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一种理想的包皮环切术后伤口护理包扎方法.方法:将203例患者按手术日期单双号分为实验组105例,对照组98例.实验组常规包皮环切术后,伤口立即用医用伤口护理膜喷洒伤口,喷药后停留片刻,然后用弹性纱布外包扎两圈,接口处缝线固定.对照组术后采用常规方法处理伤口.比较两组术后伤口包扎的舒适度、术后疼痛、换药时是否有出血、伤口是否有血肿、切口愈合情况等.结果:实验组的舒适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疼痛评分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术后出血人数、伤口血肿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切口甲级愈合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新型伤口护理方法能使术后换药时伤口与纱布不沾连、不损伤、不出血、不疼痛、弹性包扎固定不脱落,能适用男性的生理特点,增加患者术后舒适度,减轻患者术后痛苦,促进伤口愈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新型一次性包皮环切吻合器治疗包皮过长和包茎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一次性包皮环切吻合器对110例包皮过长或包茎患者,行包皮环切术。从手术安全性,手术用时,患者满意度,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进行评估。结果:手术平均用时(7.5±2.5)min,1例患者因包皮过于肥厚,术中出现切割不完全及钉合不良情况,予剪刀修剪,5-0可吸收线间断缝合。2例患者有少量渗血,予加压包扎,次日换药出血完全停止。1例术后1周出现部分钛钉周围红肿,予手工拆除钛钉,消毒处理3天后红肿完全消退。此外,余下患者未出现切口裂开,血肿形成或迟发大量出血。无切口感染、包皮明显水肿及包皮切除过度情况。术后3天更换纱布,术后7天摘除纱布。术后1月复诊,所有患者切口愈合良好,术后阴茎外观美观,患者对手术效果表示满意。结论:新型一次性包皮环切吻合器兼具切割与吻合功能,使切割与吻合两个手术步骤在极短时间内相继完成,微创、快速、美观。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紫草油纱在包皮环切器行包皮环切术后切口裂开中的应用。方法选择我院40例2016年4月至2018年4月包皮环切器行包皮环切术后切口裂开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换药治疗,观察组则采取常规换药+紫草油纱治疗。比较两组疾病疗效;伤口平均愈合的时间、疼痛消失时间;治疗前后患者伤口症状积分、生活质量积分;创面感染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疾病疗效、伤口平均愈合的时间、疼痛消失时间、伤口症状积分、生活质量积分相比较对照组更好,P0.05。观察组创面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常规换药+紫草油纱治疗包皮环切器行包皮环切术后切口裂开效果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内环外置法与内环内置法中国商环包皮环切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0例需行包皮环切术者随机分为内环外置组及内环内置组,每组50例,两组均采用中国商环行包皮环切术,内环内置组将内环置于包皮腔内,外环放置包皮外板外;内环外置组将内环置于包皮外板外,即标准化中国商环包皮环切术。对比两组手术时间、视觉模拟评分、切口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切口愈合满意率。结果与内环外置组比较,内环内置组脱环时疼痛评分低,切口愈合时间短(P均〈0.05),术后水肿、切口裂开发生率低,切口满意率高(P均〈0.05)。结论内环内置法中国商环包皮环切术具有效果好、脱环疼痛轻、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愈合时间短、外观满意率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小儿包皮环切术后切口的护理方法.方法 将180例包皮环切术后的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90例.观察组:术后暴露切口,每日用250mg/L碘伏5ml冲洗切口3次.对照组:术后用凡士林纱包扎围绕切口一圈,再用纱布围绕切口一圈,露出阴茎头进行包扎.观察比较两组患儿在手术切口水肿、感染率及愈合情况的差异.结果 两组患儿疼痛程度、感染率及愈合情况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暴露疗法代替常规包扎切口可减轻患儿痛苦,减少切口水肿、感染,并能增加患儿舒适度,提高切口正常愈合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夫西地酸乳膏治疗包皮激光术后的疗效。方法:将100例激光包皮术后分两组治疗组50例激光包皮术后,用夫西地酸乳膏1.5~2.0g外用伤口换药每日2次。另一组50例激光包皮术后,碘酒酒精消毒包扎换药每日1次治疗组切口面愈合98%,对照组切口面愈合8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夫西地酸乳膏治疗激光包皮术后愈合疗效明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包皮环切缝合器治疗包茎或包皮过长的疗效以及预防及处理并发症的经验。方法对应用新型一次性包皮环切缝合器行包皮环切缝合术638例进行资料分析。结果本组638例,手术过程均顺利,手术时间3~8 min,术后出血47例,术后疼痛明显8例。常规术后3 d拆除包扎纱布,其中伤口少量渗血176例。139例拆除纱布后出现不同程度水肿。术后感染11例,其他罕见并发症有伤口裂开1例,龟头损伤2例。患者1个月复查阴茎外形满意631例,所有患者包皮切缘平整,愈合佳,无系带损伤、系带过短等情况。结论包皮缝合器手术具有手术时间短、手术操作简单方便、微创、无需缝合、几乎不出血、术后疼痛轻、水肿相对较轻、术后护理简便、手术者和患者对手术的满意度高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超短波对剖宫产术后切口疼痛及愈合的影响。方法选择2007年5—9月在观澜医院进行剖宫产的产妇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术后24h应用超短波,2次,d,连用5d)和对照组(常规清洁换药),比较两组术后24.72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及切口愈合情况。结果治疗组疼痛评分优,硬结形成少,感染率低,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超短波能减轻剖宫产术后切口疼痛,促进切口愈合,而且使用方便,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分析包皮环扎术与传统包皮环切术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07年9月-2008年11月间来本院门诊就诊的包皮过长患者148例,其中行传统包皮环切术77例,行包皮环扎术71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操作、术后并发症及治疗效果。结果传统包皮环切术需在神经根阻滞麻醉下由2位术者配合完成,而包皮环扎术不需麻醉,且由1位术者就可顺利完成。环扎组手术时间显著短于传统环切组(P〈0.001),术后外观满意度显著高于传统环切组(P〈0.001),平均包皮水肿时间显著短于传统环切组(P〈0.001);但是环扎组的术后切口感染率显著高于传统环切组(P=0.001),伤口愈合时间显著长于传统环切组(P〈0.001)。结论包皮环扎术操作简单,技术稳定,疗效确切,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包皮环切术中油纱条缝合包扎与外部加压包扎的利弊.方法选取2013 -01~2013-09间我院收治的包茎及包皮过长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为30例.两组患者在包皮环切术中分别采用油纱条缝合包扎与外部加压包扎方法,分析两组手术时间、术后创口出血情况及术后切口愈合情况.结果 缝合包扎组手术时间为25~40 min,平均(32.5±4.2)min;外部加压包扎组手术时间为23~38 min,平均(30.2±3.8)min.缝合包扎组术后当夜阴茎勃起引发伤口出血6 例,外部加压包扎组为3例.缝合包扎组3例因油纱条拆除时创口再次出血延期愈合,外部加压包扎组均7 d愈合.缝合包扎组创口因拆除油纱条时导致血痂脱落,少数患者创口延期愈合,且美观度欠佳,外部加压包扎组术后创口均平整愈合,创口对合良好、美观.结论 包皮环切术中采用油纱条外部加压包扎方法具有手术时间短、术后切口美观、出血量少、术后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等特点,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邵加文  蒯翠云 《河北医学》2014,(12):1970-1973
目的:比较阑尾炎微创手术中采用不同部位切口的疗效。方法:我院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诊断为阑尾炎并行微创手术患者共176例,按照住院号奇偶采取经脐切口或经脐周切口行微创手术,根据手术部位的不同分为经脐组和经脐周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引流管放置比例及出血量,切口感染、肠粘连发生率,疼痛指数,患者对手术切口外观及愈合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引流管放置比例及出血量,切口感染、肠粘连发生率、疼痛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切口外观及愈合满意度比较,差异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经脐切口与经脐周切口在阑尾炎微创手术患者的安全性和实用性无差别,但经脐切口术后愈合外观更符合患者对美容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无针缝合器闭合再次剖宫产术切口的效果.方法 :107例因疤痕子宫行剖宫产手术的患者,应用立辰无针缝合器闭合切口.另105例疤痕子宫患者采用腹部切口皮内缝合方法,对比两组手术切口的缝合时间、患者满意度、术后疼痛及切口愈合情况.结果 :实验组术后48小时疼痛评分≤2分49例(45.79%),>2~6分58例(54.21%);对照组术后48小时疼痛评分≤2分22例(20.95%),>2~6分83例(79.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缝合切口皮肤时间(5.31±0.64)s,住院天数(4.33±0.81)d、、伤口瘢痕宽度分别为(2.82±0.63)cm,对照组缝合切口皮肤时间(8.95±1.48)s,住院天数(5.72±1.98)d,伤口瘢痕宽度分别为(6.23±2.24)cm,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满意度(62.62%)明显高于对照组(38.1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无针皮肤吻合器可缩短手术时间、术后切口愈合好,术后疼痛明显减轻,患者满意度高,优于皮内缝合法,易被患者所接受,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肖强  黄艳春  施雄丽 《当代医学》2021,27(13):40-42
目的研究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复杂性泌尿系统结石病变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20年4月本院收治的复杂性泌尿系统结石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开放手术,治疗组实施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切口长度、操作期间出血量、手术操作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治疗总有效率、术后复发率、并发症发生率、术后不同时间点疼痛程度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及治疗满意度。结果治疗组患者手术切口长度和操作期间出血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手术操作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术后并发症、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7%(P<0.05);治疗组术后不同时间点疼痛程度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满意度为95.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5%(P<0.05)。结论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复杂性泌尿系统结石病变,可减少操作期间出血量,减小操作切口,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明显缩短手术操作时间和术后恢复时间,减轻术后疼痛,从而改善生活质量,明显提升治疗效果和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引流方式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下积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长路 《黑龙江医学》2008,32(6):419-420
目的探讨不同引流方式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下积液的影响。方法60例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患者均采用Stewart横切口,术后随机采用两种方式进行引流。A组采用单纯闭式持续负压引流+胸壁绷带加压包扎;B组采用双管闭式持续负压引流+胸壁绷带加压包扎。结果A组30例患者中,8例发生皮下积液,积液发生率26.7%;皮瓣坏死3例,坏死率10%。B组30例患者中,2例发生皮下积液,积液发生率6.7%;皮瓣坏死1例,坏死率3.3%。比较两组皮下积液发生率差别有显著意义(P〈0.05),皮瓣坏死两组间差别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行双管闭式持续负压引流+胸壁绷带加压包扎,能明显减少皮下积液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究主管切开支管引流术治疗复杂性肛瘘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本院肛肠科收治的复杂性肛瘘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肛瘘切开挂线术治疗,观察组给予主管切开支管引流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满意度、术后疼痛时间、创面愈合时间、肛门畸...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传统包皮环切术与一次性环切吻合器治疗包茎和包皮过长患儿的手术效果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云南省妇幼保健院小儿外科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261例包茎和包皮过长的患儿,采用传统方法包皮环切术129例(对照组)和使用一次性环切吻合器132例(试验组)进行治疗,观察两组在术中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相关指标(术后疼痛程度、术后切口愈合时间、切缘重度水肿、切口裂开、术后再次出血、术后感染、外观满意度)等方面进行对比。结果 试验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再次出血指标均明显少于对照组,而对照组在术后切口愈合时间、切缘重度水肿发生率较试验组有明显优势,两组在术后疼痛程度、术后感染率、切口裂开及外观满意度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种方法治疗儿童包茎和包皮过长,传统的包皮环切术的优势在于术后恢复相对快、切缘水肿程度轻;一次性环切吻合器优点在于止血彻底、操作简便易行且安全,适合基层医疗使用,但在术后恢复方面不如传统方法。治疗方案各有优势,方式选择应需要根据患儿的实际情况,多进行个体化治疗,以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刘芳芳  田蜜  陈爽  吴智方  嵇晴 《河北医学》2014,(12):2012-2015
目的:观察帕瑞昔布钠复合罗哌卡因局部伤口持续镇痛用于开胸手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择期开胸非心脏手术患者60例,ASAⅠ-Ⅱ级,随机均分为两组:帕瑞昔布钠组( P 组)和对照组( C组)。 P组于术毕前10 min、术后12、24、36 h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 mg,C组在4个时间点均注射生理盐水。两组患者术后均行罗哌卡因局部伤口皮下持续输注镇痛,患者缝合切口前于皮下放置镇痛泵导管,继之通过导管快速给予0.5%罗哌卡因5 mL,此后术毕48h内以2 mL/h持续输注0.5%罗哌卡因。分别记录患者术后2、8、12、24、36、48 h 安静和翻身活动时的VAS评分、阿片类用量、副作用、住院时间及总体满意率等。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各时点安静和翻身活动时VAS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不良反应在嗜睡、头晕、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患者总体满意度和术后补充镇痛方面有明显差异( P<0.05)。结论:帕瑞昔布钠复合罗哌卡因局部伤口持续镇痛安全有效且明显降低哌替啶的用量、增加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术侧肢体功能锻炼联合穴位按摩在心脏起搏器植入术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心内科68例病人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术后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术侧肢体功能锻炼联合穴位按摩干预的方法。分别对比2组病人的术后舒适度、并发症发生率、疼痛、焦虑程度及病人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舒适度和护理满意度较高,术后24 h腰背部疼痛、盐袋压迫时及盐袋解除后的切口疼痛评分和焦虑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均较低(P < 0.05~P < 0.01)。结论与常规护理方法相比,术侧肢体功能锻炼联合穴位按摩应用于心脏起搏器植入术病人可有效提升其术后舒适度,减轻切口疼痛及腰部酸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缓解病人焦虑情绪,促进术后病人早日康复,提高病人住院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王国云 《中外医疗》2014,(27):57-58
目的观察疼痛干预在口腔颌面部手术术后镇痛效果,探讨不同手术方式术后疼痛程度。方法对93例口腔科手术患者按照不同的手术切口类型分组后,进行术后36内疼痛的调查及使用镇痛药物治疗效果的记录。结果口内切口组以中度疼痛为主,颌面颈部切口组以轻度疼痛为主,口内外交通切口组以中度疼痛为主,皮瓣移植多切口组以重度疼痛为主。给予干预后,中度疼痛的患者疼痛基本都能缓解至轻度疼痛,重度疼痛下降至中度疼痛和轻度疼痛。结论不同手术方式术后给予奥尔芬镇痛,镇痛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乳腺纤维腺瘤手术后使用夏枯草口服液与其术后切口感染的关系。[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的方法收集202例乳腺纤维腺瘤手术后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治疗组(101例)和对照组(101例),对照组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在术后第1天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夏枯草口服液治疗,治疗时间为4周。对两组患者的血清反应蛋白(CRP)、白介素-2(IL-2)、白介素-6(IL-6),切口炎性反应及肿胀程度、术后切口渗出量、切口疼痛评分、愈合时间、愈合等级、住院时间及患者满意度进行观察比较。[结果]治疗组能较快降低血清IL-2、IL-6水平;治疗组在手术切口炎性反应及肿胀程度、切口引流量、切口疼痛评分、切口愈合时间方面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甲级愈合数多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夏枯草口服液应用于乳腺纤维腺瘤手术可有效改善术后机体免疫应激反应,缓解术后切口炎性反应、肿胀程度及切口疼痛,减少术后切口渗液量,减少切口感染的发生,缩短患者切口愈合时间,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