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伤寒杂病论》系古今中外推崇的中医经典。后整理分为《伤寒论》、《金匮要略》二书,本文根据“文理服从医理”的要求,着重探讨二书的理论原则及思想方法,首先提出应寻求书中“病脉证治”的主线以提纲掣领,网罗全书,从而探讨仲景辨证之规矩及立方遣药之法度。再说明寒热是观察外感热病的主线,以寒热变化为纲,可以分析出六经三阴三阳各证;虚实是观察内伤杂病的主线,以虚实变化为纲,可以分析出杂病各证;表里及表里双方的轻重是《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交叉重复的主线,以表里轻重为纲,可以分析出表里证的先后缓急。文章从六个方面举例进行理论方法探讨,最后指出,寒热、虚实、表里六个方面,也不是各自孤立而不相涉的。  相似文献   

2.
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对于瘀血病证治在《金匮要略·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治第十六》这一篇,比较具体论述了瘀血的脉证治法,但并没有系统集成方药章节,然而治疗瘀血病证的方剂并非没有,而是散录在其他各主题篇章中,如疟病、虚劳、肝着、黄疸、妇人癥病、阴阳毒、肺痈、肠痈等。张仲景书中杂病共22篇,加上《伤寒论》中记载的有关瘀血病证治方剂20多首,按寒热归类有温性祛瘀和凉性祛瘀,温性祛瘀如小温经汤、胶艾汤、大黄虫丸等,寒性祛瘀如大黄牡丹皮汤、大黄硝石汤、升麻鳖甲汤等;按虚实证有攻下逐瘀和扶正祛瘀,攻下逐瘀如桃核承气汤、抵挡汤等,扶正祛瘀如百合地黄汤、黄芪桂枝五物汤等;此外还有利水消瘀的大黄甘遂汤,理气化瘀的枳实芍药散、旋覆花汤,逐水祛瘀的大黄甘遂汤、当归芍药散、土瓜根散,润燥消瘀的猪膏发煎。为了便于对《伤寒杂病论》中的瘀血病证治的理解和研究,笔者以内科、妇科及外科临床疾病常用治疗方剂为主线分别归纳阐述。  相似文献   

3.
周永学  任小宁 《陕西中医》2009,30(10):1352-1354
目的:探讨张仲景寒热并用方剂配伍规律与经验。方法:研究《伤寒杂病论》相关条文和方剂,整理探寻寒热并用配伍方法与经验。结论:寒热并用是方剂配伍的精华,要在辨证论治原则指导下,根据病因病机确定是否寒热搭配和药物选择。组方时要熟识药物的性味归经、功用特点,力求恰中病机,相助无过,性味平和,达到阴平阳秘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伤寒杂病论》是一部阐述多种外感热病的专书 ,是我国第一部理法方药 ,比较完善 ,理论联系实际的古代重要医学著作 ,它的核心是辨证施治 ,经历代运用不衰 ,究其内容 ,新解几点如下 :1 辨证核心 六经新解  《伤寒杂病论》的核心是六经辨证 ,那么六经究竟应当怎样理解 ,它同现代医学有何联系呢 ?六经之经 ,与经络之经殊异 ,经 ,即部 ,如六部之部 ,是将身体的各个部位 ,内在体质统分为六个部位 ,其手足之分上下 ,犹宰职传列左右也 ,名为三阴三阳 ,各列为纲 ,以此囊括万病 ,立法较之思邈用脏腑统令百病 ,无择括三因为病纲 ,丹溪以气血痰郁…  相似文献   

5.
陈桂敏 《时珍国医国药》2005,16(10):1048-1049
目的:探析仲景苦辛并用,寒热共剂治法。方法:通过探讨其组方特点、作用机理及临床应用举例说明。结果:苦辛法在治疗寒热错杂证、湿热证、支饮重证时有和阴阳调气机之功。结论:仲景苦辛法在临床上应用广泛,效果肯定,值得进一步发掘和研究。  相似文献   

6.
内科疾病采用外治法,早在东汉末年张机所著《伤寒杂病论》就有论述。根据《伤寒论》、《金匮要略》原文可将仲景外治法归纳为药塞法、熏洗法、外敷法、针灸法四种方法,以便指导临床。一、药塞法仲景用药塞法有肛门、阴道、鼻中三补给药途径。如《伤寒论》233条:“阳明病,自汗出,若发汗,小便自利者,此  相似文献   

7.
仲景所论之郁证为广义的郁证,其包含人体脏腑经络、气血津液、饮食情志等多方面的壅滞、痞塞、蓄积、瘀结、失舒、失畅,为病机的概念。郁证由诸多因素造成,其非独为情志一端,外感六淫之邪气,饮食劳倦之所伤,脏腑气血津液之失常,或者失治误治等皆可导致郁证。《伤寒杂病论》描述的是一种滞而不通,结而不散的病理状态,其以气之升降出入失常为基础病机,气郁、血郁、水郁、火郁均蕴含气机升降出入失常之内涵,气郁为诸郁之先,亦为诸郁之结果。仲景对郁证之症状描述,既包括病机的内涵,亦包含有症状之内涵,对郁证病位、性质和症状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其既有对《黄帝内经》之发挥,又有对各种临床所见郁证之总结,主要表现为满、痹、着、结、痞等。  相似文献   

8.
汉代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原序,以六百字精要之宏论,述世间至理之明言,字句铿锵,千古播扬。愚读此论,四十有年,揣度吟诵,获益匪浅。今重温原序,思绪万千,感慨良多,兹略举一二,愿与同道共勉。1勤求博采,重实践方可为大医序言开篇明义,是被名医扁鹊的“才秀”所触动,于是经过“勤  相似文献   

9.
半夏作为一种常用的中药材,在我国中医药史上有着悠久的历史,倍受历代中医药学家所推崇.张仲景在其传世名著《伤寒杂病论》(后世分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书)中亦多出用到半夏,其功效可总结为降逆止呕、蠲饮降气、消痞散结、利咽化痰、健脾益气等.同时,仲景对于半夏的毒副作用,也分别从配伍技巧、煎煮方法、炮制方法、用量多寡等方面多有论述,启人深思,值得寻味.  相似文献   

10.
《伤寒杂病论》自问世以来,历代先后有800余医家对《伤寒杂病论》加以注疏,对祖国医学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古人注疏的准则是“注不破经,疏不破注”。《伤寒杂病论》己成为历史文献,从尊重历史的角度看,随便加减就会失去文献的原貌,其中的正确与谬误不能随意更动,改变了原文就等于改变了历史事实,这是我们在谈及《伤寒杂病论》著述历史背景时的态度。东汉末年,战争频繁,疫疠流行,死人枕藉,到处是“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惨状,张仲景就生活在这个时代。当时的历史背景有以下几个突出的方面。  相似文献   

11.
冯静克 《中医研究》2006,19(5):13-15
寒热错杂证,即寒证和热证交错,同时出现的病证。在《伤寒论》中主要分为上热下寒,表热里寒,表寒里热,寒热夹杂等证,现将《伤寒论》中寒热错杂证及其辨证治疗规律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12.
从古代医家对附子的概述、附子应用的特点剖析、附子应用临床范围论述、典型医案4方面入手对附子的药性、功效进行论述,并对《伤寒杂病论》附子条文进行分析,提出了附子临床应用的新方法论,为临床应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张仲景所著《伤寒论》,是一部治病活人、千古不朽的医学宝典.学习中医,无疑必须要学好《伤寒论》,正如已故巨擘刘渡舟教授所说:"《伤寒论》是中医之魂.中国医学典籍之最有价值而为历代医家所推崇备至者,厥唯《伤寒论》.  相似文献   

14.
《伤寒杂病论》自愈探微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自愈是靠自身正气恢复机体阴平阳秘的一种方式,自愈的条件是阴阳自和;辨识自愈的方法有相对观、整体观、恒动观:把握自愈的时机应注意天人相应、适当调护、虚者待表里实时、实者待邪有出路时、四诊合参等。  相似文献   

15.
文章通过分析《伤寒杂病论》中抑郁症相关病证和方证的因机证治,及后世医家对相关病证和方证的论述,总结归纳其辨治规律为:抑郁症相关病证和方证均因情志不舒发病,或思虑过多,或惊恐刺激,或七情郁结所致,可致肝郁失疏、气机不畅、气滞痰凝、气郁化火、火热伤阴等病机变化;病变部位涉及肝、心、脾、胃等脏腑;治疗以疏肝理气、和解枢机为主,或清泄肝胆养血和胃、或补益心脾宁心安神、或顺气开结化痰、或养阴清热。该规律的总结为抑郁症的中医临床辨治提供了理论依据和临床指导。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来,为了使中医走向现代化,很多人都把中医客观化作为主攻方向,而且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有些在对客观指标量化的过程中往往忽略了其模糊性[1].中医学的思维方式是经验直观和抽象思辨的整体把握,属于非定量模糊综合性的研究,因此,在中医学的研究中,中医学者当然不能无视其所具有的模糊性.  相似文献   

17.
伤寒方治疗杂病案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加味治疗脂肪肝,麻黄细辛附子汤合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治疗荨麻疹,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面部痤疮,四逆散合白虎汤加味治疗血管性头痛等四个案例分析,论证<伤寒论>方在治疗内伤杂病方面的优势.  相似文献   

18.
《伤寒杂病论》芍药运用要点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伤寒杂病论》中运用芍药的经验探讨,结合古今医家对该书用芍药的发挥,以桂枝汤、芍药甘草汤、黄芩汤、胶艾汤等为代表方,将芍药最具代表性的运用要点归纳为敛阴和营、舒挛止痛、导滞除痹、补肝养血四个方面,并以原书中芍药在不同方药配伍环境中的加减运用,展示了仲景严谨的配伍法度和灵活化裁相统一的运用特点。  相似文献   

19.
杏仁具有止咳平喘作用 ,众所周知 ,然其功用并不限于此。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 ,详细介绍了运用杏仁的经验 ,初步归纳有通降肺气、润肠通便、补益虚弱、润干血、行血脉、消食化滞等功用 ,可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20.
在中医界,一般认为《伤寒论》是论外感病,《金匮要略》是论内伤杂病,此观点已被多数医家所接受。但细读《伤寒论》全文,探究《伤寒论》方证治法,似觉此说法不妥,甚或是错误的。误导了医家对《伤寒论》的正确学习、全面理解和临证应用。有必要对《伤寒论》方证治法中的杂病作深入的探讨和分析,以正视听,准确辨证,灵活运用,提高疗效。1《伤寒论》方证治法中的杂病1.1脾胃虚寒的小建中汤方证第100条“伤寒,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先与小建中汤。不差者,小柴胡汤主之”。第102条“伤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烦者,小建中汤主之。”腹中急痛,心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