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李阳  罗敏  王晓阳  高源统 《医学争鸣》2009,30(4):364-367
目的:探讨三维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3D-CEMR)对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2005-05/2008-06诊断为CVST患者12例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3D-CE MRA和二维时间飞跃磁共振血管成像(2D-TOF MRA)对CVST的诊断价值。结果:对血栓范围、窦腔闭塞程度及侧枝静脉的显示,3D-CE MRA优于2D-TOF MRA(P〈0.01);3D-CE MRA采用最大信号强度投影(MIP)联合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及原始图像优于单独采用MIP(P〈0.01)。结论:3D-CE MR对颅内静脉窦血栓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多种后处理技术的联合应用能提高其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3D-CE MRV)对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128例作磁共振静脉血管成像的病例,记录其静脉窦的各种变异,并由此判断是否存在静脉窦血栓,所得结果与经过DSA等检查确定诊断进行比较,评价MRV对静脉窦血栓诊断的临床价值.结果 MRV显示双侧横窦、乙状窦较为清晰,变异较多,MRV诊断与临床诊断具有较高的相关性(r=0.745),但也具有较高的误诊率(34.6%)和一定的漏诊率(5.6%).结论 由于静脉窦的变异较为普遍,造成MRV对静脉窦血栓形成的诊断具有较大误诊率,在临床应用中,必须结合患者的临床特征以及MRI、DSA检查进一步诊断.  相似文献   

3.
宋萍  杨峰  武夏夏  柏福运 《当代医学》2021,27(13):85-86
目的分析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及磁共振静脉系成像(MRVI)对颅内静脉窦血栓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3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30例经临床确诊为颅内静脉窦血栓患者,首先开展MRI平扫,然后开展MRVI扫描、MRI增强扫描,分析颅内静脉窦血栓的检出情况。结果患者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共诊断出静脉窦血栓36个。MRI扫描后共检出30个静脉窦血栓,临床检出率为83.33%(30/36);MRVI扫描后共检出32个静脉窦血栓,临床检出率为88.89%(32/36);增强扫描后共检出34个静脉窦血栓,临床检出率为94.44%(34/36)。MRI平扫和增强扫描结果发现,受累部位静脉窦内无流空效应,存在血栓混杂信号,其中8例T1WI、T2WI均表现为高信号,5例T1WI表现为稍低信号,T2WI表现为低信号。结论采用磁共振成像及磁共振静脉系成像能准确诊断颅内静脉窦血栓,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磁共振血管造影(MRA)的相位对比法(PC)在颅内静脉窦病变的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颅内静脉窦病变52例,包括硬膜静脉窦血管畸形21例、硬膜动静脉瘘7例[其中6例为颈内动脉海绵窦瘘(CCF)]、静脉窦血检5例、脑膜瘤侵犯静脉窦19例。MR检查用Siemens公司1.5T扫描仪。扫描序列用PC和时间飞逝(TOF)两种方法。其中28例同时行DSA血管造影。结果PC显示21例硬膜静脉窦血管畸形的瘤巢、输入动脉、输出静脉及静脉窦均为高信号,但瘤巢信号不均匀。PC和TOF两种方法对其输入动脉显示率均为95.2%(20/21),而对输出静脉显示率90.5%(19/21)及76.2%(16/21)。6例CCF表现为患侧海绵窦扩张,眼上静脉增粗。4例横窦和1例上矢状窦的静脉窦血栓PC表现为窦内信号消失,MRI表现为静脉窦内高信号,还可伴有脑叶出血及水肿。19例脑膜瘤侵犯静脉窦,PC显示为静脉窦移位、狭窄及闭塞。结论MRAPC能很好地显示静脉窦结构及其病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MSCT静脉成像(MSCTV)在诊断脑静脉窦血栓中的价值,以期为临床诊断脑静脉窦血栓提供一种更加简单、可靠的检查手段。方法对32例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患者进行38次M SC T双期血管成像(复查6例),即动脉期及静脉期(CTA+CTV),由3位影像科高年资医师对图像进行独立分析,综合一致的意见作为诊断结果,以MRI+MRV和/或DSA结果结合临床最终诊断作为判断诊断准确性的标准。结果横断面增强扫描清晰显示受累的静脉窦内无对比剂充填,窦壁较明显强化,上矢状窦及乙状窦表现为典型的三角形充盈缺损区,即空三角征,横窦及直窦血栓表现为带状充盈缺损区,冠状及矢状位MPR可以很清晰显示病灶。MSCTV图像更能直观地显示窦内充盈缺损区,与MRV或DSA图像完全一致,扩张的脑表面静脉MSCTV也能很好显示,同时可显示脑实质内的静脉性脑水肿和静脉性脑梗死及伴随的出血灶。结论 MSCTV可以清晰显示脑静脉窦血栓的影像特征,且较DSA及M RV简单、易行,可作为临床上可疑病例可靠的影像学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6.
上矢状窦血栓10例MRI和MRV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中以上矢状窦血栓最为常见,由于其临床表现缺乏特征性,常导致误诊误治。作者报道10例上矢状窦血栓的磁共振成像(MRI)和磁共振静脉成像(MRV)表现.旨在探讨其对上矢状窦血栓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3D-CE MRV对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128例作磁共振静脉血管成像的病例,记录其静脉窦的各种变异,并由此判断是否存在静脉窦血栓,所得结果与经过DSA等检查确定诊断进行比较,评价MRV对静脉窦血栓诊断的临床价值。结果:MRV显示双侧横窦、乙状窦较为清晰,变异较多, MRV诊断与临床诊断具有较高的相关性(Rn=0.598),但也具有较高的误诊率(34.6%)和一定的漏诊率(5.6%)。结论:由于静脉窦的变异较为普遍,造成MRV对静脉窦血栓形成的诊断具有较大误诊率,在临床应用中,必须结合患者的临床特征以及MRI、DSA检查进一步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3D CE MRA)在主动脉夹层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37例主动脉夹层病例行3D CE MRA检查,图像重建采用最大信号强度投影(MIP)和多层面重建(MPR).增强扫描前行横断位FSE序列T1WI、T2WI,增强后再行横断位FSE T1WI,可疑撕裂口位置行Cine序列.重点观察主动脉夹层的分型、内膜瓣片、撕裂口以及真假腔等.结果 3D CE MRA的MIP图像对主动脉夹层诊断的敏感度为84%,特异度为100%.结合原始图和MPR图像,其敏感度可达到100%.(1)主动脉夹层的分型:Ⅰ型9例,占24.3%;Ⅱ型2例,占5.4%;Ⅲ型26例,占70.3%.(2)内膜瓣片的显示:常规MRI显示37例,MIP图31例,MPR图和原始图37例.(3)撕裂口的显示:常规MRI显示23例,MIP不能显示撕裂口,但原始图和MPR图显示31例.(4)真假腔的显示:常规MRI显示37例,MIP图31例,MPR图和原始图37例.结论 3D CE MRA是一种评价主动脉夹层的快速而准确的检查技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三维高分辨增强MR静脉造影(3DHR—MRV)在颅脑静脉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1例头颅MR增强扫描受检者行3DHR—MRV检查,对获得的原始数据进行MIP、MPR等图像后处理,评价并观察颅脑静脉系统的显示情况。【结果】31例病例的颅脑静脉系统在高分辨原始图像、MIP和MPR图像上均表现为高信号,背景组织表现为相对低信号。31例病例的颅脑静脉系统均能良好且完整地显示。浅静脉系统的上矢状窦、海绵窦、岩上窦、横窦、深静脉系统的基底核、间脑、脑室脉络丛静脉、大脑大静脉、直窦以及病变组中肿瘤与静脉血管的解剖关系以及侵犯程度、异常血管等能得到清晰显示。【结论]3DHR—MRV能满意地显示脑静脉系统的各个分支,能够显示病变与静脉系统的关系,对于指导临床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三维高分辨增强MR静脉造影(3D HR-MRV)在颅脑静脉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1例头颅MR增强扫描受检者行3D HR-MRV检查,对获得的原始数据进行MIP、MPR等图像后处理,评价并观察颅脑静脉系统的显示情况。[结果]31例病例的颅脑静脉系统在高分辨原始图像、MIP和MPR图像上均表现为高信号,背景组织表现为相对低信号。31例病例的颅脑静脉系统均能良好且完整地显示。浅静脉系统的上矢状窦、海绵窦、岩上窦、横窦、深静脉系统的基底核、间脑、脑室脉络丛静脉、大脑大静脉、直窦以及病变组中肿瘤与静脉血管的解剖关系以及侵犯程度、异常血管等能得到清晰显示。[结论]3D HR-MRV能满意地显示脑静脉系统的各个分支,能够显示病变与静脉系统的关系,对于指导临床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3D-TOFMRA与MRI联合应用在颅内动脉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经DSA证实为颅内动脉瘤且资料齐全的18例患者,回顾性分析其MRA、MRI资料。MRA采用三维时间飞跃法(3D-TOF),MRI采用SET1WI、T2WI成像。结果 18例患者共计21个病灶,3D-TOFMRA显示19个病灶,MRI显示17个病灶,3D-TOFMRA联合MRI则全部显示病灶并确诊。结论 3D-TOFMRA与MRI联合应用可极大地提高颅内动脉瘤的发现率及确诊率。  相似文献   

12.
A 13-year-old boy had a history of severe headache for two weeks. He also had seizures and vomited many times. Neurological examination was normal except for bilateral papilloedema. Sagittal T1-weighted magnetic resonance (MR) images showed loss of the normal flow void in the superior sagittal sinus. There was hyperintensity, which came from subacute thrombosis in the posterior half of the superior sagittal sinus. MR venography confirmed loss of flow signal in the superior sagittal sinus. There was also thrombosis of the right transverse, right sigmoid, and left transverse sinuses, and haemorrhagic infarctions in the right frontal and left parietal regions. A diagnosis of dural sinus thrombosis with cerebral venous infarction was made. CT, MR imaging, MR venography, and CT venography findings are discussed in patients with cerebral venous thrombosis.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3D-TOF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经选择性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或动脉瘤夹闭术证实,并行MSCTA或3D-TOF MRA 检查的15例颅内动脉瘤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15例16个动脉瘤中,前交通动脉7个,后交通动脉4个,右侧颈内动脉2个,大脑中动脉3个;MSCTA及3D-TOF MRA检出其中15个,漏诊1个左侧大脑中动脉微小动脉瘤,敏感性为93.75%;MSCTA、3D-TOF MRA能较好显示动脉瘤形态、大小、位置、瘤颈及其与载瘤动脉、颅底骨结构的关系;13例MSCTA或3D-TOF MRA测量的瘤体大小与DSA及术中测量基本一致。结论:MSCTA、3D-TOF MRA能准确诊断颅内动脉瘤,可以作为对高危人群进行颅内动脉瘤早期筛查的常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磁共振血管成像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磁共振三维时间飞越血管成像(3D-TOF MRA)对颅内动脉瘤(ICA)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证实的66例AN的3D-TOF磁共振血管成像(MRA)表现。结果66例动脉瘤患者共发现68个动脉瘤,其中3D-TOF MRA共检出动脉瘤63个,3例因完全血栓形成,2例因出血背景未明确显示瘤体,敏感性92.65%(63/68)。68个颅内动脉瘤中有7个磁共振成像平扫检查阴性,其中的6个MRA能明确显示动脉瘤。结论3D-TOF MRA是诊断颅内动脉瘤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MRI、MRA及增强扫描在诊断脑硬膜窦血栓形成(DST)的影像学特征和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临床怀疑DST的患者行MRI、增强扫描及MRA扫描后的影像学表现。结果:MRI典型表现为血栓形成各时期的异常等或高信号影;MRA示受累硬膜窦不显影;增强扫描示受累硬膜窦异常对比增强。结论:MRI、MRA及增强MRI诊断脑硬膜窦血栓形成具有特异性,能够指导临床及早、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2种常用的MR血管成像方法对正常肺动脉图像质量的影响及Gd-DTPA知其中的作用。材料和方法:用1.0Tesla超导TRI系统,体线圈技术,随机选择无人心肺疾患志愿者46例,行2D turbo FLASH和/或3D FISP肺部MRA检查共113次,行Gd-DTPA增强后2D turbl FLASH和/或3D FISP扫描共47次。计算机测量肺动脉和背景噪声的信号强度,计算出肺动脉的信噪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比较CT血管成像(CTA)和三维时间飞跃法MR血管成像(3D TOF MRA)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以数字血管造影(DSA)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回顾性分析78例经DSA确诊为颅内动脉瘤患者的CTA及3D TOF MRA影像资料,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图像质量及其对动脉瘤诊断的符合率.结果:78例DSA诊断颅内动脉瘤91个,CTA检出76例,共89个动脉瘤;3DTOF MRA检出71例,共82个动脉瘤,灵敏度分别为97.8%、90.1%,CTA对3 mm以下动脉瘤的检出优于3D TOF MRA(P<0.05).结论:CTA对颅内动脉瘤的显示总体上优于3D TOF MRA,但3D TOF MRA具有无对比剂副作用、无辐射及经济的优点,这两种检查方法均可作为筛选内动脉瘤的首选,临床可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18.
外伤后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的MRA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在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年2月~2004年7月MRA检查诊断并经DSA或临床确诊的16例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患者影像学资料.16例均进行二维相位对比法(2D-PC)和三维时间飞跃法(3D-TOF)检查.结果 16例患者2D-PC法显示海绵窦异常及扩张的引流静脉31个,3D-TOF法显示50个.16例中,对海绵窦扩大和扩张、迂曲的眼上静脉,3D-TOF MRA 100%显示,2D-PC MRA显示分别占总数的81.2%(13/16)和86.6%(13/15).结论 MRA能够比较全面地评估外伤后颈内动脉海绵窦瘘周围血管情况,多数情况下可作为介入治疗前的筛选诊断和治疗后随访的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