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盐酸青藤碱醇质体的制备及其体外经皮渗透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姜素芳  胡姣艳  何丽华 《中草药》2012,43(9):1738-1741
目的制备盐酸青藤碱醇质体并考察醇质体作为盐酸青藤碱经皮给药载体的渗透特性。方法采用注入法制备盐酸青藤碱醇质体,并对其形态、粒径及包封率进行分析;采用透皮扩散仪,以小鼠皮肤进行体外透皮试验,比较盐酸青藤碱在水溶液、脂质体以及醇质体中的透皮行为。结果制得的盐酸青藤碱醇质体外形圆整,平均粒径为88.7 nm,包封率为62.8%,累积透皮量和透皮速率均明显高于盐酸青藤碱脂质体和水溶液。结论醇质体能明显促进盐酸青藤碱的经皮渗透,有望成为盐酸青藤碱透皮给药的新载体。  相似文献   

2.
目的: 进行青藤碱贴剂的皮肤局部药动学研究。 方法: 微透析技术与同位素示踪法联用,以HPLC-UV和液闪计数仪为检测工具,以微透析探针为采样手段,将线性微透析探针植入大鼠皮下组织,采用释放量法测定青藤碱皮肤相对损失率,实时、活体、动态监测青藤碱皮下组织浓度。皮肤微透析样品浓度经相对损失率校正后进行房室和非房室模型拟合。 结果: 房室模型拟合不佳。非房室模型参数显示皮肤药物浓度达峰时间约6.3 h,平均滞留时间MRT约18 h。 结论: 微透析法较好的采集了青藤碱贴剂经皮给药的皮肤局部药动学特征,是局部药动学良好的研究手段。  相似文献   

3.
中药经皮给药制剂因无"首过效应"、血药浓度稳定、毒副作用小、疗效好、使用方便等优点已成为药物制剂研究开发的热点之一。本文从中药经皮给药机理、特点、常用剂型3个方面,以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药物研究为例,综述了中药经皮给药制剂的研究进展,并简要分析了中药经皮给药制剂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为中药经皮给药制剂的进一步开发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青藤碱微乳体外透皮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制备青藤碱微乳,研究青藤碱微乳及透皮吸收促进剂对体外透皮吸收的影响。方法:Zetasize多功能电位/粒度分析仪测定青藤碱微乳的粒度及其分布。用稳定性实验考察青藤碱微乳的稳定性。用Valia—Chien扩散池,研究青藤碱微乳的透皮速率以及薄荷脑、冰片、肉豆蔻酸异丙酯(IPM)等透皮促进剂对青藤碱微乳吸收的影响。结果:青藤碱微乳液滴的平均粒径均为31.3nm。青藤碱微乳具有很好的稳定性。青藤碱微乳的平均透皮速率为(32.238±1.13)μg/cm^2·h,几种促进剂对青藤碱微乳经皮渗透都有显著的促进作用(P〈0.05)。以含2%冰片组促渗效果最好。结论:所制备的微乳具有很好的透皮速率,有望成为青藤碱的新型经皮给药制剂,薄荷脑、冰片和肉豆蔻酸异丙酯可以作为促渗剂用于青藤碱经皮吸收制剂。  相似文献   

5.
青藤碱传递体经皮给药的药动学和药效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传递体对青藤碱经皮给药的影响。方法 通过薄膜分散法制备青藤碱传递体,并测定经皮给药和静脉注射给药2种给药方式下动物血药浓度和脑组织中药物的含量,以及不同给药方式下小鼠镇静镇痛和抗炎镇痛作用效果的变化,考察传递体对青藤碱在体内吸收、分布以及它对青藤碱止痛效果的影响。结果 经皮给药传递体能提高青藤碱的透过量,显著升高血液和脑组织中药物的浓度,提高镇痛疗效。静脉注射青藤碱传递体能提高脑组织中的药物含量,增强中枢镇痛作用,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血药浓度,影响外周抗炎镇痛效果。结论 传递体能改善青藤碱吸收、分布,影响药物的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6.
青藤碱微乳的制备及其体外经皮渗透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筛选最佳处方制备青藤碱微乳,考察青藤碱微乳对离体大鼠皮肤的经皮渗透特征。方法:以油酸-聚山梨酯80-无水乙醇-水作为微乳的组成进行伪三元相图研究,采用改进的Franz 扩散池研究青藤碱微乳的透皮行为,筛选最佳处方组成,并与青藤碱凝胶作透皮比较。结果:青藤碱微乳的透皮稳态流量大于青藤碱凝胶 (P<0.01),青藤碱微乳平均透皮速率为116.44 μg·cm-2·h -1,透皮吸收符合零级模式(r>0.99)。结论:青藤碱微乳有较强的透皮能力,有望成为青藤碱的新型透皮给药制剂。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脂质体与温敏凝胶相结合,制备新型注射用关节腔给药系统,并研究其药物代谢动力学(简称药动学)。方法采用逆向蒸发法制备青藤碱脂质体,通过单因素考察、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处方。选取壳聚糖/β-甘油磷酸(CS/β-GP)为温敏凝胶制备体系,并采用透析袋法对青藤碱脂质体温敏凝胶的体外释放度进行测定。建立家兔关节腔给药模型,应用DAS 3.1.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进而研究其药动学。结果制备青藤碱脂质体最优处方为药脂比1∶6,大豆磷脂与胆固醇比6∶1,油水比1∶6。体外释放结果显示,青藤碱脂质体温敏凝胶缓释效果明显,至114 h还未释放完全。家兔体内药动学研究表明,青藤碱脂质体温敏凝胶的生物利用度约为青藤碱注射液的2.0倍(P0.01),达峰时间显著延长,约为青藤碱注射液的3.0倍(P0.01),血药峰浓度降低(P0.05),缓释效果优于青藤碱注射剂。结论青藤碱脂质体温敏凝胶性状稳定,缓释效果明显,注射于家兔关节腔后,经体液侵蚀后自行消解,可用于关节腔注射给药。  相似文献   

8.
目的:论述中药经皮给药的研究进展。方法:检索近十年来有关中药经皮给药的文献,主要介绍了中药经皮给药的新剂型。结果:中药新剂型在经皮给药系统中广泛运用,为中药开辟了新的给药途径。结论:中药透皮给药制剂是中药现代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9.
青藤碱水凝胶贴剂的微针经皮给药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甄小龙  刘婷  杨文婧  程昊  郝保华 《中草药》2010,41(6):892-896
目的在微针作用下,考察青藤碱水凝胶贴剂透皮给药的特点与规律。方法制备不同长度的微针,并制备青藤碱水凝胶贴剂;离体小鼠皮肤经不同针形微针预处理相同时间、相同针形微针预处理不同时间后贴敷青藤碱水凝胶贴剂,用改进的Franz扩散池研究青藤碱的透过规律并与未处理皮肤的被动扩散进行比较;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青藤碱的含量。结果 100μm微针、200μm微针预处理皮肤后青藤碱透皮速率分别是未经微针预处理的40.7、52.4倍;200μm微针预处理皮肤7 min后青藤碱的透皮速率是未经微针预处理的142.0倍。200μm微针经不同的力预处理后,青藤碱的透皮速率随着力的增大而增大,当力大于5 N时透皮速率趋于平衡。结论微针与水凝胶贴剂结合经皮给药时,透皮速率显著提高,并且微针针形、预处理时间和所受的力对药物的经皮渗透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0.
电致孔条件下不同促渗剂对青藤碱透皮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索电致孔条件下5种促渗剂对青藤碱透皮吸收的影响。方法采用双室扩散池,HPLC法定量青藤碱。在一定的电致孔参数下观测电致孔与氮酮、薄荷油、聚山梨酯80、丙二醇和PEG400组合后对青藤碱透皮给药的影响。结果在电致孔条件下,氮酮和薄荷油对青藤碱透皮给药有极其显著的促进作用;而聚山梨酯80、丙二醇、PEG400的促透作用甚至低于单独的电致孔促透作用。结论在电致孔条件下不同促渗剂对青藤碱透皮给药的效果差异很大,电致孔与促渗剂组合将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