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EHFV标准株A9,R22和鲁宁-84刘、鲁宁-84肖、R-36的Vero E6细胞培养液经蔗糖密度梯度离心和免疫沉淀后进行SDS-PAGE,结果均存在NP、G_2和G_1 3种结构蛋白,但不同型别EHFV的结构蛋白分子量略有差异,经Western-blot分析发现5株EHFV的NP至少存在50,49和52kd 3种分子量,同时发现R-36株NP与抗姬鼠型和家鼠型EHFV-NP的McAb均有较强反应,证明属于混合型。  相似文献   

2.
流行必出血热病毒结构蛋白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EHFV标准株A9,R22和鲁宁-84刘、鲁宁-84肖、R-36的VeroE6细胞培养液经蔗糖密度梯度离心和免疫沉淀后进行SDS-PAGE,结果均存在NP、G2和G13种结构蛋白,但不同型别EHFV的结构蛋白分子量略有差异,经Western-blot分析发现5株EHFV的NP至少存在50,49和52kd3种分子量,同时发现R-36株NP与抗姬鼠型和家鼠型EHFV-NP的McAb均有较强反应,证明了属于混合型。  相似文献   

3.
用差速离心和蔗糖密度梯度离心技术从鲁宁—84刘株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HFV)的细胞培养液中浓缩和提纯出病毒颗粒。病毒经SDS裂解后,进行其结构多肽的SDS—Disc—PAGE。结果表明,EHFV鲁宁—84刘株具有六种结构多肽,分子量分别为VP_1128K、VP_2104K、VP_379K、VP_459K、VP_51K、VP_610K道尔顿,其中VP_1、VP_2和VP_4是三种主要结构多肽,VP_1和VP_4是糖多肽。  相似文献   

4.
利钠肽(natriureic peptide,NP)家族由心钠肽(a-trial NP,ANP)、脑钠肽(brain NP,BNP)、C型利钠肽(C-type NP,CNP)和树眼镜蛇属利钠肽(den-droaspisNP,DNP)4种短肽类物质组成。它们具有相似的生理作用,包括利钠、利尿、血管舒张等,并抑制兴奋的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enin-angiorensin-aldosterone system,RAAS)及交感神经系统。它们结构相似:中央由17个氨基酸通过二硫键连接构成一环状结构,此环状结构对于受体识别和其生物学功能是必不可少的〔1〕。NP的受体有:NPR-A、B、C。前两者为膜结合鸟嘌呤环化酶受体,经环磷酸…  相似文献   

5.
心力衰竭的血浆标志物--B型利钠肽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B型利钠肽(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BNP)是属于利钠肽(Natriuretic Peptide,NP)家族中的一员.利钠肽家族主要包括A型利钠肽(ANP),或称心房肽、BNP、C型利钠肽(CNP)、肾利钠肽(Renal Natriuretic Peptide,Urodilatin)及树眼镜蛇属利钠肽(Dendroaspis Natriuretic Peptide,DNP),结构上都有一个17-氨基酸二硫化物环(图1).  相似文献   

6.
应用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HFV)单克隆抗体(McAb)对不同来源的EHFV抗原组份进行了研究,结果McAb A_(25-1)和A_(35)可与7株EHFV的49.6ku(50kd)多肽发生反应,McAb5H_5仅识别6株EHFV的49.6ku多肽,提示EHFV这一多肽上可能具有属特异性抗原决定簇。  相似文献   

7.
人类和非人类脊椎动物利钠肽家族(NP)包括A型(ANP)、B型(BNP)、C型(CNP)、D型(DNP)、V型(VNP)利钠肽和肾型肽尿扩张素。其受体有3种,其中受体A和B作为鸟苷酰环化酶配对受体起生物学效应,受体C作为细胞质主受体起清除肽分子和可能的调节细胞增生的作用。利钠肽的作用为维持循环系统的容量、渗透压和压力调节的稳态,并在心肌结构和功能控制中起自分泌和旁分泌的作用。BNP的生物学效应包括扩张血管、利尿、排钠、拮抗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及抗心肌纤维化。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六味地黄丸治疗肾阴虚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对骨密度、骨转换标志物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纳入2019年1—6月于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就诊的120例肾阴虚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六味地黄丸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治疗1年。检测治疗前后骨转换标志物血清Ⅰ型原胶原氨基末端前肽(P1NP)和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的表达水平和腰髋部骨密度。应用SF-36量表评估,对比治疗前后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P1NP、β-CTX及腰椎、髋部骨密度均较入组时明显改变,2组组间血清P1NP、β-CTX及腰椎、髋部骨密度的平均百分比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1NP:t=-12.902,P<0.001;β-CTX:t=-3.646,P<0.001;腰椎:t=13.814,P<0.001;髋部:t=21.606,P<0.001),六味地黄丸组优于对照组。入组时,六味地黄丸组和对照组SF-36量表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SF-36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均P<0.001),...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创伤性骨折延迟愈合患者血清骨形成标志物骨特异碱性磷酸酶(BSAP)、骨钙素N端中分子片段(N-MID)、1型前胶原氨基末端前肽(P1NP)和骨吸收标志物β-胶原降解产物(β-crosslaps)的表达水平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本院收治的84例胫骨干骨折延迟愈合患者(延迟愈合组),另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骨代谢生化指标与绝经后骨质疏松性腰椎骨折相关性,进而预测绝经后骨质疏松性合并腰椎骨折风险。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腰椎无骨折患者50例和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合并腰椎骨折患者50例,记录并观察髋部、腰椎骨密度、骨代谢生化标志物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1NP)、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骨钙素 N 端中分子(N-MID)、25-羟基维生素 D[25-(OH)VitD]和血清 Ca2+。结果 P1NP、β-CTX 和25-(OH)VitD 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绝经后骨质疏松性腰椎骨折与血清 P1NP 呈正相关(P <0.05),25-(OH)VitD 呈负相关(P <0.05),β-CTX 无相关性(P >0.05)。结论骨代谢标志物 P1NP、25-(OH)VitD 能够很好地预测绝经后骨质疏松腰椎骨折风险,骨密度预测骨质疏松症骨折风险具有一定局限性。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导从湖北疫区不同动物宿主分离的5株EHFV,用21个单克隆抗体经间接免疫荧光法对其抗原性进行了比较,5株EHFV均属野鼠型,但彼此间稍有差别,与国内其他省份和南朝鲜76-118等8株比较,抗原决定簇似乎要少些。  相似文献   

12.
腮腺炎病毒Enders株和M_(56-1)株的结构蛋白经SDS-PAGE后,用~(125)I分别标记VP1-4,酶解并进行肽图分析,结果两组病毒VP1-4肽图差异明显,表明毒株间编码结构蛋白的基因不同。  相似文献   

13.
用两株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HF)感染体外培养的人脐带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观察EHFV对HUVEC形态学和分泌前列环素(PGI2)的影响。结果发现:感染EHFV的HUVEC未出现明显的细胞病变,但PGI2的分泌显著增加。研究结果揭示:EHFV可直接刺激血管内皮细胞分泌PGI2,可能是引起流行性出血热患者病程初期血浆PGI2水平升高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用已知抗 EHF 病毒核蛋白的 McAb A_(35)偶联于 Sepharose 4B 免疫吸咐柱进行亲和层析,纯化 EHF 病毒 A_9株抗原,再用高压液相色谱进一步分离纯化.所获纯化样品用不同特性的单克隆抗体、EHF 患者血清及正常人血清。通过 ELISA 间接法鉴定为 EHF 病毒特异性的;经 SDS-PAGE 测定其相对分子质量为49.6ku;并经 EHF 病毒 S、M 片段的 cDNA(PS86,PM 56)斑点杂交试验证实其中不含有核酸.且其比活性高于亲和层析纯化样品十几倍.HPLC 纯化 NP 仍具有血凝活性,并可被特异性抗体所抑制,将其免疫小鼠后,血清中可检出血凝抑制抗体,但无中和抗体.提示 EHF 病毒 A_9株的核蛋白上可能具有血凝活性结合位点的存在.  相似文献   

15.
用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HFV)陈株血凝素(HAN)免疫Balb/C小鼠,取其脾细胞与骨髓瘤细胞SP2/0融合,杂交瘤生长孔率为60%,阳性率为22%,三次克隆化培养阳性率达100%,通过筛选建立一株杂交瘤细胞1H8。其腹水单克隆抗体(McAb)的间接免疫荧光滴度为1:16×10~4,其血凝抑制滴度为1:5120。经染色体核型分析,1H8杂交细胞染色体为85—105条,每个细胞均含1—2条中着丝点标记染色体。经琼脂双扩散试验,1H8McAb属IgG2b亚类。该McAb与17株不同来源的EHFV都有免疫荧光反应,且对5株不同来源的EHFV—HAN具有血凝抑制活性。故1H8为血凝抑制抗体。这说明17株EHFV都具有血凝素抗原决定簇,但是1H8McAb对它们具有不同的活性。  相似文献   

16.
G Wu 《中华医学杂志》1992,72(8):481-3, 510
To further elucidate the role of Leptotrombidium scutellare in transmission of epidemic hemorrhagic fever virus (EHFV), a series of studies were carried out from 1988 to 1990. EHFV was isolated from both larvae of free mites collected from the grassland of endemic areas and larvae of filial mites hatched in the laboratory. The suckling mice bitten by these larvae were infected by EHFV. Because only the larvae of chigger mite can bite vertebrate hosts and only take a full meal in its entire life cycle, the pathogen carried by it can only be originated from its parent mite via transovarial route. Thus it can be confirmed that the natural infection of EHFV in these mites is transferred via transovarial transmission. The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L (L.) scutellare can naturally be infected by EHFV; EHFV can be transmitted to the vertebrate host by biting of the larvae and can be transferred via transovarial transmission in mites; and therefore, L (L.) scutellare can serve as a transmitting vector of EHF.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Wnt7b基因及Wnt信号系统分子对小鼠脊髓发育的作用。方法:基因测序比较A/J和C57BL/6J两种小鼠Wnt7b基因开放阅读框架序列差异;以RT-PCR方法测定Wnt7b基因在两种小鼠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免疫组化法测定Frizzled在2种孕14天胎鼠脊髓上的表达和分布。结果:测序结果中发现两种小鼠Wnt7b开放阅读框架序列结构具有差异;在2种小鼠8种组织中,脊髓、肌肉、脾和肾中的Wnt7b基因表达具有明显差异;免疫组化的测定表明,发育14天的胎鼠脊髓上的Frizzled表达强度和分布范围具有显著差异,尤其是A/J小鼠在神经管周围表达明显强于C57BL/6J。结论:基因表达差异和基因结构差异提示,Wnt7b基因与脊髓发育具有一定的关联,应为一脊髓发育候选基因;Frizzled的强表达与脊髓发育的抑制相关,Wnt7b的信号转导途径介导了控制脊髓发育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道1987年9月,在某校大面积灭鼠的同时,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进行了鼠类流行性出血热(EHFV)病毒携带状况检查,结果查鼠肺219份,EHFV抗原阳性20份(9.1%),研究认为:用5/万敌鼠钠盐灭鼠对鼠肺检出EHFV抗原无影响;黄胸鼠、褐家鼠及其黑变型均可携带EHFV;其鼠密度与带病率呈正相关关系;雌鼠及成年鼠带病毒率明显高于雄鼠和非成年鼠。  相似文献   

19.
对4株不同来源的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HFV)的抗原进行免疫印渍分析。转印后,与其兔抗血清分别作交叉酶免疫染色,均出现一条共同的深染的区带,其分子量为52.5Kd。用A35单克隆抗体(McAb)或病人血清染色,亦见此区带。述一区带的多肽可能是EHFV引起机体免疫应答的主要抗原成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