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T2DM患者下肢动脉病变(PAD)与无症状冠心病(CAD)患病风险的关系及预测价值。方法 365例无CAD病史且无胸闷、胸痛等CAD症状的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下肢动脉彩超任一节段狭窄率≥50%或闭塞分为下肢动脉病变(PAD,n=63)组和非PAD组(n=302),根据冠状动脉(下称"冠脉")血管造影检查有1支或1支以上冠脉狭窄≥50%定义为无症状CAD。结果 PAD总检出率为17.3%(63/365),PAD组年龄、SBP、高血压病、吸烟史、入院前降压药及他汀类药物使用、无症状CAD患病率均高于非PAD组(P0.05或P0.01)。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校正年龄、性别、吸烟、血压、血糖、血脂、eGFR、口服ACEI/ARB类降压药物和他汀类降脂药百分比等混杂因素后,PAD为T2DM患者无症状CAD的独立危险因素,OR(95%CI)为2.177(1.117~4.243)(P0.05)。PAD组中冠脉单支≥50%的发生率低于非PAD组,但3支冠脉病变≥50%的发生率高于非PAD组(P0.01)。两组双支冠脉病变≥50%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2DM患者合并PAD时无症状CAD的患病风险增加,且冠脉3支病变更多见。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清抵抗素(Resistin)与2型糖尿病(T2DM)合并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病变的关系。方法研究共入选130例,分为健康对照组40例,T2DM 90例。根据超声对T2DM患者颈部及下肢血管斑块的检查,分为有AS组及无AS组。分别检测各组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糖化血红蛋白(Hb A1C)及血清Resistin水平,并分析血清Resistin水平与T2DM合并AS的关系。结果 T2DM及T2DM合并AS患者血清Resistin水平升高(P<0.05);年龄、吸烟及高血压在T2DM合并AS和无AS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仅有年龄、吸烟及糖尿病病程为T2DM合并AS的危险因素。结论 Resistin不是T2DM合并AS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T2DM患者不同部位血管病变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1644例T2DM患者行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根据检测结果分为单纯T2DM组(T2DM组)463例、单纯颈部血管病变组226例、单纯下肢血管病变组372例及颈部+下肢血管病变组583例,比较各组临床指标和糖尿病合并症及并发症的差异。结果 (1)单纯颈部血管病变组年龄、LDL-C、TC、病程≥5年的比例、肥胖、高血压病、冠心病(CHD)、脑梗死(CI)的患病率均高于T2DM组,而男性比例、FPG、HbA1c低于T2DM组(P0.05);(2)单纯下肢血管病变组年龄、HLD-C、病程≥5年的比例、高血压病、CHD、CI、DR、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患病率均高于T2DM组(P0.05),而FPG、HbA1c低于T2DM组(P0.05);(3)颈部+下肢血管病变组年龄、病程≥5年的比例、LDL-C、高血压病、CHD、CI、DPN、糖尿病慢性肾脏疾病(CKD)及高尿酸血症(HUA)的患病率均高于T2DM组(P0.05),FPG、HbA1c低于T2DM组(P0.05);(4)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LDL-C与糖尿病合并颈部血管病变相关(P0.05);年龄、DR与糖尿病合并下肢血管病变相关(P0.05);年龄、病程、LDL-C、CKD、DPN与糖尿病合并颈部+下肢血管病变相关(P0.05)。结论 T2DM患者不同部位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并不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清去磷酸化未羧化基质gla蛋白(dp-ucMGP)水平与T2DM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AD)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或心内科住院治疗的T2DM患者526例,按照是否合并CAD分为合并CAD组(CAD)240例及单纯T2DM组(T2DM)286例,收集两组一般临床资料,ELISA法检测血清dp-uc MGP水平,检测相关代谢指标及骨代谢指标。结果 CAD组血清dp-ucMGP高于T2DM组[(538±227)vs(350±193)pmol/L,P=0.005]。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DM病程、SBP、骨钙素(OC)是血清dp-ucMGP的影响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dp-uc MGP、DM病程、SBP、LDL-C是T2DM合并CAD的危险因素。结论血清dp-ucMGP与T2DM患者年龄、DM病程、SBP、OC密切相关,dp-ucMGP可能参与T2DM合并CAD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5.
《内科》2015,(4)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合并糖尿病足(DF)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T2DM)患者共219例,按是否合并DF分为DF组(n=32例)和非DF组(n=187例),记录和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DF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DF组与非DF组患者在年龄、T2DM病程、BMI、SBP、DBP、DR、DPN、DN、2h PG、Hb A1C、Scr、BUN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性别、吸烟史、FPG、TG、TC、LDL-C、HDL-C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2DM病程、Hb A1C、DPN、DN是T2DM患者合并DF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T2DM患者的T2DM病程、Hb A1C、DPN、DN为DF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影响T2DM患者下肢动脉病变(PAD)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多普勒超声测定520例T2DM患者上臂和踝部的SBP,计算踝肱指数(ABI),根据ABI,将研究对象分为PAD组(ABI≤0.9)和非PAD组(ABI0.9),比较两组年龄、性别、吸烟指数、血脂、HbA_1c和病程等指标,并分析T2DM患者PAD的危险因素。结果 520例T2DM患者中,合并PAD者105例,发生率为20.2%。与非PAD组比较,PAD组年龄、吸烟指数、病程、高血压患病率、SBP、DBP、血清LDL-C、LDL-C/HDL-C、TC/HDL-C均升高(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2DM患者PAD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年龄和吸烟指数(OR=1.077、1.021)。结论增龄和吸烟指数是T2DM患者发生PAD的独立危险因素。病程长、高血压和脂代谢异常与PAD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7.
《内科》2017,(2)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糖尿病肾病(DN)的危险因素。方法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7月我院收治的112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将患者分为单纯T2DM组与T2DM合并DN组,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对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糖尿病肾病的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C)、糖化血红蛋白(Hb A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DM合并DN组患者的病程,舒张压(DBP)、收缩压(SBP)、空腹血糖(FP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视网膜病变与周围神经病变发生率明显高于单纯T2D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病程长、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高以及周围神经病变是T2DM患者合并DN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病程长,血压、血糖和血脂水平较高以及周围神经病变是T2DM患者合并DN的主要独立危险因素,临床上应定期监测患者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及时纠正和控制血压、血糖和血脂代谢紊乱,从而有效降低DN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合并高尿酸血症(HUA)与2型糖尿病(T2DM)的相关性。方法:连续入选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428例,根据是否合并HUA分为HUA组(88例)和非HUA组(340例),收集两组患者临床和实验室检查资料,通过回顾性研究高血压病合并HUA与T2DM的关系。结果:与非HUA组比较,HUA组的BMI、收缩压、舒张压、脉压、血清尿酸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而两组的年龄、性别构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HUA组患者的T2DM患病率明显高于非HUA组(P0. 01)。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UA是高血压病合并T2DM的危险因素(OR=5. 004,95%CI:1. 781~14. 059,P=0. 002)。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T2DM患病率与HUA呈正相关(r=0. 231,P=0. 000)。结论:高血压病合并HUA患者的T2DM患病率明显升高。T2DM患病率与HUA具有相关性。HUA是高血压病合并T2DM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电生理检查结果 ,分析患病危险因素。方法 354例T2DM患者均行神经传导速度(NCV)和皮肤交感反应(SSR)检测,根据结果分为合并DPN(DPN)组228例与未合并DPN(NDPN)组126例。比较两组一般资料、生化指标及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DPN的危险因素。结果 NCV联合SSR检出DPN的异常率较单独应用NCV或SSR高(64.4%vs56.2%vs 32.8%,χ~2=76.401,P=0.000);DPN组年龄、糖尿病病程、2 hPG、DR和糖尿病慢性肾脏疾病(CKD)患病率均高于NDPN组(P0.05);年龄、糖尿病病程、合并DR是T2DM合并DPN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NCV与SSR联合应用可提高DPN的检出率;高龄、糖尿病病程长、合并DR均可导致T2DM并发DPN的风险增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合并颈动脉硬化斑块形成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6年9月在我院内分泌科确诊的150例2型糖尿病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是否合并颈动脉硬化斑块形成将其分为斑块组(70例,46.7%)与非斑块组(80例,53.3%)。对两组病人进行常规指标采集与实验室指标检查,对各指标项目进行组间比较,并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两组年龄、高血压病史、冠心病病史、脑梗死病史、T2DM病程、体重指数(BMI)、收缩压(SBP)、空腹胰岛素(FINS)、餐后2h血糖(2hPG)、胰岛素敏感指数(IsI))以及血尿酸(SUA)、C反应蛋白(CRP)等指标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性别、吸烟、腰臀比、舒张压(DBP)、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浆胰岛素(2hINS)、24h尿微量白蛋白(UAlb)、TG、HDL-C、C肽等指标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高血压病史、T2DM病程、SBP、LDL-C进入方程,提示该6项为2型糖尿病合并颈动脉硬化斑块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年龄、高血压病史、T2DM病程、SBP、LDL-C等是T2DM合并CAS斑块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对2型糖尿病相关脑血管并发疾病的整体防控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的经冠状动脉造影初诊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07年5月期间1358例连续入院并行冠脉造影的T2DM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是否合并冠心病分成两组,比较两组患者间的一般情况、各项生化和炎症指标间的差异.结果 单因素分析表明两组间年龄、性别、BMI、糖尿病病程、吸烟、HDL-C、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存在统计学差异.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年龄(OR 1.032; P=0.011)、性别(OR 1.928; P=0.010)、糖尿病病程(OR 1.066; P=0.012)、HbA1c(OR 1.210; P=0.012)为糖尿病患者发生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T2DM患者冠心病的形成与进展可能为多因素共同参与的结果.年龄、性别、糖尿病病程和HbA1c水平在此过程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并发严重下肢动脉阻塞性病变的相关危险因素. 方法:将325例T2DM住院患者中97例合并严重下肢动脉阻塞性病变者作为临床症状组,包括间歇性跛行26例,糖尿病足71例;另228例虽存在下肢动脉粥样硬化但日常活动时无症状者为无症状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病程体重指数、血压、血脂、血清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尿酸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T2DM患者并发症状性严重下肢动脉阻塞性病变的危险因素. 结果:与无症状组比较,临床症状组的患者男性较多(67%对54%),年龄较大,合并高血压增多(67.0%对34.2%),糖尿病病程长,血清HbA1C、尿酸和三酰甘油增高.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性别、糖尿病病程、HbA1C高血压、高尿酸与T2DM患者症状性严重下肢动脉阻塞性病变显著相关. 结论:对老年、男性患者积极控制血糖、高血压、高尿酸和三酰甘油有利于预防下肢动脉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T2DM患者颈动脉斑块积分与无症状冠心病(A-CAD)患病风险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8年11月于中山大学附属第八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无冠心病(CAD)病史且无胸闷、胸痛等CAD症状的T2DM患者484例,根据冠脉非创伤性血管成像分为A-CAD组(n=245)及非CAD(NCAD)组(n=239),回顾性收集并分析临床资料及检查结果。结果A-CAD组下肢动脉病变(PAD)和颈动脉斑块的Crouse积分、半定量积分、等级积分均高于NCAD组(P<0.05或P<0.01)。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校正年龄、性别、吸烟、BP、BG、血脂、eGFR、口服ACEI/ARB类降压药和他汀类降脂药百分比等混杂因素后,PAD是T2DM合并A-CAD的独立危险因素,A-CAD发生风险是非PAD患者的2.09倍(P<0.01)。上述自变量不变的情况下加入半定量积分结果显示,PAD仍为T2DM合并A-CAD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加入等级积分结果显示,等级积分是A-CAD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加入Crouse积分结果显示,Crouse积分是A-CAD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结论颈动脉斑块Crouse积分与T2DM合并A-CAD独立相关,对A-CAD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的老龄化,高血压(EH)病人日益增多,而EH和2型糖尿病(T2DM)关系密切,同时两者均为冠心病(CAD)的主要危险因素,美国胆固醇教育计划成人治疗组第3次指南指出T2DM是CAD的高危症,因此EH患者常合并T2DM、CAD,而随着年龄的增加,心肌老化同样是心肌损伤的重要危险因素,然而老年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CAD)合并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载脂蛋白CⅢ(apoCⅢ)、残余脂蛋白胆固醇(RLP-C)的水平变化。方法入选2017年1月至2018年5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816例,分为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组(T2DM+CAD组,n=192)、冠心病不合并糖尿病组(CAD组,n=198)、糖尿病不合并冠心病组(T2DM组,n=200)、非冠心病非糖尿病组(对照组,n=226)。采用析因设计方差分析比较CAD和T2DM交互作用对血清apoCⅢ水平的影响;Bootstrap法检验RLP-C对apoCⅢ和Gensini评分之间的中介效应;Logistic回归分析apoCⅢ对T2DM、CAD、T2DM+CAD发病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CAD、T2DM、CAD+T2DM组血清apoCⅢ、RLP-C水平较高。析因设计方差分析显示,CAD和T2DM在血清apoCⅢ、RLP-C水平升高方面存在交互作用。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CAD和CAD+T2DM组血清apoCⅢ、RLP-C水平与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Bootstrap法检验结果显示,RLP-C在apoCⅢ和Gensini评分之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poCⅢ是CAD+T2DM组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OR=1.890,95%CI(1.424~2.508),均P0.05]。结论 CAD和T2DM在apoCⅢ、RLP-C升高方面有交互作用,RLP-C在apoCⅢ和Gensini评分之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apoCⅢ是CAD合并T2DM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内科》2016,(4)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与冠心病(CAD)之间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133例T2DM患者,根据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分为CAD组(伴CAD,35例)和非CAD组(不伴CAD者,98例),检测两组患者的IMT及颈动脉斑块情况,绘制ROC曲线,评估其诊断T2DM伴CAD的价值。结果 CAD组患者的IMT较非CAD组明显增厚,斑块分级显著高于非CAD组(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ICA-IMT、CCA-IMT及斑块分级是T2DM伴CAD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通过ROC曲线分析显示,以颈内动脉起始处-内中膜厚度(ICA-IMT)≥0.9 mm、双侧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CCA-IMT)≥1.3 mm以及斑块分级≥2中任意2项作为阳性,诊断CAD的特异度为84.25%,灵敏度为95.33%。结论 ICA-IMT、CCA-IMT及颈动脉斑块分级是T2DM合并CAD的独立危险因素,检测IMT及对颈动脉斑块进行分级可作为预测T2DM合并CAD安全、有效、无创性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T2DM合并血管并发症患者的血糖波动与纤维蛋白原(FIB)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6年10月于我院内分泌科住院的T2DM患者1175例。根据有无合并血管并发症,分为T2DM组(n=424)和T2DM合并血管并发症组(n=751)。根据FIB四分位数分为4组,FIB≤2.53为Q1_(Fg)组,2.53FIB≤3.06为Q2_(Fg)组,3.06FIB≤3.79为Q3_(Fg)组,FIB3.79为Q4_(Fg)组。比较各组间血糖波动相关指标,并进行回归分析。结果 (1)T2DM合并血管并发症组年龄、病程、SBP、FIB、最大血糖波动幅度(LAGE)、血糖水平标准差(SDBG)均高于T2DM组(P0.05或P0.01);(2)Q1_(Fg)~Q4_(Fg)组年龄、病程、SBP、HbA_1c水平、胰岛细胞β功能指数(HOMA-β)、血糖平均值(MBG)、LAGE和SDBG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血管并发症发生率逐渐升高(62.32%vs 68.00%vs 72.08%vs 78.23%,P0.05);(3)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HOMA-β、SDBG是糖尿病患者纤维蛋白升高的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病程、FIB是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结论 T2DM患者的血糖波动幅度大,FIB升高,可能增加糖尿病合并血管并发症的风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认知障碍的患病率,并对T2DM合并认知障碍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选择2017年8月—2018年8月入住该院内分泌科的T2DM患者200例,根据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CA)测定结果分为认知障碍(CI)组和认知功能正常(non-CI)组,记录并比较了两组患者的人口学信息、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合并疾病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受教育程度、糖尿病病程、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水平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2DM合并CI组中脑卒中患者比例显著高于non-C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受教育程度、Hb A1c、胰岛素水平减低、脑卒中是认知障碍的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2DM患者认知障碍的患病率较高(31%),高龄、教育程度低、糖尿病病程长、HbA1c不达标、胰岛素水平降低以及合并脑卒中可能成为T2DM患者认知障碍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将279例T2DM患者按照有无周围神经病变(DPN)分为DPN组(126例)与非DPN组(153例),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生化指标,并采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探讨DPN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DPN组患者年龄较非DPN组大、病程较非DPN组长、FPG、2h PG、Hb A1c、Scr水平均较非DPN组高,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性别、吸烟史、饮酒史、有无DN和DR、BMI、SBP、DBP、TC、TG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DM病程、2h PG、Hb A1c是DPN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年龄、DM病程、2h PG、Hb A1c是T2DM患者发生DPN的相关危险因素,T2DM患者中的高龄、DM病程较长、2h PG和Hb A1c较高的群体更容易并发DPN。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T2DM合并尿路感染病原菌分布特点和药敏结果,并探讨其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分析T2DM合并尿路感染患者的临床特点及病原学特征。结果 T2DM合并尿路感染的发生率为6.85%(210/3065),T2DM合并尿路感染组较T2DM组年龄大、病程长,FPG,尿素氮、肌酐及24h尿白蛋白(24hUAlb)水平高,白蛋白水平低(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年龄、糖尿病病程、24hUAlb是发生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白蛋白为保护因素。分离出的210株病原菌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84.2%),前3种病原菌为大肠埃希菌(65.2%)、粪肠球菌(6.2%)和肺炎克雷伯菌(5.2%)。革兰氏阴性菌对亚胺培南(100%)、头孢哌酮舒巴坦(99.2%)和阿米卡星(99.2%)敏感性较高,对头孢噻吩(38.1%)、哌拉西林(35.7%)和阿莫西林(28.2%)敏感性较低。结论老年、女性、糖尿病病程长及肾功能不全的T2DM患者更易发生尿路感染,T2DM合并尿路感染的病原菌仍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但细菌谱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且多重耐药菌呈明显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