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病人,男,38岁。约两月前左眼误入灰砂土,未加注意。2d后左眼红肿、疼痛、视力下降。曾在当地医院诊断为“角膜炎”,给予滴氯霉素、阿昔洛韦眼液和涂红霉素眼膏,结膜下注射庆大霉素,口服抗生素及维生素类药物治疗,症状无好转,视力逐渐下降为眼前手动。20d前转至上级医院,诊断为“角膜溃疡”收住院。行溃疡面刮片检查未见真菌及细菌。局部给予诺氟沙星眼液、氯霉素、地塞米松眼液及干扰素眼液滴眼,结膜下注射庆大霉素,静滴青霉素、先锋霉素、  相似文献   

2.
棘阿米巴角膜炎诊断和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宏  管怀进 《南通医学院学报》2005,25(1):75-76,F003
棘阿米巴(Acanthamoeba)是一类自由生活的小型原虫,广泛分布于自然界。棘阿米巴原虫可引起人原发性脑炎和角膜炎。自1974年Nagington等首次报道棘阿米巴角膜炎以来全世界已相继有数百例报道。棘阿米巴角膜炎是严重的致盲性眼病,其主要临床特点为眼部剧烈疼痛和环形角膜基质炎、角膜放射状神经炎。角膜轻度受损和局部抵抗力降低如皮质类固醇激素的不适当使用使棘阿米巴病原体易于侵入角膜而致病。  相似文献   

3.
4.
棘阿米巴是Acanthamoeba sp.属自由生活的阿米巴,广泛存在于土壤、海水、淡水、矿泉水及腐败物等自然环境中.目前已发现棘阿米巴有27种[1],其中某些致病性虫种可引起人类严重的致盲性眼部感染-棘阿米巴角膜炎(Acanthamoeba keratitis,AK).Jones等[2]于1973年报道了首例棘阿米巴性眼部感染,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随着角膜接触镜的广泛使用,AK病例报道显著增多[3].  相似文献   

5.
王琳  唐莉  杨涛 《四川医学》2004,25(5):523-525
目的 探讨OK镜和软性角膜接触镜所致角膜炎的临床特点及与棘阿米巴角膜炎发病的关系。方法 收集我院眼科病房同期(2000年3月至2002年1月)收治的与角膜接触镜相关的16例严重角膜炎/角膜溃疡病例,对其病原学检查和临床表现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OK镜所致角膜炎病程长,较多发生棘阿米巴原虫感染,软镜所致角膜炎起病急,多为铜绿假单胞茵性角膜炎。结论 配戴OK镜是棘阿米巴角膜炎的主要相关因素,软镜所致角膜炎以细菌感染为主。  相似文献   

6.
7.
棘阿米巴角膜炎是近年来新被认识因棘阿米巴原虫感染所致,致盲率极高的眼病。本病临床表现复杂,鉴别诊断易混淆,一般抗微生物药物治疗原虫感染全无疗效,手术常因感染失控而复发,从而受到世界眼科界关注,成为待重视解决的新课题。国内对本病陌生,相关的临床诊断、实验室诊断、组织病理学诊断、抗原虫眼药以及棘阿米巴原虫学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棘阿米巴角膜炎的病原学检钡4方法及对其早期诊断的意义。方法2007年3月-2009年8月共收治怀疑棘阿米巴角膜炎患者18例(18眼),均采用角膜刮片镜检和原虫培养进行病原学检测。结果18例怀疑棘阿米巴角膜炎患者中,有16例刮片镜检阳性,阳性率为89%,14例原虫培养阳性,阳性率为78%。结论怀疑棘阿米巴角膜炎病例应尽早行棘阿米巴病原学检测,对于棘阿米巴的早期诊断、防止误诊、早期治痔和预冶奄童妥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回顾棘阿米巴角膜炎(AK)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患者预后。设计:回顾性、无对照性、干预性病例系列研究。受试者:在中国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同仁医院就诊的20例AK连续病例。方法:回顾1997年12月1日至2003年3月30日间就诊的20例AK连续病例的临床记录。分析疾病危险因子、实验室检查结果、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及预后。主要观察指标:随访结束时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结果:20例患者中,12例为学生患者,6例为农村患者。疾病危险因子包括使用角膜接触镜(12/20)及外伤(6/20)。疾病临床主要表现包括角膜溃疡、基质弥散浸润及环状浸润。所有患者…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LSCM)在棘阿米巴角膜炎(AK)快速诊断及随访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4例(4眼)AK患者的临床表现、角膜组织刮片镜检及培养、LSCM检查结果。结果 4例患者中,2例裂隙灯检查见角膜混浊、浸润,基质雾状水肿,后弹力层皱褶,角膜溃疡形成;2例表现为典型角膜基质环形浸润。角膜真菌刮片镜检及培养均无阳性病例。LSCM显示,棘阿米巴包囊位于角膜上皮下或浅层基质150μm以内;1例患者角膜内查见多个包囊,余均见1个包囊;包囊形态为圆形至椭圆形高回声结构,双层囊壁,大小为25~150μm,内核形态类圆形。经治疗,2例患者包囊消失、基质炎症减退;2例包囊变小,形态发生改变,双层囊壁结构不清;仅在1例中查见滋养体。结论 AK检查手段较多,传统角膜刮片镜检及培养等方法易受角膜取材等因素影响,阳性率较低。LSCM可用于感染角膜快速无创的活体检查,具有高分辨率、准确深度定位、动态观察、纵向断层扫描等优势,是AK病原学快速诊断及随访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1.
目的:测评棘阿米巴性角膜炎延误诊断后会产生的后果。方法:回顾分析了14例诊断为棘阿米巴性角膜炎的病例,分析延误诊断与疾病的危险因素、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最终视力以及需要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的相关性。结果:根据最早出现症状到棘阿米巴性角膜炎确诊之间的时间跨度,将这些患者大至分为两组:早期治疗组(组1)包括6例患者,在症状出现后18d内确诊并治疗;晚期治疗组(组2)有8例患者,在症状出现超过18d后才被确诊并治疗。两组的危险因素、临床表现、诊断准确性及诊断方法上没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只是组2的角膜病灶范围更大、累及角膜更深一些…  相似文献   

12.
棘阿米巴原虫是一种机会致病自由生原生生物,主要引起人类两种疾病,即棘阿米巴脑炎和棘阿米巴角膜炎。本文综述了阿米巴角膜炎实验室诊断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3.
棘阿米巴角膜炎的实验室诊断及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找出快速诊断和鉴定棘阿米巴角膜炎的方法 ,建立棘阿米巴角膜炎的动物模型。方法 :10 %氢氧化钾 (KOH)湿封片镜检、棘阿米巴原虫培养、倒置显微镜观察、病理切片作HE染色和PAS染色检查。通过家兔应用激素 3天后 ,经角膜基质内注射棘阿米巴原虫悬液。结果 :角膜刮片及手术切除的角膜材料 ,经 10 %氢氧化钾 (KOH)湿封片镜检 ,前者查到 8例棘阿米巴角膜炎病例 ,后者确诊 5例 ;手术切除的角膜材料经原虫培养 ,分离出 6株棘阿米巴原虫 ;应用倒置显微镜直接观察 ,见到棘阿米巴原虫的包囊、滋养体和棘刺。建立了家兔棘阿米巴角膜炎动物模型。结论 :应用 10 %KOH湿封片镜检以及通过倒置显微镜直接观察培养的原虫可对棘阿米巴角膜炎作快速诊断 ;倒置显微镜可直接观察和鉴定棘阿米巴原虫 ,方法简便、不污染、快速 ;家兔棘阿米巴角膜炎的动物模型建成快速及实用  相似文献   

14.
自1973年Jones首先报道了世界上第一例棘阿米巴性角膜炎(Acanthamoeba keratitis,AK),直至80年代中期本病仍属一种罕见的寄生虫性眼病.但自1985年角膜接触镜(contact lens CL)的推广普及,由棘阿米巴原虫引起的眼角膜病报道逐渐增多。金秀英于1992年首先报道了我国第一例棘阿米巴角膜炎病例.是由角膜接触镜配戴不当而致.自此.我国棘阿米巴性角膜炎报道呈快速上升趋势。本就近10年来我国棘阿米巴性角膜炎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患者,男,37岁,左眼无明显诱因红、磨、视物模糊10 d,于2012年12月6日来我院门诊就诊.眼科检查:右眼视力1.0,左眼0.5,左眼角膜中央偏鼻侧可见树枝状深达上皮下浅基质层灰白色溃疡,范围约4 mm×6 mm,其周围角膜灰白色浸润.见图1.诊断为左眼角膜炎(病毒性?),给予局部抗病毒、抗炎治疗.1周后患者自觉无明显效果,于2012年12月13日来我院住院治疗.眼科检查:右眼视力1.0,左眼视力远0.25,结膜充血、水肿明显,角膜中央偏鼻侧可见直径约6 mm灰白色病灶,上皮缺损,荧光染色(+),表面粗糙、深达上皮下浅基质层.给予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更昔洛韦眼用凝胶、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眼用凝胶点眼.  相似文献   

16.
淮南地区戴隐形眼镜者棘阿米巴性角膜炎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朝品  王健 《医学争鸣》2003,24(1):86-88
目的:调查淮南地区戴隐形眼镜的角膜炎患中棘阿米巴感染率及流行特点。方法:取角膜刮片物进行直接涂片检查和分离培养,并辅以病史收集、临床检查。结果:共调查角膜炎患292例,由棘阿米巴引起的角膜炎占36.3%(106/292);其中男性、女性患棘阿米巴检出率分别为38.6%(44/114)和34.4%(62/178),差异无显性(P>0.05);幼儿、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成人戴隐形眼镜的角膜炎患中,棘阿米巴检出率分别为33.3%(3/9),45.6%(31/68),36.7%(40/109),31.5%(28/89)和23.5%(7/17),相互比较差异无显性(P>0.05)。结论:戴隐形眼镜的角膜炎患中棘阿米巴感染率较高,以中小学生感染为主,与性别似无密切关系,与城乡居住环境和个人生活习惯似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7.
18.
马挺  郭建强  郝兆芹  朱斌良 《医学争鸣》2008,29(14):1285-1285
1 病例报告 患者,男性,25岁,因有剧烈右眼痛、视力减退1 mo来我院就诊.患者1 mo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眼红、剧痛,伴有畏光、流泪,曾用抗生素眼药水点眼,未见好转.无眼外伤及角膜接触镜佩戴史和高血压病史.查体:一般状况良好,心肺腹未见异常.左眼视力5.0.右眼视力HM/眼前,眼压Tn(正常);上睑肿胀,睑球结膜混合充血,角膜中央见环形混浊,色白,内直径约3 mm,外直径约5 mm,边界清;角膜基质水肿,厚度约1.2 CT;前房深度正常,房闪( );瞳孔圆,直径约3 mm,对光反应存在;入院后角膜刮片可见G 菌、G-菌和脓细胞.给予非甾体类抗生索眼药、配50 g/L万古霉素及100 g/L头孢唑啉眼水、洗必泰眼水、氟康唑眼水点眼;阿托品散瞳;全身应用抗生索等抗炎抗感染对症处理.剧烈眼痛反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早期病灶清除联合药物治疗棘阿米巴角膜炎15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5眼棘阿米巴角膜炎患者采用早期病灶清除联合药物治疗3~6个月,随访6~18个月。结果:15眼中11眼症状消失,角膜上皮愈合,视力提高,2眼反复发作,2眼角膜坏死穿孔。结论:早期病灶清除联合药物治疗是棘阿米巴角膜炎经济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吴静  胡东  杨小康  张荣波  顾志波  孙丹  张世武 《广东医学》2014,35(15):2317-2320
目的 建立多重PCR体系对单纯疱疹病毒(HSV)、真菌及棘阿米巴性角膜炎同时诊断,并对真菌性角膜炎主要致病真菌进行菌属鉴定.方法 建立两个多重PCR体系,检测HSV Ⅰ型、HSVⅡ型、4株棘阿米巴分离株及9种主要真菌性角膜炎致病真菌,比较该体系对真菌临床菌株、人类基因组及其他血液常见致病微生物的检测效果.结果 根据DNA模板,该体系可扩增出不同特异性条带,能够准确检测HSV和棘阿米巴,并将9种待测真菌分为4个菌属.84株真菌受试菌株中81株的鉴定结果与常规鉴定结果一致.该体系对人类基因组及其他血液常见致病微生物DNA的扩增结果均为阴性.模板最低阳性扩增的浓度均为10 fg.结论 通过两个多重PCR体系可同时诊断HSV、真菌及棘阿米巴性角膜炎,并可将真菌性角膜炎在菌属水平进行鉴定.该方法具有高效、简便、特异、灵敏的特点,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