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失眠是最常见的睡眠障碍疾病,据国内研究调查,失眠症的发生率逐日上增。治疗失眠的西药虽可缓解症状,但因药物毒副作用,大多患者拒服此类药物。失眠在中医中又称为不寐,导师据临床经验,结合患者生活背景加以辨证论治,认为痰火上扰型失眠多见,运用自拟方药柴陈半夏汤,从心、肝、脾论治,疏肝泻热、宁心健脾,疗效颇佳。  相似文献   

2.
中医方药治疗失眠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微 《西部中医药》2011,24(1):68-70
通过大量查阅近几年的相关文献,从失眠症的诊断标准、病因病机、辨证论治方面阐述中医治疗失眠症的研究现状,综述了中医治疗失眠症的独特优势及研究进展,并指出中医治疗的优势和不足,为广大中医工作者探讨治疗失眠的中医中药新方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焦虑障碍为一种普遍出现的情绪反应,表现为个体与处境不相符的情绪体验,可伴有睡眠困难。通过对焦虑失眠症的病机以及临床用药规律展开研究,旨在为焦虑失眠症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可靠的基础。结合以往研究发现焦虑失眠症的病机可总结为扰乱心神引起阴阳失交,阳不入阴导致不寐,在用药方面以茯苓、甘草、山药、柴胡、栀子为主,从而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缓解失眠症状,促进提高生活质量。通过对焦虑失眠症病机以及临床用药规律等内容通过文献及病历整理,为临床治疗失眠常见病提供一个新的思路,从而达到改善焦虑症状提高睡眠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中医治疗失眠症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中医对失眠症的病因病机认识,以及对失眠症的辨证论治、经方化裁、专方专药、中成药治疗、中医特色疗法等方面,探讨了中医治疗失眠症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
中医治疗口腔扁平苔癣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中医治疗口腔扁平苔癣的各种方法,以期指导临床.方法:通过对近年来相关文献的分析,分别从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古方加减、自拟方剂、中成药、中药局部治疗等方面进行阐述、对比.结论:中医药治疗口腔扁平苔癣疗效较好,副作用小并应重视从整体辨证论治.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中医药治疗小儿厌食症的近况。方法:从中医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经方论治、自拟方药、中成药、敷贴法、针灸疗法、耳穴法、推拿捏脊疗法等方面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中医药治疗小儿厌食症存在优势,同时目前的研究中亦存有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中成药在失眠中的合理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裘昌林 《中成药》1998,20(8):29-30
失眠是最常见的睡眠障碍,究其病机有虚实之分。在临床上治疗失眠症的中成药品种很多,但如何合理应用是值得探讨的。本文通过对失眠症的辨证分型治疗,选用适当的中成药,可以提高临床疗效。推而广之,由此提出了中成药的合理应用问题。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自拟安神失眠方治疗痰热阴虚证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失眠症患者均予安神失眠方治疗,治疗前后进行对照观察,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2周、4周对患者进行评定,并用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PSQI)、中医症状计分量表来评定疗效。结果:治疗4周后有效率高达80%;治疗2周后与治疗前比较,睡眠时间、睡眠效率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PSQI总评分及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日间功能障碍6个亚项评分较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2周后睡眠不安、胸闷脘痞、口干口苦、腰酸足软症状得到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睡眠不安,心烦懊恼,心悸健忘,胸闷脘痞,口苦口干,手足心热,头晕耳鸣,腰酸足软症状得到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安神失眠方治疗痰热阴虚证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显著,为提高中医治疗失眠症的综合优势提供确切证据,从而有效地指导临床。  相似文献   

9.
失眠症是指患者入睡困难、睡眠质量下降以及睡眠时间减少,由此导致的注意力、记忆力均下降的疾病.随着对失眠研究的不断深入,失眠亦可定义为患者对睡眠时间或质量不满足,并影响其日常社会功能的一种主观体验.卜献春教授认为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是失眠疾病治疗的基本原则.卜献春教授针对失眠症的临床症状,根据患者的不同证型,进行辨证论治,...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我国2009年版《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成药临床循证文献特征,为构建中成药针对证的循证药学评价方法奠定基础。方法 通过中成药循证文献类别划分,分析13个中成药循证文献分布结构、治疗疾病集中度和时间变化特点,结合药品注册管理办法,探讨中成药循证文献的差异。结果 部分中成药循证文献的组间对照试验比例较高,近年数量增加较快,治疗疾病的集中度较高,另一部分中成药循证文献的前后对照试验和经验介绍比例较高,治疗疾病集中度较分散。结论 中成药可以分为两类,现代中成药可部分按以病为导向的循证评价方法评价,传统中成药的循证文献不宜用以病为导向的循证评价方法评价。为体现中成药的特点,必须建立以中医的证为导向的循证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