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目的:观察异丙酚联合芬太尼辅助低位硬膜外麻醉的效果。方法:选择2005年6月~2008年6月本院妇科择期手术患者78例,随机分为异丙酚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39例,在低位连续硬膜外麻醉情况下,异丙酚组先静注芬太尼0.05mg+异丙酚50mg,然后静滴异丙酚2mg/(kg·h)持续至手术结束前10min。结果:异丙酚组和对照组在硬膜外麻醉平面确定后,MAP值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异丙酚组MAP在T2、T3、T6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异丙酚组用药后5、10min的血压值与用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脉搏及氧分压无明显变化,对照组在用药后10~20min,呼吸抑制比较明显,脉搏显著加快,脉搏与氧分压与用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min后脉搏逐渐下降,并稳定在注药前水平。异丙酚组和对照组的镇静评分在T2-T5与用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T6时逐渐恢复到用药前水平;异丙酚组和对照组在各时间点的镇静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牵拉反应、恶心、呕吐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异丙酚辅助低位硬膜外麻醉,可有效缓解患者紧张情绪,能显著抑制手术所致的内脏牵拉反应,静注芬太尼-异丙酚防治低位硬膜外麻醉可应用于妇科手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异丙酚与哌氟合剂在防治硬膜外阻滞下内脏牵拉反应中的效果。方法:100例择期硬膜外阻滞下的胃肠、肝胆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一组术中使用异丙酚(P组);另一组术中使用哌氟合剂(D组)。两组穿刺位置均在T9-10。结果:异丙酚组对控制上腹部内脏牵拉反应总有效率为96.00%,哌氟组为76.00%。各组患者术中、术后呼吸循环均趋于稳定。结论:异丙酚在防治硬膜外阻滞下内脏牵拉反应较哌氟合剂更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腹横肌平面阻滞用于下腹壁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择期行下腹壁手术的患者60例,随机将其分为两组,每组30例.Ⅰ组使用腹横肌平面阻滞,Ⅱ组使用硬膜外麻醉.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给药前(基础值)、给药后5、10、15、20、25、30 min各时点HR、SBP、DBP及术中HR、SBP、DBP的变化;观察记录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达最大麻醉平面时间、感觉阻滞范围、维持感觉阻滞时间;观察记录运动阻滞程度(改良Bromage评分)以及止痛效果;对麻醉质量进行综合评价;记录术后各时点静息和运动VAS评分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Ⅰ组给药前与给药后30 min HR、SBP、DBP无明显变化,Ⅱ组给药前与给药后30 min HR、SBP、DBP比较均明显降低(P<0.05),但均未≥30%,不需要用血管活性药;术中两组HR、SBP、DB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大于Ⅱ组,达到最大麻醉平面时间组间无明显差异,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维持感觉阻滞平面时间大于Ⅱ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改良Bromage评分0~Ⅰ级,Ⅱ组Ⅰ~Ⅱ级,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止痛效果与麻醉质量综合评价满意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术后各时点静息和运动VAS评分1~3分为轻度疼痛,Ⅱ组术后各时点静息和运动VAS评分2~5分为轻、中度疼痛,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少于Ⅱ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横肌平面阻滞应用于下腹壁手术,对循环影响小,具有术后持续镇痛时间长的优势,有效性高,安全性好,临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哌氟合剂和咪唑安定作为硬膜外麻醉辅助用药的临床效果。方法80例行上腹部手术病人随机分为A、B两组。麻醉完善后,两组病人均于术前10分钟分别静注哌替啶1mg/kg、氟哌利多0.05mg/kg。A组病人于手术开始前2~3分钟静注咪唑安定0.04~0.06mg/kg,观察用药前后、手术探查牵拉内脏器官时BP、HR、RR、SPO2的变化,对手术内脏器官牵拉反应、镇静状态、术后记忆的遗忘效果进行评估。结果A组病人消除牵拉反应、镇静、术后记忆的遗忘效果明显优于B组。麻醉后两组病人均有一过性心率增快和SPO2下降。结论硬膜外麻醉下行上腹部手术,辅助哌氟合剂和咪唑安定,对术中抗牵拉反应、顺行性遗忘有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咪达唑仑联合氯胺酮抑制硬膜外麻醉内脏牵拉反应的疗效.方法 将腹部手术患者120例随机分为2组,A组60例于手术开始时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05mg/kg,进腹时静脉注射氯胺酮0.5mg/kg,术中必要时追加氯胺酮0.25~0.5mg/kg;B组60例于手术开始时静脉注射氟哌利多0.5mg/kg、哌替啶1mg/kg、异丙嗪0.5mg/kg.观察术前及术中收缩压(SB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变化及术中牵拉反应.结果 A组抑制内脏牵拉反应总有效率为96.7%高于B组的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咪达唑仑联合氯胺酮抑制硬膜外麻醉内脏牵拉反应疗效显著,对呼吸、循环无明显影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由于优生优育一胎化的普及,近年来剖宫产手术与日俱增。在剖宫产术中,为确保胎儿的存活、产妇安全及满意的麻醉效果,已成为麻醉工作者研究的课题。我院用连续硬膜外麻醉阻滞处理剖宫产220例,现将麻醉结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年龄本组220例最小19岁,最大37岁,20-29岁的189例;30-37岁的30例,占16.3%,初产妇193例占88%,二次剖宫产27例占12%。1.2病种与术前诊断,见表1。1.3一般情况良好者180例,尚可者27例,危重者13例,其中急诊手术206例,占93.6%。2麻…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咪达唑仑联合氯胺酮抑制硬膜外麻醉内脏牵拉反应的疗效。方法将腹部手术患者120例随机分为2组,A组60例于手术开始时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05mg/kg,进腹时静脉注射氯胺酮0.5mg/kg,术中必要时追加氯胺酮0.25~0.5mg/kg;B组60例于手术开始时静脉注射氟哌利多0.5mg/kg、哌替啶1mg/kg、异丙嗪0.5mg/kg。观察术前及术中收缩压(SB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变化及术中牵拉反应。结果 A组抑制内脏牵拉反应总有效率为96.7%高于B组的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咪达唑仑联合氯胺酮抑制硬膜外麻醉内脏牵拉反应疗效显著,对呼吸、循环无明显影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脊椎硬膜外联合麻醉(As-E/S)用于产科剖腹产手术,对其阻滞效果以及血液动力学干扰进行了观察,现将麻醉方法及分析结果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产科病人56例,年龄24~36岁,ASA体格情况评估分级:Ⅰ~Ⅱ级。其中腹膜内手术50例,腹膜外手术6例,术前体重60~90kg,身高152~170cm,无其它疾病及并发症。1.2麻醉方法:病人麻醉前准备同硬膜外阻滞,使用脊椎硬膜外联合麻醉(As-E/S)麻醉包。麻醉前先建立静脉通路,病人取侧卧位。在L2~3或L3~4间隙行硬膜穿刺,当硬膜外穿刺针进入硬膜外间隙后,取一根长脊麻针(Sprotte24G×120mm或Whitacare25G)经硬膜外穿刺针内向前,直到出现典型穿破硬膜的落空感,拔除脊麻针芯,见有脑脊液流出即可证实进入蛛网膜下腔。 相似文献
10.
11.
12.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患者给予连续硬膜外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剖宫产手术患者70例,连续硬膜外麻醉用药为1.5%利多卡因与0.18%布比卡因的混合液(含1∶20万肾上腺索),分析麻醉效果。结果本组70例剖宫产病例中,仅21例辅以少量氯胺酮及地西泮后完成手术,而49例(71.4%)未用辅助药物顺利完成手术。结论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虽然发现也存在着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血压牵拉、下降反应、麻醉不完全等问题,但其麻醉平面和血压较易控制,腹肌松弛良好,止痛效果可靠等优点值得肯定。 相似文献
13.
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用于妇科手术的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CSEA)是一种新型麻醉方法,具有腰麻(SA)和硬膜外麻醉(EA)的双重优点[1]。本研究从2002年8月起,在妇科手术中应用CSEA,并与连续硬膜外麻醉(CEA)比较,观察CSEA用于妇科手术的可行性。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04年8月至12月择期妇科手术患者60例,美国麻醉学家学会(ASA)Ⅰ~Ⅱ级,年龄20~65岁,体重48~72kg。手术类型:全子宫 单或双附件切除术41例,阴式子宫全切术8例,单侧附件切除11例。随机分两组:CEA组30例,CSEA组30例。1.2方法:术前30min肌肉注射苯巴比妥(鲁米那)100mg,阿托品0.5mg,入室后监测心电图… 相似文献
14.
硬膜外麻醉用于上腹部手术,牵拉反应比较常见,表现为疼痛、恶心、腹肌紧张、鼓肠和血流动力学变化,辅助药物所具有的效果有限,处理不好,手术进展不利,患者痛苦,有时常常要改全身麻醉,给临床手术上带来一系列不便,作者用硬膜外联合异丙酚靶控输注的方法进行上腹部手术中的麻醉,有效控制牵拉反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两种利多卡因及布比卡因用于剖宫产时硬膜外麻醉的比较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1.73%碳酸利多卡因与2%盐酸利多卡因、0.5%布比卡因用于剖宫产时硬膜外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259例需做剖宫产手术的病人,随机分别接受1.73%碳酸利多卡因(碳利组,n=88),2%盐酸利多卡因(盐利组,n=91)和0.5%布比卡因(布比组,n=80),观察感觉阻滞(针刺法),运动阻滞(改良Bromage评分),术中疼痛(VAS评分),镇痛和腹壁肌松质量,心血管指标及不良反应。结果:碳利组在麻醉显效和痛觉完全消失的时间上明显短于盐利组和布比组(P<0.05);在麻醉作用持续时间上,碳利组和盐利组无明显差异,但明显短于布比组(P<0.05);碳利组术前及术中阻滞平面达T6病例百分比高于盐酸组和布比组(P<0.01 ̄0.001);平面达T6所需时间也明显短于盐利组和布比组;碳利组首剂后10分钟出现运动阻滞病例的百分比高于布比组和盐利组(P<0.05),而30分钟时无明显差异;术后运动阻滞完全恢复时间碳利组明显短于布比组,与盐利组无显著差异;碳利组的术中疼痛(VAS)评分低于盐利组和布比组(P<0.05 ̄0.01);镇痛和腹壁肌松质量优于盐利组和布比组(P<0.05 ̄0.01);观察中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1.73%碳酸利多卡因用于剖宫产硬膜外麻醉时,其感觉阻滞及镇痛、肌松效果优于2%盐酸利多卡因和0.5%布比卡因,运动阻滞起效快且较完善,同时恢复迅速。 相似文献
16.
剖胸手术是创伤性与危险性极大的手术 ,一般采用全麻。近年来我院采用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方法应用于剖胸手术的麻醉 ,效果良好 ,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 1一般资料 :40例择期剖胸手术患者 ,男26例 ,女14例 ,年龄26~63岁 ,体重44~70公斤 ,术前检查无心血管疾病 ,肺、肝、肾功能正常 ,ASAⅠ~Ⅱ级 ,随机分成复合组 (硬膜外阻滞—全麻 )20例和对照组 (全麻 )20例。1 2麻醉方法 :术前1小时肌注苯巴比妥钠0 1mg和阿托品0 5mg。入手术室后 ,连续监测Bp、HR、SpO2、PETCO2。复合组先于T7~8 和T8~9 间隙行硬膜外穿刺 ,向头侧置管4cm ,注… 相似文献
17.
硬膜外麻醉因操作简便、镇痛效果确切、明显降低应激反应等优点,而广泛应用于腹部手术,但无法消除术中内脏牵拉反应及患者的紧张情绪,临床麻醉中大多辅助以镇痛镇静药。布托啡诺是一种阿片受体激动-拮抗药,起效快,镇痛作用强,兼有镇静作用,将其与咪唑安定(力月西,恩华药业)合用辅助硬膜外麻醉用于腹部手术,取得较好的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泌尿系统侧卧位手术以往麻醉大多选用单纯硬膜外阻滞,但因肌松效果欠佳,内脏牵拉反应大,已逐渐少用。近年来,我院对泌尿系统侧卧位手术采用双间隙腰硬联合阻滞,并与单纯硬膜外阻滞效果进行对照研究 相似文献
19.
20.
子宫切除手术特点为盆腔深部和阴道操作,要求麻醉有充分的镇痛和肌肉松弛,控制麻醉平面要求在T6-S4之间共需阻滞15对以上脊神经,这样才能使腹肌松弛,肠管塌陷,病人对牵拉子宫和阴道无疼痛、恶心、呕吐、鼓肠等不良反应。在传统上一般采用双管连续硬膜外麻醉(CEA),但从临床实践看,双管硬膜外麻醉无法完全阻滞盆腔神经丛,常可出现比较明显或严重的内脏牵拉反应。近几年随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