后果。结果在2 338名大学生中,过去12个月发生伤害771人,伤害发生率为30.67%,女生为25.39%,男生为37.74%,男生伤害发生率高于女生(χ2=43.37,P〈0.01)。伤害以夏、秋季多见,日间多发,伤害的地点多分布在校园的运动场所。伤害类型以运动伤害、跌倒/坠落伤害和碰撞/打击伤害为主,分别占45.33%、20.92%和18.13%。伤害致损伤的性质以软组织伤(42.40%)和表皮伤(40.03%)居多。伤害部位以下肢(40.73%)和上肢(29.43%)为主。伤害致严重损伤21例,均住院治疗,占伤害总人数的2.93%。结论大学生伤害发生率高,后果较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应积极开展大学生伤害的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弋阳县中学生伤害发生情况,探讨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调查方法选取弋阳县在读中学生3725名,采用卡方检验和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伤害发生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结果入选中学生中近1年来曾受到伤害者共659名,伤害发生率为17.8%。男性中学生伤害发生率明显高于女性中学生(P 〈0.05);初中生伤害发生率明显高于高中生(P 〈0.05);城镇和乡村中学生伤害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 〉0.05);入选中学生伤害发生场所主要包括学校、家中、交通工具及停靠场所;入选中学生伤害发生类型主要包括扭伤、自伤及跌伤;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得出相对危险度(OR)值,由高到低依次为打架、失眠、喝酒、追逐打闹运动量不足、孤独及路边摊点就餐。结论学校应当针对中学生伤害发生主要影响因素及发生特征,有针对性地采取干预措施,把伤害预防管理纳入日常健康教育工作中,有效降低伤害发生风险,保证中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留守中学生的行为发育状况,探讨影响行为发育的主要因素,为相关部门制定有效的预防和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自编一般人口学问卷和青少年自评量表(YSR),运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 ,对济宁市11所中学的1599名学生进行了调查,其中留守中学生395名。结果留守男生各因子得分均高于普通学生,女生退缩(Z=2.26)、思维(Z=2.41)、注意(Z=3.76)、攻击(Z=2.25)、内向行为(Z=2.30)和总分(Z=2.85)高于普通中学生。经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儿童的学习成绩(OR=3.81)、母亲的文化程度(OR=0.40)、父母双方外出务工(OR=1.60)是影响留守中学生行为发育的主要因素。结论留守中学生的心理行为问题突出,相关部门应采取应对方式,积极开展心理疏导和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