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目的:探讨分析保留部分胸大肌的乳腺癌根治术在基层医院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自2009年至今来我院进行乳腺癌根治术并采用保留部分胸大肌的术式的患者54例进行临床资料分析.Ⅰ期患者14例,Ⅱ期患者24例,Ⅲ期患者16例.结果:本组报告54例患者均实施保留部分胸大肌的乳腺癌根治术.Ⅰ期患者5年生存13例,生存率为92.9%;Ⅱ期患者5年生存20例,生存率为83.3%;Ⅲ期患者5年生存7例,生存率为43.8%.结论:术式保留了部分胸大肌,术后观察效果较好,且并发症少,操作简单,易于掌握,值得基层医院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分析保留部分胸大肌的乳腺癌根治术在基层医院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自2009年至今来我院进行乳腺癌根治术并采用保留部分胸大肌的术式的患者54例进行临床资料分析.Ⅰ期患者14例,Ⅱ期患者24例,Ⅲ期患者16例.结果:本组报告54例患者均实施保留部分胸大肌的乳腺癌根治术.Ⅰ期患者5年生存13例,生存率为92.9%;Ⅱ期患者5年生存20例,生存率为83.3%;Ⅲ期患者5年生存7例,生存率为43.8%.结论:术式保留了部分胸大肌,术后观察效果较好,且并发症少,操作简单,易于掌握,值得基层医院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3.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是目前临床上治疗Ⅰ ,Ⅱ期乳腺癌常用的手术 ,分为Patey及Auohincloss 2种术式。两者的区别为前者切除了胸小肌 ,同时进行了完整的腋窝淋巴结清扫 ;而后者则保留胸小肌 ,腋窝淋巴结只能清扫到胸小肌肉缘水平 ,即不清扫锁骨下淋巴结 ,以往资料统计对预后无明显差别 ,故目前临床上常采用Auohincloss术式。 1996— 2 0 0 1年 ,我院对Ⅰ ,Ⅱ期乳腺癌常规施行Patey术式 ,总结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共 12 5例 ,均为女性 ,均为术前诊断的Ⅰ ,Ⅱ期乳腺癌。其中Ⅰ期 2 7例 ,Ⅱ期 98例 ;年龄 32~ 6 9岁。 4例手术中发现胸肌间淋巴…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经胸锁乳突肌内缘小切口甲状腺手术治疗单侧甲状腺良性疾病的效果。方法:选择邓州市人民医院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诊治的60例单侧甲状腺良性疾病患者,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颈前低位弧形切口甲状腺手术,观察组采用经胸锁乳突肌内缘小切口甲状腺手术,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围手术期相关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手术切口长度、手术用时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单侧甲状腺良性疾病患者进行经胸锁乳突肌内缘小切口甲状腺手术的安全性高,术后并发症少,有助于患者快速康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比经胸锁乳突肌内侧缘入路与颈白线正中入路术式在甲状腺再次手术中的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安阳地区医院收治的甲状腺再次手术患者11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8例。对照组实施经颈白线入路术式,观察组实施经胸锁乳突肌内侧缘入路术式。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甲状腺显露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结果:观察组甲状腺显露时间早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胸锁乳突肌内侧缘入路术式可充分暴露甲状腺,获得清晰的解剖层次和视野,还能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老年普胸手术患者围术期处理体会。方法:对我院150例60岁以上老年患者施行普胸手术的围术期处理进行分析。结果:术后循环系统并发症61例,呼吸系统并发症21例。围术期死亡2例,随访121例,术后1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88.3%和65%。结论:只要病例选择恰当,老年患者施行普胸手术围手术期基本安全。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经椎旁肌入路微创小切口在胸腰椎骨折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7年5月于我院接受胸腰椎骨折手术的8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2例。研究组选择椎旁肌入路,对照组选择传统后正中入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疗效。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虽短于对照组,数据差异不大(P0.05)。就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切口引流量及疼痛指数而言研究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椎旁肌入路微创小切口应用于胸腰椎骨折手术中,不仅能减少术中出血量术后切口引流量,缩短手术时间,还可减轻患者的疼痛指数,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经椎旁肌间隙入路短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椎单节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采用经椎旁肌间隙入路短节段固定治疗的40例新鲜单节段胸腰椎骨折患者进行了随访观察,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并发症情况及伤椎Cobb角变化,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恢复情况,记录患者术前、术后1个月、末次随访时腰背痛视觉模拟评分等指标来评价手术效果.结果:40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经28 ~60个月随访.术后1周椎体前缘高度恢复达到(92.3±3.7)%,比术前平均增加33.2%;术后1周Cobb角度(4.56±1.91)°,比术前平均下降14.91°,末次随访时伤椎前缘高度、Cobb角均无明显改变,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腰背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明显下降,所有患者均无腰背部酸痛僵硬等症状,功能恢复良好.结论:经椎旁肌间隙入路短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椎单节段骨折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的特点,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是治疗的最根本的方法.皮肤并发症是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皮肤并发症的发生不仅增加了病人的痛苦,延长了住院时间,还影响对患者的进一步治疗和预后.笔者对60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分别采用自制弹力胸带包扎与无胸带包扎法,明显降低了术后伤口发生积液及皮瓣坏死等并发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并分析胸腰椎结核前路手术的并发症及其防治的方法。方法:选取我院在2010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胸腰椎结核前路手术患者90例,其中男46例,女44例,年龄19~80岁,平均(38.7±7.9)岁。患者中T4~T10 30例,T11~L1 34例,L2~L4 26例。统计患者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的例数,并分析其发生原因。结果:随访6~36个月,平均(19.4±3.7)个月。共17例(18.9%)发生并发症,包括术中并发症7例,其中肋间神经损伤的有5例,淋巴管漏的有2例;术后并发症有10例,其中结核复发有3例,肺不张有3例,螺钉切割椎体进入椎间隙有2例,深静脉血栓形成有2例。结论:医生需熟悉手术适应证,解剖熟练,术中仔细操作,努力提高手术技巧,清除病灶,减少脊柱结核前路手术的并发症的发生,帮助患者早日恢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直肠癌外科治疗的术式选择及其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59例直肠癌患者外科手术治疗情况,其中施行Miles手术32例,双吻合器吻合14例,手术缝合6例,姑息性手术7例。结果:57例治愈出院,2例死亡,其中多器官衰竭死亡1例,肺内感染死亡1例,均为70岁以上高龄病人。发生并发症15例。结论:直肠癌患者应根据肿瘤部位、恶性程度、Dukes分期而采用不同的术式,应注意从手术技巧的改进与提高上来防治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后路经椎旁肌间隙入路、伤椎置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段爆裂性骨折疗效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2013年12月收治的52例胸腰椎骨折患者的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传统剥离椎旁肌入路内固定组(传统组,25例)和经椎旁肌间隙入路内固定组(经肌间隙组,27例)。分析比较两种手术方式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手术前、后和末次随访时的VAS疼痛评分,术后损伤节段的局部后凸角(LKA)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随访8~24个月,平均18.2个月,所有病例均获得完整随访,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48 h及末次随访VAS评分相比,经肌间隙组显著低于传统组(P0.05),两组在伤椎高度矫正及局部Cobb角丢失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正中小切口经椎旁肌间隙入路结合伤椎置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段爆裂性骨折疗效确切,具有创伤小、出血少、骨折复位佳、术后并发症少的优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中医护理技术对减少乳腺癌术后并发症的临床效果。方法:164例行乳腺癌手术患者,按入院登记薄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82例。对照组给予乳腺癌术后常规护理措施,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中医护理技术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皮下积液、皮瓣坏死、患肢水肿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手术完成7d内,研究组出现皮下积液2例,患肢轻度水肿4例,未出现皮瓣坏死以及中、重度水肿。对照组出现皮下积液4例,皮瓣坏死1例,患肢轻度水肿6例,未出现中、重度水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乳腺癌术后患者采取中医护理技术进行护理,可以有效地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缓解患者疼痛,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护理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与传统开腹手术临床疗效的差异性。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来汝南县人民医院就诊的子宫肌瘤患者共115例,对患者进行B超和细胞学检查,确诊子宫肌瘤并排除肿瘤癌变,在征得患者及其家属同意后,随机将患者分成两组,其中观察组60例,对照组55例。对观察组患者采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开腹手术剔除子宫肌瘤,患者术后均给予抗菌药物治疗,防治出现感染。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伤口愈合情况、排气时间、住院天数等情况,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术后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采用腹腔镜手术的观察组手术时间要比采用传统手术的对照组时间长,但其出血量要小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时间、住院时间都要短于采用传统手术的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出现,观察组的总并发症发生率(6.67%)要明显低于对照组总并发症发生率(16.36%),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是一种有效的子宫肌瘤治疗方案,需加强医生技术培训,并做好术前详细检查。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比较甲状腺小切口与常规术式治疗甲状腺结节临床效果差异。方法:将2011年1月-2012年12月南宁市第九人民医院收治的甲状腺结节患者150例以随机抽样方法分为常规组(75例)和小切口组(75例),分别采用常规术式和小切口术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随访复发率等。结果:小切口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等围手术期指标均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小切口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同时小切口组患者随访复发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与常规术式相比,甲状腺小切口术式治疗甲状腺结节在减少术中创伤,促进术后康复,降低术后并发症及复发风险方面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一种简便、有效的手术进路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方法:在采用髋关节后外侧手术进路基础上,不通过切断臀中、小肌及股外旋肌群来显露术野,而是仅切断股方肌后,利用股骨颈骨折形成假关节异常活动,采取回旋手法,来充分显露股骨大、小粗隆及髋关节。作者从2009年1月-2013年6月采用此入路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22例。结果:全组患者无手术死亡及术后感染、骨折与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术后随访6-12个月,总优良率为95.4%,其中3例患者术后发生轻度跛行,1例患者患肢短缩达到2cm,1例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无术后髋关节脱位病例。结论:作者认为此手术进路有操作简便、安全、微创、缩短手术时间、出血少、术后功能恢复快等优点,是一种可行的手术方法,可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老年乳腺癌术后并发症的临床特点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98例老年乳腺癌患者术后并发症的临床资料,并选择同期青年乳腺癌患者33例作对照。结果老年组术后并发症的总例次为65例占66%,较同期青年组术后并发症率高(P<0.05);老年组中术前有共存病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高于手术前无共存病患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老年乳腺癌术后最主要的并发症仍然是皮瓣坏死、上肢功能受限、皮下积液等。充分的术前准备、合适的术中处理、正确的术后治疗是老年乳腺癌治疗的关键,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我院自2003年9月以来采用改良根治术治疗乳腺癌,术后功能及外形恢复良好,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本组患者年龄20~45岁18例,46~50岁26岁,50岁以上30例。根据乳腺癌TNM分期属期3例,期28例,期43例。治疗方法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实际上仍遵循Halated结清除范围同根治术;一是保留胸大肌、胸小肌,淋巴结清除时腋上组淋巴结不能清除。治疗结果及讨论根据以上病例观察,、、期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其治疗效果同于根治术,且能保留患者侧上肢的良好功能,减轻术后胸部的毁坏程度。乳腺是多种内分泌激素的靶器官,如雌激素、孕激素及泌乳素等,其中雌酮及雌二醇…  相似文献   

19.
结直肠癌术后常见并发症病因及防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术后并发症的病因与防治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05年1月—2008年2月收治的402例结直肠癌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23例(30.6%)患者出现并发症:切口并发症占12.9%,呼吸系统并发症占5.0%。围手术期死亡4例,病死率0.8%。60岁以下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0.2%)明显低于60岁以上患者(34.9%)(P<0.01),急诊手术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5.2%)明显高于择期手术患者(26.4%)(P<0.05),术前有并存疾病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5.7%)明显高于无并存疾病患者(21.5%)(P<0.001)。结论结直肠癌术后出现并发症重在预防,积极的预防、合理的治疗、规范的操作是减少并发症、提高疗效的关键。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与年龄、有无并存疾病以及是否为急诊、择期手术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肩关节外侧入路与胸大肌三角肌入路锁定加压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采用肩关节外侧入路锁定加压接骨板内固定治疗40例(肩关节外侧入路组),采用胸大肌三角肌入路锁定加压接骨板内固定治疗40例(胸大肌三角肌入路组)。男49例,女31例。年龄62~74岁,中位数68岁。按照肱骨近端骨折的Neer分型标准,二部分骨折24例、三部分骨折41例、四部分骨折15例。受伤至手术时间3~19 h,中位数11 h。比较2组患者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并采用Neer肩关节评分标准评价综合疗效。结果:肩关节外侧入路组的切口长度及手术时间均短于胸大肌三角肌入路组[(6.94±1.28)cm,(13.94±2.67)cm,t=14.952,P=0.000;(66.73±17.45)min,(91.14±20.62)min,t=5.715,P=0.000],术中出血量少于胸大肌三角肌入路组[(124.54±50.37)mL,(303.41±66.21)mL,t=13.598,P=0.000]。术前2组患者的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86,P=0.776);术后3个月,2组患者的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均较术前增高[(40.64±5.38)分,(82.66±6.45)分,t=31.641,P=0.000;(40.98±5.26)分,(75.52±5.67)分,t=28.245,P=0.000],且肩关节外侧入路组的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高于胸大肌三角肌入路组(t=5.258,P=0.000)。术后6个月,肩关节外侧入路组综合疗效优28例、良9例、可3例,胸大肌三角肌入路组综合疗效优19例、良8例、可10例、差3例,肩关节外侧入路组的综合疗效优于胸大肌三角肌入路组(Z=-2.511,P=0.012)。肩关节外侧入路组1例出现切口感染,胸大肌三角肌入路组5例出现切口感染、3例出现肱骨头无菌性坏死、1例出现螺钉松动,肩关节外侧入路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胸大肌三角肌入路组(χ~2=7.314,P=0.007)。结论:采用肩关节外侧入路锁定加压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比采用胸大肌三角肌入路的切口长度及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肩关节功能及综合疗效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