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目的从NF-κB介导的信号通路角度探讨益气活血通络方对糖尿病坐骨神经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将7周龄db/db小鼠4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硫辛酸组(0.078g/kg)和益气活血通络方高、中、低剂量组(6.4、3.2、1.6g/kg),另设db/m正常组,每组8只。适应性饲养1周后,灌胃给药,每天1次,连续8周,并监测小鼠空腹血糖(FBG)变化。末次给药结束后,测定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和足底热敏反应时间;取坐骨神经,观察超微组织结构改变,Western Blot法检测NF-κBp65、IKKβ、IκB-α、IL-1β、IL-6、TNF-α蛋白表达。结果正常组小鼠坐骨神经组织结构正常,模型组小鼠坐骨神经损伤明显,髓鞘板层分离、排列紊乱,益气活血通络方各组和硫辛酸组小鼠坐骨神经组织结构损伤明显减轻。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FBG升高,MNCV减慢,足底热敏反应时间延长,坐骨神经组织NF-κBp65、IKKβ、IκB-α、IL-1β、IL-6、TNF-α蛋白表达均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益气活血通络方各组和硫辛酸组小鼠FBG降低,MNCV增快,足底热敏反应时间缩短,坐骨神经组织NF-κBp65、IKKβ、IκB-α、IL-1β、IL-6、TNF-α的蛋白表达水平下降(P0.01,P0.05)。益气活血通络方降低FBG,增快MNCV,缩短足底热敏反应时间,下降坐骨神经组织NF-κBp65、IKKβ、IκB-α、IL-1β蛋白表达水平的作用效应与用药剂量具有相关性(r值分别为0.477、0.567、0.695、0.868、0.998、0.999、0.967;P0.01,P0.05)。结论益气活血通络方可通过抑制NF-κB信号通路的激活,减少炎性细胞因子的生成,减轻db/db小鼠坐骨神经的损伤。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石斛合剂对db/db糖尿病小鼠肾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选用11~12周龄雄性db/db小鼠,按空腹血糖及体质量随机分成模型组、格列吡嗪治疗组、石斛合剂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db/m小鼠为正常组。连续灌胃给药8周。检测小鼠体质量及24 h尿蛋白定量;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肾组织病理形态改变;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小鼠血清及肾组织TNF-α,IL-6的含量;分别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olt)检测肾组织中TNF-α,IL-6蛋白的表达。结果:石斛合剂能明显降低db/db小鼠的体质量(P0.05,P0.01)及24 h尿蛋白定量(P0.05,P0.01)。HE染色结果显示模型组小鼠肾小球体积增大,系膜基质增多,系膜区增宽,肾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与模型组相比,各治疗组肾小球基底膜变薄,系膜细胞增生情况减轻,细胞外基质减少,肾小管结构基本恢复正常。免疫组织化学,ELISA和Western bolt结果表明,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TNF-α,IL-6的表达均显著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TNF-α,IL-6的表达均明显减少(P0.05,P0.01),但仍高于正常组。结论:石斛合剂可能通过下调TNF-α及IL-6的表达减轻肾组织内的炎症反应,改善db/db小鼠的肾脏损害,从而延缓DN的进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研究红芪多糖对db/db小鼠糖尿病心肌病心肌组织中TGF-β1与Collagen Ⅰ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对db/db小鼠心肌纤维化的作用。方法:将60只6周龄雄性db/db小鼠随机分为5组:模型组、红芪多糖200mg/kg、100mg/kg、50mg/kg剂量组和罗格列酮4mg/kg组;正常组为12只同周龄同背景的非转基因雄性db/m小鼠。连续灌胃干预8周,于给药前及给药后第2、4、6、8周末检测各组小鼠空腹血糖及体重;Masson染色观察小鼠左心室心肌胶原纤维化程度;Western blot、RT-PCR法检测心肌组织TGF-β1与Collagen I的蛋白和m RNA表达。结果:干预治疗8周后,红芪多糖200mg/kg、100mg/kg剂量组和罗格列酮4mg/kg组血糖较模型组明显下降;Masson染色可见亮绿色胶原纤维在模型组心肌细胞间及血管周围较正常组明显增多且呈堆积状分布;模型组TGF-β1与Collagen I蛋白及m RNA表达水平与红芪多糖50mg/kg剂量组无显著差异,其余各治疗组较模型组明显降低,其中红芪多糖200mg/kg剂量组和罗格列酮4mg/kg组改善更明显。结论:红芪多糖对db/db小鼠心肌纤维化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TGF-β1的异常表达而降低Collagen I降解实现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三七皂苷Fc对2型糖尿病db/db小鼠肾脏的保护作用。方法:8周龄雄性db/db及其同窝对照db/m小鼠分为db/m对照组,db/db模型组及db/db模型+三七皂苷Fc治疗组,每组5只。三七皂苷Fc组给予三七皂苷Fc 5 mg/(kg·d)橄榄油溶液灌胃,db/m对照组,db/db模型组给予等量橄榄油灌胃,连续8周。灌胃8周末测定小鼠体质量、血糖,收集24 h尿液,并留取血液及肾脏组织,检测尿白蛋白浓度、血肌酐及肾脏病理损伤,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肾组织整合素连接酶(Integrin Linked Kinase,ILK)表达。结果:与db/db模型组比较,三七皂苷Fc组尿白蛋白明显降低(P<0.05),HE染色显示三七皂苷Fc可明显改善肾脏病理损伤。此外,三七皂苷Fc还可明显下调db/db小鼠肾组织ILK表达。结论:三七皂苷Fc可降低2型糖尿病db/db小鼠尿蛋白,延缓肾脏病变进展,具有肾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黄芪多糖对db/db小鼠胰岛β细胞Bcl-2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选用自发性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C57BL/Ksj-db/db小鼠为本实验动物模型。将5周龄db/db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针刺组、药物组和针药组,同时将db/m小鼠作为正常组。针刺组大鼠取后三里(相当于足三里)、内庭和胰俞穴予针刺治疗,药物组用黄芪多糖(1400 mg/kg)灌胃,针药组同时给予针刺和药物治疗,均每日1次,连续12星期。实验结束后,采血检测血糖、胰岛素和抵抗素,免疫组化检测胰岛β细胞Bcl-2的蛋白表达。结果在血糖、胰岛素和抵抗素水平方面,针药组、针刺组、药物组显著低于模型组,针药组显著低于针刺组和药物组,针刺组显著低于药物组;在对胰岛β细胞Bcl-2蛋白表达的影响方面,药物组、针刺组及针药组Bcl-2的表达均高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针药组Bcl-2的表达高于药物组(P0.01);药物组与针刺组Bcl-2的表达基本相同,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针刺联合黄芪多糖能够显著降低db/db小鼠血糖、血清胰岛素和抵抗素水平,提高胰岛β细胞Bcl-2蛋白的表达水平,从而有效抑制胰岛β细胞的凋亡,作用强于单一针刺治疗和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肾消通络方对自发性糖尿病db/db小鼠肾脏炎性损伤及MCP-1、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将24只db/db小鼠和同背景的8只正常db/m小鼠随机分为西药组(db/db)、模型组(db/db)、中药组(db/db)、正常组(db/m),每组8只,中药组灌胃给予26.8 g/kg肾消通络方,西药组灌胃给予0.3 g/kg吗替麦考酚酯,模型组、正常组灌胃给予同体积1%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每天1次,连续8周。ELISA检测血清MCP-1、TNF-α水平,Western blot检测肾脏TLR4通路蛋白TLR4、MyD88、NF-κB p65和炎性因子MCP-1、TNF-α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肾脏和血清MCP-1、TNF-α水平升高(P<0.01),肾脏TLR4通路蛋白表达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西药组小鼠肾脏和血清MCP-1、TNF-α水平降低(P<0.01),肾脏TLR4通路蛋白表达降低(P<0.05,P<0.01)。结论肾消通络方能下调小鼠肾脏炎性因子MCP-1、TNF-α水平,减轻肾脏炎性损伤,可能与抑制炎症通路TLR4/NF-κB p65的信号转导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肾消通络方对自发性糖尿病db/db小鼠肾脏炎性损伤及MCP-1、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将24只db/db小鼠和同背景的8只正常db/m小鼠随机分为西药组(db/db)、模型组(db/db)、中药组(db/db)、正常组(db/m),每组8只,中药组灌胃给予26.8 g/kg肾消通络方,西药组灌胃给予0.3 g/kg吗替麦考酚酯,模型组、正常组灌胃给予同体积1%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每天1次,连续8周。ELISA检测血清MCP-1、TNF-α水平,Western blot检测肾脏TLR4通路蛋白TLR4、MyD88、NF-κB p65和炎性因子MCP-1、TNF-α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肾脏和血清MCP-1、TNF-α水平升高(P<0.01),肾脏TLR4通路蛋白表达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西药组小鼠肾脏和血清MCP-1、TNF-α水平降低(P<0.01),肾脏TLR4通路蛋白表达降低(P<0.05,P<0.01)。结论肾消通络方能下调小鼠肾脏炎性因子MCP-1、TNF-α水平,减轻肾脏炎性损伤,可能与抑制炎症通路TLR4/NF-κB p65的信号转导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复方石斛合剂单次给药对db/db小鼠胰岛素信号的影响,并探讨相关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30只14~16周龄雄性db/db小鼠,按空腹血糖及体重随机分成模型组、中药1方组、中药2方组;另10只db/m小鼠为正常组。以复方石斛合剂1方与2方单次给药后,从整体水平观察葡萄糖耐量(OGTT)的变化;单次给药30 min与60 min后,从细胞水平观察肝细胞6-磷酸果糖激酶-1(PFK)与丙酮酸脱氢酶(PDH)活性,胰岛素受体(InsR)与Akt蛋白磷酸化水平的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db/db小鼠OGTT 0,30,60,120 min的血糖水平显著升高,肝细胞PFK与PDH活性显著降低,30 min与60 min InsR与Akt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石斛合剂1方和2方单次给药均能明显降低db/db小鼠OGTT 60,120 min的血糖水平(P0.05,P0.01),改善葡萄糖耐量;石斛合剂1方和2方单次给药均增加肝细胞PFK与PDH活性,促进InsR Tyr1150/1151与Akt Thr308和Ser473磷酸化水平,呈现药物时间依赖效应(P0.05,P0.01)。结论:复方石斛合剂1方,2方分别单次给药都能提高db/db小鼠的葡萄糖耐量,增加肝细胞PFK和PDH酶活性,其机制可能与增加InsR Tyr150/1151与Akt Thr308和Ser473磷酸化,改善胰岛素信号的快速转导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基于p38MAPK/NF-κBp65通路,探讨糖耐康对db/db小鼠肝脏的保护作用。方法 16只db/db小鼠按体重、血糖随机分为糖耐康组和模型组,每组8只,另设同周龄db/m+小鼠8只为正常组,分别以3.24 g/kg溶液及等量超纯水灌胃。给药8周后,检测各组小鼠空腹血糖、血脂和肝功水平,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改变,检测肝组织TNF-α、IL-6、IL-1β含量以及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 糖耐康组可显著降低肝重、空腹血糖、血清ALT、AST、TG、TC和FFA的水平,下调肝脏组织炎症因子TNF-α、IL-6、IL-1β和p-p38MAPK、核NF-κBp65的蛋白表达水平。病理显示糖耐康组可显著减少小鼠肝细胞的脂肪样变性。结论 糖耐康可改善db/db小鼠的糖脂代谢紊乱,减少脂肪在肝脏中的蓄积以及相关炎症因子的表达,其作用机制可能通过调节p38MAPK/NF-κBp65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番石榴叶提取物对糖尿病 db/db 小鼠骨骼肌 AMPK-PGC-1α-FNDC5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实验共纳入24只6周龄雄性db/db小鼠及6只同龄雄性C57BL/6J小鼠,适应性喂养两周后,6只C57BL/6J雄性小鼠作为正常组,db/db小鼠检测空腹血糖≥7.0 mmol/l者视为造模成功,并随机分为模型组和番石榴叶提取物高、中、低剂量组,每组各6只。番石榴叶提取物按高剂量14 mg/kg、中剂量7 mg/kg、低剂量3.5 mg/kg每日进行灌胃,正常组小鼠灌服等量蒸馏水,干预4周。每周监测小鼠进食量、体重和空腹血糖。 实验结束后,将小鼠空腹脱臼处死,并从眼眶取血,测定血浆胰岛素水平。Western-blot检测AMPK-α、p-AMPK-α、PGC-1α、FNDC5蛋白在骨骼肌中的表达,以及PGC-1α、UCP-1在脂肪组织中的表达。结果:番石榴叶提取物高剂量组小鼠相比模型组小鼠体重、血糖均显著降低,中剂量组小鼠在第2周血糖也出现明显下降,高、中剂量组小鼠的胰岛素水平均降低。检测蛋白表达结果显示,番石榴叶提取物干预的小鼠骨骼肌P-AMPK-α、PGC-1α、FNDC5蛋白和脂肪组织PGC-1α、UCP-1蛋白的表达均明显高于模型组。结论:番石榴叶提取物可通过增强骨骼肌的AMPK-PGC-1α-FNDC5信号通路传导,诱导白色脂肪组织棕色化,以实现降低血糖、减轻体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糖宁通络胶囊对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db/db小鼠高血糖症以及视网膜肾脏病变的影响。方法:将8周龄db/db小鼠分为5组,分别为模型组,二甲双胍组(0.14 g·kg-1),糖宁通络胶囊高剂量组(1.8 g·kg-1),糖宁通络胶囊中剂量组(0.9 g·kg-1)和糖宁通络胶囊低剂量组(0.45 g·kg-1),以同窝野生型小鼠为正常对照组。每天灌胃给药1次,连续20周。检测空腹血糖和葡萄糖耐量,并检测血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观察糖宁通络胶囊对db/db小鼠高血糖症的影响;采用4Doct荧光血管造影仪器检测视网膜微血管瘤,观察糖宁通络胶囊对db/db小鼠视网膜病变的影响;使用试剂盒检测尿蛋白水平、BUN和CRE,观察糖宁通络胶囊对db/db小鼠肾脏功能病变的影响。结果:糖宁通络胶囊显著降低db/db小鼠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显著增加葡萄糖耐量,明显减少微血管瘤数量,并显著减少尿蛋白、BUN和CRE水平。结论:糖宁通络胶囊具有显著的降血糖作用以及对糖尿病视网膜和肾脏并发症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微粉化四氢姜黄素(THC)对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db/db小鼠糖脂代谢及胰腺相关蛋白表达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db/db 2型糖尿病小鼠模型,灌胃给予微粉化四氢姜黄素6周,观察小鼠一般情况、称量体重,测定血糖、血脂、胰岛素、肝脏脏器指数等相关指标;光镜下观察肝脏、胰腺组织HE染色病理形态变化;免疫组化法测定胰腺组织胰岛素、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给药第6周,微粉化四氢姜黄素100mg/kg、200mg/kg剂量组血糖、TG显著降低;微粉化四氢姜黄素100mg/kg剂量组肝脏指数明显降低,微粉化四氢姜黄素200mg/kg剂量组肝脏指数有降低趋势;微粉化四氢姜黄素100mg/kg剂量组血清胰岛素升高,微粉化四氢姜黄素100mg/kg、200mg/kg剂量组胰腺组织结构及分叶较清楚,胰岛结构紊乱程度及胰岛细胞数量增加、细胞显肥大均有所改善;肝脏组织结构紊乱程度减轻,肝细胞体积明显增大、胞浆显著疏松及空泡样变性均有改善;胰岛素阳性产物呈浅棕褐色或棕褐色,位于胰岛细胞胞浆内,排列较紧密,阳性产物染色显著增强;GLP-1阳性产物呈浅棕褐色或棕褐色,主要散在分布于胰岛周边细胞胞浆内,阳性产物染色细胞明显增多。结论:微粉化四氢姜黄素灌胃给药可改善db/db小鼠糖脂代谢异常,提高GLP-1含量,促进或者维持胰岛素分泌;其作用机制可能是微粉化四氢姜黄素能够提高GLP-1蛋白的表达,对保护胰岛B细胞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解毒通络调肝方对Purina#5008饲料饲养诱导ZDF大鼠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胰腺IRE1/pIRE1,JNK/PJNK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以Purina#5008饲料饲养的SPF级雄性ZDF大鼠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分为模型组,盐酸二甲双胍组(0.5 g·kg~(-1)·d~(-1)),解毒通络调肝方大剂量组(5 g·kg~(-1)·d~(-1))、中剂量组(3 g·kg~(-1)·d~(-1))、小剂量组(1 g·kg~(-1)·d~(-1));普通饲料饲养的SPF级雄性ZL大鼠作为正常组。盐酸二甲双胍组,解毒通络调肝方小、中、大剂量组均灌胃给药,正常组、模型组用等体积去离子水灌胃。饲养第17周处死大鼠无菌取胰腺组织,免疫组化技术观察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IRE1/p-IRE1,JNK/p-JNK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盐酸二甲双胍组、解毒通络调肝方大、中、小剂量组胰岛细胞胞浆中IRE1、P-IRE1、JNK,PJNK蛋白表达增多(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盐酸二甲双胍组、解毒通络调肝方大、中、小剂量组胰岛细胞胞浆中IRE1、P-IRE1、JNK,P-JNK蛋白表达减少(P0.05,P0.01);与盐酸二甲双胍组比较解毒通络调肝方大、中、小剂量组胰岛细胞胞浆中IRE1、P-IRE1、JNK,P-JNK蛋白表达减少(P0.05);与解毒通络调肝方中剂量组比较大、小剂量组胰岛细胞胞浆中IRE1、P-IRE1、JNK,P-JNK蛋白表达减少。结论:以Purina#5008饲养诱导ZDF大鼠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可引起内质网应激,通过解毒通络调肝方干预,可减少IRE1、P-IRE1表达,同时降低JNK,P-JNK表达,其可能是防治2型糖尿病的机制及作用靶点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交泰丸对db/db糖尿病小鼠的治疗作用。方法:db/db小鼠分为模型组、交泰丸高剂量组、交泰丸低剂量组和罗格列酮组,另取db/m小鼠分为正常对照组和正常加交泰丸低剂量组。各组药物灌胃4周,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观察小鼠的进食量、饮水量、尿量以及体重变化,观察空腹血糖(FBG)、腹腔注射葡萄糖耐量(IPGTT)变化,HE染色,光镜观察胰腺组织病理学变化,免疫组化检测胰岛素表达。结果:低剂量交泰丸降糖作用不明显;高剂量交泰丸有明显的降糖作用(P〈0.05)。与模型组比较,交泰丸高剂量组胰岛形状较规则,外分泌腺浸润现象减少;胰岛内细胞数目较多,偶见空泡变性;罗格列酮组仅见个别胰岛细胞肿胀,明显优于其他各组;高剂量交泰丸可增强db/db小鼠胰腺组织的胰岛素表达。结论:高剂量交泰丸有效好的降糖作用及保护胰岛细胞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小檗皮浸膏对基因突变自然发病型db/db糖尿病小鼠视网膜蛋白激酶C-β(PKC-β),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探索该药防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作用机制。方法:选用18周龄db/db糖尿病小鼠,db/m型同性同窝瘦型小鼠为对照。采用随机方法将db/db小鼠分为db/db组,小檗皮高、中、低剂量组(1.50,0.75,0.38 g·kg~(-1)),羟苯磺酸钙组(0.23 g·kg~(-1)),盐酸小檗碱组(0.135 g·kg~(-1))。相关药物连续ig 2个月,并于ig 2个月末处死小鼠。采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3种因子在视网膜结构的表达情况,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和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视网膜内3种因子的基因与蛋白表达。结果:与db/m组比较,db/db组视网膜组织PKC-β,VEGF免疫组化反应呈阳性,表达显著增加(P0.01);HIF-1α免疫组化反应呈阳性,表达量有升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b/db组三种因子的基因与蛋白表达显著增加(P0.01)。与db/db组比较,羟苯磺酸钙组视网膜组织PKC-β免疫组化反应呈阳性,表达显著降低(P0.05),小檗皮高剂量组视网膜组织PKC-β免疫组化反应呈阳性,表达显著降低(P0.01),其他各给药组较db/db组PKC-β表达有降低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给药组视网膜组织HIF-1α免疫组化反应呈阳性,表达有降低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小檗碱组、小檗皮低剂量组视网膜组织VEGF免疫组化反应呈阳性,表达明显降低(P0.01),其他各给药组视网膜组织VEGF有降低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db/db组比较,羟苯磺酸钙组HIF-1α基因表达明显降低(P0.05),其他各给药组PKC-β,HIF-1α,VEGF基因表达有降低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db/db组比较,羟苯磺酸钙组、盐酸小檗碱组、小檗皮高、低剂量组PKC-β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小檗皮中剂量组PKC-β蛋白表达有降低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羟苯磺酸钙组、盐酸小檗碱组、小檗皮高、中剂量组HIF-1α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小檗皮低剂量组HIF-1α蛋白表达量有降低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给药组VEGF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结论:小檗皮浸膏防治db/db糖尿病小鼠视网膜病变的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PKC-β,HIF-1α,VEGF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玉壶汤对db/db小鼠的降糖调脂作用,并比较党参代替人参后新方与原方的药效。方法 取12周龄自发性2型糖尿病db/db小鼠,将血糖值大于16.7 mmol·L-1的小鼠按血糖水平分层随机分为模型组、玉壶汤组、玉壶汤新方组、消渴丸组,另设野生型雄性db/db小鼠为正常对照组。给药8周后,以生化仪检测小鼠血糖、总胆固醇(CHOL)、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酶标仪检测小鼠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胰岛素、白介素-6(IL-6)含量。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玉壶汤组小鼠血清中血糖、CHOL、TG、MDA和IL-6含量显著降低,SOD活力、胰岛素水平显著升高(P<0.05,P<0.01);玉壶汤新方组小鼠血清中血糖、CHOL、TG和IL-6含量显著降低,SOD活力、胰岛素水平显著升高(P<0.05, P<0.01)。结论 玉壶汤对2型糖尿病有较好的降糖调脂作用,以党参代替人参入方后的新方与原方的药效相当。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清化颗粒对db/db糖尿病小鼠肠道1型味觉受体及其下游信号因子的影响。方法 将db/db小鼠分为模型组、阳性对照组、中药组,每日分别予等量0.9%NaCl溶液、果糖、清化颗粒灌胃,持续4周。ELISA法分析小鼠血清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浓度;qRT-PCR、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小鼠回肠组织GLP-1、1型味觉受体亚型(TAS1R1、TAS1R2、TAS1R3)及其下游信号因子转导素α(α-gustducin)、磷脂酶Cβ2(PLCβ2)和瞬时感受器电位阳离子通道蛋白5(TRPM5)mRNA和蛋白表达;免疫组化技术检测空肠组织GLP-1蛋白水平,同时观察小鼠空腹血糖和体质量变化。结果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可提高小鼠血清GLP-1的血清浓度、回肠组织GLP-1 mRNA和蛋白表达,上调小鼠回肠组织TAS1R2及其下游信号因子PLCβ2、TRPM5 mRNA和蛋白表达(P<0.05),上调小鼠回肠组织TAS1R1及下游信号因子α-gustducin mRNA和蛋白水平(P<0.05)。在GLP-1外周效应方面,与模型组比...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脂康对db/db糖尿病小鼠胰岛微环境的影响。方法将40只db/db小鼠分为血脂康组和db/db组,另取20只db/m小鼠作为正常对照组,分别给予血脂康和安慰剂灌胃。每周监测代谢指标,8周后每周取10只小鼠行腹腔葡萄糖耐量试验(IPGTT),离体胰岛灌流评价胰岛分泌功能,免疫组织化学标记并半定量分析胰岛β细胞含量、胰岛微环境与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与db/db组比较,血脂康组代谢指标明显改善,胰岛分泌功能增强,胰岛β细胞数量、质量明显改善,血管内皮细胞标志物CD31明显增多,且线粒体形态损伤趋势明显缓解。结论血脂康能通过增加胰岛血管内皮细胞密度、修复超微结构的损伤、减少β细胞凋亡而改善胰岛微环境及胰岛素分泌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糖肾康方(TSK)对db/db小鼠血糖、血脂、24 h尿白蛋白及对肾脏组织形态的影响。方法:12周龄SPF级雄性db/db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TSK给药组(TSK高、中、低剂量组),连续喂养12周,记录体质量、血脂、血糖及24 h尿白蛋白水平,观察肾脏病理改变。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小鼠体质量增加,血糖升高,24 h尿白蛋白维持在高水平(P 0.05),肾小球系膜基质增生;与模型组比较,TSK给药组db/db小鼠体质量降低,中、高剂量组随治疗时间的延长,可明显降低血糖、血脂及24 h尿白蛋白水平(P 0.05),改善肾组织病理改变。结论:TSK对db/db小鼠肾脏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与降低血脂、血糖,改善糖毒性和脂毒性有关,同时可以改善肾小球系膜增殖。  相似文献   

20.
基于肠道菌群分析探讨葛根对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T2DM)db/db小鼠胰岛素抵抗的作用及可能机制。将50只db/db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二甲双胍组以及葛根高、中、低剂量组,另取10只db/m小鼠为正常组。持续给药8周,测量小鼠体质量和血糖;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检测糖化血清蛋白(glycosylated serum protein, GSP)、血清空腹胰岛素(fasting serum lisulin, FINS),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HE染色观察胰腺组织病理学变化;免疫组化检测胰腺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 TNF-α)的表达;16S rRNA技术检测正常组、模型组和葛根中剂量组小鼠粪便肠道菌群结构变化;蛋白免疫印记法检测回肠组织中法尼醇X受体(farnesoid X receptor, FXR)、G蛋白胆汁酸偶联受体5(takeda 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 5,TGR5),肝组织中胆固醇7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