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 毫秒
1.
目的:观察金匮通脉方联合阿替普酶溶栓治疗对溶栓时间窗外急性脑梗死区域组织灌注的影响。方法:将50例溶栓时间窗外6~72 h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给予抗血小板、调脂、调控血压和血糖等常规治疗。对照组25例采用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治疗组25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金匮通脉方(黄芪、全瓜蒌、薤白、益母草、丹参、山楂、制半夏),每日1剂,水煎服。两组均治疗14 d后判定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脑梗死中心区域CBV、CBF均较治疗前增加,MTT较治疗前缩短,但治疗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治疗后脑梗死周围区域CBV、CBF均较治疗前增加(P0.01),且治疗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治疗后脑梗死中心和周围区域的r CBV、r CBF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1)。结论:金匮通脉方联合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溶栓时间窗外急性脑梗死能够改善患者脑梗死中心及其周围区域组织灌注,尤其对梗死周围组织灌注的改善较为明显,值得进一步研究和运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本研究观察急性脑梗死中心区及周围低灌注区脑血流灌注参数的变化,以及补阳还五汤加减方对急性脑梗死中心区及周围低灌注区脑血流灌注参数的影响。方法:发病24 h内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按住院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补阳还五汤加减方。入院时及治疗14 d后,均应用磁共振PWI序列,观测梗死中心区及周围低灌注区脑血流灌注参数r CBV、r CBF、TTP、MTT。比较治疗前两组灌注参数,比较治疗后两组灌注参数,同一组比较治疗前后的灌注参数,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前观察组、对照组脑梗死区的r CBV、r CBF、TTP、MTT对比无显著差异(P=0. 836、0. 714、0. 733、0. 802)。治疗后,两组r CBV、r CBF均有不同程度降低(P=0. 007、000,P=000、002); r TTP、r MTT均有不同程度延长(P=0. 009、0. 02,P=0. 01、0. 037)。治疗后两组r CBV、r CBF、TTP、MTT对比无显著差异(P=0. 776、0. 84、0. 675、0. 795)。治疗前观察组、对照组梗死周围低灌注区的r CBV、r CBF、TTP、MTT对比无显著差异(P=0. 77、0. 285、0. 651、0. 78)。治疗后,两组梗死周围低灌注区的r CBV、r CBF较治疗前均进一步降低(P=0. 034、0. 031,P=0. 033、0. 05)。治疗后两组r CBV、r CBF比较无显著差异(0. 59、0. 751)。治疗后对照组r MTT、r TTP进一步延长(P=0. 000、000),而观察组r MTT、r TTP无明显延长(P=0. 123,0. 078)。治疗后观察组r MTT、r TTP较对照组延长较少(P=0. 05,0. 047)。结论:脑梗死急性期梗死区及周围低灌注区灌注情况会进一步恶化。补阳还五汤加减方治疗不能改善梗死区的灌注情况,但能减轻脑梗死周围低灌注区灌注情况的恶化。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中风通脉汤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并采用CT灌注成像(CTPI)影像学方法进行疗效评价。方法选取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中风通脉汤治疗。治疗3周后,采用CTPI影像学方法检测梗死区域的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和平均通过时间(MTT);检测血浆血栓相关因子水平,评价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梗死区CBV、CBF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5),梗死区MTT值及血栓相关因子明显降低(P0.05),NIHSS评分及Barthel指数明显改善(P0.05),以观察组改善程度最为明显(P0.05)。结论中风通脉汤能够通过改善缺血半暗带区脑组织灌注,降低血栓相关因子,减轻脑组织损伤和神经功能缺损。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中风消栓汤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并采用CT灌注成像(CT perfusion,CTPI)进行影像学评价。方法:选取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抗血小板、改善循环、营养神经、调脂、控制血压等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实施常规基础治疗的同时予中风消栓汤治疗,两组治疗3周后,采用CTPI影像学方法检测梗死区域的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和平均通过时间(MTT),检测血浆血栓相关因子水平,评价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较同组治疗前、对照组治疗后梗死核心区和缺血半暗带区CBV值和CBF值明显增大,MTT值较治疗前明显减小(P0.05);观察组患者Hcy、VWF和GMP-140等血栓相关因子水平均降低(P0.05),NIHSS积分和BI值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各项指标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中风消栓汤治疗急性脑梗死,能够明显改善梗死核心区、缺血半暗带区脑组织灌注,降低血栓相关因子水平,减轻脑组织损伤和神经功能缺损。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温针灸联合血栓通注射液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血流CT灌注情况、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及康复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温针灸联合血栓通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脑CT灌注成像指标、脑血流动力学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Vp、Vm高于同组治疗前(P0.01),DVp、DVm低于同组治疗前(P0.01);观察组治疗后Vp、Vm高于对照组(P0.01,P0.05),DVp、DVm低于对照组(P0.01,P0.05)。两组治疗后CBF、CBV水平较同组治疗前增高(P0.05,P0.01),MTT降低(P0.01);观察组治疗后CBF、CBV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MTT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NIHSS评分较同组治疗前降低(P0.01),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FMA评分均较同组治疗前提高(P0.01),观察组FM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温针灸联合血栓通注射液可显著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血流灌注水平及脑血流动力学,从而有助于神经功能康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灯盏花素联合阿替普酶溶栓治疗对溶栓时间窗外急性脑梗死区域组织灌注的影响。方法将14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73例。对照组患者应用阿替普酶治疗;观察组患者应用灯盏花素联合阿替普酶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急性脑梗死区域组织灌注情况、临床疗效及预后情况。结果 2组患者治疗前梗死中心区域及周边CTPI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2组患者CBV及CBF均较治疗前显著增高,MTT较治疗前显著降低,观察组患者变化幅度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观察组患者降幅更加显著(P均0.05)。结论应用灯盏花素联合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可显著改善急性脑梗死区域及周边区域组织灌注,治疗效果确切,预后佳,临床应用前景广泛。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阿替普酶联合小续命汤治疗溶栓时间窗外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根据病情选用抗凝、抗血小板、调节血脂、调控血压及调节血糖等基础治疗。对照组加基阿替普酶,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小续命汤治疗。治疗14天评价疗效,用CT灌注成像检测梗死中心及其周围区域组织灌注情况,用经颅多普勒诊断仪测定双侧大脑中动脉(MCA)的峰流速(Vp)、平均流速(Vm),检测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通过NIHSS评分评估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结果:观察组梗死中心及其周围区域组织灌注情况得到明显改善,且治疗后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Vp、Vm均升高,血清NSE水平、NIHSS评分均较治疗后降低(P0.05);且治疗后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替普酶联合小续命汤治疗溶栓时间窗外急性脑梗死能够明显改善梗死中心及其周围区域组织灌注,尤其对梗死周围组织灌注的改善更为明显,同时能够明显改善脑动脉供血和血流动力学,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自拟经验方加减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临床症状、脑血流灌注量和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20例ACI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益气活血通络加减方治疗,两组均治疗14天。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Barthel指数(BI)评分、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纤维蛋白原)、脑血灌注[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等指标变化,并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 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 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观察组较对照组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蹇涩、面色?白、气短乏力等主要症状中医症候积分及NIHSS评分均明显降低(P 0. 05),BI评分明显升高(P 0. 05)。治疗后,观察组较对照组全血粘度(高切及低切)、血浆粘度、FIB水平均明显降低,CBF、CBV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治疗过程中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自拟益气活血通络加减方治疗ACI疗效显著,能够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增加脑脑血灌注量,从而有效缓解临床症状,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益气祛浊方联合阿替普酶治疗溶栓时间窗外急性丘脑脑梗死疗效及对脑区域组织灌注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9月—2018年8月石家庄市中医院收治的140例溶栓时间窗外急性丘脑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70例,对照组予以阿替普酶溶栓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辅以自拟益气祛浊汤治疗14 d,对比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头部CT容积灌注成像结果及治疗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9%(65/70),高于对照组的75.6%(53/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14 d后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梗死中心及梗死周围的CBV、CBF、rCBV、rCBF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2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1.4%(8/70)、15.7%(11/7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在溶栓时间窗外的急性丘脑脑梗死患者于阿替普酶溶栓治疗的同时,辅以自拟益气祛浊汤治疗有助于改善梗死中心及周围区域的组织灌注,从而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降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且治疗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金匮通脉方结合阿替普酶溶栓治疗对溶栓时间窗外急性脑梗死区域组织灌注情况、疗效等影响,为临床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9年4月延安大学咸阳医院收治的12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法将其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63例。2组均给予西医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其基础上予以阿替普酶溶栓治疗,试验组予以金匮通脉方结合阿替普酶治疗。观察比较治疗前后2组患者病情程度[NIHSS评分、格拉斯昏迷评分量表评分(GCS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的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均0.05),而GCS评分明显升高(P均0.05),试验组较对照组变化更为明显(P均0.05)。治疗后,2组患者周边与中心区域的脑血容量(CBV)、双侧不同层面脑血流量(CBF)均明显升高,平均通过时间(MTT)则明显降低,且试验组较对照组变化更为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试验组近期治疗总有效率为92.1%(58/63),对照组为71.4%(45/63),试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金匮通脉方结合阿替普酶溶栓治疗能够明显改善溶栓时间窗外急性脑梗死区域组织灌注指标,有效缓解病情,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