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了解本地区阴沟肠杆菌高产AmpC酶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流行状况及其耐药性。方法:收集154株临床分离无重复阴沟肠杆菌,通过改良三维实验检测阴沟肠杆菌高产AmpC酶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运用K-B琼脂扩散法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在154株菌中,18.83%的菌株单产ESBLs,22.73%的菌株单产AmpC酶,5.19%的菌株同时产AmpC酶和ESBLs,53.25%的菌株AmpC酶和ESBLs均不产生。产不同类型β-内酰胺酶其耐药性有所不同。结论:本地区阴沟肠杆菌产AmpC酶和ESBLs的流行处于一个相对较高的水平。高产AmpC酶菌株对一、二、三代头孢菌素、头孢西丁、酶抑制剂复合制剂等高度耐药,对头孢吡肟敏感,而产ESBLs菌株对三代头孢菌素、头孢吡肟均不同程度耐药,而对各种酶抑制剂复合制剂保持较高的敏感性,因此,产Ampc酶及ES-BLs酶的细菌的耐药性不完全相同,产酶类型不同需选用不同类型的抗生素。  相似文献   

2.
She D  Liu Y 《中华医学杂志》2002,82(19):1355-1358
目的:研究AmpC酶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在阴沟肠杆菌中的流行情况及对其耐药性的影响。方法:琼脂稀释法测定最低抑菌浓度(MIC),三维试验、等电聚焦电泳、接合试验及聚合酶链反应分析耐药菌的产酶情况。结果:106株阴沟肠杆菌中,单纯高产AmpC酶者、单纯产ESBL者、高产AmpC酶并产ESBL者分别占16.0%、10.4%、13.2%。CTX-M型和SHV型ESBL的检出率分别为17.0%(18/106)和6.6%(7/106)。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对阴沟肠杆菌均有很好的抗菌活性(MIC90≤2цg/ml)。单纯高产AmpC酶菌对头孢吡肟、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和环丙沙星的敏感率均超过70%;单纯产ESBL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环丙沙星和阿米卡星的敏感率均超过60%;高产AmpC酶并产ESBL菌对除碳青霉烯类外的其他抗生素的敏感率均低于25%。结论:CTX-M型ESBL已经在阴沟肠杆菌中流行。产ESBL和高产AmpC酶同样是导致阴沟肠杆菌对第3代头孢菌素耐药的重要原因。ESBL在高产AmpC酶菌株中的流行增强了此类菌株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检测阴沟肠杆菌Amp C β-内酰胺酶(简称Amp C酶),尤其是持续高产Amp C酶的快速方法.方法:合成阴沟肠杆菌amp C和amp D引物,扩增标准及临床分离的阴沟肠杆菌中amp C和amp D的基因片段,判断待检阴沟肠杆菌是否产Amp C酶,尤其是否产持续高产Amp C酶,并用头孢西丁三维试验加以证实.结果:临床分离的214株阴沟肠杆菌中193株amp C基因扩增阳性,其中amp D扩增阴性者为16株;头孢西丁三维试验阳性18株,其中16株amp C基因扩增阳性而amp D扩增阴性,另有2株amp C和amp D均阳性.去阻遏持续高产型标准菌株amp C扩增阳性、amp D扩增阴性,野生型标准菌株amp C和amp D均扩增阴性.结论:用amp C和amp D引物扩增法可检出18株持续高产Amp C酶的阴沟肠杆菌中的16株,阳性率为88.89%.该方法可用于检测阴沟肠杆菌是否产持续高产Amp C酶.  相似文献   

4.
周群 《实用医技杂志》2005,12(20):2887-2888
目的:分析手术切口感染病人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 s)革兰阴性菌的发生及对10种抗生素耐药情况,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用NCCLS规定的表型确认试验检测178株革兰阴性杆菌是否产ESBL s,用纸片扩散法作药敏试验。结果:产ESBL s菌42株,检出率为23.6%,其中肺炎克雷伯菌20株、大肠埃希菌10株、阴沟肠杆菌6株、其他6株;产酶株对亚胺培南、氧哌嗪青霉素/三唑巴坦、丁胺卡那霉素的耐药率均低于20%,对其他7种抗生素耐药率均超过70%;多重耐药现象严重。结论:要注意产ESBL s革兰阴性菌所致手术切口感染,对ESBL s革兰阴性菌手术切口感染的治疗,亚胺培南可作为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5.
李兴禄  黄长武  马珺 《重庆医学》2003,32(3):303-305
目的:通过检测阴沟肠杆菌、产气肠杆菌、沙雷菌去阻遏持续高产AmpC酶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及其耐药性分析,揭示其主要耐药机制,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改良的酶提取物三维试验法,在常规NCCLS纸片扩散法基础上接种大肠杆菌ATCC25992,在头孢西丁和头孢曲松药敏纸片周围放射性切出琼脂小槽,待测菌的粗酶提取物在槽内扩散,分别进行AmpC和ESBL测定。结果:阴沟肠杆菌、产气肠杆菌、沙雷菌AmpC酶检出率分别为21.4%、0%、45.5%;AmpC酶+ESBL分别是10.7%、0%、45.5%。它们对青霉素类、一、二、三代头孢菌素类、头霉素类、单环β-内酰胺类、氟喹诺酮类、磺胺类及一些酶抑制剂复合抗生素耐药率60%-90%不等。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他啶、头孢吡肟耐药率小于50%。亚胺培南未检出耐药菌株。结论:AmpC酶及AmpC酶+ESBL的检出以沙雷菌最高、阴沟肠杆菌次之、产气肠杆菌未检出;临床经验用药可选用碳青霉烯类如亚胺培南四代头孢菌素如头孢吡肟、复合抗生素如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鲍曼不动杆菌院内感染株的产酶现状与耐药水平,为临床治疗与院感监控提供参考。方法按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菌株分离鉴定,以Nitrocefin法检测β-内酰胺酶,用三维试验与K-B法进行酶型分析与药敏试验。结果临床分离175株鲍曼不动杆菌,82.28%来自呼吸道。产β-内酰胺酶124株,阳性率70.9%,其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52株(41.9%),产头孢菌素酶(Am PC酶)70株(56.4%),产金属β-内酰胺酶(MBL)2株(1.6%)。本组菌株对常用抗菌药物广泛耐药,对头孢哌酮/舒巴坦(SCF)耐药率为37.7%,亚胺培南耐药率为1.1%(仅2株MBL耐药)。结论呼吸道是鲍曼不动杆菌院内感染主要途径;超广谱β-内酰胺酶与Am PC酶,是鲍曼不动杆菌主要耐药机制;减少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感染是抗击耐药菌主要策略。  相似文献   

7.
朱建峰  张雪松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3,26(8):1004-1005,1009
目的:以三维实验结果为标准,比较表型筛选法和双抑制剂扩散协同法试验检测产AmpC酶阴沟肠杆菌的可靠性。方法:收集2011年2月-2012年12月我院临床分离的阴沟肠杆菌39例,分别用三维实验、表型筛选法、双抑制剂扩散协同法试验检测产AmpC酶阴沟肠杆菌。结果:39株阴沟肠杆菌经三维试验检测出高产AmpC酶的阴沟肠杆菌10株,检出率为25.6%。表型筛选法特异性为69.0%,灵敏度为90.0%,检出效率为76.9%。双纸片协同试验特异性为93.1%,灵敏度为80.0%,检出效率为89.7%。结论:双抑制剂扩散协同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且与三维试验阳性检出率相当,是一种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我院及本地区肠杆菌科细菌产β-内酰胺酶及其耐药性的情况进行研究分析。方法:将我院分离出的202株肠杆菌科细菌,采用MicroScan autoSCAN-4型全自动细菌鉴定分析仪作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同时用复合纸片法鉴定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用头孢西丁三维试验法检测AmpC β-内酰胺酶(AmpC—BLA)。结果:202株肠杆菌科细菌中,高产ESBLs的细菌74株占36.6%,高产AmpC-BLA的细菌39株占19.3%;产β-内酰胺酶菌对18种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明显高于非产酶菌株。结论:2种β-内酰胺酶菌的耐药性非常严重且各具特点,各临床实验室应重视β-内酰胺酶的检测,这对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近年耐三代头孢的阴沟肠杆菌进行β-内酰酶(主要是ESBLs与AmpC酶)监测以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同时作相关统计以指导实验室检测及临床用药。方法:收集来自各种标本对三代头孢耐药的阴沟肠杆菌45例表型筛选试验检测ESBLs与AmpC酶。结果:产ESBLs 42株,占93.33%,产AmpC酶8株,占17.78%,两种酶均产的有8株。结论:对三代头孢耐药的阴沟肠杆菌主要产ESBLs,体外实验对亚胺培南敏感率为97.66%,对其他抗菌药物敏感性差。  相似文献   

10.
目的:西宁地区医院病人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细菌的检出率及院内感染的分布情况.方法:用纸片确证试验对住院病人各种标本中革兰氏阴性杆菌进行ESBL测定.结果:共检出产ESBL细菌4个属7个种.产气肠杆菌、阴沟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的ESBL检出率为53.8%、38.8%、26.0%、18.7%.各病区产ESBL细菌的分离率以重症监护病房(ICU)最高,为41.9%.其次是外三病房23.3%,神经内科病房18.2%,神经外科病房16.3%.其它病房为36.4%.结论:西宁地区医院产ESBL细菌情况较严重.其中ICU病房是产ESBL细菌的高发区.产酶菌以产气肠杆菌和阴沟肠杆菌为主.  相似文献   

11.
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产β内酰胺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临床分离所得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产β内酰胺酶情况,以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用改良三相水解实验检测药敏试验筛选出的30株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产β内酰胺酶情况,然后对产酶菌株进行等电聚焦电泳,判断产酶情况。结果30株细菌均未检测到金属酶;26株细菌产β内酰胺酶,其中25株为持续高产AmpC酶,1株同时持续高产AmpC酶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产酶率为86.7%。结论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以持续高产AmpC酶为主;改良三相水解实验能消除外膜通透性降低,主动外排泵过度表达和产酶等因素干扰,从而准确、有效地检测出产ESBLs铜绿假单胞菌株。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临床分离所得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产β内酰胺酶情况,以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方法 用改良三相水解实验检测药敏试验筛选出的30株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产β内酰胺酶情况,然后对产酶菌株进行等电聚焦电泳,判断产酶情况. 结果 30株细菌均未检测到金属酶;26株细菌产β内酰胺酶,其中25株为持续高产AmpC酶,1株同时持续高产AmpC酶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产酶率为86.7%. 结论 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以持续高产AmpC酶为主;改良三相水解实验能消除外膜通透性降低,主动外排泵过度表达和产酶等因素干扰,从而准确、有效地检测出产ESBLs铜绿假单胞菌株.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由阴沟肠杆菌引起感染的临床分布、阴沟肠杆菌中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和AmpC酶的携带率以及其耐药性变迁的趋势,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有效控制感染提供流行病学依据。方法:采用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Vitek—60进行细菌的鉴定,用K—B琼脂扩散法进行菌株的耐药性检测,并分别用纸片扩散法和表型筛选法检测其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和AmpC酶。结果:本地区由阴沟肠杆菌引起的感染呈逐年递增趋势,感染的人群以中老年为主,感染部位主要见于呼吸道、伤口及泌尿道等。阴沟肠杆菌ESBLs的携带率由2000年的6.9%上升至2002年的10.8%,AmpC酶的携带率由2000年的25%上升至35%。药敏试验提示亚胺培南有较强的敏感性94%,依次为头孢吡肟65%、舒普深70.5%、丁胺卡那、喹诺酮类存在着交叉耐药。其他抗生素的耐药性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其中头孢噻肟较为明显。结论:本地区存在高产AmpC酶的阴沟肠杆菌的流行;亚胺培南是治疗由阴沟肠杆菌引起的临床感染的首选药物,加强阴沟肠杆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和AmpC酶的耐药性检测,对临床合理选择抗生素及控制耐药菌株的播散和流行,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肠杆菌科细菌产超光谱β-内酰胺酶(ESBL)细菌的检出率及耐药情况。方法:用纸片确证实验对所分离的肠杆菌科细菌进行ESBL的测定。结果:共检出产ESBL细菌5个属、9个种。肺炎克雷伯、大肠埃希菌和阴沟肠杆菌的ESBL的检出率为33.8%、15.7%和13%。结论:产SBL细菌对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全部敏感,对其他抗生素敏感率均较低,基本表现为耐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三维试验检测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AmpCβ内酰胺酶和ESBLs的方法:方法采用冻融法破碎细菌释放菌体内的B内酰胺酶,用头孢西丁和头孢噻肟为水解底物,氯唑西林和克拉维酸为其抑制剂进行检测。结果19株鲍曼不动杆菌中1株产生ESBL,5株产生AmpC酶,1株同时产生ESBL和AmpC酶;14株铜绿假单胞菌中2株产生AmpC酶。结论成功改良了三维试验检测AmpCβ内酰胺酶和ESBLs方法,适用于临床常规检验。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阴沟肠杆菌产AmpC酶或同时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临床现状,检测阴沟肠杆菌对常用13种抗生素的耐药性,以指导临床合理选择抗生素.方法 采用三维实验确证产AmpC酶和产ESBLs菌株;用纸片扩散法进行耐药性检测.结果 分离出阴沟肠杆菌120株,AmpC酶菌株检出率为20.0%(24/120),ESBLs菌株检出率为25.0%(30/120),同时产AmpC酶和ESBLs即SSBL检出率为12.5%(15/120).阴沟肠杆菌SSBL菌株对左氧氟沙星、头孢吡肟和氨曲南的耐药率高于单产AmpC酶的菌株,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SBL菌株对亚胺培南、头孢西丁、环丙沙星的耐药率高于ESBLs菌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SBL菌株对亚胺培南、头孢吡肟、头孢曲松、环丙沙星的耐药率高于不产AmpC酶及ESBLs即SSBL阴性的菌株,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mpC酶和ESBLs是导致阴沟肠杆菌对第3代头孢菌素耐药的重要原因,SSBL菌株的流行增强了此类菌株的耐药性,治疗阴沟肠杆菌感染时应以耐药检测结果为依据,可根据药敏结果考虑选用碳青酶烯类、喹诺酮类抗生素.  相似文献   

17.
ESBLs与AmpC酶的检测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近年耐三代头孢的阴沟肠杆菌进行β-内酰酶(主要是ESBLs与AmpC酶)监测以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同时作相关统计以指导实验室检测及临床用药。方法收集来自各种标本对三代头孢耐药的阴沟肠杆菌33例,进行表型筛选试验及三维试验双重检测ESBLs与AmpC酶。结果表型筛选试验结果有24株产ESBLs,占72.73%;三维试验结果有32株产ESBLs,占96.97%,两者符合率为71.88%(23/32)。表型筛选试验结果产AmpC酶10株,占30.30%;三维试验结果产AmpC酶8株,占24.24%,两者符合率为80.00%(8/10)。其中表型筛选试验结果两种酶均产的有1株,三维试验结果两种酶均产的有8株。结论对三代头孢耐药的阴沟肠杆菌主要产ESBLs,体外实验对亚胺培南敏感率为97.66%,对其它抗菌药物敏感性差。  相似文献   

18.
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检测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产超广谱 β-内酰胺酶 (ESBL)肺炎克雷白杆菌、大肠埃希氏杆菌、阴沟肠杆菌的发生率、耐药性及耐药特点 ,指导用药。方法 :应用双纸片协同试验法对从临床感染标本中分离出的 2 1 5株革兰氏阴性菌作 ESBL的检测 ,比较亚胺培南等 1 4种抗生素对产 ESBL耐药菌体外抗菌作用。结果 :产 ESBL耐药菌占全部分离菌的 3 4.4% ,其中 ,大肠埃希氏杆菌占 47.3 % ,肺炎克雷白杆菌占 2 8.4% ,阴沟肠杆菌占 2 4.3 %。各类细菌中产 ESBL所占的比例分别是 ,大肠埃希氏杆菌为 3 1 .8% (3 5 /1 1 0 ) ,肺炎克雷白杆菌为 3 9.6% (2 1 /5 3 ) ,阴沟肠杆菌为 3 4.6% (1 8/5 2 )。在产 ESBL菌中 ,有 3株大肠埃希氏杆菌及 2株肺炎克雷白杆菌均同时对头孢噻肟和头孢他啶敏感。亚胺培南对产 ESBL耐药菌均表现出最强的抗菌作用 ;头孢西丁对产 ESBL肺炎克雷白杆菌及大肠埃希氏杆菌呈现出较好的抗菌作用。产 ESBL耐药阴沟肠杆菌对头孢西丁全部耐药 ;氨基糖苷类、氟喹诺酮类及磺胺类药物对产 ESBL肺炎克雷白杆菌、大肠埃希氏杆菌、阴沟肠杆菌有较高的交叉耐药性。结论 :对产 ESBL耐药菌感染不容忽视 ,对此类感染的治疗亚胺培南可作为首选。  相似文献   

19.
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及β-内酰胺酶检测与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分析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铜绿假单胞菌(PA)的感染分布、耐药性及β-内酰胺酶检测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用琼脂稀释法检测120株PA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用2-巯基丙酸抑制试验和改良三维试验检测120株PA中的金属酶β-内酰胺酶(MBL)、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和AmpC酶。结果PA在临床上的感染主要以上呼吸道为主(痰液及咽拭子),14种临床常用抗生素表现为多重耐药,耐药率达80%以上的抗生素有7种,依次为头孢曲松95.8%、头孢噻肟89.2%、加替沙星86.7%、氨曲南、庆大霉素和环丙沙星耐药率均为85%、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为83.3%。120株PA中65株产β-内酰胺酶,改良三维试验检出其中产ESBLs酶、AmpC酶、MBL酶分别为9株、4株和37株;10株同时产MBL酶和ESBLs;5株未检出β-内酰胺酶型别。结论PA对多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高,多重耐药性明显。产β-内酰胺酶复杂,以产MBL为主,临床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及产酶情况,综合考虑合理选用抗生素,以减少耐药菌株产生和控制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院内下呼吸道感染革兰阴性杆菌的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采取API系统进行细菌鉴定,K-B法进行药敏实验,Nitrocefin法测定β-内酰胺酶(BLA),Etest法则定超光谱β-内酰胺酶(ESBL),双纸片法检测诱导型β-内酰胺酶(IBL)。结果 共检出致病菌478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359株,占总株数的75.1%。分离的革兰阴性杆菌分布在21个属,39个种。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阴沟肠杆菌、不动杆菌在革兰阴性杆菌中占29.8%、13.9%、12.3%、10.9%。革兰阴性杆菌对亚胺培南、环丙沙星、阿米卡星、头孢他啶的耐药率分别为61.0%,产ESBL细菌占2.4%。产IBL铜绿假单胞菌、阴沟肠杆菌分别占56.0%和40.9%。结论 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阴沟肠杆菌、不动杆菌为我院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亚胺培南、环丙沙星、阿米卡星、头胞他啶对革兰阴性杆菌耐药率较低,细菌产生的BLA是耐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主要机制,产ESBL菌株和嗜麦芽榨食单胞菌感染呈上升趋势,其耐药性最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