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探讨十二指肠溃疡患者述情障碍、个性特征及相互之间的关系 .方法 :采用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 (TAS)和艾森克成人个性问卷 (EPQ)对 6 5例十二指肠溃疡患者进行测评 ,并与正常健康者作对照 .结果 :十二指肠溃疡组TAS总分 (72 0 6± 11 0 5 )分 ,明显高于对照组 (6 6 39± 8 93)分 (P <0 0 1) ,各因子分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溃疡组EPQ的N分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有高度显著性 (P <0 0 1) .多元相关分析发现 ,十二指肠溃疡组TAS的Ⅲ、Ⅳ因子分和个性维度E呈负相关 ,TAS的Ⅰ、Ⅱ因子分和个性维度N呈正相关 .结论 :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存在述情障碍 ,且与个性特征等心理社会因素密切相关 .  相似文献   

2.
功能性遗尿症儿童的个性特征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功能性遗尿症儿童的个性特征。方法 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 (少年 )对 4 8例功能性遗尿症儿童 (遗尿组 )及 5 0例健康对照组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遗尿组E量表分低于对照组 ,经统计处理差异显著性(P <0 .0 1) ,N、P量表分均高于对照组 ,经统计差异亦有显著性 (P <0 .0 5 )。L量表分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功能性遗尿症儿童具内倾、不稳定、精神质的个性特点。提示对遗尿症儿童应早期给予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3.
单、双亲家庭学龄期儿童个性特征的对照性研究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目的 探讨单、双亲学龄期儿童个性特征的差异性以及影响儿童行为及心理过程的原因。方法 采用龚氏修订的艾森克个性问卷 (幼年 )EPQ ,对单亲 (实验组 ) 6 3例与双亲 (对照组 ) 86例在校 3~ 5年级 8~ 13岁学龄期儿童进行个性测试。并经统计分析。结果 ⑴单亲组儿童N维度显著高于双亲组 (t =3.4 5 ,P <0 .0 0 1) ,提示单亲儿童具有明显的神经质倾向。E维度分低于双亲组 (t =2 .6 9,P <0 .0 1) ,提示单亲儿童性格多偏于内向。⑵单亲中丧亲与离异分组比较 ,P维度丧亲组显著高于离异组 (t =3.73,P <0 .0 0 1)。提示丧亲儿童多偏于精神质倾向。N维度离异高于丧亲 (t =2 .17,P <0 .0 5 ) ,提示离异组情绪稳定性差。结论 单亲 (丧亲、离异 )儿童个性偏异程度比双亲儿童个性偏异程度明显。单亲家庭环境要素对儿童个性的偏异有着直接影响。丧亲儿童个性发展易带有精神质倾向。离异比丧亲儿童的情绪易偏向不稳定。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多民族聚居区不同民族高中生个性的差异。方法采用艾森克个性问卷(EPQ成人)对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172名高中生进行测试。结果EPQ各量表分的性别差异显示:男生较女生P分高而N分低;与全国常模比较,男、女生P、L量表分低于常模,女生E、N分高于常模;男、女生不同民族间EPQ各量表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同一居住地区内不同民族高中生的个性特征基本相似。  相似文献   

5.
薛湘  洪军  苏梅蕾 《中国现代医生》2009,47(25):131-131,133
目的 探讨抑郁症患者的个性特征.方法 对56例抑郁症患者和41例健康志愿者进行艾森克个性问卷(EPQ)测试.结果 抑郁症组的P分、N分高于正常对照组,E分低于正常对照组,L分无显著性差异.男性抑郁症组的E分低于女性抑郁症组,P分、N分及L分均尤显著性差异.结论 抑郁症患者具有明显的精神质倾向、情绪不稳定性及内向性;男女之间存差别.男性抑郁症患者比女性更内向.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铜梁某小学留守与非留守儿童个性特征及其差异,为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健康、行为规范辅导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重庆市铜梁县某乡镇小学整群抽取3~5年级的学生364人,其中留守儿童271人(男161人,女110人),非留守儿童93人(男52个,女41个),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儿童版(Eysenck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EPQ),自编一般情况量表进行问卷调查和评估.结果:就家庭环境而言,父母外出分别与父外出、母外出E、L维度标分(T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3年以上与1年内、1~3年E、L维度标分(T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在被调查的10-12岁的留守儿童EPQ的P、N、E、L维分原始分比较:10~12岁组P、E、N维分男女均低于常模;L维分10岁组女低于常模,11岁组男、12岁组男女均高于常模.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在P、N、L 3个维度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铜梁某小学农村留守儿童个性倾内向,掩饰性强.10~12岁的农村留守儿童与非留守个性特征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7.
个性、精神心理因素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个性、精神心理因素对功能性消化不良 (FD)的影响。方法 :用龚耀先修定的艾森克个性问卷 (EPQ)、症状自评量表 (SCL- 90 )、抑郁自评量表 (SDS)、焦虑自评量表 (SAS)测评 4 4例 FD患者的个性、精神心理状态 ,另选 30例健康人为对照组。结果 :在 EPQ表中 ,FD组的 P(精神质 )、N(神经质 )分值高于健康对照组 (P <0 .0 5 ) ;在 SCL- 90中 ,FD患者的躯体化、强迫、焦虑分值高于健康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在 SAS、SDS中 ,FD患者的分值高于健康对照组(P <0 .0 1 )。结论 :FD患者存在神经质、精神质的个性倾向 ,个性特征和发病有内在联系。FD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躯体不适、强迫、明显的焦虑及抑郁 ,从而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孕症患者抑郁与个性特征的关系,以便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来调节其心理失调,提高不孕症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艾森克个性问卷(EPQ)与抑郁自评量表(SDS)对179名不孕妇女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不孕妇女抑郁检出率44.7%,抑郁组EPQ的P、N得分[(5.24±2.80)分、(15.45±4.01)分]高于无抑郁组[(4.24±2.44)分、(12.34±4.72)分],E分[(9.68±4.45)分]低于无抑郁组[(11.13±4.40)分],其中P、E、N经检验差异有显著性(P<0.05);原发不孕组EPQ的P分[(5.02±2.59)分]高于继发不孕组[(4.18±2.67)分],而E分[(9.88±4.34)分]低于继发不孕组[(11.39±4.54)分],其中P、E经检验差异有显著性(P<0.05);相关分析结果SDS与EPQ-P,EPQ-N成正相关,与EPQ-E成负相关.结论不孕症患者存在抑郁情绪,抑郁的发生与个性特征有关联.  相似文献   

9.
陆雪萍  林东  韦弘 《西部医学》2010,22(10):1967-1968
目的了解侗族高中学生个性特征。方法采用艾森克个性问卷(EPQ成人)对龙胜各族自治县、三江侗族自治县共189名侗族高中生进行测试。结果与全国常模比较,侗族高中生P、L量表分低于常模,E、N量表分高于常模,差异有显著性;不同性别比较显示:男生N、P量表分高于女生,而L分较女生低;不同地区比较显示:龙胜各族自治县男生P分高于三江侗族自治县男生,差异有显著性。结论侗族高中生个性有其特征,表现合群、外向、情绪不稳定,多民族聚居环境有利于个性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肿瘤患者的个性特征。方法 应用对照研究的方法 ,随机选取肿瘤与非肿瘤患者各 6 4例 ,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 (EPQ)进行测评 ,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肿瘤组的P分明显高于非肿瘤组 (P <0 .0 1) ,E分显著低于非肿瘤组 (P <0 .0 1) ,N分与L分两组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肿瘤组内向性格所占比率显著高于非肿瘤组 (P <0 .0 1) ,而稳定性则两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肿瘤组与非肿瘤组在性格类型的分布上具有显著性差异 ,肿瘤患者多为内向性格 ,具有孤独、倔强、内向、不喜交往与接触、对情绪反应的压抑和掩饰等个性特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心理保健教育对新兵个性特征的影响.方法采用修订的成人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对2180名新兵个性特征进行 调查,尔后以<军人精神卫生保健常识>为教材对他们进行心理保健教育,三年后对1533名 完成者再次进行EPQ调查.结果新兵及其自身对照组精神质(P)量表 分均低于龚氏和艾氏常模,而内外向(E)量表分、神经质(N)量表分和效度(L)量表分均高于 龚氏和艾氏常模.新兵内外向(E)量表分高于其自身对照组,而精神质(P)、神经质(N)及效度 (L)量表分则低于其自身对照组.新兵及其自身对照组战士的个性以中间型居多(分别为64.5 4%和63.14%),内向、倾向内向入伍新兵低于自身对照组,而中间、外向,倾向外向则高于 自身对照组(P<0.05);情绪稳定性也以中间型为多(分别为65.27%和68.95%),稳定和中 间入伍新兵低于自身对照组,而倾向不稳和不稳入伍则高于自身对照组(P<0.01). 结论心理保健教育对新兵个性特征有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不孕症患者抑郁与个性特征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不孕症患者抑郁与个性特征的关系,以便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来调节其心理失调,提高不孕症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艾森克个性问卷(EPQ)与抑郁自评量表(SDS)对179名不孕妇女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不孕妇女抑郁检出率44.7%,抑郁组EPQ的P、N得分[(5.24±2.80)分、(15.45±4.01)分]高于无抑郁组[(4.24±2.44)分、(12.34±4.72)分],E分[(9.68±4.45)分]低于无抑郁组[(11.13±4.40)分],其中P、E、N经检验差异有显著性(P<0.05);原发不孕组EPQ的P分[(5.02±2.59)分]高于继发不孕组[(4.18±2.67)分],而E分[(9.88±4.34)分]低于继发不孕组[(11.39±4.54)分],其中P、E经检验差异有显著性(P<0.05);相关分析结果SDS与EPQP,EPQN成正相关,与EPQE成负相关。结论不孕症患者存在抑郁情绪,抑郁的发生与个性特征有关联。  相似文献   

13.
医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及相关因素调查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 探讨四年级医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人格特征。方法 采用 90项症状自评量表 (SCL 90 )和艾森克人格问卷 (EPQ)对 2 4 6名四年级医生进行调查。结果 四年级医学生SCL 90的总分及各因子分 ,除躯体化和人际关系因子分外 ,均高于常模 ,各单项因子分≥ 3的检出率累计为 16 .8% ;医学生的EPQ除男生的N(神经质 )分与常模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外 ,男、女生的P(精神质 )分和L(掩饰 )分均显著低于常模 (P <0 .0 1) ,E(内外向 )分均显著高于常模 (P <0 .0 1) ,女生的N分显著高于常模 (P <0 .0 1) ;SCL 90的总分及各因子分与EPQ的各因子分除SCL 1(躯体化 ) ,3(人际关系 ) ,4 (抑郁 ) ,7(恐怖 ) ,9(精神病性 ) ,10 (其他 )与EPQ的L分外呈显著相关。结论 四年级医学生的心理健康总体水平偏低 ,其心理问题的发生与其个性特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银屑病患者的个性特征、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银屑病患者的个性特征、心理状态及其生活质量。方法 :采用艾森克个性问卷 (EPQ)、症状自评量表 (SCL - 90 )及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 (GQOLI)对 119例银屑病患者进行了测试 ,并同正常人加以比较。结果 :(1)银屑病组的N分及P分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 ;(2 )银屑病组的SCL - 90各因子分均明显高于中国常模 (P均 <0 0 1) ,突出表现在焦虑、抑郁、躯体化及恐怖四个方面 ;(3)银屑病组的总体生活质量较正常对照组差 (P <0 0 1) ,涉及到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及物质生活四个维度 ,其中以心理健康和躯体健康影响最大。结论 :银屑病患者存在诸多方面的心理问题及个性改变 ,其生活质量较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遗尿症儿童的个性特征及生活质量。方法采用儿童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及儿少生活质量问卷(ISLQ),对30例遗尿症儿童及32例健康儿童进行对照研究。结果患儿组的E量表分、N量表分与对照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生活质量各维度均分及总体满意度患儿组与对照组问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遗尿症儿童个性特征倾向于内向性,有忧虑、抑郁及自卑感,生活质量受到明显损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复发性生殖器疱疹(RGH)患者的个性特征和心理健康状祝,为本病的心理质量和健康指导提供更多的依据。方法:采用国际统一的艾森克人格问卷(EPQ)成人式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由专业人员调查108例门诊RGH患者的个性特征和心理状况,并与90例健康人群加以比较。结果:本组资料调查显示,RGH患者内向者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RGH患者N和P量表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E量表分明显低于正常组(P<0.001)。RGH患者组的SCL-90总分及抑郁、焦虑、偏执、恐怖因子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RGH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差,其中抑郁、焦虑、恐怖和偏执等症状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单、双亲学龄期儿童个性特征的差异性以及影响儿童行为及心理过程的原因.方法采用龚氏修订的艾森克个性问卷(幼年)EPQ,对单亲(实验组)63例与双亲(对照组)86例在校3~5年级8~13岁学龄期儿童进行个性测试.并经统计分析.结果⑴单亲组儿童N维度显著高于双亲组(t=3.45,P<0.001),提示单亲儿童具有明显的神经质倾向.E维度分低于双亲组(t=2.69,P<0.01),提示单亲儿童性格多偏于内向.⑵单亲中丧亲与离异分组比较,P维度丧亲组显著高于离异组(t=3.73,P<0.001).提示丧亲儿童多偏于精神质倾向.N维度离异高于丧亲(t=2.17,P<0.05),提示离异组情绪稳定性差.结论单亲(丧亲、离异)儿童个性偏异程度比双亲儿童个性偏异程度明显.单亲家庭环境要素对儿童个性的偏异有着直接影响.丧亲儿童个性发展易带有精神质倾向.离异比丧亲儿童的情绪易偏向不稳定.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的个性特征及应对方式,指导心理干预.方法以110名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组,50名健康的正常人为对照组,在统一指导语下完成艾森克个性问卷(EPQ)、防御方式问卷(DSQ),同时测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结果①在艾森克问卷中EPQ-N、EPQ-L标准分研究组[(50.18±9.95)分,50.82±9.52)分]显著高于对照组[(42.40±8.59)分,(46.10±9.55)分],两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及P<0.01);②防御方式问卷中,研究组的防御因子1均分[(4.08±0.93)分]显著高于对照组[(3.18±0.95)分],差异具有显著性(t=5.652,P<0.01);③糖尿病患者的个性特征、防御方式与HbA1c之间无显著相关性(r值分别为0.02,0.18,-0.17,-0.14).结论糖尿病患者存在着个性及应对方式的缺陷,临床医生应加强对患者的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19.
胃十二指肠溃疡儿童个性特征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比较研究学龄儿童胃十二指肠溃疡、胃十二指肠炎和浅表性胃炎的个性特征。方法 通过内窥镜检查确诊的 4 3例胃十二指肠溃疡、12 7例胃十二指肠炎、10 1例浅表性胃炎的学龄儿童 ,平均年龄 10 .2 4岁 ;男女之比 1.3:1;与 10 0例健康学龄儿童作对照。使用儿童艾森克个性测试问卷进行个性测试 ,使用卡方检验法作统计学比较。结果  (1)胃十二指肠溃疡组儿童 ,P维度值≤ 4 0的人数明显多于健康对照组 (P <0 .0 1)和多于胃十二指肠炎组 (P <0 .0 5 ) ;胃十二指肠炎症组和浅表性胃炎组 ,P维度值≤ 4 0的人数也多于健康对照组 (P <0 .0 5 ) ;(2 )健康对照组儿童 ,E维度值≥ 6 0的人数明显多于胃十二指肠溃疡组、炎症组和浅表性胃炎组儿童 (P <0 .0 1) ;(3)胃十二指肠溃疡组儿童 ,HP(+)人数明显多于胃十二指肠炎组和浅表性胃炎组儿童 (P <0 .0 1) ,而胃十二指肠炎组HP(+)人数也多于浅表性胃炎组儿童 (P <0 .0 5 )。结论 胃十二指肠溃疡儿童相对有如下个性特征 :个性软弱、缺乏主见、依赖性强、友善、服从、富于同情心 ,易融化于外界环境。  相似文献   

20.
冠心病心血瘀阻证与个性特征、心理状态的相关性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冠心病心血瘀阻证患者与其个性特征、心理状态的相关性。方法 运用现代医学心理学测试量表(EPQ和SCL - 90 )对 10 6名冠心病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冠心病心血瘀阻证患者的E分及N分均明显高于常模和对照组 (P <0 .0 5~ 0 .0 1) ,气质类型则以胆汁质为多见 (占 4 9.15 % ) ;在心理状态方面 ,冠心病心血瘀阻证患者焦虑、抑郁及睡眠障碍等因子分明显高于常模和对照组 (P <0 .0 1) ,且不同文化程度间又表现出不同的特点。结论 冠心病心血瘀阻证患者在个性特征及心理状态上具有一定的特点 ,临床应加强患者的心理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