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提高临床医师诊断二期梅毒的准确性.方法 报告4例二期梅毒误诊病例.结果 二期梅毒皮损多种多样,可有斑疹、丘疹、脓疱疹、斑块、结节等,容易与其他皮肤、生殖器疾病相混淆.结论 二期梅毒误诊率高,提示医务工作者在临床工作中应详细询问病史、性生活史、做全面的体格检查及相关实验室检查.  相似文献   

2.
二期梅毒52例误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临床医师诊断二期梅毒的准确性。方法:本文对三年来临床误诊的52例二期梅毒进行了误诊病种及原因分析。结果:二期霉素可类似许多皮肤病,但仍有本病的特点。结论:对临床怀疑的病例,应作梅毒血清学反应。  相似文献   

3.
薛芹 《中国厂矿医学》2002,15(6):521-522
患者女性,55岁,退休工人。  相似文献   

4.
5.
1 临床资料37例中男25例,女12例;已婚27例,未婚10例,年龄18~65岁。病程50d~3.5个月,男性均有冶游史,女性4例为夫妻间传染,其余8例有不洁性接触史。职业:司机8例,业务员8例,个体户7例,干部4例,农民4例,三陪女3例,无业人员2例,军人1例。患者多曾在当地医院或个体性病诊所诊治过。患者确诊经RPR试验阳性和TPHA试验阳性,确诊前的误诊为玫瑰糠疹9例,过敏性皮炎7例,银屑病8例,多形红斑5例,药疹3例,尖锐湿疣2例,手足癣2例,脂溢性皮炎1例等。2典型病例患者男,56岁,干部。主因全身起皮疹20d来诊。2(k前不明原因突发…  相似文献   

6.
多塞平(doxepin)属于三环抗抑郁药,它除了有类似阿托品的周围抗胆碱作用、阻断毒蕈碱受体、解除平滑肌、膈肌痉挛、抗呃逆作用外,还有中枢抗胆碱作用和中枢镇静作用。我院用多塞平治疗老年顽固性呃逆4例,效果良好,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1 一般资料 13例均为我科近2年诊治的患者,其中门诊病人9例、住院病人4例.男8例、女2例;年龄最小24岁、最大58岁、平均34.5岁;病程最短1月、最长18个月;9例已婚;11例有冶游史.  相似文献   

8.
我院接诊了2例二期梅毒患者,皮损表现特殊,在院外均被误诊,报告如下。 例1:患者,男,28岁,已婚。因全身发生红色斑疹2个月,来我院就诊。患者因胸背皮肤起红斑,微痒,在院外诊为“玫瑰糠诊”,给予口服及外用药物等治疗无效。皮疹增多,自觉发热,全身不适。据问诊,患者曾有多次非婚性交史。查体:全身一般情况好,体温37.9℃,躯干、四肢、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30岁,未婚。因全身及会阴部散在斑丘疹,掌跖红斑鳞屑1个月来诊。体检:系统检查无异常。双侧腹股沟淋巴结肿大,无压痛,额部及腹部群集分布的大小不等斑丘诊,呈暗红色部分皮损中央凹陷。双手掌、腕关节屈侧及掌跖部对称分布微隆起样斑丘疹,表面覆盖角化性黄褐色鳞屑。阴茎及阴囊部见暗红色扁平丘疹,无破溃及渗出。皮损无明显自觉症状,当时在外院曾按“体癣”、“手足癣”抗真菌治疗无效。  相似文献   

10.
高慈 《中国厂矿医学》2005,18(5):454-455
近年来梅毒的发病率呈增长趋势.一般来说梅毒螺旋体可通过破损的皮肤与黏膜由感染者传给患者.临床上往往根据临床症状与病期将其分为早期梅毒(一期和二期梅毒)与晚期梅毒(三期梅毒);根据传染途径分为先天梅毒(胎传梅毒)与后天梅毒.二期梅毒虽传染性强,但破坏性小,故不被人们所注意.二期梅毒主要发生在皮肤黏膜部位,临床症状表现多样,因此临床医生对此病未重视时,常把二期梅毒误诊为其他疾病.近年来误诊报告屡屡出现.现将本所门诊部诊断的二期梅毒病例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舒新华  张利玲  彭洁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30):121-121,158
目的探测不典型二期梅毒的误诊发生原因。方法从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对3例二期梅毒进行临床分析。结果3例患者梅毒血清检查均阳性,分别误诊为尖锐湿疣、花斑癣、脓疱疮。结论提高医务人员的业务水平,早期进行梅毒血清学检查,降低误诊几率。  相似文献   

12.
1 病例报告 男,52yr,退休工人。于2005-09因肛门臀间沟及两侧臀部出现半环形、环形皮疹伴剧痒1mo。来我科就诊,诊为“股癣”,当时鳞屑真菌镜检加培养为阴性,但仍按股癣给予孚琪、皮康王外用等治疗0.5 mo,均无明显疗效,且皮疹逐渐增大,患者首诊时否认有婚外性生活史。查体:系统检查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13.
二期梅毒1例     
患者,男,42岁,离异。因双腋、肛周、包皮冠状沟赘生物半年,于2004年7月来我门诊就诊。患者半年前发现包皮冠状沟处赘生物,逐渐增多,增大,不痛不痒,自己无不适感。近年来多次非婚性生活史。曾在当地乡镇县级医院以“尖锐湿疣”进行多次激光微波治疗未愈。近发现双腋、肛周、包皮、冠状沟出现赘生物并且增多增大来诊。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神经梅毒的误诊原因,减少误诊。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临床和实验室确诊的39例神经梅毒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有21例误诊。其中,5例被误诊为脑卒中,4例被误诊为结核性脑膜炎,5例被误诊为颈椎病、脊髓压迫症、急性脊髓炎、脊髓血管病,2例被误诊为视神经炎,1例被误诊为癫痫,1例被误诊为偏头痛,1例被误诊为附睾炎,1例被误诊为精神分裂症,1例被误诊为老年性痴呆。结论 神经梅毒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加强重视,全面查体,对疑似病例进行相关实验室检查,以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15.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50岁,地方人员,双下肢及躯干出疹伴瘙痒半个月,加重伴出疹部位脱屑半个月。患者于2007年4月出现双下肢及躯干对称性微小红色斑疹,痒。在门诊按“皮炎”、“湿疹”先后给予抗组胺药,外用激素软膏等治疗,无效果。并逐渐出现斑疹片状融合及脱屑现象,下肢对称分布瘙痒明显,既往无过敏史、银屑病史,爱人同吃同住无此现象,否认不洁性交史。  相似文献   

16.
二期梅毒疹误诊为湿疹1例赵学良(潍坊市人民医院皮肤科261041)患者,男,46岁,干部。1995年10月18日双上肢出现无痒性淡红色斑疹,逐渐增多至躯干四肢,颜色逐渐变深。发病后1周诊为湿疹给予抗组胺药口服,外用炉甘石洗剂治疗无效,且皮疹继续增多。...  相似文献   

17.
毛虎  毛玉辉 《中原医刊》2003,30(7):23-24
目的:观察二期梅毒的临床特点。方法:对其发病情况、皮疹类型、治疗效果及误诊原因进行临床分析。结果:二期梅毒女性患者增多,性乱与职业有明显关系。用青霉素治疗,BPR转阴率为100%。病程短及斑疹型皮损消退最快,掌跖部皮损,扁平湿疣次之,病程长,丘疹性和银屑病样皮损最慢。误诊原因为患者对皮疹警惕性不高,基层医生对该病生疏,加强对易患人群的检测,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8.
正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感染人体所引起的一种危害性很大的传染性疾病,传入我国已有500多年历史。梅毒螺旋体主要通过性交感染或通过母体胎盘传播,侵犯多系统多脏器。近几年来,梅毒患者在我国不断增多,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至2006年全国梅毒发病率首次超过淋病,2007年梅毒报告病例225 601例,发病率为17.16/10万,尤其潜伏梅毒和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一、二期梅毒误诊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07~2009年收治的一期及二期梅毒误诊患者的初诊资料,比较各因素误诊比例的差异。结果:一期梅毒误诊10例,二期梅毒误诊27例,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科室间相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7例误诊病例中,26例初诊医师不询问病史,6例患者未提供特殊病史,5例血清学筛查结果阴性。结论:二期梅毒误诊显著高于一期;各相关科室间无明显差异;梅毒临床表现的复杂多样性是误诊的客观因素,患者的病史提供、血清学检验假阴性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一、二期梅毒的误诊,但临床医师自身的综合素质是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20.
例1,女,38岁,已婚。因右腋下及颈项部出现结节状皮损2周就诊。无痛微痒。患者于出现皮疹前3个月有2次婚外性行为,2个月前躯干部出现散在暗红色斑疹,无痛痒,1周后部分皮疹自行消退,2周后右腋下出现2个小结节.颈项部出现1个类似小结节。就诊前未接受任何治疗。无外阴溃疡史。皮肤科情况:右腋下可见2个红色小结节,半球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