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目的对比双能量CT(DECT)、双源CT(DSCT)与16层CT冠状动脉CTA(cCTA)的放射剂量估算及影像质量。材料与方法组1、组2、组3均为68例病人分别采用16层  相似文献   

2.
赵利娜  帅桃  彭涛  陈坜桃  李真林   《放射学实践》2013,(12):1200-1203
目的:探讨双源CT双能量成像在脑血管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60例患者随机等分成两组:A组30例,使用一代双源CT检查,扫描参数140/80kVp,55/243mAs;B组30例,使用二代双源CT检查,扫描参数80/Sn 140kVp.208/104mAs。比较两组图像的颈动脉血管平均CT值、图像噪声、血管信噪比、对比噪声比以及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同时比较两组检查的CT容积剂量指数(CTDIv01)、剂量长度乘积(DLP)和有效剂量(ED)。统计方法采用成组资料两样本r检验。结果:两组间影像质量的主观评估与客观评估各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辐射剂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有效剂量为(0.27±0.01)mSv,较A组的(0.37±0.02)mSv降低约30%。结论:相较于一代双源CT,二代双源CT脑血管双能量成像能获得良好的图像质量,同时辐射剂量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3.
双源CT双能量成像对痛风诊断价值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双源CT双能量成像(DECT)技术在痛风患者四肢关节尿酸盐结晶的显示能力及其临床应用价值,并就DECT对痛风的疗效进行初步评估.方法 病例组为临床确诊为痛风或高尿酸血症患者50例,男46例,女4例,足45例,手5例;对照组为非痛风患者10例,两组性别及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年龄=0.234,P性别=0.612,P>0.05).分别对其足/手行DECT非增强扫描及薄层重组(0.75 mm),将原始数据输送加载入Du-al-EnergyGOUT软件内进行图像后处理,比较病例组和对照组患者尿酸盐沉积的差异以及DECT检测尿酸盐沉积部位与临床评估的差异.采用t检验,Fisher精确概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病例组均获得了较满意的DECT图像,显示尿酸盐结晶沉积478处,最少2处,最多24处,以足踝部病灶最多;对照组均未见尿酸盐结晶沉积,检出率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0.00012,P<0.001).结论 DECT技术可明确显示尿酸盐结晶沉积,对于关节痛及疑似痛风患者,尤其是痛风早期有较高的检出率.经引导下穿刺抽吸,与CT像一致,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作为痛风筛选的常规检查项目,但就DECT对痛风疗效的评估有待于收集更多的病例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单次对比增强双源CT双能量心脏成像的可行性和初步应用。方法30例受检者行双源CT双能量心脏成像,分别有6例病人于1周内进行了DSA或SPECT检查。2名有经验的影像诊断医师对所有冠状动脉影像质量和碘图进行分段评分,并对冠状动脉狭窄节段与碘图分布情况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冠状动脉成像可诊断率为100%(300/300),影像质量评分均值为4.68±0.57。30例病人中8例共10个节段发现壁冠状动脉,12例共32个节段冠状动脉发现粥样硬化性斑块,其中20个节段狭窄≥50%,12个节段狭窄≤50%;3例病人的双能量CT(DECT)冠状动脉成像与DSA所见一致。融合碘图有15例共37个节段发现灌注异常,其中28个节段供血支冠状动脉狭窄,9个节段未见冠状动脉狭窄(其中3个节段SPECT检查为阴性)。结论心率合适的情况下,单次对比增强双源CT双能量成像可获得优良的冠状动脉和心肌灌注影像,有一定的临床应用潜力,但尚需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5.
单次对比增强双源CT双能量心脏成像的初步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评价单次对比增强双源CT双能量心脏成像的可行性和初步应用.方法 30例受检者行双源CT双能量心脏成像,分别有6例病人于1周内进行了DSA或SPECT检查.2名有经验的影像诊断医师对所有冠状动脉影像质量和碘图进行分段评分,并对冠状动脉狭窄节段与碘图分布情况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冠状动脉成像可诊断率为100%(300/300),影像质量评分均值为4.68±0.57.30例病人中8例共10个节段发现壁冠状动脉,12例共32个节段冠状动脉发现粥样硬化性斑块,其中20个节段狭窄≥50%,12个节段狭窄≤50%;3例病人的双能量CT(DECT)冠状动脉成像与DSA所见一致.融合碘图有15例共37个节段发现灌注异常,其中28个节段供血支冠状动脉狭窄,9个节段未见冠状动脉狭窄(其中3个节段SPECT检查为阴性).结论 心率合适的情况下,单次对比增强双源CT双能量成像可获得优良的冠状动脉和心肌灌注影像,有一定的临床应用潜力,但尚需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6.
_目的:比较第一代双源双能量 CT(DECT)与第二代双源双能量 CT 肺动脉成像(CTPA)的辐射剂量和图像质量。方法:120例疑似肺栓塞患者行 DE-CTPA 检查,其中40例患者行第二代双源 DECT 80/Sn140 kV 检查(第一组),40例患者行第二代双源 DECT 100/Sn140 kV 检查(第二组),40例患者行第一代双源 DECT 140/80 kV 检查(第三组)。测量每例患者肺动脉主干、肺动脉段、空气及背部脂肪的 CT 值及标准差,对肺动脉图像进行主观评分,计算图像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及每例患者的有效剂量(ED)。结果:第一组肺动脉平均 CT 值[(354.1±73.4)HU]明显高于第二组[(290.1±73.1)HU,P<0.001]和第三组[(303.9±73.3)HU,P<0.001],但第二组与第三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99);第三组平均 SNR(24.8±8.4)低于第一组(40.4±12.9,P<0.001)和第二组(44.6±12.9,P<0.001),但第一组与第二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15)。第一组平均 CNR(435.3±77.7)明显高于第二组(355.8±77.8,P<0.001)和第三组(384.8±79.0,P=0.005),但第二组与第三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0)。三组图像主观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一组的 ED[(1.2±0.3)mSv]明显低于第二组[(2.4±0.7)mSv]和第三组[(3.0±0.7)mSv],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第二代双源 DECT 80/Sn140 kV 扫描方案可在大幅度降低辐射剂量的同时获得满足诊断需求的图像。  相似文献   

7.
冠状动脉的双源CT血管成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双源CT的时间分辨率为83ms,可进行不依赖心率的冠状动脉数据采集,即使对于高心率的病人也可获得满意的影像质量,不需要服用降低心率的药物,真正满足了冠状动脉CT成像进人临床的需求,能可靠评价冠状动脉病变.综述双源CT的基本原理和在冠状动脉成像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多层CT能可靠地显示冠状动脉,但由于其时间分辨率只有165ms,故当心率大于65次/min时所产生的心脏搏动伪影将其应用范围限制在低心率的病人。对应用双源  相似文献   

9.
三维螺旋CT血管成像及其临床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螺旋CT血管成像(CTA)是评价多种血管病变有希望的检查技术,这些信息以往只有常规血管造影(CA)才能获得。一次CTA3D数据采集使之可在无数视角观察病变。金属假体对螺旋CTA成像影响不大。与CA相比,螺旋CTA 3D成像的创伤性、费用及时间均减少。本阐述了螺旋CTA成像技术及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双能量CT虚拟单能量成像(VMI)技术对头颈CTA图像质量及检测狭窄的诊断效能的影响.方法 对40例患者行双能量CT头颈部CTA检查,经后处理获得线性120 kVp、非线性融合及虚拟单能量3组图像.测量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及基底动脉的CT值,计算对比噪声比(CNR);对4组动脉的整体图像质量进行主观...  相似文献   

11.
12.
13.
目的:探讨双能量冠状动脉 CTA(DE-CCTA)低剂量检查的可行性。方法疑似冠心病并行 DE-CCTA 检查240例,根据 A 球管电流和重建方式分为4组:常规剂量 A 组(180 mAs+FBP 重建),低剂量 B 组、C 组、D 组(分别为150 mAs、120 mAs、90 mAs+SAFIRE 重建);比较4组图像平均 CT 值、图像噪声、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及辐射剂量等。其中52例 CT 发现冠状动脉狭窄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比较2种检查方法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一致性。结果所有冠状动脉节段的图像评分均在3分以上。4组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4组平均 CT 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4组噪声、SNR、CNR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4组辐射剂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D 组较 A 组有效剂量(ED)均下降了55.62%。DE-CCTA 与 CAG 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一致性极好(Kappa=0.84,P <0.05)。结论低剂量 DE-CCTA 既不影响图像质量和诊断准确性,又明显降低了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14.
利用双源双能量CT鉴别尿路离体结石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以尿路结石红外光谱分析为参照标准,评价双源双能量CT鉴别离体尿酸盐和非尿酸盐尿路结石成分的能力。材料与方法收集2011年7月-2012年6月期间共308例病人的离体尿路结石在第一代双源CT机上以双能量模式进行离体扫描,利用肾结石成分分析软件区分尿酸和非尿酸结石,其中尿酸结石被编码为红色,而非尿酸结石被编码为蓝色。各抽取30个尿酸和非尿酸结石进行不同管电压条件下CT值的测量。计算双能量CT区分尿酸和非尿酸结石的准确度。结果308例尿路结石病人中,60例为尿酸结石,248例为非尿酸结石。尿酸结石在80kV[(375.8±69.2)HU]和140kV[(374.1±69.4)HU]管电压下CT值的变化不大(t=-0.217,P=0.830),而非尿酸结石在80kV[(1455.1±312.4)Hu]的CT值明显高于140kV[(1039.6±194.4)HU](t=-12.16,P〈0.001)。80kV、140kV和平均加权像上非尿酸结石的CT值[分别为(1455.1±312.4)HU、(1039.6±194.4)HU、(882.0±176.4)HU]高于尿酸结石[分别为(375.8+69.2)HU、(374.1±69.4)HU、(366.3±80.1)HU](均P〈0.001)。以红外线光谱结果为参照标准,双能量CT鉴别尿酸和非尿酸结石的准确度为100%。结论双源双能量CT能准确区分尿酸和非尿酸结石,在尿路结石治疗方案的制定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冠状动脉的双源CT血管成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双源CT的时间分辨率为83ms,可进行不依赖心率的冠状动脉数据采集,即使对于高心率的病人也可获得满意的影像质量,不需要服用降低心率的药物,真正满足了冠状动脉CT成像进入临床的需求,能可靠评价冠状动脉病变。综述双源CT的基本原理和在冠状动脉成像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双源CT双能量碘图评价主动脉病变肾灌注水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双源CT双能量成像碘图评价主动脉病变患者肾灌注水平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0例主动脉病变患者行CT血管成像(CTA)后行双能量扫描,应用Liver VNC程序,重建肾灌注碘图,测量双肾实质正常灌注及低灌注感兴趣区的CT值、碘浓度、对比增强率及脂肪分类.结果:10例受检者CTA共扫描20侧肾脏,其中6侧灌注异常减低.双能量碘图检查结果与CTA一致;肾脏低灌注区的碘浓度和对比增强率低于对照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8,P<0.05;t=4.16,P<0.05);0.5融合图像低灌注区CT值低于对照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20,P<0.05);肾低灌注区与对照侧的脂肪分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4,P=0.08).结论:应用双能量碘图可直观显示肾灌注水平,测量感兴趣区CT值、碘浓度和对比增强率等定量指标可反映肾灌注水平,与CTA联合应用有助于准确评价主动脉病变患者的肾灌注水平.  相似文献   

17.
_目的:探讨双源双能量 CT 进行心肌灌注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双源 CT 双能量心肌灌注成像方法对30例受检者进行扫描,对所有冠状动脉图像质量及心肌碘图灌注程度进行评分,并对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进行分级,然后对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心肌碘图评分情况进行对照分析。结果:30例受检者冠状动脉 CTA 图像质量均满足诊断要求。30例受检者中有19例共计36支冠状动脉分支出现不同程度的狭窄或闭塞,其中轻度狭窄22支,中度狭窄6支,重度狭窄7支,次全闭塞1支。30例受检者心肌碘图均可进行碘分布情况评分。510个左室心肌节段中0分21个节段(4.1%),1分75个节段(14.7%),2分218个节段(42.7%),3分196个节段(38.4%)。轻度、中度、重度狭窄及闭塞对应2分以上心肌节段比例分别为85.6%、76.7%、93.0%及100.0%。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心肌灌注评分之间存在不一致。结论:双能量心肌灌注作为“一站式”完成冠状动脉及心肌灌注联合评价的技术具有一定应用潜力。目前校正双能量扫描所产生的各种伪影,提高心肌灌注评分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一致性是促进该技术广泛应用于临床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双源CT双能量颅脑血管造影(DE-CT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至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84例有完整临床资料的脑动脉瘤患者。所有患者术前均行DE-CTA检查诊断脑动脉瘤,其中,19例DE-CTA诊断后经开颅手术夹闭治疗,65例经DSA介入栓塞治疗。所有患者均有治疗后复查DE-CTA资料。 DE-CTA处理完成后,由2位资深放射医师评价图像质量及进行诊断,统计并比较DE-CTA检查与手术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结果。结果84例动脉瘤患者均行DE-CTA检查,共检出动脉瘤99个。19例患者行DE-CTA检查诊断后经开颅手术夹闭治疗证实,均为单发较大动脉瘤破裂出血,手术所见与DE-CTA检查结果相符;65例患者经DSA介入栓塞治疗。 DE-CTA检查结果与手术及DSA所见相近。结论 DE-CTA作为一种快捷、简便、无创而又能准确诊断脑动脉瘤的技术,在临床诊断脑动脉瘤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双能量CT(dual energy CT,DECT)成像在痛风患者筛查中的初步应用及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因急性关节疼痛就诊患者122例,其中经临床明确诊断痛风患者98例,分析其成像特点与临床资料,对照组为非痛风患者24例。所有患者双足、双手均行DECT非增强扫描,薄层重组后将原始数据传至MMWP工作站选择GOUT软件行图像后处理。运用痛风识别技术分析DECT诊断痛风的总体敏感性及特异性,比较痛风患者和非痛风患者尿酸盐沉积部位和数目的差异。结果:2组性别及年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_(年龄)=0.236,P_(性别)=0.613);DECT对痛风诊断的总体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91.84%、87.50%;痛风组检出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双能量CT痛风识别技术是一种新的成像诊断方法,具有高敏感性、非侵入性、可重复性的优势,对尿酸盐结晶沉积有很好的显示能力,对痛风性关节炎患者有较高的检出率,可作为痛风筛选的常规检查项目,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双源CT行双能量仿真CT结肠镜技术的可行性和临床价值。方法:8例患者采用双源CT的双能量采集和剂量调节软件进行扫描,采用专用双能量软件分析结果。前期平扫图像和给予对比剂后的双能量仰卧位图像一同分析。结果:7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成像.其中1例患者未能在视野内涵盖所有结肠,扫描成功率为87.5%。2例患者在盆腔区域出现条形伪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