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辽宁中医杂志》2021,48(9):11-14,后插1
目的基于关联规则挖掘国医大师邓铁涛教授治疗心系病证的用药规律。方法在名老中医学术经验国家服务平台上收集邓铁涛教授治疗心系病证的医案处方,规范药物名称,建立Excel数据库,应用SPSS 22.0对药物进行描述性统计,运用Weka3.6.11对高频药物进行关联规则和关联程度挖掘,并对必用药对或药组的剂量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借助Pajek5.01软件对关联药物之间复杂网络关系进行可视化处理。结果在收集到的128条有效处方中,高频药物为茯苓、法半夏、枳壳等,置信度和关联程度较高的组合多为益气健脾、化痰祛瘀等药物的组合,必用药对或药组的剂量多为6~15 g。结论益气健脾、化痰祛瘀为邓铁涛教授治疗心系病证用药的重要规律,心脾相关、痰瘀相关为主要辨证思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陈士铎治疗心系病证用药规律及学术特色.方法:建立陈士铎治疗心系病证数据库,运用Microsoft Excel、SPSS 26.0、SPSS Modeler 18.0软件进行频次分析、性、味、归经关联规则以及聚类分析.结果:在纳入的123个方剂, 98味药中,陈士铎使用人参、白芍、甘草、当归、白术等补益气血...  相似文献   

3.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软件系统探讨国医大师治疗心悸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整理《国医大师验案良方·心脑卷》中治疗心悸的病案并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采用规则分析、改进互信息法、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数据挖掘方法,统计分析其中的用药规律。结果:分析纳入的83个病案得出149味中药,所用中药性味多为甘温,主要归心、肺、脾三经,包括丹参、黄芪、炙甘草、麦冬等高频次中药。提取置信度为1的丹参,五味子→麦冬组合,可窥见生脉饮的雏形并衍生出10个新方,新方可分为五类,分别为行气化痰类、滋阴养血类、温通心阳类、益气活血类和化痰祛瘀类。结论:国医大师治疗心悸有规律可循,主要以“益气通阳”“养阴补血”“化痰祛瘀”为组方规律,标本并治。  相似文献   

4.
5.
目的: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V2.5),分析中医治疗血管性头痛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借助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收集中文期刊数据库(CNKI)中以中医治疗血管性头痛的处方进行整理并分析组方用药规律.结果:共检索出145篇文献,收录131首处方,涉及中药144味,频次≥20以上的药物有19味,高频药对17个,获得核心药...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藏医文献中收载的治疗肝炎的方剂用药规律。方法:从藏医文献中筛选出治疗肝炎的方剂,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V2.5),采用软件集成的数据挖掘方法,分析藏医治疗肝炎方剂的用药规律。结果:筛选出101首方剂进行分析,确定处方中各藏药的用药频次,演化出核心组合43个,新处方4个。结论: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对藏医药治疗肝炎方剂进行的用药规律分析及新方发现具有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徐琦  蔡铁如 《中医药导报》2023,(8):140-144+162
目的:分析第一、二届国医大师治疗肝胆病证的处方用药规律。方法:查阅《国医大师专科专病用方经验(第1辑)脾胃肝胆病分册》《国医大师专科专病用方经验(第2辑)脾胃肝胆病分册》中收录的国医大师治疗肝胆病证的处方,通过古今医案云平台对用药规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30位国医大师治疗肝胆病证的处方207份,包含中药339味,累计使用频数为2 286。其中出现频数≥20的药物共27味,排名前5位的药物依次为柴胡、茯苓、茵陈、郁金、甘草;药物功效分类排前3位的依次为清热解毒药、利胆退黄药、疏肝解郁药;药物以苦微寒药、甘温药为主,多归脾、肝、胃经。对27味高频药物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共得到21条关联规则,常用健脾祛湿药物组合为白术-茯苓,疏肝解郁药物组合为柴胡-白芍,清肝利胆药物组合为郁金-柴胡。聚类分析将药物聚为3类,将边权重设置为>25进行复杂网络分析,提取国医大师治疗肝胆病证的核心组方为:柴胡、郁金、茯苓、白芍、白术、甘草、枳壳、茵陈、泽泻、黄芩、香附、当归。结论:第一、二届国医大师治疗肝胆病证注重顾护脾胃,突出“未病先防,已病防变”的临证思想,多选用补虚药和理气药,并根据湿热、瘀血等不...  相似文献   

8.
目的 运用“名医传承平台”,探讨“国医大师”张震教授治疗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伴或不伴糜烂、慢性萎缩性胃炎所致胃脘痛的处方用药规律。方法 筛选、录入田春洪教授2009年—2011年随诊张震教授记录的72份胃脘痛病例,将症状、处方用药等录入“名医传承平台”,并进行审核和核对;对核心及辅助药物、两味中药间关联度、中药与症状的关联度进行数据挖掘与分析;对于数据挖掘结果进行讨论,从而探讨张震教授治疗胃脘痛的处方用药规律。结果 通过数据挖掘与分析,核心药物共有30味,排名前5位的依次为:甘草、柴胡、白芍、香附、木香;中药—中药关联度共得出5565个组合;对原始处方的伴随症状进行筛选,按出现频率排序,前4位依次为:胃脘胀痛、胃脘疼痛、失眠、胃脘胀闷。结论 张震教授认为胃脘痛为中焦气机不利所致,治疗以疏肝、和胃、健脾为主,佐以消食化滞、活血化瘀、行气导滞、消痞散结等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研究《叶天士医案大全》中治疗胃脘痛医案的处方用药规律。方法:收集、整理《叶天士医案大全》中治疗胃脘痛的处方,录入系统平台,并利用改进的互信息法、复杂系统熵聚类、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等数据挖掘方法进行处方用药分析。结果:1对筛选出的治疗胃脘痛的105首处方进行分析,使用频次≥10次的药物有20味;2使用频次≥11次的常用药对有19个(支持度个数设为11),及得到药物关联规则(置信度设为0.6);3熵聚类得到的新核心药物组合14对,以及新处方7个;4以金铃子散进行方剂匹配,检索到包含金铃子散的20首处方的相似度。结论: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总结出叶天士治疗胃脘痛的用药规律,为深入了解和掌握叶氏遣方用药规律提供了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中医药治疗贝赫切特综合征(BS)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 检索2000年1月-2020年10月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内中医药治疗BS的文献,检索词为"贝赫切特综合征""白塞氏综合征""白塞病""狐惑",将符合标准的处方药物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构建中医药治疗BS处方数据库,采用数据分析、关联规则、新方分析等功能进行用药规律分析.结果 共筛选出符合标准的中医药治疗BS的文献335篇,涉及处方274首,包括中药289味,高频药物22昧(频次≥40次),药性方面四气以寒性为主,五味以甘、苦居多,归经以胃、脾、肝经为主,挖掘得出高频药物组合29组,核心药物组合16个及新处方8首.结论 中医药治疗BS在组方上重视清热利湿药物的应用,并适当搭配活血、补虚药物,标本兼治.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中医治疗消渴方剂的配伍规律与用药规律,为临床用药提供借鉴.方法 收集整理《中华医方》治疗消渴的方剂,建立方剂数据库的基础上,采用SPSS软件进行频数分析、关联规则处理,对高频药类、药物、药对、方剂年代进行分析.结果 纳入研究的方剂共482首,涉及药物374种,累计用药次数达3784次.清热药、补气药、利水渗湿...  相似文献   

12.
陈善达  梁昊  李亮 《世界中医药》2022,(17):2501-2505
目的:挖掘分析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中医病案的证候与用药规律。方法:运用Excel及Python软件,对从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CSPD)、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CD)等数据库中收集的343个冠心病临床病案的证素、证候以及用药进行频数统计、权值计算和数据可视化。结果:冠心病最常见的3个证素为血瘀、痰和气虚,最常见的3个证型为气虚血瘀、气滞血瘀和痰瘀互结,出现频率居前5位的证候为胸闷、胸痛、气短、苔白和舌暗,使用频率居前5位的中药为丹参、甘草、川芎、半夏和茯苓。结论:通过证素-证候分析得出,气虚血瘀特有的证候有苔白、舌淡、脉沉、汗出与气短,气滞血瘀特有的证候有瘀点(斑)舌与苔黄,痰瘀互结特有的证候有苔腻、纳呆、苔厚、脉滑与舌胖;通过证素-中药分析得出,气虚血瘀证用药可归纳为补阳还五汤合八珍汤加减,气滞血瘀证用药可归纳为柴胡疏肝散合桃红四物汤加减,痰瘀互结证用药可归纳为温胆汤合瓜蒌薤白白酒汤加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基于中医药传承辅助平台挖掘治疗心力衰竭(HF)中药复方专利的用药规律。方法:登录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国专利公布公告网站(http://epub.sipo.gov.cn/),检索治疗HF的中药复方专利,运用中医药传承辅助平台V2.5对获得的复方专利中药频次、四气五味、归经、配伍规律、核心药物组合进行分析,并挖掘新方。结果:共纳入治疗HF中药复方专利95个,共206味中药;出现频次最高的药物是黄芪(54次);常用的药对有丹参-黄芪、黄芪-附子、黄芪-茯苓等;四气占比最多的是温性药物;五味占比最多的是甘味;归经占比最多的是脾经;置信度较高的关联规则有丹参、当归->黄芪等;核心药物组合有党参-白术-桂枝等;新方包括党参-白术-桂枝-当归-赤芍-红花、黄芪-甘草-干姜-丹参-灵芝、鸡血藤-三七-橘红-银杏叶、水蛭-补骨脂-土鳖虫-绞股蓝等。结论:治疗HF中药复方专利及新方的主要功效是益气、活血化瘀、利水。基于数据挖掘的研究可为中药临床治疗HF及研发新的药物提供一定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14.
介绍邓铁涛教授以调脾护心为法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的经验。本病病位虽在心,但与五脏相关,尤重于心脾;本质为本虚标实,心气血阴阳亏虚于内,致使痰瘀水停之标遏阻心阳,故急性期常按阴阳分治,在温阳或者滋阴的同时均强调温补脾胃阳气;缓解期则需综合调理,注重以调理脾胃为先,才能有效防止复发,带病延年。在遣方用药上补虚泻实,灵活应用气血同调、攻补兼施、升降相随等原则。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中医治疗糖尿病的用药规律。方法:广泛收集整理中医治疗糖尿病的处方,在构建处方数据库的基础上,采用关联规则算法和熵聚类方法,确定处方中各药物和药物组合的使用频次、药物间关联规则、核心药物组合等。结果:高频次药物包括黄芪、茯苓、地黄、山药、丹参等;高频次药物组合包括"丹参、黄芪","黄芪、地黄","茯苓、黄芪"等;置信度大于0.85的关联规则包括"山茱萸,牡丹皮,茯苓-山药","牡丹皮,泽泻,茯苓-山药","山药,牡丹皮,泽泻-茯苓"等。结论:中医治疗糖尿病多用益气养阴、补脾益肾、清热生津、活血化瘀之品,配伍精巧合法。  相似文献   

16.
结合中医五脏相关学说,在探讨心脏病心脾气虚、痰瘀交阻的病理基础上,总结和分析邓铁涛教授运用温胆汤治疗心脏病的辨证和用药经验。  相似文献   

17.
目的:挖掘《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癫痫方剂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整理《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收载的治疗癫痫方剂,建立癫痫方剂文献研究数据库,采用数据挖掘技术(频数分析、聚类分析、关联规则)对其用药规律进行分析。结果:关于治疗癫痫的文献中,共涉及532首方剂和488味中药,治疗癫痫的核心药物有朱砂、甘草、人参、牛黄等,用药种类以补虚药、安神药、平肝熄风药、清热药、化痰药为主。对核心药物聚类分析,形成了6个聚类组合。通过关联规则分析,共得22条药对及药组关联规则。结论:癫痫方剂的用药规律以祛风止痉、疏肝行气、开窍醒神、活血化瘀、养心安神为主,中医治疗癫痫应针对肝风、郁火、积痰、血瘀、气乱等因素进行辨证论治,同时还应考虑正气亏虚的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中医治疗冠心病合并焦虑的用药规律。方法:检索国内外数据库中有关中医药治疗冠心病合并焦虑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提取纳入文献的处方及药物信息,统计药物频次,采用SPSS 25.0统计软件对高频中药进行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SPSS Modeler 14.1统计软件进行药物关联规则分析。结果:获取方剂44首,涉及中药108味,中药累计频次460次。柴胡、丹参、炙甘草、白芍、川芎、茯苓、郁金、当归、枳壳、酸枣仁为频次排名前10位的中药。高频药物因子分析共提取到6个公因子,聚类分析得到5个聚类方;关联规则挖掘出12个关联强度较高的药物组合。结论:中医治疗冠心病合并焦虑用药相对集中,以疏肝解郁、活血化瘀药为主,依据兼夹症状的不同,选择性使用补气、化痰、安神之品。  相似文献   

19.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分析中医药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的用药特点和组方规律,为临床儿童哮喘辨证论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检索1988—2018年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服务平台、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以中医药治疗儿童哮喘的文献,筛选符合标准的文献,构建儿童哮喘方药数据库,进行频数统计、关联规则分析、系统聚类分析。结果:共纳入1040首方药,统计发现发作期中热性哮喘证、缓解期中肺脾气虚证分布较多;共涉及药物292味,高频药物50味,分别为为麻黄、苦杏仁、甘草;药物使用以化痰止咳平喘类、补虚类、解表类、清热类为主;药味以苦、辛、甘为主;药性以温、寒、平为主;药物归经以肺、脾、胃、心、肝、肾为主;关联规则分析得出二项关联规则25条,三项关联规则40条,四项关联规则12条;系统聚类分析得出药组8对。结论:中医药治疗儿童哮喘重视苦温、苦寒燥湿祛痰,辛温宣肺散邪,辛开苦降调节气机升降。治法以化痰平喘、宣肺疏表、温肺化饮、清肺止咳、补益肺脾肾为主,久病夹虚入络,当配伍祛风祛瘀通络之品。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痛经病用药的组方,探求其用药规律及特点。方法:通过检索中国知网"痛经"相关主题词,搜集治疗痛经病的各种有效中药复方,进行整理、汇总,利用Microsoft Excel建立资料数据表,通过数据筛选功能对药物进行分类、使用频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通过分析1 512例案例的中药复方,发现中药治疗痛经以补益气血为本,药物多用当归、白芍、甘草等;以活血化瘀药为主,并配伍疏肝理气,散寒止痛的药物;药性多以辛、甘、温为主,大多归于肝、脾、心、肾经。结论:通过对1 512例病案中所用药物的分析,揭示了痛经的用药规律,发现痛经的证型主要是气血亏虚型,其次是气滞血瘀型、寒凝血瘀型、肾气不足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