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孙智霞 《光明中医》2009,24(10):1951-1952
用丹栀逍遥散治疗糖尿病伴抑郁,选择符合"糖尿病"和"抑郁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氟西汀胶囊加丹栀逍遥散;西药组:氟西汀胶囊1粒,疗程8周.结果:氟西汀胶囊加丹栀逍遥散可明显改善患者抑郁、失眠等躯体症状,从而有利于血糖的控制.  相似文献   

2.
刘开  刘璐  肖万泽 《光明中医》2016,(24):3572-3574
目的观察丹栀逍遥散加减治疗糖尿病合并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0例糖尿病合并失眠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76例与对照组74例,在西医良好控制血糖的基础上,治疗组用丹栀逍遥散加减,对照组口服舒乐安定片,2周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患者中医临床疗效、睡眠质量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中医临床疗效及睡眠质量改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栀逍遥散加减治疗糖尿病合并失眠较西药舒乐安定具有更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生脉饮合丹栀逍遥散治疗糖尿病后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86例辨证为气阴两虚、肝郁气滞的糖尿病后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4例采用生脉饮合丹栀逍遥散加减治疗,对照组42例采用百忧解(盐酸氟西汀)治疗,疗程1个月。结果:治疗组44例中临床控制14例,显效17例,有效8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8.6%;对照组42例中临床控制9例,显效15例,有效9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78.6%。2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后SDS评分、HAMD评分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生脉饮合丹栀逍遥散加减治疗糖尿病后抑郁症是有效且安全的。  相似文献   

4.
近10年来,诸多医家在临床与实验方面对逍遥散抗抑郁的作用进行了大量研究。从流行病学调查来看,逍遥散作为治疗抑郁症的基础方,临床广泛应用于中风后抑郁、产后抑郁、乳腺癌伴抑郁、轻中度抑郁、更年期抑郁症等并取得较好疗效。实验研究也发现,逍遥散通过影响神经递质及其受体、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细胞分子机制、细胞因子等发挥抗抑郁作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阐释抑郁症与中医"郁证"之间的关系、郁证病机以及丹栀逍遥散组方特点等几个方面,并通过介绍程丑夫教授运用丹栀逍遥散治疗抑郁症的验案来探讨程丑夫教授运用丹栀逍遥散治疗抑郁症的经验。  相似文献   

6.
吴梦迪  刘黎明  苏攀  许二平 《中草药》2024,55(7):2442-2451
在全球范围内,抑郁症是导致自杀的主要原因之一,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社会负担。其病因复杂,临床症状多样,确切的发病机制暂无定论。中医理论认为“郁证”的“气郁化火”证型与炎症关系密切。近年来,大量研究证实神经炎症调控在抑郁症发病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提示从神经炎症的角度研发新型抗抑郁药物具有广阔前景。丹栀逍遥散可通过减轻神经炎症治疗抑郁症,且具有显著疗效,相比临床常用抗抑郁药物显示出诸多优势。目前关于丹栀逍遥散基于炎症通路发挥抗抑郁功效的机制探讨较少,因此基于抑郁症的神经炎症发病机制,结合中医“郁证”理论,从丹栀逍遥散及方中药对和核心抗炎活性成分的抗抑郁作用机制进行综述,为丹栀逍遥散及其类方抗抑郁功效提供科学依据,也为抑郁症的机制研究和新型抗抑郁药物研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抑郁症作为发病率逐年上升的一种常见精神系统疾病,除常见的化学药物治疗外,传统中医药的临床治疗应用一直受到关注。逍遥散作为经典的疏肝解郁名方,实验和临床研究均证实其具有良好抗抑郁作用。本文查阅近10年文献,发现逍遥散对不同抑郁样动物模型表现出良好抗抑郁作用,作用机制与干预单胺类神经递质水平、影响神经营养因子及相关通路、调节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功能、抑制炎症反应及抗氧化等有关。查阅近5年文献,发现逍遥散及其衍生方单用、逍遥散与西药联用或与其他疗法联用,在临床上广泛用于各种抑郁症患者的治疗,疗效可靠、不良反应少。首次从拆方研究和组分研究2个角度对逍遥散抗抑郁作用的主要物质基础研究现状进行归纳,发现柴胡、当归、白芍、白术、薄荷是其发挥抗抑郁作用的主要药物基础。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丹栀逍遥散加减治疗糖尿病合并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8年4月我院收治的88例糖尿病合并失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n=44,采用舒乐安定片治疗)和观察组(n=44,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丹栀逍遥散加减治疗)。评定和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的睡眠质量,应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价,对比两组的中医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的PSQ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PSQI评分均低于治疗前,观察组PSQI评分更优(P0.05);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93.18%,41/44)显著高于对照组(77.27%,34/44)(P0.05)。结论:相比常规西药,采用丹栀逍遥散加减治疗糖尿病合并失眠的效果更确切,可有效改善睡眠质量,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吴丹  高耀  向欢  邢婕  韩雨梅  秦雪梅  田俊生 《中草药》2019,50(8):1818-1827
目的构建逍遥散单味药-成分-共有靶点网络、蛋白相互作用网络,探究逍遥散"异病同治"抑郁症和糖尿病的共同作用机制。方法通过TCMdatabase@Taiwan、TCMID、Batman-TCM数据库结合文献挖掘获取逍遥散的化学成分和作用靶点,结合CTD、TTD、Pharm GKB、OMIM、Gencards、Drugbank数据库获取逍遥散治疗抑郁症和糖尿病的作用靶点。采用Cytoscape软件绘制单味药-成分-共有靶点网络。采用Metascape工具对逍遥散治疗抑郁症和糖尿病的共有靶点进行GO生物过程分析、Reactome通路分析、KEGG通路分析、蛋白相互作用网络构建和模块分析。分别采用Bio GPS、Genecards分析通路关键靶点的组织分布和亚细胞分布,并采用Cytoscape软件绘制组织-靶点、亚细胞-靶点网络。采用Dis Ge NET数据库对通路关键靶点进行蛋白归属。结果逍遥散治疗糖尿病和抑郁症共病涉及免疫炎症反应,与G蛋白偶联受体、胰岛素及其受体、单胺类神经递质相关,通过调节环磷酸腺苷(c AMP)信号通路、钙信号通路、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通路等实现。结论逍遥散治疗抑郁症和糖尿病共病的作用机制涉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相关信号通路、G蛋白偶联受体、单胺类神经递质、胰岛素及其受体等调节过程,可为深入阐释逍遥散抗抑郁作用特点及其药理机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丹栀逍遥散联合氟西汀对中风后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0例中风后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0例。对照组口服氟西汀,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丹栀逍遥散,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情况。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2.0%,对照组有效率为71.0%,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HAMD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栀逍遥散联合氟西汀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1.
Ginseng is a well-known medicinal plant used in traditional Oriental medicine. In recent decades, ginseng root has gained popularity as a dietary supplement in the United States. Ginseng has also been commonly used in Oriental medicine to treat diabetes-like conditions. The present review discusses the research on the anti-diabetic effects of ginseng and the possible mechanisms of its anti-diabetic actions.  相似文献   

12.
糖尿病是由多种致病因素共同作用于机体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主要临床特点的全身慢性代谢性疾病,可以累及多个系统和多个脏器。鉴于糖尿病研究的复杂性,越来越多的科学家使用蛋白质组学方法和技术研究糖尿病及其包括糖尿病肾病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在内的慢性并发症。目前糖尿病的蛋白质组学研究多集中于比较糖尿病个体与正常个体组织、血清等样品,筛查和鉴定其中差异表达的蛋白,处于对疾病研究初期的摸索阶段。随着蛋白质组学技术的不断完善、数据的累积和研究的系统化,未来发展的重点将集中于针对部分重要蛋白进行系统的功能研究,发现其在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发病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为了解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的发病机制、阐明环境因素与疾病发生发展的关系、鉴定疾病的分子标志、寻找新的药物靶点提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糖尿病中风的证类分布、证候要素等临床特征及其变化规律。方法:选取2008年10月~2011年9月我院334例中风的患者,分为糖尿病组175例与非糖尿病组159例,比较两组证类诊断分析,并记录分析糖尿病组患者入院当天、第3天、第10天、第30天的证类分布的变化和证候要素分值的动态变化。结果:两组患者证类分布中以风痰火亢和气虚血瘀存在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糖尿病组患者在证类分布中以风证和痰证的差异明显,在证侯要素分值中以风证及血瘀差异明显。结论:糖尿病并中风患者以气虚血瘀为中医证类特点。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本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实施合理补液,准确使用胰岛素,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的变化,心理护理,基础护理,饮食护理,探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有效的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本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实施合理补液,准确使用胰岛素,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的变化,心理护理,基础护理,饮食护理,探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有效的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16.
糖尿病是一个连续发展的疾病,糖尿病起始病位以脾胃为中心,"阴虚燥热"是糖尿病化热阶段的病机。  相似文献   

17.
结合笔者的多年临床经验 ,探讨了中医药防治糖尿病的优点与不足 ,并指出西药治疗糖尿病同样存在优缺点 ,中西医结合是治疗糖尿病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8.
糖尿病足是严重的糖尿病并发症之一,也是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糖尿病病人因末梢神精病变,下肢动脉供血不足以及细菌感染等各种因素,引起足部疼痛,皮肤深溃疡,肢端坏疽等病变.  相似文献   

19.
糖尿病的患病率已达到流行的程度,其并发症是导致糖尿病患者致死致残的重要原因。且一旦发展成显性糖尿病,目前还不能治愈,这给世界卫生保健体系带来巨大的压力。现有的研究也证明了糖尿病是可以预防的,但在预防过程中还有许多问题没有解决。文章讨论了目前糖尿病预防措施的不足,分析了中医学在糖尿病预防中的作用及优势,并提出了在生活方式干预的基础上,辅以中医药疗法可能是预防糖尿病的最好预防措施;另外,今后的研究应持续更长的时间,以区分究竟是真正预防了糖尿病的发生,还是只是延缓或是掩盖了糖尿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