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背景骨质疏松性脊椎骨折是绝经后妇女和老年女性最常见的骨折类型.优选哪类药物及治疗处方对其治疗会产生最优效果和最小副作用正在研究中.目的观察钙三醇、依替膦酸二钠、枸橼酸钙联合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椎骨折临床效果及副作用.设计自身对照研究.地点和对象2001-01/2003~04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门诊和住院患者中诊断骨质疏松性脊椎骨折患者25例,男4例,女21例;年龄59~98岁,平均(74±10)岁,原发性骨质疏松症20例,继发性骨质疏松症5例.干预给予钙三醇0.5μg,1次/d口服,枸橼酸钙3片,3次/d口服,两药连续应用10~11周;依替膦酸二钠0.2 g,2次/d两餐之间口服,连用2周.3种药共用12~13周(3个月)为1个周期.主要观察指标①用药前后骨痛缓解情况.②骨密度值.③其他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服药1个月临床骨痛症状开始缓解,3个月大部分患者骨痛明显缓解,半年后骨痛症状基本消失.骨密度测定,用药半年后,全部患者L2~4骨量均有升高,均值骨密度升高0.098 g/cm2,未出现新骨折,患者对药物耐量性好无明显副作用.结论钙三醇、依替膦酸二钠、枸橼酸钙联合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临床疗效好,效果肯定,无明显药物不良反应,患者耐受性、依从性好,可做为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椎骨折的首选治疗处方.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依替膦酸二钠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OP)的疗效。方法:将120例OP病人随机分为2组。依替膦酸二钠组60例,服用依替膦酸二钠(商品名:依膦,由江苏正大天晴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每片200mg)二个疗程(两餐之间口服,一次200mg,一日二次,连用二周,停11周后继续下一疗程)。对照组60例。2组均每晚睡前服用维D钙600mg,时间半年。用药前与用药后6个月,我们均采用美国lunar公司生产的DPX—IQ双能X线骨密度检测仪测定腰椎1-4骨密度(L1-4BMD)和骨股颈骨密度(BMD)以及骨代谢生化指标:血清碱性磷酸酶(AIP),并且观察腰背疼痛症状缓解情况。结果:(1)BMD值的变化幅度比较:用药前2组BMD值经过检验无显著意义(P〉0.05),依膦组用药后2个部位均上升,以L1-4BMD变化显著(P〈0.05),对照组用药后BMD稍有上升,无统计学意义,2组组间BMD差值比较,实验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2)骨代谢生化指标.用药前2组AIP经检测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用药后实验组血清AIP下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下降不明显,2组组间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3)疼痛症状缓解情况的比较:根据疼痛的测定标准,实验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1)。结论:服用依膦半年后,OP患者骨痛症状改善,BMD增加,依膦能明显抑制破骨细胞活性,不良反应轻微,无新的骨折发生,另外该药的间歇、周期性治疗方法,科学、方便、经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唑来膦酸治疗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疗效及再骨折风险。方法收集2010年7月至2013年6月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120例,按照治疗药物分为唑来膦酸组(A组)56例,阿仑膦酸钠组(B组)64例。治疗疗程3年,两组均在治疗基线及治疗后每年评估1次。采用双能X射线骨密度仪测量患者腰椎及全髋骨密度,评估椎体及髋关节骨折情况。比较治疗后骨密度变化及骨折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VAS评分较基线均明显降低(P0.05)。两组治疗后腰椎及全髋骨密度均高于基线(P0.05),A组腰椎骨密度治疗次年均高于前1年,A组腰椎及全髋骨密度每年均优于B组(P0.05)。两组治疗后再骨折风险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口服及静脉双磷酸盐均可减轻骨质疏松骨痛,提高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骨密度,静脉用唑来膦酸临床效果优于阿仑膦酸钠。两者均可降低骨质疏松再骨折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4.
骨折患因治疗需长期卧床或石膏固定制动,常可导致局部骨质疏松,而且可引起全身骨量的减少,老年人更易发生。临床上常采用多种中西医结合方法来预防该种情况的发生,但效果欠佳。本科采用依替膦酸二钠结合补钙预防骨折后继发性骨质疏松,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阿伦膦酸盐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林  俞兴 《现代康复》2000,4(11):1654-1655
目的 评价阿伦膦酸盐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的安全性。方法 32名绝经后骨质疏松妇女口服阿伦膦酸盐10mg/d,为期半年。结果 治疗前后各年龄组骨密度(BMD)明显上升,与年龄呈正相关,椎体压缩性骨折楔形指数平均增加8.8%。该药物副作用轻微,治疗前后骨生化指标、血生化、血常规和尿常规均无变化,不需终止治疗。结论 阿伦膦酸盐能有效增加骨密度,缓解骨痛,降低骨折发生率,药物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阿伦膦酸盐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32名绝经后骨质疏松妇女口服阿伦膦酸盐 10mg/d,为期半年。结果 治疗前后各年龄组骨密度 (BMD)明显上升,与年龄呈正相关,椎体压缩性骨折楔形指数平均增加 8.8%。该药物副作用 轻微,治疗前后骨生化指标、血生化、血常规和尿常规均无变化,不需终止治疗。结论 阿伦膦酸盐能有效增加骨密度,缓解骨痛,降低骨折发生率,药物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7.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20):3818-3819
探讨唑来膦酸在骨质疏松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98例骨质疏松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均接受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对照组于术后给予阿仑膦酸钠治疗,观察组术后给予唑来膦酸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骨折愈合时间、骨密度及骨代谢指标。结果观察组治疗优良率为91.8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两组前髋部骨密度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6个月、12个月髋部骨密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骨代谢指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6个月、12个月血清OPG、OST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唑来膦酸可有效改善骨质疏松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骨密度,促进关节功能恢复,改善骨代谢情况,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背景:阿仑膦酸钠和阿法骨化醇均可抑制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骨转换,增加骨矿物密度。目的:观察阿仑膦酸钠和阿法骨化醇联合治疗患有严重骨质流失和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纳入严重骨质流失和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进行阿仑膦酸钠和阿法骨化醇联合治疗2年。结果与结论:相比治疗前,阿仑膦酸钠和阿法骨化醇联合治疗后患者腰椎骨密度增加(P〈0.05),随后尿Ⅰ型胶原N末端肽水平和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减少(P〈0.05)。证实,阿仑膦酸钠和阿法骨化醇联合治疗患有严重的骨质流失和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疗效好。  相似文献   

9.
刘维峰  李艳艳 《新医学》2012,43(4):261-263
目的:探讨阿仑膦酸钠、阿法骨化醇联合钙剂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OP)的疗效.方法:应用阿仑膦酸钠、阿法骨化醇联合钙剂治疗68例老年性OP患者,阿仑膦酸钠70 mg,口服,每周1次;阿法骨化醇0.5 μg,口服,每日1次;钙剂600 mg,口服,每日1次.所有患者连续服用3种药物治疗6个月后进行疗效分析.结果:治疗6个月后,患者的骨密度较治疗前有所增加,骨源性碱性磷酸酶和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水平较治疗前降低,骨痛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不良反应轻.结论:阿仑膦酸钠、阿法骨化醇联合钙剂治疗老年性OP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唑来膦酸治疗老年骨质疏松症的临床效果及临床护理。方法分别观察本院2016年2月~2017年2月老年病房应用唑来膦酸治疗的51例老年骨质疏松患者治疗前后其骨痛的缓解情况,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采用双能X线BMD仪测定患者骨密度以及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患者应用唑来膦酸治疗后骨痛VA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腰椎、股骨颈及股骨大转子骨密度较前有显著升高(P0.05)。结论唑来膦酸治疗骨质疏松疗效显著,但药物应用后出现的流感样症状等不良反应较常见,用药期间应加强护理,及时发现患者的不适症状及异常生命体征,给予得当的处理。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唑来膦酸辅助椎体后凸成形术(kyphoplasty,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的疗效。方法 :符合条件的KP术后患者,随机分为A组42例(应用唑来膦酸,同时口服活性维生素D和钙剂)和B组40例(仅给予活性维生素D和钙剂)。治疗前和治疗后3、12个月行VAS评分、骨代谢指标及骨密度测定、并发症观察。结果 :治疗后2组VAS评分显著下降,治疗12个月后A组进一步下降,B组有所上升,与3个月时比较有明显差异。两组治疗后BAP及25-羟基维生素D明显升高,TRACP-5b在A组明显升高,B组变化不明显。治疗后A组骨密度显著增加,B组显著降低。A组25例出现药物相关不良反应,未发生新骨折,但B组发生新骨质疏松骨折2例。结论 :唑来膦酸辅助KP治疗OVCF可进一步缓解疼痛,抑制骨量丢失,增加骨密度,降低骨折风险。  相似文献   

12.
牛新  吕放光 《新医学》2006,37(9):596-598
目的:观察骨化三醇治疗肾性骨病的疗效.方法:对35例肾性骨病患者予以治疗基础疾病、透析(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口服补充钙剂,同时加口服骨化三醇治疗(0.25~1.0 μg/d,根据血清钙、磷监测结果随时调整剂量),持续治疗3年,对比治疗前后患者的骨痛、骨骼畸形、病理性骨折,血清磷、钙、碱性磷酸酶及X线检查情况,观察不良反应.结果: 35例治疗3年后,血清钙比治疗前升高、血清磷下降,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碱性磷酸酶、血尿素氮及血清肌酐变化不明显;治疗前35例均有不同程度的骨痛、骨骼畸形、病理性骨折及骨骼X线照片检查发现骨质疏松,治疗3年后仅7例有骨痛、骨骼畸形、病理性骨折及骨骼X线照片检查发现骨质疏松.结论:在肾性骨病患者中应用骨化三醇治疗,可显著减轻患者的骨病症状及X线检查的骨质疏松表现,对氮质血症无不利影响,且其不良反应少,使用方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唑来膦酸对骨质疏松性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后相邻椎体骨密度及骨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19年8月收治的64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根据术后抗骨质疏松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两组均行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且术后予以基础抗骨质疏松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唑来膦酸治疗。比较两组手术前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上下相邻椎体骨密度,以及血清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P)和β-胶原降解产物(β-CTx)水平。观察两组术后并发症及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术后6、12个月,两组ODI评分均低于术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术后12个月,观察组相邻上位及下位椎体骨密度均较术前升高,且相邻上位椎体骨密度高于对照组(P0.05,P0.01)。术后6个月,观察组BAP与β-CTx水平均较术前和对照组降低(P0.05,P0.01)。观察组术后相邻椎体继发骨折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唑来膦酸可有效增加骨质疏松性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术后相邻椎体骨密度,改善骨代谢,有利于术后功能恢复,还能降低相邻椎体继发骨折的风险,也未增加药物相关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唑来膦酸注射液预防高龄骨质疏松骨折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骨丢失的作用。方法选择全髋关节置换术的高龄患者共34例,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在手术基础上加用唑来膦酸注射液治疗,对照组仅采用手术治疗,随访1年后假体周围骨密度值(Z值)的变化。结果术后1年两组随访的骨密度值均较术前出现减少。其中对照组ROI平均值及各ROI区较术前相比显著降低。术后1年对照组ROI 1~4区骨密度值显著低于研究组。结论唑来膦酸可有效减少高龄骨质疏松骨折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近期的骨丢失。  相似文献   

15.
背景:全髋关节置换后出现轻微的骨溶解,如果能找到理想的药物治疗,不但可减轻痛苦,还可节省医疗费用。目的:观察阿仑膦酸钠和阿法骨化醇联合应用预防全髋关节置换后假体周围骨溶解的效果。方法:75例股骨颈骨折患者行骨水泥型人工髋关节置换后随机分为3组,治疗组给予阿仑膦酸钠和阿法骨化醇口服联合治疗、对照组给予复方氨基酸螯合钙胶囊口服治疗,空白组正常饮食。随访1,3,5年,检测假体周围骨密度值变化、髋关节功能评分,5年后进行影像学评价。结果与结论:髋关节置换后3,5年治疗组骨密度值高于对照组和空白组(P〈0.05),置换后5年治疗组骨溶解率低于对照组和空白组(P〈0.05)。结果显示阿仑膦酸钠和阿法骨化醇联合应用,在预防髋关节假体置换后继发骨溶解发生的过程中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低下,骨微结构破坏,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1].目前治疗主要以口服钙剂和维生素D,双膦酸盐药物为主.密固达(5 mg唑来膦酸注射液)是全新一代双膦酸药物.作为骨质疏松治疗,每年给药1次.其活性成份非常缓慢地从骨骼组织释放入全身循环系统中.副作用多,现将我科1例患者应用此药的护理体会汇报如下.  相似文献   

17.
背景:对于骨质疏松症的治疗,临床医师一般只关注骨密度的改善和降低骨折的发生率,却往往忽视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密切相关的缓解骨质疏松性慢性疼痛的治疗。目的:就目前国内外有关骨质疏松性慢性疼痛的研究现状做一概述,以期对骨质疏松性慢性疼痛的基础研究和临床治疗有所帮助。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1999年3月至2014年3月万方医学网及PubMed数据库,以"骨质疏松;疼痛;骨质疏松性骨折;经皮椎体成形术"或"Osteoporosis;Chronic pain;Treatment of Osteoporotic;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为检索词进行检索。检索与骨质疏松性慢性疼痛特点、发病机制、药物治疗相关的文献,以及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外科治疗相关的文献。最终纳入49篇文章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骨质疏松慢性疼痛的发病机制有淤血机制,细胞因子和乳酸堆积机制等,但其确切的细胞生化机制尚不十分明确。常用的药物治疗降钙素、二膦酸盐等,降钙素通过抑制骨吸收间接降低氢离子浓度,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提高动物痛阈,提高血浆β-内啡肽浓度,而起到镇痛作用。二膦酸盐主要药理作用是抑制破骨细胞生成及其活性,抑制骨吸收,改善骨质疏松性骨痛,显著提高骨密度,增加骨强度,预防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骨质疏松脊柱压缩性骨折及脊柱良恶性肿瘤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或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治疗,完全或部分恢复椎体丢失高度,纠正后凸畸形,增加椎体稳定性,缓解疼痛。多种治疗方法联合为骨质疏松慢性疼痛行可行有效的治疗措施,同时,有效防治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对骨质疏松慢性疼痛的防治也具有积极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帕米膦酸二钠对糖皮质激素相关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密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3月于某院接受治疗的94例糖皮质激素相关性骨质疏松症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7例。两组均给予骨化三醇联合钙尔奇D,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帕米膦酸二钠治疗,比较两组血磷、血钙、碱性磷酸酶(AKP)、甲状旁腺激素(PTH)、股骨近端骨密度、腰椎骨密度及服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1年后血磷、血钙值高于对照组,AKP、PTH水平低于对照组,股骨近端骨密度、腰椎骨密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服药期间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13%)与对照组(10.64%)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帕米膦酸二钠可改善糖皮质激素相关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骨代谢生化指标,增加股骨近端骨密度与腰椎骨密度,且可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羟乙膦酸钠(邦特林)治疗糖尿病并骨质疏松症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140例糖尿病并腰椎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及对照组各70例。治疗组服邦特林0.2/次,每天2次,二周后服磷酸氢钙0.6/次。每天3次。其中女性患者加服尼尔雌醇2mg,每15天一疗程,共一年;对照组不加用邦特林,其余治疗相同。结果:治疗组患者腰椎骨密度与对照组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且治疗组椎体仅有1例新发压缩性骨折,而对照组新发3例。骨痛缓解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未发现明显副反应。结论:口服邦特林加用磷酸氢钙、女性患者加服尼尔雌醇对糖尿病并骨质疏松疗效肯定,能明显缓解骨痛、减少患者骨折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背景:阿仑膦酸钠和阿法骨化醇均可抑制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骨转换,增加骨矿物密度.目的:观察阿仑膦酸钠和阿法骨化醇联合治疗患有严重骨质流失和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纳入严重骨质流失和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进行阿仑膦酸钠和阿法骨化醇联合治疗2年.结果与结论:相比治疗前,阿仑膦酸钠和阿法骨化醇联合治疗后患者腰椎骨密度增加(P<0.05),随后尿Ⅰ型胶原N末端肽水平和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减少(P<0.05).证实,阿仑膦酸钠和阿法骨化醇联合治疗患有严重的骨质流失和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疗效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