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孙云廷 《中医药学刊》2006,24(6):1111-1112
针灸学是中西医结合专业的必修课,本院开办5年制中西医结合专业已有多年,该专业的教学既不同于中医院校的中医专业,又不同于西医院校的西医专业。中西医的理论基础和思维方式差别电比较大,针灸学作为中医课程的一部分,如何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接受、运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新的课题。以前笔者缺乏此方面的教学经验,故在实践中根据本院实际情况,注重了教材教法的研究和改革,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现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中医诊断学是中医基本理论与临床各科的桥梁课,也是中医、中西医结合专业的主要课程。五年制中西医结合专业的中医诊断学教学,既不同于中医院校的中医专业,又不同于西医院校的西医专业。为提高中西医结合专业的中医诊断学教学质量,现对中医诊断学的教学方法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3.
中医基础理论是中医学入门学习的必修课和基础课,是研究和学习中医其他各门课的基础,是中医理论体系的主要课程。自2001年始,我院开办5年制中西医结合专业,此专业的教学既不同于中医院校的中医专业,又不同于西医院校的西医专业。以前笔者缺乏此方面的教学经验,故在实践中根据实际情况,注重了教材教法的研究和改革,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现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针灸学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研究经络、腧穴及刺灸方法,探讨运用针灸防治疾病规律的一门学科,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大多数西医院校都设有针灸学课程,这是我国医学教育的一大特色,也是推广中医、培养中西医结合人才的重要途径。虽然针灸学是高等医学院校中医课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5.
针灸学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研究经络、腧穴及刺灸方法,探讨运用针灸方法防治疾病的一门学科,具有很强的操作性,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等医学院校中医课的重要内容.笔者在我校(新疆医科大学)执教针灸学6年,因不同于中医院校学生的教学目标,加之教学时数的限制和中西医体系思维方式的差别,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让西医学生领会、掌握针灸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成为我们所面临的重要教学问题.在此谈谈一些体会与思考.  相似文献   

6.
中医临床思维的培养是中西医结合研究生教学的重点,针对目前西医院校中西医结合专业教育学时、教材、师资等诸多制约因素,本文从加强中医经典的学习、构建开放式实践教学模式、建设导师团队负责制、注重临床轮转及出科考核等方面论述,以期逐步提高西医院校中西医结合研究生的培养水平。  相似文献   

7.
针对西医院校少数民族医学生学习针灸学的特殊性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谈几点体会:加强汉语基础学习,传承中医针灸文化精髓;激发学习针灸学的兴趣;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充分利用多媒体,增强感性认识;加强临床实践,以提高针灸学教学质量,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实用的知识和技能,为边疆地区的中西医结合人才的培养奠定一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针灸标准的发展与《针灸学》教材内容的更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针灸学》教材内容的现状 《针灸学》教材,目前的现状是多层次并存。从出版社来分,主要有高等教育出版社、科学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等等;从版本分析,从1984年的五版教材向六版、七版教材的不断升级;从教材层次分析,有中等教育、高职高专、本科、七年制教材等等;从教材分类来看,有规划教材、创新教材、精编教材、实训教材、案例式教材、特色教材、双语教材等等;从使用对象来看,有供中医专业、中西医结合专业、西医院校使用对象的差异。  相似文献   

9.
临床实践教学作为医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医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妇产科学》是临床教学中的主干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而《妇产科学》的临床实习是医学院校教育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之一。本院于2002年正式成立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属于西医院校中的中西医结合专业,同中医院校相比,西医院校中医系的办学条件存在很大差异。  相似文献   

10.
西医院校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目前我国西医院校开办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所面临的诸多问题,从分析当前开办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的必要性和有利条件、如何确定中西医结合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和基本模式、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特点、如何培养中医思维能力、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科学安排临床实习六个方面做了探讨。其中在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方面,提出了优化中医基础课程、扎实西医基础课程、开设中西医结合桥梁课程、结合实际合理选择临床课程教材的观点。  相似文献   

11.
21世纪中国针灸学发展展望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针灸学是世界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针灸学尤其是中国针灸学的发展趋势是全世界针灸同仁共同关心的课题。我们根据20世纪50年代以来针灸医疗、教学和科学研究的进展状况,预计21世纪中国针灸学将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发展。1.中医辨证与西医辨病的知识和技术的结合将在更高水平上形成新的医学诊断模式中医辨证与西医辨病相结合是公认的中西医结合的好形式,目前这种结合还处在“拼盘”阶段。随着四诊客观化、微观辨证、病与证的关系及病证计算机辅助诊断等研究的发展,用中医整体理论为指导的、集宏观辨证与微观辨证于一体的、病证融…  相似文献   

12.
结合河北医科大学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培养模式,探索建立“以学生为中心、以实践为主导,建立医学人文思想”的教学理念,探讨如何做到理论、实践相统一,充分调动学生的求知和实践的积极性。同时,根据教育部相关政策的要求,加强思政育人,探讨如何将课程思政融入针灸学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去,从而全面提升西医院校针灸学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3.
根据《针灸学》在中医院校中医、中西医结合专业学生中教学效果不佳,学生重视理论知识、动手能力差的现状,分析原因可能与陈旧的教学模式、实训时间不足、学生主动性缺乏等有关。笔者提出《针灸学》教学应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以面向医疗工作岗位为依托,从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师资力量、实践基地等多方面进行创新和改革。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论述了鲁之俊对当代针灸学作出的三方面贡献:一是确定了针灸学的实用性价值;二是在探索针灸学科学化中,不仅充分利用现代医学知识来整理针灸学著作,而且在西医学习中医、团结中西医等方面做了大量开拓性的工作;三是重视中医针灸学的国际交流,积极致力于针灸医学组织的建设。  相似文献   

15.
鲁之俊与针灸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汪丝益  鲁崎唔 《中国针灸》2006,26(11):809-813
著名外科学家和针灸学家鲁之俊同志是卫生战线业绩卓著的领导干部。他是中国共产党内西医学习中医的带头人、现中国中医科学院的主要创建人和新中国中医科研和中西医结合事业的奠基人。本文概括回顾了鲁之俊学习、应用针灸疗法的历程和几十年来他忠实执行党的团结中西医的方针,为包括针灸学在内的中医药学的发展所做的部分工作。  相似文献   

16.
40年前我加入了“西医学习中医”的队伍 ,成为中西医结合队伍的一员。经历了学习中医、应用中医、研究中医、发展中医的过程。迄今仍工作在中西医结合医教研的第一线 ,深深体会到中西医是两个不同的理论体系 ,各具所长、各有所短。中医重宏观、西医重微观 ;中医重整体、西医重局部 ;中医重辨证、西医重辨病。通过中国中西医结合 4 0年 ,取长补短 ,进行了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宏观与微观结合、整体与局部结合、治本与治标相结合的研究 ,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如何更好地将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成就引进到教学及国际交流中 ,在西医院校及培养学生走向世…  相似文献   

17.
中医院校本科护理专业学生培养,既要掌握西医护理相关知识,同时要学习中医护理内容,学生的学习任务繁重,因此在课程设置、理论教学和实践性教学等方面更需要进一步探索研究,优化中西医护理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是保证能够培养中西医结合高级护理人才的重要环节,是迫切需要探索和解决的重点。  相似文献   

18.
《针灸学》是中医类院校中医专业、中西医临床专业等专业的必修课。针灸学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研究经络腧穴、刺灸技术和治疗方法,探讨针灸防治疾病规律,阐明针灸作用机理的一门学科。该门课程教学内容涵盖广泛,但教学时数较少,这是任课教师必须解决的问题。现通过对教材内容的重组、内容不足地方的改进、内容的补充等方法解决上述矛盾,以期给同道提供参考,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针灸学属于西医院校本科生中医学必修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该课程内容过多,与其分配的课时不匹配,缺乏相关课前辅导,概念非常抽象,使得大部分西医专业学生都感到难以理解,造成学习上的困难,且该问题长期无法得到圆满解决。文章从“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出发,结合针灸学课程的特点和对授课对象五年制与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西医学生的学情分析,提出在西医院校开设针灸学理论与实践本科课程。通过对课程目标、课程安排、课程内容、课程评价等方面的探索,使该课程内容能更好地契合学生特点,以期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20.
在探讨中西医结合高等本科教育培养模式问题上,中医教育界一直存在争议。我校作为全国最早开办中西医结合本科专业教育的院校之一,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率先提出“两个基础,一个临床”的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设置,即中医基础和西医基础课程分别由中医、西医讲,临床课程中、西医结合在一起讲。中西医结合外科学是中西医结合本科专业临床主干课程之一,我们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针对如何实施中西医一体化教学模式.进行了初步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