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中医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优势与不足,更好的指导临床应用与研究。方法:检索收集近10年的相关文献,以本病病因病机为出发点,对辨证、辨病、病证结合治疗、针灸、综合疗法等进行归纳总结。结果:中医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临床主要以辨证论治、辨病论治、辨证结合辨病治疗、外治法、内外同治法为主,各种疗法均能获效,但存在差异,其中病证结合加外治法疗效最佳。结论:中医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疗效确切,内外同治的综合疗法最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益肾、化痰、活血类中药配伍内外合治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病例,随机分为中药内服组(19例),口服中药(独活、寄生、鹿角片、川断、狗脊、参三七等),内外合治组(20例)内服中药同时合并中药外敷(生白芥子、面粉),以红外线、频谱或微波照射敷药部位;西药组(21例)采用口服强直性脊柱炎的方法。结果:内外合治组总有效率90%,中药内服组78.9%,西药组82.4%。提示:内外合治方法标本同治,通过强化局部治疗提高整体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中医论治湿热型强直性脊柱炎的特色及中医内外合治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疗效及初步以实验室指标验证中医内外合治的优越性。方法基于临床数据挖掘技术,对232例湿热型强直性脊柱炎住院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以住院期间是否使用外治法为条件,对232例湿热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进行分组,并收集与分析各组中药情况。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珋±s)表示,以t检验对各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中医单纯内治、内外合治与血常规、脂代谢、炎症指标、免疫指标、氧化应激指标的情况。结果 232例湿热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单纯内治组80例(34%),内外合治组152例(66%),(1)外治法中消瘀接骨散、中药熏蒸、麝香镇痛膏、芙蓉膏、芙蓉膏联合消瘀接骨散居前五位。(2)健脾祛湿药以陈皮、薏苡仁、茯苓、山药、泽泻为主;清热解毒药以蒲公英、蛇舌草、黄柏、黄芩、地丁、知母为主;祛风除湿药以威灵仙、狗脊、豨莶草、伸筋草、羌独活为主;活血化瘀药以丹参、桃仁、红花、鸡血藤、牛膝为主。(3)单纯内治组患者的免疫指标IgA、炎症指标(ESR、hs-CRP、α1-AGP)、超氧化物岐化酶(SOD)、血小板(PLT)均有所降低(P0.05或P0.01);内外合治组患者的免疫指标(C3、C4、IgA)、炎症指标(ESR、hs-CRP、α1-AGP、ASO)、超氧化物岐化酶(SOD)、血小板(PLT)均有所降低(P0.05或P0.01);内外合治组较单纯内治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血沉(ESR)改善更为显著(P0.05)。结论根据各用药的比例分析,治疗湿热型强直性脊柱炎以从脾论治为主,兼顾肝肾,配伍祛风除湿、活通络、清热解毒等药物的配方原则,形成了以院内制剂外敷为主配合膏药外贴及中药外用的内外合治的治疗体系,内外合治作为我院风湿科的特色疗法,具有一定的疗效,在改善患者免疫炎症及SOD指标上较单纯内治法治疗疗效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4.
莫成荣教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经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莫成荣教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经验,黄师擅长运用中西医结合疗法、中医内外合治疗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  相似文献   

5.
现强直性脊柱炎的中医治疗多注重内治或者外治,而忽略了功能锻炼的重要性。笔者认为强直性脊柱炎的治疗应在整体观念的指导下,既注重治疗又重视患者功能锻炼和自我保健以达治养结合。动静结合、筋骨并重、内外兼治、医患合作可以作为其治疗的原则。  相似文献   

6.
陈湘君运用扶正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经验撷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强直性脊柱炎的基本病机--肾虚督寒、痰瘀阻络,陈湘君教授主张外寒为主者治疗以温经散寒为主,内寒为主者以温补肾阳为主,化痰活血贯穿始终,而局部僵痛明显者主张内外合治.  相似文献   

7.
黄旦  刘健  忻凌  万磊  宋倩  郭锦晨  周巧 《新中医》2016,48(12):90-92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的方法研究分析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与免疫炎症及脂代谢指标关系及与中医药关联分析。方法:整理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风湿科2012年6月—2015年6月强直性脊柱炎住院患者的病历资料。观察患者SOD的变化,并分析其与免疫炎症及脂代谢指标的相关性,并采用SPSS Clementine 12.0软件Aprior模块分析中药与SOD指标变化的关系。结果:共有强直性脊柱炎患者520例,符合标准159例,相关性分析示:SOD与血沉(ESR)、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免疫球蛋白M(Ig M)呈负相关,与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呈正相关(P0.05,P0.01)。与其他指标无相关性(P0.05)。在最小支持度为10%,最小置信度为70%下:与SOD指标关联度较高的前十位药对中,与健脾祛湿药配伍有6对,且关联度较高;与西药美洛昔康、沙利度胺相比较,中药内服及内外合治与SOD关联度较高。结论: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血清SOD水平与免疫炎症及脂代谢指标存在相关性,其表达可能参与了强直性脊柱炎的发病。健脾祛湿药与SOD关联度较高,其作用机制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中医药内外合治对黄褐斑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面部黄褐斑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采用中医药内外合治,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1.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33%,组间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药内外合治黄褐斑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项冰  田元生 《光明中医》2013,28(9):1800-1801
田元生教授从事针灸临床工作20余年,擅长运用中医传统疗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近年来,田教授在中医传统理论指导下,总结多年临床经验,借鉴古今名家的治疗方法,创立了内外兼治的"补肾通督祛瘀"特色系列疗法,深受广大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好评。  相似文献   

10.
目的: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挖掘分析近5年来中医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及骨质疏松的用药规律。方法:筛选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方剂121首,骨质疏松症的方剂118首,采用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无监督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处方中各种药物的使用频次及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挖掘药物核心组合并进行比较。结果:中医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和骨质疏松症用药规律相似,均以补肾活血通络为治则治法,但用药侧重点存在差异,即强直性脊柱炎的治疗以补肾与活血通络止痛并重,而骨质疏松症的治疗以补肾为主佐以活血。结论:中医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及骨质疏松症的用药规律存在差异,前者以补肾药与活血止痛药并重,后者以补肾药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