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李远芬 《中国医疗前沿》2013,(1):98+66-98,66
目的探讨改良后胃管固定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200例需要留置胃管的患者随机分组,实验组采用新方法固定,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固定;对比分析两组留置胃管的脱管率、重新固定率及胶布过敏率。结果观察组在留置胃管的脱管率、重新固定率及胶布过敏率等方面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改良后胃管固定方法能有效减少留置胃管的脱出率、重新固定率及胶布过敏率,减轻护士的工作量,增加患者的安全和舒适感,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陈玉娟  曾运凤  张丽娟 《中外医疗》2013,32(19):83-83,85
目的探讨止血贴在留置胃管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留置胃管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留置胃管固定方法,观察组采用止血贴固定方法。观察两组留置胃管后不同固定方法在患者舒适度、胃管移位情况、胶布脱落机率的比较。结果两组固定方法中观察组患者在舒适度、胃管移位情况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胶布脱落百分比的指标比较更好。结论止血贴固定方法在留置胃管护理中取材方便,操作简便,便于长期护理,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寻早产儿鼻胃管稳固的固定法。方法选108例患儿采用蝶形胶布在鼻头进行胃管固定(实验组),102例患儿采用传统方法上唇部位胶布固定(对照组)。结果将两组不同的固定法从胃管留置时间、胶布被污染及非计划性拔管三方面进行比较,实验组较对照组胃管固定时间延长,受污染比例明显降低,非计划拔管比例减少。结论在早产儿护理中采用鼻胃管蝶形固定的方法方便、实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3M加压固定胶带固定胃管在临床上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40例胃管置入的患者,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7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胃管固定方法,实验组采用3M加压固定胶带+3M胶布固定方法,比较两种固定方法的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局部皮肤过敏反应及胃管脱出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实验组患者的舒适度高,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3M加压固定胶带+3M胶布固定胃管在临床应用中具有明显优势,固定牢靠,不易脱出,患者局部皮肤过敏反应发生率低,同时减轻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患者舒适度较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2种胃管固定方法用于神经内科球麻痹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72例球麻痹留置鼻胃管患者按胃管固定方法不同分为2组,实验组36例用止血带加输液管固定胃管法,对照组36例用蝶形胶布固定法,观察2组患者胃管脱出率、皮肤刺激发生率。结果:实验组胃管脱出率、皮肤刺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止血带加输液管固定胃管方法比蝶形胶布方法优越,减少重置胃管次数,保障患者安全,提高护理质量,减少了护理工作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两种鼻饲胃管固定方法的应用效果。方法:120例鼻饲患者按置管日期分为观察组(单日)和对照组(双日),每组60例。观察组采用1次性输液延长管固定胃管;对照组采用布质胶布固定胃管,观察分析两组胃管移位、胃管脱落、皮肤异常及患者的舒适度。结果:观察组胃管移位、胃管脱落、皮肤异常情况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舒适度评价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次性输液延长管固定胃管优于布质胶布固定。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一次性纸胶布和弹力胶布进行鼻胃管固定的临床应用效果,选择最佳固定鼻胃管的工具.方法 将87例留置鼻胃管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42例,对照组45例,观察组应用医用弹力胶布固定鼻胃管,对照组采用一次性纸胶布固定鼻胃管,固定前均给予75%乙醇局部皮肤清洁.观察两组鼻胃管滑脱发生情况以及更换胶布的频率.结果 观察组没有发生鼻胃管滑脱,对照组鼻胃管滑脱率为21.4%,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明显降低了更换胶布的频率(P<0.05).结论 在神经科疾病患者中鼻胃管固定采用医用弹力胶布能明显减少鼻胃管滑脱的发生,避免患者频繁置管的痛苦,提高患者的舒适,同时减少护士更换胶布的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医用弹力胶布是固定鼻胃管的最佳工具.  相似文献   

8.
伍胜丽 《吉林医学》2013,(31):6611-6612
目的:观察两种胃管固定新方法及固定材料改进的效果。方法:对84例留置胃管患者,分别采用传统法和改进法,对三组胃管固定方法及置定材料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改进留置胃管固定方法及固定材料,对胶布过敏和皮肤损伤的概率明显降低。两组胃管固定新方法与传统胃管固定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进固定留置胃管方法及固定材料比传统法优越。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水凝胶敷料在留置胃管患儿面部固定应用中的效果。方法:选择胃肠道术后或肠梗阻需放置胃管患儿6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对照组(30例),观察组采用水凝胶面部固定胃管,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固定胃管(1)。观察比较两组患儿胃管移位,皮肤情况及舒适情况。结果:两组患儿脱管、胃管移位、皮肤发红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水凝胶敷料能更有效的固定胃管,同时减少胶布对患儿面部的刺激,增加其舒适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应用白扁带系双套结固定胃管的效果.方法将120例留置胃管的患者随即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采用常规的胶布粘贴固定胃管;观察组60例,采用白扁带系双套结固定胃管.比较两组的胃管脱出率和皮肤刺激发生率.结果在留置胃管的15天内,观察组的胃管脱出率、皮肤刺激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应用白扁带系双套结固定胃管的方法比常规方法优越.  相似文献   

11.
李艳  何晓睿  程红 《吉林医学》2012,33(25):5566-5567
目的:减少胃管移位、滑脱及皮肤刺激现象,增进患儿舒适。方法:将292例留置胃管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42例和实验组1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胶布固定法,实验组使用3M公司生产的鼻贴加透明敷贴双重固定方法。结果:实验组胃管移位、脱管、皮肤刺激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使用鼻贴加透明敷贴双重固定胃管的方法,避免在活动时胃管摆动给患者带来的不适,及脱管后再次置管给患儿带来的痛苦,减轻患者的费用,且减少患者皮肤刺激,增进患儿舒适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改良传统胃管固定方法,增加胃管固定的牢固性、美观度及患者的舒适度. 方法 将2010年7月至2012年6月在我院住院因治疗需要插胃管的患者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用“T”型胶布固定方法,对照组用传统固定方法. 结果 “T”型胶布固定方法与传统固定方法比较:牢固性、舒适度P值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T”型胶布固定方法增加了胃管固定的牢固性、美观度和患者的舒适度,减少了重新置管增加的护理工作量、患者的痛苦和医疗费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徐莉华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3,26(11):1503-1504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昏迷伴舌后坠患者胃管置入的方法。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选取我科2009年3月-2013年2月神经外科昏迷患者100例,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胃管置入方法为侧卧位拉舌法,对照组采取传统胃管置入法。结果:实验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为96%,对照组为26%,2组比较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胃管不良反应,心率加快:实验组20%,对照组42%,2组比较P<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血氧饱和度减低:实验组8%,对照组36%,2组比较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侧卧位拉舌胃管置入法置管成功率明显高于传统胃管置入法且不良反应少,此法可提高置管成功率,减轻患者的痛苦,减少护理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婴幼儿头部静脉留置针“廿”形固定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石  徐凌燕 《四川医学》2009,30(9):1430-1431
目的探讨3M胶布"廿"形固定加透明敷贴固定对婴幼儿头部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的影响。方法选择180例我院儿科婴幼儿肺炎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90例采用3M胶布"廿"形固定加透明敷贴固定,对照组90例采用传统透明敷贴直接固定,观察两种固定方法用于婴幼儿头部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结果实验组留置针留置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婴幼儿头部静脉留置针固定采用3M胶布"廿"形固定加透明敷贴固定,可以减少留置针脱出,延长留置时间,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右江医学》2018,(1):45-48
目的了解棉线绳双套结固定胃管或空肠管在临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留置胃管或空肠管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棉线绳双套结固定胃管及空肠管,对照组采用3M胶布固定,比较两组患者发生胃管或空肠管非计划脱管、皮肤损伤情况以及患者对固定方法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非计划脱管(3.33%)、皮肤损伤(6.66%)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30.00%,40.00%),观察组患者对固定方法的满意度(96.67%)高于对照组(7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棉线绳双套结固定胃管或空肠管,可明显降低非计划脱管及皮肤损伤,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满意度及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改良留置胃管和胃管固定方法在重型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6例病人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改良留置胃管方法进行插管和固定,对照组采用传统胃管留置和固定方法;使用修改版面部表情疼痛量表(FPS-R)进行疼痛强度评分,对两种置管方法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在一次置管成功率、插管时间,插管过程中的疼痛强度和脱管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改良留置胃管能有效提高置管成功率,减少置管时间,减轻置管过程中的疼痛强度,减轻病人痛苦,防止脱管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胃镜润滑胶浆减轻插胃管对心血管反应的效果.方法:将病情需要插胃管留置的患者76例,按入院序号单双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法插胃管,实验组插胃管前采用胃镜润滑胶浆10 mL口服;其余操作同对照组,观察插胃管前后各5min和10min两组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经皮血氧饱和度和不良反应及一次插胃管成功率,对比两组患者插胃管前后各5min和10min血压、心率情况及一次插胃管成功率.结果:实验组插胃管前后血压、心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插胃管前后血压、心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一次插胃管成功率高达97.26%,对照组一次插胃管成功率仅为73.67%,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口服胃镜润滑胶浆能有效地减轻插胃管引起的心血管反应,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一次插胃管成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应用白扁带系双套结与传统使用胶布固定胃管的效果对比.方法 将113例胃管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52例,采用常用的胶布粘贴固定胃管;观察组61例采用白扁带系双套结固定胃管.比较2组的胃管脱落、移位率和皮肤刺激发生率.结果 在留置胃管1天内,观察组的导管脱落率、移位率、皮肤刺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应用白扁带系双套结固定胃管的方法比胶布粘贴固定胃管的方法优越.  相似文献   

19.
小儿浅静脉留置针固定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儿浅静脉留置针固定的最佳方法。方法:将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患儿随机分为A、B两组。A组62例,使用3M公司生产的透明胶布(简称3M胶布),在穿刺针眼处压一碘附棉球,“#”字型固定。针眼处每天用5%碘附消毒并更换碘附棉球,3M胶布视污染状况随时更换;B组58例,使用3M公司生产的1623W(6cm×7cm)透明敷料贴(简称透明贴)固定,隔天更换1次。结果:A组平均留置时间为4.51天,B组为2.72天,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A组渗漏22例(35.4%),B组35例(60.3%),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A组发生静脉炎6例(9.6%),B组5例(8.6%),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A、B两组共120例,其中117例无菌生长,3例有表面葡萄球菌生长。结论:用3M胶布并在穿刺针眼处压一碘附棉球“#”字型固定的方法,既可减少渗漏的发生,又延长了留置时间;同时减轻患儿痛苦、提高工作效率,亦为家长节省了开支。  相似文献   

20.
应用3M绢丝胶布固定胃管的临床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留置胃管是基础护理中最常见的技术操作之一,它不仅可以补充营养、水分和药物治疗.同时还可以通过胃管以达到胃肠减压的目的。为防止胃管滑出,需要对留置胃管进行妥善固定。传统的胃管固定方法足用普通胶布2条,分别将胃管固定于一侧鼻翼旁和同侧面颊部。临床工作中发现由于胶布固定的位置、出汗、不配合等因素,使胶布固定不牢而使之脱落。为提高留置胃管的成功率、提高治疗效果,我科对采用3M绢丝胶布固定和普通固定胃管方法进行对比研究,经临床应用,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