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不同糖耐量个体脂联素与胰岛β细胞第一时相分泌功能的关系.方法 37例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DM组),30例糖耐量异常者(IGR组),40名正常对照组(NGT组),行静脉葡萄糖耐量试验(IVGTT),ELISA法测定空腹脂联素及胰岛素原(PI)水平,比色法测定空腹游离脂肪酸(FFA).计算0~10 min胰岛素曲线下面积(AUC)、0~10 min胰岛素曲线下增加面积(iAUC)、AIR3-5、稳态模型评估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及胰岛β细胞功能(HOMA-β).探讨脂联素与AUC、iAUC、AIR3-5、PI、FFA及HOMA-IR的关系.结果 (1)DM组及IGR组脂联素、AUC、iAUC、AIR3-5显著低于NGT组(P<0.05),DM组较IGR组明显降低(P<0.05).(2)DM组、IGR组PI明显高于NGT组(P<0.05).(3)脂联素与HOMA-β、AUC、iAUC、AIR3-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正相关,与PI、FFA、HOMA-IR、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负相关.(4)PI与HOMA-IR值正相关.(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脂联素与AUC独立相关.结论 脂联素为胰岛β细胞第一时相分泌功能的独立影响因素,低脂联素水平可以预测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第一时相功能受损及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2.
2型糖尿病血胰淀素、胰升血糖素样肽水平及胰岛功能变化的探讨冯波李传琼从胰岛淀粉样蛋白沉积中分离出的胰淀素(amylin)与2型糖尿病发病密切相关。胰升血糖素样肽1(GLP1)在调节胰岛素分泌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试图通过测定糖尿病患者血浆胰淀素和胰...  相似文献   

3.
选择糖尿病人94例。入选条件1.无心肾功能不全者;2.口服降糖药尚未使用胰岛素者。患者采用馒头餐作糖耐量及胰岛素C肽释放试验,同时测HBA1c,然后将结果进行相关检验。结果:2型糖尿病β细胞早期(1h)时相分泌胰岛素与餐后高血糖及HBA1c密切负相关,按HBA1c7.5分组的对照检验进一步证实其相关性。结论:2型糖尿病人胰岛β细胞的早期时相分泌1小时的切点值与餐后高血糖、HBA1c密切负相关,提示2型糖尿病的治疗以改善早期时相分泌为主要目标。  相似文献   

4.
选择糖尿病人94例。入选条件1.无心肾功能不全者;2.口服降糖药尚未使用胰岛素者。患者采用馒头餐作糖耐量及胰岛素C肽释放试验,同时测HBA1c,然后将结果进行相关检验。结果:2型糖尿病β细胞早期(1h)时相分泌胰岛素与餐后高血糖及HBA1c密切负相关,按HBA1c7.5分组的对照检验进一步证实其相关性。结论:2型糖尿病人胰岛β细胞的早期时相分泌1小时的切点值与餐后高血糖、HBA1c密切负相关,提示2型糖尿病的治疗以改善早期时相分泌为主要目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早期胰岛素泵治疗对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胰升血糖素样肽1(GLP-1)的影响。方法选择T2DM患者100例,根据病程分为两组:试验组40例,为新诊断的T2DM患者(病程〈1年);对照组60例,为T2DM患者(病程1~10年)。两组均使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超短效胰岛素门冬胰岛素(诺和锐)2周。比较两组FPG、2hPG、糖化血清白蛋白(GA)、空腹GLP-1、FC—P等变化情况及其相关性。结果治疗后两组FPG、2hPG、GA、FC—P、空腹GLP1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变化量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GLP-1与FC—P呈正相关,与FPG、2hPG及GA呈负相关。结论早期胰岛素泵治疗能够很好控制血糖,促进胰岛功能恢复。对于新诊断的糖尿病患者,GLP-1显著升高,表明胰岛素泵早期治疗在改善β细胞功能、部分恢复餐后胰岛素早时相分泌方面有重要作用,而这种作用在1年以上病程的患者中表现相对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棕榈酸盐对胰岛β细胞凋亡及胰腺衍生因子(PANDER)的影响,并观察胰升血糖素样肽1(GLP-1)对其的干预。方法培养β-TC3细胞分别以PA、PA+GLP-1以及空白处理24h,以MTT法、Annexin-V/PI荧光染色流式细胞术、Tunel荧光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以RT—PCR法测定PANDER mRNA的表达。结果PA浓度达0.25mmol/L时细胞存活率开始显著下降,并随浓度上升逐渐下降(P〈0.05)。GLP-1能显著拮抗PA致胰岛口细胞凋亡;PA能明显增加PANDER mRNA的水平,而GLP-1能显著抑制PA对PANDER的作用。结论PA在诱导胰岛B细胞凋亡的同时刺激PANDER表达,GLP-1拮抗PA致胰岛β细胞凋亡及PANDER的表达;PANDER可能是GLP-1拮抗胰岛B细胞脂性凋亡的靶点之一。  相似文献   

7.
胰升血糖素样肽1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胰升血糖素样肽1(Glucagon like peptidel,GLP-1)是一种肠促胰岛素,具有其促进胰岛素释放、延缓胃排空、降低胰升血糖素和降低食欲等生理作用,为2型糖尿病的治疗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前景。它在降低血糖的同时不会增加体重,且可能在促进胰岛细胞增殖和改善胰岛素敏感性方面发挥作用。目前,该类药物正在研发之中。现将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新诊断2型糖尿病(T2DM)患者β细胞第一时相分泌功能与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就诊于我科的新诊断T2DM患者328例,其中男性237例,女性91例,平均年龄(49.1±13.4)岁。根据精氨酸刺激试验(AST)后C肽(CP)变化[CP增值(ΔCP)],将研究对象分为低ΔCP组(n=110)、中ΔCP组(n=109)、高ΔCP组(n=109)。收集各组患者临床资料及生化指标,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患者双侧颈动脉及锁骨下动脉。结果:随着空腹CP及ΔCP的降低,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患病率逐渐升高,在高ΔCP组、中ΔCP组和低ΔCP组分别为43.1%、56.9%、68.2%(P<0.05);在校正其他混杂因素后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ΔCP下降与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独立相关(β值=-0.332,OR=0.717,95%CI:0.571~0.902,P<0.05);与高ΔCP组比较,中ΔCP组、低ΔCP组罹患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OR值(95%CI)分别为1.967(0.969~3.995)和2.681(1.256~5.721)。结论:新诊断T2DM患者β细胞第一时相分泌功能下降与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新诊断2型糖尿病(T2DM)患者β细胞第一时相分泌功能与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就诊于我科的新诊断T2DM患者328例,其中男性237例,女性91例,平均年龄(49.1±13.4)岁。根据精氨酸刺激试验(AST)后C肽(CP)变化[CP增值(ΔCP)],将研究对象分为低ΔCP组(n=110)、中ΔCP组(n=109)、高ΔCP组(n=109)。收集各组患者临床资料及生化指标,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患者双侧颈动脉及锁骨下动脉。结果:随着空腹CP及ΔCP的降低,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患病率逐渐升高,在高ΔCP组、中ΔCP组和低ΔCP组分别为43.1%、56.9%、68.2%(P<0.05);在校正其他混杂因素后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ΔCP下降与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独立相关(β值=-0.332,OR=0.717,95%CI:0.571~0.902,P<0.05);与高ΔCP组比较,中ΔCP组、低ΔCP组罹患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OR值(95%CI)分别为1.967(0.969~3.995)和2.681(1.256~5.721)。结论:新诊断T2DM患者β细胞第一时相分泌功能下降与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新诊断T2DM患者短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CSII)后应用不同的序贯治疗方案对胰岛α细胞、β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给予60例新诊断T2DM患者2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后随机分为4组,分别给予二甲双胍(MET组)、西格列汀(STG组)、利拉鲁肽(LIR组)和艾塞那肽(EXE组)为期12周序贯治疗,评价应用不同的序贯治疗方案对胰岛α细胞、β细胞功能相关指标的影响。结果与序贯治疗前相比,MET组中静脉葡萄糖耐量试验中0~10min胰岛素曲线下面积(AUC_(Ins 0~10min))、稳态模型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精氨酸兴奋试验中0~8 min胰升血糖素曲线下面积(AUC_(Gln 0~8min))均无明显变化(P0.05),而在STG组、LIR组、EXE组中,AUC_(Gln 0~8min)降低,AUC_(Ins 0~10min)、HOMA-β均升高(P0.05)。LIR组和EXE组△AUC_(Ins 0~10min)、△HOMA-β、△AUC_(Gln 0~8min)均较MET组和STG组升高(P0.05或P0.01)。结论新诊断T2DM患者短期CSⅡ后序贯应用肠促胰素药物较二甲双胍能更好改善T2DM的病理生理缺陷,其中艾塞那肽和利拉鲁肽的作用优于西格列汀。  相似文献   

11.
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的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102例,随机平分为对照组采用间断皮下注射胰岛素方法,观察组采用胰岛素泵持续注射胰岛素方法,3个月。结果:治疗后,两组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BG)、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均低于治疗前,胰岛素β细胞指数(HOMA-β)均高于治疗前,观察组较变化幅度大,(P 0. 05)。结论:胰岛素泵强化治疗能降低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罗格列酮(RGZ)与胰岛素治疗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胰岛功能的影响。方法FPG)11.1mmol/L的患者随机分为胰岛素治疗(Ins)组和胰岛素+罗格列酮治疗(Ins+RGZ)组,两组年龄、病程、BMI均无统计学差异。血糖达标后再维持治疗3个月。治疗前后均作静脉糖耐量试验(IVGTT),比较两组糖代谢和胰岛功能的变化。结果治疗后的FPG、2hPG、HbA1c、静脉葡萄糖曲线下面积(AUC-G0~60)均显著下降,HOMA—B改善(P〈0.01或P〈0.05),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两组IVGTT10min内胰岛素释放曲线下面积/60min内胰岛素释放曲线下面积(AUC-I0~10/AUC-I0~60)分别增加10%和12%(P=0.085,0.05)。Ins+RGZ组I2、I5、I10及FC-P显著提高,Ins组增高无统计学意义。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治疗后FPG和2hPG下降与负荷后胰岛素增值和血糖增值比值呈正相关(r=0.593,P=0.000;r=0.548,P=0.001),表明治疗后胰岛素处理葡萄糖能力与血糖控制程度呈正相关。结论罗格列酮(而不是胰岛素)能恢复第一时相胰岛素分泌。T2DM患者早期联用RGZ,有利于保护胰岛β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13.
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8月T_2DM患者102例,抽签法平分为对照组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结果观察组Hb A1c、FPG、2hPG及HOMA-IR水平均较对照组低,FIns、HOMA-β水平较对照组高,(P 0. 05);不良反应(P 0. 05)。结论 T_2DM采用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可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新诊断T2DM患者血清中25羟维生素D[25(OH)D]与胰岛β细胞第一时相分泌的关系。方法选取新诊断T2DM患者(T2DM组)188例及正常对照(NGT组)组190名,测定临床资料和生化指标。以葡萄糖刺激后3~5min急性胰岛素反应(AIR3~5)表示第一时相胰岛素分泌功能指数,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T2DM组25(OH)D和AIR3~5均低于NGT组[25(OH)D:(14.70±9.40)vs(36.70±11.30)ng/ml;AIR3~5:(7.58±2.25)vs(57.38±9.34)mU/L,P<0.05];AIR3~5与25(OH)D、HDL-C呈正相关(P<0.05),与TC、TG、LDL-C、BMI、WHR、FFA、2hFA、FPG、2hPG、FIns均呈负相关(P均<0.05)。25(OH)D、TG和BMI是AIR3~5的独立影响因素(β=0.351、-0.328、-0.238,P均<0.05)。结论新诊断T2DM患者25(OH)D和AIR3~5水平均降低,且呈正相关,25(OH)D可预测胰岛素分泌功能。  相似文献   

15.
随着DM的研究,人们对胰升血糖素样肽-Ⅰ(Glucagon Like Peptide-Ⅰ GLP-Ⅰ)的认识越来越多.GLP-Ⅰ是一种正常人口服或静脉注射葡萄糖后能增加胰岛素分泌的一种生理性肽类肠道激素--肠促胰岛素(Incretin).其肠促胰岛素作用依赖于血浆葡萄糖浓度,且口服葡萄糖诱导胰岛素分泌强度高于静脉注射.除了增加胰岛素的分泌外,还有降低胰升血糖素浓度、减慢胃排空、刺激胰岛素原的生物合成、减少食物吸收及提高胰岛素敏感性的作用.是一种2型DM治疗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 探讨瑞格列奈短期强化治疗对改善新诊断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胰岛β细胞功能及长期血糖控制的影响. 方法 采用自身前后对照和组间对照方法 ,观察80例空腹血糖(FPG)<11.1 mmol/L,餐后2 h血糖(PG2h)<15 mmol/L,糖化血红蛋白(HbA1c)<10.0%的新诊断T2DM患者接受瑞格列奈(诺和龙)短期强化治疗前后胰岛β细胞对血糖刺激的胰岛素早时相分泌(△I30/△G30比值)、血脂、胰岛素分泌(Homa)指数A、Homa B的变化. 结果 治疗后,75 g口服葡萄糖试验(OGTT)、成功组、中间组、失败组空腹血糖分别从(8.9±1.5)、(8.6±1.6)、(9.0±2.0)mmol/L降至(5.0±1.4)、(6.3±0.7)、(6.5±0.9)mmol/L,餐后0.5 h血糖分别从(12.6± 1.6)、(12.6±1.5)、(12.4±1.3)mmol/L降至(8.4±1.0)、(6.8±0.7)、(8.6±0.9)mmol/L,餐后2h血糖分别从(13.0±1.2)、(13.1±1.3)、(13.3±1.4)mmol/L降至(9.2±0.9)、(6.6±0.7)、(9.2±0.9)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I30/△G30比值;成功组和中间组,失败组分别从1.69±0.31、1.72±0.33和平共处.79±0.36升高到4.47±0.62,4.42±0.46和2.00±0.46均有明显改善(P<0.05);Homa B明显升高(P<0.05),Homa A、三酰甘油(TG)明显下降(P<0.05).其中有21例患者超过6个月(最长达18个月)仅采用生活方式干预,空腹及餐后血糖均维持在正常范围;成功组与失败组相比,在△I30/△G30比值(4.47±0.62与2.0±0.46)、年龄((39±8)岁与(56±9岁)]、诺和龙最终用量[(2.0±1.5)g与(5.0±2.5)g3、血糖达标时间[(32.4±8.0)个月与(53.3±7.6)个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短期瑞格列奈强化治疗可以恢复代表胰岛β细胞功能的血糖刺激的胰岛素早时相分泌,重塑胰岛素分泌的生理模式,有效缓解糖尿病病情.  相似文献   

18.
19.
胰升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类药物在T2DM治疗和管理中的地位逐年提升。作为注射类药物,其注射装置是影响T2DM患者起始治疗和用药依从性的重要因素。对于T2DM患者,注射装置的改进更能满足患者需求,提高治疗依从性和持续性,助力T2DM管理。  相似文献   

20.
目的系统评价胰升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P-1 RA)对T2DM患者BP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筛选出GLP-1 RA对T2DM患者BP水平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RCT)。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8项安慰剂对照的RCT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GLP-1受体激动剂降低SBP(MD=―2.95,95%CI-3.60~-2.30,P0.00001,I~2=27%),DB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0.41,95%CI-0.83~0.01,P=0.05,I~2=22%];在改善BP方面,与人GLP-1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低的药物可能优于同源性高的;短效制剂改善BP可能要优于长效制剂。结论 GLP-1受体激动剂对T2DM患者血压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降低SB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