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 毫秒
1.
目的 研究黄芪皂苷(AS)对X线辐照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增殖水平影响及其诱发DNA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细胞分为4组:空白组、AS组(50μg·mL-1 AS)、辐射组、辐射+AS组(50μg·mL-1 AS).药物干预3 d后,辐射组、辐射+AS组用2 Gy X线进行照射.用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黄芪不同有效成分对电离辐射致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DNA损伤的防护作用。方法:采用2 Gy X射线直接辐照BMSCs建立辐射细胞模型。采用CCK-8法检测不同质量浓度(25、50、75、100μg/m L)黄芪多糖、黄芪皂苷、黄芪黄酮辐射前干预1 d+辐射后干预1~5 d对辐射BMSCs增殖的影响,筛选给药浓度和辐射后继续干预时间。将辐射BMSCs分为辐射组、黄芪多糖组、黄芪皂苷组、黄芪黄酮组,后3组辐射前后均使用适宜的相应药物进行干预,另设空白组进行比较;采用胞浆分裂阻滞微核法检测辐射后干预适宜时间的微核细胞率和细胞微核率,免疫荧光法检测辐射后干预适宜时间细胞中53BP1焦点簇数量,并对不同时间点(0.5、2、12、24 h)的53BP1焦点簇数量进行比较。结果:与空白组比较,辐射组BMSCs的OD值显著降低(P<0.05或P<0.01);与辐射组比较,50μg/m L黄芪多糖、黄芪皂苷、黄芪黄酮继续干预2~3 d时BMSCs的OD值均显著升高,其余剂量组仅部分时间点有显著差异(P<0.05或P<0.01);综合考虑确定给药浓度为50μg/...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黄芪多糖对X射线照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分化的干预作用。方法采用CCK-8法筛选不同浓度的黄芪多糖作用于2Gy X射线辐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能力;细胞形态计数X射线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神经细胞数量的影响;甲苯胺蓝染色检测X射线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神经细胞中尼氏体的表达量;Western blot检测神经巢蛋白(Nestin)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表达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X射线照射后细胞增殖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单纯照射组比较,加药照射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水平显著增加(P<0.05),其中黄芪多糖浓度为50 mg·L~(-1)时促增殖作用最强,设为最佳药物浓度;单纯辐射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神经细胞的数量明显降低(P<0.05),当给予黄芪多糖干预后分化为神经细胞的数量明显上升(P<0.05);辐射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神经细胞中尼氏体的表达量降低(P<0.05),当给予黄芪多糖干预后,尼氏体的表达量明显增多;单纯辐射后Nestin及NSE表达量降低(P<0.05),而当给予黄芪多糖干预后,Nestin和NSE表达量升高(P<0.05)。结论黄芪多糖对电离辐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分化潜能的影响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黄芪多糖(Astragalus polysaccharide,APS)对多次X线电离辐射(ionizing radiation,IR)所致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stem cells,BMSCs)全基因组甲基化水平的影响。方法 采用APS作用于5次每次2 Gy X射线辐射的BMSCs,将BMSCs分为对照组、APS组、IR组和APS+IR组。采用胞质分裂阻断法测定微核形成率;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检测细胞核损伤;EPIGENTEK试剂盒检测各组BMSCs全基因组甲基化程度;Westernblotting检测各组BMSCs甲基转移酶DNMT3a、DNMT3b,甲基化CpG结合蛋白2(MeCP2)、甲基化CpG结合域蛋白2(MBD2)和各组BMSCs癌基因c-MycH-ras,抑癌基因P53P16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IR组微核数目和染色体畸变明显增加(P<0.01),BMSCs全基因组甲基化程度明显降低(P<0.01);与IR组比较,APS+IR组微核数目和染色体畸变减少(P<0.05),BMSCs全基因组甲基化程度升高(P<0.01)。在蛋白表达上,与对照组比较,IR组DNMT3a和MeCP2均明显降低(P<0.01),c-MycH-ras的表达明显升高,P53P16的表达显著降低(P<0.01);与IR组比较,APS+IR组DNMT3a和MeCP2明显升高(P<0.01或P<0.05),c-MycH-ras的表达降低(P<0.01),P53P16的表达显著升高(P<0.01)。结论 黄芪多糖能够防治多次X线辐射所致BMSCs全基因组甲基化水平,降低BMSCs的恶化风险。  相似文献   

5.
目的黄芪多糖(APS)对兔脂肪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ASCs)体外增殖的作用。方法提取兔ASCs进行培养,设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加入不同浓度APS注射液,对照组加常规培养液,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观察细胞的增殖率,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结果 APS浓度为1.95~3.90μg/mL时,对ASCs的增殖无明显影响(P>0.05);而浓度为7.80~1 000μg/mL时,对ASCs的增殖有明显抑制作用(P<0.01);在一定浓度范围内(25~100μg/mL),浓度对细胞增殖的影响不大,而与培养的时间有关,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对ASCs的抑制作用更加明显。结论低浓度APS对兔ASCs体外增殖无影响;高浓度APS对ASCs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脊髓损伤通常会引起损伤区域神经元数目减少,造成严重的功能障碍、截瘫或四肢瘫。目前,脊髓损伤还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案。脊髓损伤长期治疗主要包括康复训练,缓解疼痛,控制痉挛及预防并发症。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利用其自我更新及多向分化能力调节机体免疫系统减少神经退行性变并且增强修复效果、为损伤的神经系统提供营养支持,这使它成为临床应用热点。笔者就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和对脊髓损伤治疗的临床应用进行重点综述。  相似文献   

7.
8.
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千细胞(MSC)移植对脊髓半切损伤大鼠运动功能的修复作用。方法:20只成年D大鼠随机分为移植组(n=10)和对照组(n=10),均进行脊髓半切损伤。伤后1周,移植组于伤处移植大鼠MSC,而对照组仅注射等量PBS。分别于移植后1天、1周、2周、3周、4周用BBB评分观测大鼠的运动功能,并于移植后4周进行损伤脊髓的大体观察和组织学检测。结果:移植后1周两组动物运动功能恢复无明显差异。移植后2周、3周、4周,与对照组比较,移植组显著提高运动功能。移植后4周,移植组损伤脊髓的结构修复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脊髓半切损伤大鼠经MSC移植后能明显改善其运动功能和神经形态,MSC移植对脊髓半切损伤大鼠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移植对脑梗死大鼠的脑分化及神经功能的修复作用。方法 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再灌注组和MSCs移植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采用拴线法建立,术后对各组大鼠进行神经功能损害严重程度评分(NSS)及大脑组织切片观察比较。结果缺血1、7 d MSCs移植组大鼠NSS与另外两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14、21 d时MSCS移植组NSS均明显低于缺血对照组(P<0.05)。结论 MSCs在损伤后的脑组织内能够存活并且分化为神经元、胶质细胞等,对动物神经损伤后组织重建及功能恢复有一定的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对造血干细胞(HSCs)"干性"的保持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免疫磁珠分离纯化脐血HSCs-CD34+细胞,并分组培养:A组,CD34+细胞单独培养;B组,加细胞因子;C组,加细胞因子和MSCs(直接接触);D组,加细胞因子和MSCs(不接触);E组,加MSCs(直接接触);F组,加Mscs(不接触).0、7、14 d分别计扩增倍数、单位细胞数形成集落能力、CD34+比率,计数7 d时各组CD34+、CD34+CD38-比率.结果 随着时间延长扩增倍数增加(尤其B组),形成集落的能力和CD34+细胞比率渐下降,但E、F组下降不明显.结论 以MSCs为滋养层,对HSCs扩增作用不明显,但可更好地保持HSCs的"干性";这种保持"干性"的作用依赖于细胞与细胞间的相互黏附作用.  相似文献   

11.
脉冲场凝胶电泳检测电离辐射诱发DNA损伤及其修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芹  岳井银  穆传杰 《天津医药》2006,34(6):399-401
目的:评价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法检测电离辐射诱发小鼠脾细胞DNA损伤及其修复的可行性.方法:采用PFGE法测定不同剂量γ射线诱发小鼠脾细胞DNA单、双链断裂及4 Gyγ射线照射后不同时间脾细胞DNA单、双链断裂及其修复情况,并与未照射组(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γ射线照射小鼠后,脾细胞DNA单、双链断裂数目随照射剂量的增加均呈增加趋势,单链断裂数目多于双链,1 Gy所致DNA双链断裂及2 Gy所致DNA单链断裂显著高于对照组(t=2.668,P<0.05;t=5.117,P<0.01).以4 Gy照射后经过不同时间修复,单、双链断裂均呈下降趋势,起初DNA链断裂的修复为快速修复,1 h后大多数损伤已得到修复.单链断裂的修复速度高于双链,当修复时间超过2 h后,单链断裂又呈现上升趋势.结论:本实验方法有可能成为一种快速、敏感地检测活体动物细胞DNA损伤及其修复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前,干细胞来源外泌体可通过不同的方法对其进行鉴定及提取,从而为干细胞来源外泌体的研究奠定了基础。研究发现干细胞来源外泌体在非肿瘤环境下可通过免疫调节、抗炎、抗氧化、调节蛋白及促进组织功能恢复等方式参与机体的调节功能,在缺氧、脂多糖及转染等外源诱导作用下可干预干细胞分泌外泌体的功能及外泌体的分泌作用。而在肿瘤环境下,多数研究报道干细胞外泌体具有促肿瘤的作用,而通过基因转染干细胞衍生的外泌体对肿瘤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Ionizing radiation-induced formation of genomic DNA damage can be modulated by nearby chemical species such as heavy metal ions, which can lead to non-linear dose response. To investigate this phenomenon, we studied cell survival and formation of 8-hydroxyguanine (8-OHG) base modifications and double strand breaks (DSB) caused by combined action of cadmium (Cd) and gamma radiation in cultured medaka fish (Oryzias latipes) fibroblast cells. Our data show that the introduction of Cd leads to a significant decrease in the fraction of surviving cells and to increased sensitivity of cells to ionizing radiation (IR). Cd also appears to cause non-linear increases in radiation-induced yields of 8-OHG and DSB as dose-yield plots of these lesions exhibit non-linear S-shaped curves with a sharp increase in the yields of lesions in the 10–20 μM range of Cd concentrations. The combined action of ionizing radiation and Cd leads to increased DNA damage formation compared to the effects of the individual stressors. These results are consistent with a hypothesis that the presence of Cd modulates the efficiency of DNA repair systems thus causing increases in radiation-induced DNA damage formation and decreases in cell survival.  相似文献   

14.
幽门螺杆菌(Helicobcter pylori,H.pylori)感染、胃癌干细胞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是胃癌发生的主要因素.胃癌细胞与MSCs在胃癌微环境中相互作用,通过调节相关因子、信号通路、基因及蛋白的表达发挥促瘤作用.近年来研究发现外泌体是胃...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黄芪甲苷(astragaloside IV,AS-IV)预处理对提高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在体外缺氧环境下的增殖活力及抗凋亡能力的潜在机制。方法 设正常组、模型组和AS-IV不同浓度组;CCK-8法检测AS-IV对BMSCs细胞增殖活力的影响;通过H/SD诱导BMSCs凋亡细胞模型,TUNEL染色法评价各组细胞凋亡率;并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凋亡相关蛋白Bcl-xl、caspase-3的表达水平。结果 通过H/SD成功诱导BMSCs凋亡,不同浓度AS-IV干预组与对照组相比细胞增殖生存活力明显提高(P<0.01);AS-IV干预72 h与干预24 h相比,在AS-IV (1.28×10–5,2.56×10–5,5.12×10–5 mmol·L–1)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AS-IV (1.02×10–6 mmol·L–1)组间干预72 h与24 h相比无显著性差异;与模型组相比,AS-IV干预组随着干预浓度的增加细胞凋亡率逐渐下降(P<0.05);与模型组比较,AS-IV组Bcl-xl表达显著上调、caspase-3表达显著下调(P<0.01),AS-IV+AG490(JAK2阻断剂)组Bcl-xl、caspase-3的表达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AS-IV能促进BMSCs在缺氧环境下增殖能力和抗凋亡能力的提高,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调控JAK2通路影响Bcl-xl、caspase-3蛋白的表达。  相似文献   

16.
曹红彬  辛景义  梁军  李秀兰  于顺禄 《天津医药》2012,40(9):923-925,978
目的:研究骨髓基质细胞对移植肌腱在骨隧道内愈合方式的影响。方法:采用兔膝关节自体半腱肌重建前交叉韧带悬吊固定模型,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胶原海绵组和骨髓基质细胞(MSCs)组,MSCs组在骨隧道内植入骨髓基质细胞。分别于手术后4、8和12周采取组织,采用HE、Masson染色,观察骨隧道和肌腱移植物间的界面组织学特殊变化,分析腱骨愈合信息。结果:4周时MSCs组腱骨间充满结缔组织,空白对照组和胶原海绵组腱骨间有少量结缔组织;8周MSCs组形成Sharpey’s纤维,空白对照组合胶原海绵组无Sharpey’s纤维出现;12周时MSCs组形成大量Sharpey’s纤维,在移植肌腱和骨隧道之间有纤维软骨,矿化软骨形成,空白对照组和胶原海绵组出现Sharpey’s纤维,无矿化软骨形成。结论:MSCs对移植肌腱在骨隧道内的愈合起明显的促进作用,可以缩短腱骨愈合时间。  相似文献   

17.
人参茎叶皂苷对毛囊间充质干细胞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人参茎叶皂苷对毛囊间充质干细胞(hair follicle mesenchymal stem cell)的促增殖作用。方法:采用MTT法检测其是否增殖,筛选人参茎叶皂苷对毛囊间充质干细胞促增殖作用的有效浓度,流式细胞术研究加药后细胞周期。结果:当人参皂苷浓度为12.5μg/mL时对毛囊间充质干细胞的促增殖作用最强。结论:毛囊间充质干细胞是毛囊内发育成毛发的主要细胞之一,人参茎叶皂苷可能通过促进毛囊间充质干细胞增殖而促进毛发生长。  相似文献   

18.
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机制复杂,传统治疗方法对难治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治疗效果有限,难以得到满意的结果。间充质干细胞因具有强大的免疫调节功能,已被应用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移植物抗宿主病、糖尿病等疾病的治疗。综述间充质干细胞发挥免疫调节的机制、间充质干细胞移植临床前研究以及在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方面的临床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