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益肾健脾,涤痰散结"在心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源于临床实践,又经过长期的临床与系列实验研究验证、深化,已广泛应用于冠心病心绞痛、心律失常、高血压病、中风等心脑血管疾病临证治疗中。其代表方补肾抗衰片能够明显改善肾虚痰瘀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胸痹心痛证候,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抗酪氨酸硝基化的作用,而活性氧自由基(ROS)和活性氮自由基(RNS)可能是"痰"的物质基础。补肾抗衰片的系列研究,进一步证实了"脾虚生痰,痰瘀互结"是心脑血管病的病理基础,而"益肾健脾,涤痰散结"法具有减轻动脉粥样硬化类疾病的作用,成为指导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的一个重要应用理论。  相似文献   

2.
益肾健脾,涤痰散结法对冠心病心功能改善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3.
4.
国医大师阮士怡从医七十余载,致力于中西医结合防治心血管疾病临床及科研工作,辨治冠心病经验丰富。认为冠心病之发病与人体正气不足有关,属本虚标实之证,脾肾虚损为本,气滞、血瘀、痰凝为标,故创"益肾健脾,涤痰散结"治疗大法,通过多年临床实践及实验研究证实该法对冠心病疗效甚佳。故文章据此进行介绍,并举案例一则。  相似文献   

5.
益肾健脾涤痰化瘀法治疗血管性痴呆6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血管性痴呆是脑血管疾病导致的获得性认知功能障碍临床综合征。在我国,血管性痴呆是导致痴呆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病的第二原因,是威胁高龄人群生命及生活质量的主要疾病之一。笔者自2002年2月以来,采用益肾健脾涤痰化瘀法治疗本病60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7.
刘琪  谢盈彧  张军平 《中医杂志》2018,59(11):915-917
益肾健脾、软坚散结法是阮士怡教授治疗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方法,其中软坚散结是治疗的关键。认为临床运用软坚散结法不应拘泥于一证一方一药,应从所治之证的症状和病机入手,运用行气化痰、活血解毒、扶正补虚等多种治法;同时兼顾软坚之品的性味问题,处方用药也常常只取一到两味软坚之品,这样既应用了其软坚散结之功,又避免了其对心血管系统的副作用。  相似文献   

8.
疏肝健脾涤痰法治疗高脂血症168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我们以疏肝健脾涤痰为治法结合辨证分型治疗高脂血症168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68例患者均为门诊病人,男70例,女98例;年龄最小30岁,最大71岁,平均46.3岁。诊断标准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其中血清TC、TG均增高者106例,TG增高并HDL-C降低者15例  相似文献   

9.
补肾健脾,涤痰散结法治疗冠心病心绞痛68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车树强  冯辉 《天津中医》1999,16(4):10-11
  相似文献   

10.
根据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的病机演变规律,从中医治疗学角度,提出了脾肾两虚是AS发病的始动因素,痰瘀蕴结是AS发病的关键环节,益肾健脾、涤痰散结是治疗AS的有效治法。基础和临床研究均显示益肾健脾、涤痰散结治疗AS有效,为其应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肾为先天之本,"主骨生髓",肾精不足则骨髓失养;脾为后天之本,"主身之肌肉",肌肉丰满壮实乃骨髂强壮的力学保证。"肾之合骨也,……其主脾也。"脾虚,运化无力则肌肉痿弱,肾精化生乏源则骨髓失养,终致骨痿。脾肾不足是骨痿形成的主要病机,补肾健脾是防治骨质疏松症的主要原则。该理论经大量实验室研究所证明,并经大量临床实践所证实。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笔者应用化痰散结法治疗肝硬化腹水,在恢复肝功能,加速腹水消散,治疗脂肪肝等方面,取得了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3.
王昕  陈旭 《中华中医药学刊》2012,(11):2449-2451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一种常见的女性内分泌失调性疾病,以高雄激素血症、持续无排卵和卵巢多囊性改变等一系列表现为主要特征。属于妇科疾病中最常见且较复杂的病种之一。肾脾两虚,痰瘀互结是多囊卵巢综合症发病的基本病机,而"补肾健脾、祛痰化瘀"法是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益气健脾法与益气健脾祛痰化瘀法对D-半乳糖(D-gal)所致衰老小鼠自由基的影响。方法:测定D-gal诱导的亚急性衰老小鼠血清、心、肝组织中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心、肝组织中丙二醛(MDA)、脂褐素(LDF)水平,并观察益气健脾及益气健脾祛痰化瘀方药对上述指标的影响。结果:益气健脾及益气健脾祛痰化瘀方药能不同程度地提高D-gal致衰老模型小鼠血清、心、肝组织中T-SOD的活性,降低心、肝组织MDA、LPF含量。结论: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提高抗氧化酶活性可能是益气健脾法及益气健脾祛痰化瘀法延缓衰老的共同作用机制之一,两法对不同组织的作用强度有一定差别。  相似文献   

15.
中医健脾祛瘀法治疗胃癌4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彭轶霞 《陕西中医》2006,27(9):1037-1038
目的探讨健脾、祛瘀、通络散结类中药配伍对胃癌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枳朴六君汤加味(枳壳、厚朴、白术、茯苓、陈皮、半夏、党参、乌蛇、蜈蚣、土鳖、甘草等)内服,配合中成药平消片,治疗胃癌40例。结果中医证候有效率为82.50%;生存质量提高13例,稳定23例,降低4例;体重增加12例,稳定24例,下降4例。提示本方法有健脾祛瘀、通络散结,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存质量的功效。  相似文献   

16.
老年慢性支气管炎引发因素为外邪内侵,发病根本乃肺气不足、脾胃虚弱,重要病机系肾不纳气、肾气不足。辨证论治首当培土生金、补脾益气,六君子汤健脾利湿治本;金水相生,治病求本,补益肾气,纳气复元地黄丸安肾丸主之;脾肾双补、填母补子、补脾益肾,七味都气丸温肾纳气治根。未雨绸缪、防治未病,既病防变,冬病夏治、扶正固本。  相似文献   

17.
目的:痰湿体质是罹患代谢综合征等疾病的病理体质,观察针刺化痰法是否可以调理体质及其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9例(其中6例为多囊卵巢综合征)确定为痰湿体质的受试者采用辨体用穴方法进行针刺治疗3个疗程,治疗后观察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后症状平均积分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采用针刺的方法,选用具有祛痰化湿功效的穴位可以改善痰湿体质,为探究针刺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健脾补肺化痰方对哮喘儿童肺功能变化的影响。方法 60例哮喘缓解期儿童分为治疗组(健脾补肺化痰方+西药组)30例、对照组(西药组)30例,观察健脾补肺化痰方对治疗1个月、3个月、6个月、9个月后哮喘患儿PEF、FEV1/FVC值的影响。结果治疗组患儿PEF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FEV1/FVC%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脾补肺化痰方能明显增强哮喘患儿的肺功能,降低支气管高反应性。  相似文献   

19.
唐汉钧运用健脾化痰法治疗颈部炎性肿块经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唐汉钧教授以健脾化痰的六君子汤治疗颈部炎性肿块 ,如颈部慢性淋巴结炎、慢性腮腺炎和桥本氏甲状腺炎的临床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