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研究构树叶总黄酮(total flavonoids of Broussonetia papyrifera,TFBP)对人肝癌细胞HepG-2的生长抑制和诱导凋亡的作用及其机制。 方法: 取对数生长期人肝癌HepG-2细胞,随机分为药物组和对照组,药物组用3,6,9,12 g·L-1不同质量浓度TFBP作用人肝癌HepG-2细胞24,48,72 h后,采用MTT法检测细胞生长抑制率;Hoechst 33342荧光染色法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形态变化并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的周期及细胞凋亡率。 结果: MTT结果显示,各质量浓度3,6,9,12 g·L-1的TFBP对HepG-2有增殖抑制作用,并存在浓度和时间依赖关系,3,6,9,12 g·L-1不同质量浓度TFBP作用人肝癌HepG-2细48 h后,细胞增殖抑制率分别为20.2%,29.44%,39.21%,43.96%;9 g·L-1的TFBP作用HepG-2细胞72 h后,细胞增殖抑制率可达52.46%,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Hoechst 33342荧光染色可观察到核浓缩及核碎裂等典型细胞凋亡特征及凋亡小体;流式细胞仪结果显示,随着TFBP作用浓度的增加,加药组细胞凋亡率加药组凋亡率与对照组相,有显著差异(P < 0.01),G0/G1期细胞逐渐减少,G2/M期细胞数逐渐增多,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 0.05),细胞周期被阻滞在G2/M期。 结论: TFBP在体外对肝癌细胞HepG-2有明显的增殖抑制和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其抑制机制可能和诱导细胞凋亡与阻滞细胞周期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构树叶总黄酮(TFBP)对人肝癌细胞(HepG-2)增殖和凋亡的作用。方法:采用细胞增殖实验(MTT法),取对数生长期HepG-2,随机分为药物组和对照组,用3,6,9,12 g.L-1不同质量浓度构树叶总黄酮作用HepG-2,分别干预24,48,72 h。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在以上质量浓度下作用细胞48 h后的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nt法检测以上质量浓度构树叶总黄酮作用细胞48 h后Bcl-2基因、促凋亡基因Bax表达的情况。结果:各质量浓度构树叶总黄酮对HepG-2的生长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呈明显的时间和剂量依赖性,经不同质量浓度的构树叶总黄酮作用48 h后HepG-2凋亡率显著增加,药物组与对照组比较为(0.478±0.085 vs 0.498±0.014;0.354±0.004 vs 0.498±0.014;0.218±0.075 vs 0.498±0.014)有显著性差异,P<0.05,抑癌基因Bcl-2表达量呈逐渐下降的趋势,促凋亡基因Bax表达量随着质量浓度的升高表达量呈现上升趋势。结论:构树叶总黄酮可以有效的抑制HepG-2的生长,诱导细胞凋亡,其诱导该细胞凋亡的作用可能是通过下调抑癌基因Bcl-2的表达,可为肝癌的生物学治疗提供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构树叶总黄酮(total flavonoids of Broussonetia papyrifera,TFBP)诱导HepG-2细胞凋亡的机制。方法:采用体外细胞培养方法,取对数生长期人肝癌HepG-2细胞,随机分为药物组和对照组,药物组用3,6,9,12 g·L-1不同质量浓度TFBP作用人肝癌HepG-2细胞24,48,72 h后,应用MTT法检测TFBP对人肝癌细胞HepG-2生长抑制作用;Hoechst 33342荧光染色法荧光显微镜观察各浓度TFBP作用细胞48 h后的细胞的形态变化;通过免疫细胞化学SP法检测凋亡相关基因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蛋白表达;比色法检测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活性。结果:TFBP在体外对人肝癌细胞HepG-2有较强的浓度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抑制作用,9,12 g·L-1的TFBP作用HepG-2细胞72 h后,细胞增殖抑制率可分别达52.46%,64.72%,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可诱导细胞凋亡,质量浓度9,12 g·L-1的TFBP作用HepG-2细胞48 h后就可出现典型的凋亡小体,TFBP可升高caspase-3活性,并具有浓度效应,同时还可下调Bcl-2蛋白表达,上调Bax蛋白表达,下调Bcl-2/Bax。结论:TFBP在体外对肝癌细胞HepG-2有明显的增殖抑制和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其诱导凋亡的机制可能与其下调Bcl-2蛋白和上调Bax蛋白的表达,下调Bcl-2/Bax以及增强caspase-3的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4.
朱泽欣  赵云涛  陈绍红  刘艳芬  刘铀 《中草药》2018,49(22):5345-5351
目的研究构树绿原酸样化合物诱导胃癌SGC-7901细胞凋亡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MTT法检测构树绿原酸样化合物对SGC-7901细胞增殖的影响,DAPI染色法观察细胞形态,Annexin V/PI双染色法结合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PI染色结合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DCHF-DA探针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内活性氧(ROS)变化,JC-1染色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变化,Westernblotting检测细胞p53、Bcl-2、Bax、CytochromeC、p-p38、p-JNK、JNK、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p-ERK蛋白表达量。结果构树绿原酸样化合物能显著抑制SGC-7901细胞增殖,且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给药组细胞内出现染色质浓缩和凋亡小体,细胞周期被阻滞在G2/M期,且线粒体膜电位显著下降(P0.05、0.01),ROS水平显著升高(P0.05、0.01)。构树绿原酸样化合物能显著上调SGC-7901细胞p53、Bax、Cytochrome C和p-p38蛋白表达水平(P0.05、0.01、0.001),显著下调p-ERK和Bcl-2表达水平(P0.01、0.001)。结论构树绿原酸样化合物可能通过p38-MAPK和ERK-MAPK信号通路介导线粒体氧化应激途径诱导胃癌细胞SGC-7901凋亡。  相似文献   

5.
目的体外建立胰岛素抵抗Hep G2细胞模型,可用于中药有效成分的胰岛素抵抗活性筛选研究。方法用不同浓度的胰岛素对Hep G2细胞进行诱导后进行不同作用时间的筛选,通过葡萄糖氧化酶法对Hep G2细胞的葡萄糖消耗量及CCK-8法对细胞活性评价,明确最优的Hep G2细胞胰岛素抵抗模型建立的浓度和作用时间。结果用10~(-6) mol/L的胰岛素诱导处理36 h是Hep G2细胞产生胰岛素抵抗的最适条件。结论高胰岛素培养法可以建立Hep G2细胞胰岛素抵抗模型,具有建模周期短、价格低、易于重复、可控性强的优点,可用于抗胰岛素抵抗中药成分的筛选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以人肝癌HepG2细胞为研究对象,探讨phaseoloideside E(PE)的体外抗肿瘤活性。方法:采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的PE处理48 h后对HepG2细胞的细胞毒性效应;应用光学显微镜、荧光显微镜观察PE处理下的细胞形态学变化;用DNA琼脂糖凝胶电泳技术检测凋亡,并用免疫印迹法检测PE对凋亡相关蛋白Bax,Bcl-2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PE对HepG2细胞的生长有明显的细胞毒性效应;直接形态显微观察及Hoechst 33258荧光染色皆可见典型的凋亡细胞形态学特征;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显示给药组出现明显的DNA梯状凋亡带,而对照组没有出现梯状条带;免疫印迹结果显示PE可以增加Bax表达并减少Bcl-2表达。结论:PE能够诱导人肝癌HepG2细胞凋亡,并提示PE诱导的Bax,Bcl-2蛋白的表达水平变化可能与它的凋亡诱导效应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山楂叶总黄酮(HLF)对H2O2诱导乳鼠心肌细胞氧化应激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无菌环境下分离3日龄的SD乳鼠心肌细胞,培养72 h后分组进行干预:空白对照组、H2O2干预组、山楂叶总黄酮50μg/m L+H2O2干预组、山楂叶总黄酮100μg/m L+H2O2干预组、山楂叶总黄酮200μg/m L+H2O2干预组、舒血宁注射液100μg/m L+H2O2干预组,每组设10个复孔。干预6 h后,通过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应用生化分析仪检测培养液中谷草转氨酶(AST)、磷酸肌酸激酶(CPK)、乳酸脱氢酶(LDH)含量;应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细胞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以及丙二醛(MDA)含量;应用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凋亡率;并应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心肌细胞中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的表达并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与H2O2干预组比较,山楂叶总黄酮100μg/m L+H2O2干预组、山楂叶总黄酮200μg/m L+H2O2干预组乳鼠心肌细胞形态明显好转,细胞存活率显著升高,AST、CPK、LDH释放量显著降低,细胞中SOD、CAT活性显著升高,MDA含量显著降低,caspase-3表达量及细胞凋亡率显著降低,并且山楂叶总黄酮200μg/m L+H2O2干预组GSHPx活性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山楂叶总黄酮对H2O2诱导乳鼠心肌细胞氧化应激和细胞凋亡具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8.
《中成药》2017,(11)
目的探讨艾蒿总黄酮对SMMC-7721肝癌细胞株增殖的抑制、促凋亡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不同质量溶度的艾蒿总黄酮和槲皮素(阳性对照)作用SMMC-7721细胞,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CCK-8实验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抑制率,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率,RT-PCR检测Bcl-2、Caspase-3和P21的转录水平。结果不同质量浓度的艾蒿总黄酮均可以抑制SMMC-7721细胞增殖,促进其凋亡,下调Bcl-2,上调Caspase-3、P21的表达,并呈现浓度依赖性。结论艾蒿总黄酮可能通过下调Bcl-2、上调Caspase-3和P21的表达来诱导肝癌细胞SMMC-7721凋亡。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仙鹤草醋酸乙酯有效部位(总鞣质质量分数为19.91%)对人肝癌FlepG2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以不同质量浓度的仙鹤草醋酸乙酯有效部位作用于体外培养的HcpG2细胞,MTT法检测细胞生长抑制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Fluo-3/AM荧光探针观察肿瘤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的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肿瘤细胞内活性氧(ROS)的变化.结果 仙鹤草醋酸乙酯有效部位可显著抑制HepG2细胞的生长,诱导细胞凋亡,其IC50为127.85 μg/mL.经该有效部位作用48 h后,HepG2细胞数量明显减少;在Fiuo-3/AM荧光探针的作用下有较强的绿色荧光;同时检测出细胞内ROS有较明显的增加.结论 仙鹤草醋酸乙酯有效部位能抑制HepG2细胞的生长,诱导细胞发生凋亡.肿瘤细胞内钙离子的释放和细胞内ROS的增加可能是其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氯化两面针碱(NC)在体外诱导人肝癌细胞HepG2凋亡的作用与机制.方法 通过MTT法测定NC细胞毒作用,光镜及吖啶橙染色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琼脂糖凝胶电泳法、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结果 NC作用于细胞后,呈浓度依赖性抑制HepG2细胞的生长,作用48 h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3.52±0.23) μmol/L;吖啶橙荧光染色可见细胞出现明显的凋亡形态学改变,琼脂糖凝胶电泳出现典型的DNA lader NC各剂量组(0.75,1.5,3 μmol/L)对细胞周期的影响表现为G2/M期阻滞,作用肝癌HepG2细胞24 h后的凋亡指数分别为(17±1.23)%、(25.2±3.52)%、(35.9±3.19)%,明显高于生理盐水(NS)对照组(0.29±0.1 1)%.结论 NC对HepG2细胞有明显的生长抑制作用,NC抗肿瘤作用的机理可能是:阻滞细胞于G2/M期,诱导肿瘤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1.
构树叶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对构树Broussonetia papyrifera(L.)Vent.叶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鉴定。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柱层析和重结晶等方法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构树叶乙酸乙酯部位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为:芹菜素(apigenin,1)、大波斯菊苷(cosmosiin,2)、牡荆苷(vitexin,3)、木犀草素(luteolin,4)、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luteolin-7-O-β-D-glucopyranoside,5)、7-甲氧基香豆素(7-methoxycoumarin,6)、东莨菪素(scopoletin,7)、三十一烷醇(1-hentriacontanol,8)、槲皮素(quercetin,9)、7-甲氧基芹菜素(7-methoxyapigenin,10)、β-胡萝卜苷(daucosterol,11)。结论:化合物1~8首次从构树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2.
构树叶中的细胞毒成分(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构树叶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D101型大孔吸附树脂、硅胶、ODS和半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等分离方法对构树叶提取物分离纯化,通过1D,2DNMR技术确定其结构,并采用MTT法对分得化合物进行细胞毒活性测定,同时比色法和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了对构树叶中总黄酮和cosmosiin的含量测定方法。结果:分离鉴定了6个化合物,它们的结构鉴定为:(+)-pinoresinol-4′-O-β-D-glucopyransyl-4″-O-β-D-apiofuranoside(1),cosmosiin(2),luteolin-7-O-β-D-glucopyranoside(3),liriodendrin(4),3,5,4′-trihydroxy-bibenzyl-3-O-β-D-glucoside(5),apigenin-6-C-β-D-glycopyranside(6)。结论:化合物1为一个新的木脂素,化合物5,6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化合物1,4,6对HepG-2细胞株有不同程度的抑制活性,而化合物2,3,5对HepG-2细胞株没有活性;根据含量测定结果得知,确定构树叶的最佳采收时间为9月份。  相似文献   

13.
杨晨悦  王晓玲 《中药材》2018,(1):111-114
目的:研究构树皮的酚性化学成分。方法:通过硅胶柱层析、ODS柱、Sephadex LH-20等色谱技术对构树皮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理化性质与波谱数据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构树皮中分离鉴定了11个酚性化合物,分别为:松脂素-4'-O-β-D-吡喃葡萄糖苷(1)、黑立脂素苷(2)、松脂素-4'-O-β-D-吡喃葡糖基-4″-O-β-D-呋喃芹菜苷(3)、di-O-methylcrenatin(4)、leonuriside A(5)、3,4,5-三甲氧基苯基-β-D-吡喃葡萄糖苷(6)、kelampayoside A(7)、咖啡酸甲酯(8)、槲皮素(9)、槲皮素-3-O-α-L-吡喃鼠李糖苷(10)、对羟基苯甲酸-β-D-吡喃葡萄糖酯苷(11)。结论:其中,化合物4~8、10、11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4.
楮实子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桑科构树属植物构树的果实——楮实子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柱色谱法进行分离、精制,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分析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楮实子95%乙醇冷浸物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胡萝5苷棕榈酸酯(Ⅰ)、胡萝卜苷(Ⅱ)、苯丙氨酸(Ⅲ)、色氨酸(Ⅳ)、壬二酸(Ⅴ)、β-谷甾醇(Ⅵ)、蔗糖(Ⅶ)。结论化合物Ⅰ、Ⅱ、Ⅲ、Ⅳ和Ⅴ均首次在楮实子中分得。  相似文献   

15.
目的优化小构树总黄酮提取工艺,并评价其抗氧化、美白活性。方法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乙醇体积分数、液料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为影响因素,总黄酮得率为评价指标,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提取工艺。检测总黄酮对DPPH、ABTS自由基的清除能力,以及对酪氨酸酶活性的抑制作用。结果最佳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90%,液料比35∶1,提取温度85℃,提取时间80 min,总黄酮得率为55.14 mg/g。总黄酮对DPPH、ABTS自由基及酪氨酸酶单酚酶、二酚酶的IC50值分别为151.70、242.20、24.37、15.64μg/m L。结论该方法稳定可靠,可用于提取具有良好抗氧化、美白活性的小构树总黄酮。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补骨脂乙素对人肝癌细胞HepG2凋亡及其相关蛋白的影响。方法:用不同浓度补骨脂乙素(3、4、5、6和7mg/ml)处理HepG2细胞24h后,MTT法检测药物对细胞增殖的影响,并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印迹法检测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补骨脂乙素4mg/ml即能抑制HepG2细胞的增殖并诱导其凋亡,7mg/ml时凋亡率可达94.57%,在浓度4~7 mg/ml之间有良好的量效关系。补骨脂乙素浓度为7mg/ml时促凋亡蛋白Bax、Bid表达明显增加、抗凋亡蛋白Bcl-2表达减少。结论:补骨脂乙素4mg/ml能诱导HepG2细胞凋亡,可能与其影响Bcl-2家族蛋白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7.
Three new ent-kaurane type diterpenes, broussonetones A-C (1-3), were isolated from leaves of Broussonetia papyrifera, together with seven known compounds, and their structures determined by 1D and 2D NMR and MS methods. Compounds 1-3 were marginal inhibitors of tyrosinase. Antioxidant assays showed them also to be inhibitors of xanthine oxidase. The mild inhibition of tyrosinase and significant inhibition of xanthine oxidase suggests that 1-3 could be useful ingredients in the development of skin-protecting cosmetics.  相似文献   

18.
李海霞  马英丽  史灵恩  董晶  马玲 《中草药》2013,44(10):1290-1294
目的 探讨莲子菜黄酮类化合物香叶木素-7-O-β-D-木糖-(1→6)-β-D-葡萄糖苷(DXG)对人肝癌细胞株HepG2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其诱导HepG2细胞凋亡的机制.方法 台盼蓝染色法检测DXG对HepG2细胞生长的影响;MTT法检测DXG对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吖啶橙/溴乙(AO-EB)荧光染色法观察DXG对HepG2细胞凋亡的形态学影响;琼脂糖凝胶电泳观察凋亡细胞的DNA图谱变化;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凋亡相关基因bcl-2及bax的表达.结果 台盼蓝染色和MTT检测显示,DXG 50、100、200 μg/mL能明显抑制HepG2细胞增殖,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AO-EB染色可见DXG诱导HepG2细胞凋亡并发生形态学改变,且随DXG的质量浓度升高,凋亡细胞的比例显著增加.琼脂糖凝胶电泳显示,HepG2细胞经DXG 100、200 μg/mL处理48 h后,可见DNA“梯形”碎片条带.RT-PCR实验表明,DXG下调细胞凋亡的抑制基因bcl-2 mRNA表达,促使凋亡基因bax mRNA表达增强.结论 DXG具有显著抑制人肝癌细胞HepG2增殖、诱导其凋亡的作用,其作用机制与调控bax/bcl-2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异常黑胆质成熟剂中黄酮类化合物对人肝癌细胞株(HepG2)体外生长、凋亡及相关基因表达的调控作用,探讨异常黑胆质成熟剂黄酮类化合物诱导癌细胞凋亡及抗癌活性的物质基础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四氮甲基唑蓝法(MTT)、琼脂糖凝胶电泳技术、流式细胞术及逆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技术(RT-PCR)等,观察异常黑胆质成熟剂黄酮类化合物对HepG2生长、凋亡及凋亡基因调控的影响。结果:异常黑胆质成熟剂黄酮类化合物明显抑制HepG2细胞体外生长,HepG2细胞在sub-G1期受到阻滞,并能诱导细胞发生凋亡,明显下调Bcl-2 mRNA表达水平,同时可上调p53,p21,Bax基因mRNA表达水平。结论:异常黑胆质成熟剂黄酮类化合物对癌细胞体外生长、凋亡及凋亡基因表达具有明显的调控作用。黄酮类化合物可能是异常黑胆质成熟剂发挥抗癌作用的主要活性成分,而抑制细胞生长、诱导细胞凋亡及调控凋亡基因表达等可能是其发挥抗癌活性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0.
应用大孔吸附树脂技术,筛选桑叶总黄酮最佳纯化工艺。结果表明:AB-8树脂对桑叶总黄酮的纯化效果最佳,最佳工艺定为:径高比为1:9,供试液pH为4,浓度为生药量0.4g·mL-1,上样速度为4BV·h-1,洗脱液为70%乙醇,洗脱体积为2BV。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