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索治疗地震脑损伤认知功能障碍的中西医结合综合康复方案。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合格受试者随机分为针刺康复组(38例)和康复组(35例)。针刺康复组给予针刺、高压氧、认知康复训练相结合的中西医结合综合康复方案治疗,康复组给予高压氧、认知康复训练方案治疗,评价其疗效及安全性。结果:①治疗2个月后两组患者智能状态、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等指标均得到显著改善(均P0.01)。②在改善程度上,治疗2个月后针刺康复组的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为(24.11±4.08)分,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BI)评分为(75.45±13.95)分,较康复组[(17.05±3.84)分、(66.06±12.75)分]改善更显著(均P0.01);治疗结束后6个月随访,针刺康复组在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上的继续改善程度较康复组亦显著(P0.01,P0.05)。结论:以针刺、高压氧、认知康复训练相结合的中西医结合综合康复方案治疗地震脑损伤认知功能障碍安全有效,较单纯西医康复方案治疗更具疗效优势。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针刺中药康复综合方案治疗中风弛缓性肢体功能障碍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4中心、单盲、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240例患者按1∶1比例随机分为综合组、针刺组、康复组、中药组,每组60例.综合组给予针刺、中药、康复综合方案治疗,其中针刺疗法包括取顶中线、顶旁1线、顶旁2线等行单式徐疾补泻法的头针疗法和取患肢拮抗肌群穴行捻转补泻法的体针疗法;中药疗法根据中医辨证属肝肾阴虚、风阳上扰证者服用中风协方Ⅰ号,气虚血瘀、脉络瘀阻证者服用中风协方Ⅱ号,痰瘀互结、阻滞脉络证者服用中风协方Ⅲ号;康复疗法为良肢位摆放加以促通技术为主的康复技术.针刺组、康复组、中药组分别采用综合组中的单纯针刺、单纯康复、单纯中药疗法治疗.以中医证候、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晕针反应、过敏反应等为指标评价治疗措施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①治疗后4组患者中医证候、肢体运动功能、肢体平衡功能、日常生活能力4项指标均较治疗前得到显著改善(均P<0.01).②综合组患者上述4项指标的改善程度均较其他3组更显著(P<0.01,P<0.05);针刺组、中药组患者中医证候的改善较康复组显著(均P<0.05);针刺组上肢运动功能的改善较康复组、中药组显著(均P<0.05).结论:以针刺、中药、康复疗法组成的综合方案治疗中风弛缓性肢体功能障碍安全有效,且较其中任一单一疗法治疗更具疗效优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治疗地震脑损伤言语障碍的中西医结合康复方案。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合格受试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1例),分别给予针刺、言语训练相结合的康复方案和单纯言语训练治疗,评价其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治疗2个月后两组患者言语功能得到显著改善(P<0.01),且在改善的程度上治疗组较对照组更显著(P<0.01)。治疗结束后6个月随访,两组分别有16例、14例患者言语功能继续得到改善,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针刺、言语训练相结合康复方案治疗地震脑损伤言语功能障碍安全有效,较单纯言语训练治疗更具疗效优势。  相似文献   

4.
针刺优选法结合标准分期与康复治疗脑卒中偏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针刺优选法治疗中风偏瘫标准分期的康复疗效。方法:在统一诊断标准以及入选标准的前提下,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A组)、对照组(B组)和康复组(C组)。采用修订的Brunnstrom分级、简化Fugl-Meyer评价法、Barthel氏ADL指数分别评定肢体功能恢复程度、运动功能水平、日常生活能力;观察两组针刺方法和康复训练对中风病偏瘫患者的疗效评价结果。结果:治疗组对偏瘫肢体功能的改善、运动功能水平、日常生活能力的提高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优选法结合标准分期法在改善偏瘫肢体功能方面有独特的优势,可明显提高患者的运动功能水平及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随机对照观察针刺结合康复分期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SHS)的临床疗效,优选出具有中西医结合特色的治疗方案。方法:选取30例Ⅰ期和30例Ⅱ期的SH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每组均给予基础治疗和中药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单盲、随机的方法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简称结合组)各10例、康复组各10例、针刺组各10例,治疗时间28天后,评价患者的疼痛、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改善程度。结果:结合组对于Ⅰ期SHS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改善程度优于针刺组和康复组(P<0.05);结合组对于Ⅱ期SHS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程度优于针刺组和康复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SHS比单纯康复和单纯针刺具有一定优势,疗效较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针刺夹脊穴联合运动疗法为主对中风偏瘫痉挛状态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月~2013年2月收治入院的中风后偏瘫痉挛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予以脑卒中内科治疗及常规康复治疗方法,治疗组5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针刺华佗夹脊穴。4周后进行Ashworth肌张力量表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定表评分,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痉挛程度、运动功能障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与治疗前比较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运动功能障碍均得到显著改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患者的痉挛程度、运动功能障碍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均明显改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夹脊穴联合运动疗法为主缓解中风患者肢体痉挛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罗清平 《光明中医》2012,27(3):528-530
目的 探讨针刺结合现代康复技术对中风后痉挛性瘫患者的疗效及对神经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 采用针刺结合现代康复(治疗组)与单独应用现代康复进行对照,分别评定神经功能缺损、Bathel指数,并评价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治疗前后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且针刺结合现代康复组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针刺组和单纯康复组.结论 针刺结合现代康复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患者,可有效缓解痉挛,改善患者运动功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降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促进肢体功能恢复,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中西结合综合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恢复的影响.方法:将66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康复治疗组32例(采用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对照组34例(接受康复指导).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后,两组分别接受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定,Fugl-Meyer(FMA)和Berthel指数评测.结果:经3个月后,康复治疗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FMA和MBI提高程度比对照组明显,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0.01).结论:中西医结合综合康复疗法能显著改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障碍,并有助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综合疗法治疗中风弛缓性肢体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96例中风弛缓性肢体功能障碍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98例。对照组给予电针神经刺激点治疗,观察组者给予针刺、中药联合康复综合疗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73.5%,观察组有效率为95.9%,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中医证候评分以及Fugl-Meyer和改良Barthel的评分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中药康复综合疗法治疗中风弛缓性肢体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肢体功能障碍,恢复其运动功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针刺结合功能训练对早期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影响。方法:将76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入针刺康复组38例、对照组38例2个研究组。用Fug l-M eyer(FMA)评分系统评估患者运动能力,用Barthel指数评定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并研究其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各组治疗后FMA、Barthel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意义(均P<0.05);各组之间治疗后比较,针刺康复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结合功能训练能极大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肢体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是目前治疗脑卒中的有效治疗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1.
针刺配合康复训练治疗卒中后平衡障碍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针刺夹脊穴配合康复训练治疗卒中后平衡障碍的疗效.方法 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的脑血管病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只进行康复功能训练,治疗组在康复功能训练的基础上配合针刺夹脊穴治疗.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分别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评定患者的平衡功能;采用Fugl-Meyer量表运动评分评定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采用功能独立性指数(FIM)评定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平衡功能、下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在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刺夹脊穴配合康复训练和单纯的康复训练均可以改善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下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但前者优于后者.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后偏瘫肢体痉挛临床疗效.方法 将128例中风偏瘫肢体痉挛患者按照随机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4例采用中西医结合综合康复方法治疗;对照组64例采用常规西医康复理疗等综合康复方法治疗.观察2组患者患侧肢体痉挛消失,肢体功能恢复,肌力恢复程度、上肢运动功能改善状况、患者生活自理能力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4%,对照组72%,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后偏瘫肢体痉挛较常规西医康复理疗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3.
陈立梁  曾骥 《陕西中医》2020,(7):983-985
目的:观察用针刺、灯盏生脉胶囊联合运动想象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脑卒中认知功能障碍患者82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认知功能训练,对照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运动想象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针刺、灯盏生脉胶囊联合治疗,两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两个疗程。观察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智力、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有效率90.2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17%(P<0.05); 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智力、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改善优于对照组,MMSE、MoCA、ADL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灯盏生脉胶囊联合运动想象疗法利于促进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智力、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  相似文献   

14.
不同针刺方案对偏瘫早期康复作用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观察两种针刺方案对中风偏瘫早期的康复作用.方法:将70例中风偏瘫早期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每日2次分别针刺健患侧腧穴,对照组每日1次针刺患侧腧穴.以简式的Fugl-Meyer运动量表和修订的Barthel指数为指标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患肢肢体运动功能分级达Ⅳ级以上为68.6%,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良好率为74.3%;对照组分别为31.4%和42.8%,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P<0.05).结论:与常规针刺方案相比,每日2次健患侧腧穴交替应用的针刺方案更有利于中风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火针点刺结合Bobath疗法对中风痉挛性瘫痪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肢体肌力、肌张力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71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对照组36例,两组均给予脑卒中单元常规治疗及对基础疾病进行治疗,治疗组进行火针结合Bobath疗法治疗,对照组单纯使用Bobath疗法治疗。两组患者均于治疗前和治疗后4周进行临床痉挛指数、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运动功能评定的量表评定。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2.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7%,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对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运动功能的改善,治疗组亦优于对照组(P<0.05);对于临床痉挛指数,治疗组下降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火针点刺结合Bobath疗法能更好地改善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改善肌力及肌张力,促进患肢功能的恢复,其疗效优于单纯的Bobath疗法。  相似文献   

16.
针刺并高压氧改善脑梗死平衡功能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高压氧的综合疗法对脑梗死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72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加高压氧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加针刺治疗,以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为标准观察治疗前后脑梗死患者平衡功能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平衡功能均有改善,但治疗组更为显著(P<0·01),并且运动功能提高快于对照组(P<0·01)。结论:针刺结合高压氧的综合治疗方法可整体同步康复脑梗死患者感觉、运动功能,明显改善患者平衡障碍,尤其对伴有视、听等感觉障碍的脑梗死早期患者疗效独特。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镇肝熄风汤联合中医综合康复方案对缺血性脑卒中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5月—2021年5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治疗的脑卒中患者74例参加研究,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7例。对照组采用中医综合康复方案治疗,研究组用中医综合康复方案结合镇肝熄风汤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运动功能以及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后,2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有所降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和运动功能评分均有所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和运动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中医综合康复方案结合镇肝熄风汤对缺血性脑卒中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能力有积极影响,能够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同时帮助患者恢复日常生活能力,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康复技术治疗中风偏瘫的疗效。方法:选取83例中风偏瘫患者分为常规康复组41例和综合康复组42例。常规康复组单纯给予康复技术,综合康复组给予针刺结合康复技术。观察指标:1中风偏瘫干预效果;2治疗前和治疗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肢体运动功能、生活能力、生存质量的差异。结果:1综合康复组相比于常规康复组中风偏瘫干预效果更高(P0.05);2治疗前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肢体运动功能、生活能力、生存质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综合康复组相比于常规康复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肢体运动功能、生活能力、生存质量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结合康复技术对中风偏瘫的效果确切,可有效减轻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患者肢体功能,提高其生活能力,可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音乐疗法对外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后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1例外伤性脑损伤伴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运动康复,观察组则在常规运动康复基础上给予音乐疗法,分别在干预前后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ugl-meyer assessment,FMA)评价肢体运动功能,功能独立性评定(Functional independence measure,FIM)评价日常生活能力。结果:治疗后,观察组FMA、FIM评分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音乐疗法对外伤性脑损伤后的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针刺结合康复疗法对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能力(ADL)和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9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成康复治疗组44例和对照组45例,进行临床对照研究。对照组给予常规针刺治疗;康复治疗组在对照组针刺疗法的基础上,加用现代康复治疗技术。对每例患者在入选治疗时、2周、1个月、3个月、6个月,分别进行评分,共5次评分。结果两组患者除早期差异不明显外,1月后的三个时间点上两组患者在B I指数评定上有差异,3个月后两组患者在运动功能评定上有差异。结论康复治疗组较单纯针灸的对照组有较好的疗效,对远期的日常生活能力和运动功能恢复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