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双侧甲状腺切除术后患者甲状旁腺功能减退与各临床因素的关系,总结术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预防和治疗。方法:2011年1—12月行双侧甲状腺手术患者193例,所有患者于术后第1、2天检测血钙及甲状旁腺素(PTH),术后1、3、6个月随访血钙和PTH。术后PTH低于正常值患者予口服碳酸钙和维生素D。结果:193例患者中25例(13.0%)出现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其中19例(9.8%)为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6例(3.1%)为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不同年龄、性别患者术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甲状腺恶性肿瘤、术中行淋巴结清除患者术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发生率(24.7%、20.9%)高于良性肿瘤、未行淋巴结清除患者(5.2%、8.7%,P<0.01、P<0.05)。术中有甲状旁腺误切患者与无误切患者术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4.0%vs 11.3%,P=0.08)。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患者中行颈淋巴结清除者100%(6/6)、甲状旁腺误切者83.3%(5/6),两者比例均高于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患者(P<0.05、P<0.01)。25例甲状旁腺功能减退患者补充碳酸钙和维生素D后1例出现低钙血症。结论:甲状旁腺功能减退与患者的年龄、性别无关,与患者手术范围有关,颈淋巴结清除和甲状旁腺误切更易导致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术后选择性补充碳酸钙和维生素D可以有效减少低钙血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达芬奇机器人甲状腺手术中甲状旁腺损伤的相关因素,探讨甲状旁腺保护的方法,避免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发生。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5月在济南军区总医院甲状腺乳腺外科行达芬奇机器人甲状腺手术的19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术后患者出现低甲状旁腺激素(PTH)及低血钙的发生率,分析术后发生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相关因素,探讨术中如何保护甲状旁腺及其功能。 结果患者术后暂时性低PTH的发生率为20.53%(39/190),暂时性低血钙的发生率为23.68%(45/190),术后随访无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发生。甲状腺全切术后低PTH、低血钙的发生率高于腺叶 + 峡部切除术者(χ2=14.789,11.604;P=0.000,0.001)。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的患者术后低PTH、低血钙的发生率高于未清扫者(χ2=11.200,17.771;P=0.001,0.000)。甲状旁腺原位保留者术后低PTH、低血钙的发生率低于切除后自体移植者(χ2=5.536,4.851,6.140,5.453;P=0.019,0.028,0.013,0.020)。 结论在达芬奇机器人甲状腺手术中,甲状腺全切除、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甲状旁腺切除后自体移植是造成患者术后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重要影响因素。在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下,准确识别甲状旁腺,精细化手术操作,原位保护甲状旁腺及血供,是预防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旨在分析甲状腺切除术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卢湾分院普外科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行甲状腺手术病人的临床资料,分析一般资料、手术相关资料以及围术期检查指标等。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采用Enter法,评估一过性(术后6个月)和长期(≥术后6个月)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危险因素。结果:共收集1 381例病人资料,男343例(24.84%),女1 038例(75.16%),平均年龄为(47.8±13.0)岁。术后发生一过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456例(33.02%),长期甲状旁腺功能减退21例(1.52%)。多因素分析发现,术后一过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相关的危险因素是女性(P0.001,OR=2.049)、双侧甲状腺切除(P0.001,OR=2.999)、淋巴结清扫(P=0.001,OR=1.673)、手术时间(P=0.043,OR=1.004)、切除甲状腺最大径(P=0.040,OR=1.144)、术前血钙(P0.001,OR=0.018)。术后长期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相关的危险因素是双侧甲状腺切除(P0.046,OR=3.784)、术后第1天PTH(P0.001,OR=0.064)。结论:女性、双侧甲状腺切除、淋巴结清扫、手术时间、术前血钙是甲状腺术后一过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危险因素。双侧甲状腺切除是甲状腺术后长期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危险因素,术后第1天PTH对于病人长期甲状旁腺功能减退有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4.
正甲状旁腺功能减退是甲状腺与甲状旁腺术后常见并发症,其引起的顽固性低钙血症不仅影响病人生活质量,严重者甚至危及生命。全甲状腺切除术后,有14%~60%病人出现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而1%~4%的病人出现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1]);需要清扫双侧中央区淋巴结脂肪组织或再次手术病人更易出现甲状旁腺功能减退~([2])。甲状旁腺全切除或次全切除术后亦会出现暂时性或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钙剂与维生素D制剂只能暂时缓解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腔镜甲状腺切除术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影响因素及防治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135例行腔镜甲状腺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及术后资料,分析术前、术后1个月血清钙及甲状旁腺激素(PTH)变化趋势,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影响因素。结果 135例患者中非甲状旁腺功能减退者93例(A组),甲状旁腺功能减退者42例,其中生化甲状旁腺功能减退15例(B组),临床甲状旁腺功能减退27例(C组);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39例,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3例。相对于术前,术后24 h三组PTH的下降幅度分别为35%(A组)、63%(B组)和85%(C组),血钙浓度的下降幅度分别为4%、10%和1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90.57、84.77,均P<0.001)。相对于术前,术后1个月三组PTH分别下降9%、21%、44%;血钙浓度A组上升6%,B组上升4%、C组下降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9.99、4.38,P<0.001、0.01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甲状腺切除范围(OR=27....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甲状腺癌根治术中可能导致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普通外科2014年全年由同一外科医师实施的75例甲状腺癌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术后发生甲状旁腺功能减退20例(26.67%),其中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19例(25.33%),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1例(1.33%)。甲状腺全切术患者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发生率明显高于甲状腺近全切除术患者(46.88%vs.11.63%,P0.05);行VI区淋巴结清扫患者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发生率明显高于未行VI区淋巴结清扫患者(45.71%vs.10.00%,P0.05);同时行自体甲状旁腺移植术患者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发生率高于未行甲状旁腺移植患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0.00%vs.22.22%,P0.05)。结论:甲状腺全切和Ⅵ区淋巴结清扫是导致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危险因素。术中精细解剖甲状腺后被膜,尤其是尽可能保留下甲状旁腺血运,术后应用预防性药物可能有助于甲状旁腺功能的保护。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颗粒包埋法、单点匀浆注射法、多点匀浆注射法甲状旁腺自体移植在甲状腺癌中央组淋巴结清扫术中的运用。方法 2016年1月~2018年10月收治甲状腺乳头状癌病人99例,手术方案为甲状腺全切及中央组淋巴结清扫后行1枚甲状旁腺自体移植,其中颗粒包埋法35例,单点匀浆注射法31例,多点匀浆注射法33例,对入组病人术前、术后1天、术后2周、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血钙及PTH值进行比较。结果术前、术后1天、术后1周及术后3个月3组血钙及PTH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多点匀浆注射组较其他2组血钙及PTH水平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点匀浆注射法甲状旁腺自体移植安全可靠,甲状旁腺功能恢复更快。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不同甲状腺手术方式,尤其是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的作用以及术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发生。方法:连续收集同组医师操作的100例甲状腺手术病例。按手术方式分为6组:单侧甲状腺切除组12例,单侧甲状腺切除加单侧中央区颈淋巴结清扫组13例,双侧甲状腺切除组7例,双侧甲状腺切除加单侧中央区颈淋巴结清扫组32例,双侧甲状腺切除加双侧中央区颈淋巴结清扫组24例,双侧甲状腺切除加双侧中央区及患侧颈侧区颈淋巴结清扫组12例。分析其治疗结果及并发症发生率,尤其是对甲状旁腺功能的影响。结果:100例中单纯甲状腺乳头状癌74例,其中p N136例(48.6%)。除单侧甲状腺切除术外,其他手术方式术后第1天甲状旁腺激素水平均明显下降,但多可在术后1个月恢复至正常范围。75例共出现41例暂时性和4例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甲旁减),其发生率分别为54.7%和5.3%。行双侧甲状腺切除术病例暂时性甲旁减发生率显著高于单侧术式组,但各组间永久性甲旁减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通过适当口服钙剂和维生素D,病人均无明显低钙症状。结论:对甲状腺乳头状癌病人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有积极而肯定的意义。对甲状旁腺功能影响多为暂时。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达芬奇机器人手术治疗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病人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至2016年1月济南军区总医院甲状腺乳腺外科行机器人手术治疗的150例PTMC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均行全甲状腺切除术或甲状腺腺叶+峡部切除术及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放或腔镜辅助手术。平均手术时间为(139.1±13.1)min,Ⅵ、Ⅲ、Ⅳ区淋巴结转移者分别为61例(40.7%)、8例(5.3%)、3例(2.0%)。平均引流量为(0.2±0.1)L,平均带管时间为(5.5±1.4)d。术后出现暂时性喉返神经损伤3例,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19例,术中皮下隧道出血1例,所有病人均未出现永久性喉返神经损伤及甲状旁腺功能减退。随访1~24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11个月,病人对美容效果评价均为非常满意;1例病人出现皮下隧道出血,无复发,无隧道及术区转移种植。结论 达芬奇机器人甲状腺手术安全、可行,且美容效果好,适用于关注颈部美容效果的PTMC病人。  相似文献   

10.
背景与目的:手术是治疗甲状腺疾病的一种极为重要的方式,而甲状旁腺功能减退是甲状腺手术的常见并发症之一。由于各类甲状腺疾病采取的手术方式不同,对甲状旁腺功能的影响也可能不同。本研究探讨甲状腺不同术式对甲状旁腺功能影响的差异并分析原因。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2019年3月收治的319例甲状腺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甲状腺单侧腺叶切除111例(单侧切除组)、行甲状腺双侧腺叶切除107例(双侧切除组)、行甲状腺双侧腺叶切除+中央区淋巴清扫术71例(双侧切除+VI区清扫组)、行甲状腺双侧腺叶切除+中央区淋巴清扫术+侧颈区淋巴清扫术30例(双侧切除+II~VI区清扫组)。术中在患侧近峡部周围被膜选择1~2点,每点注射0.1~0.2 mL纳米炭混悬注射液,所有患者均采取精细被膜解剖法原位保留甲状旁腺,若术中发现甲状旁腺无法原位保留则立即将该甲状旁腺剪成薄片或匀浆移植包埋于胸锁乳突肌中。观察并比较各组手术前后甲状旁腺激素(PTH)与血钙水平的变化以及术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与低钙血症发生率。 结果:各组术前一般资料及PTH与血钙水平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各组术后PTH和血钙浓度均较术前明显降低(均P<0.01),但两者的下降幅度在术后相同时间点随着手术范围扩大而明显增大,即单侧切除组<双侧切除组<双侧切除+VI区清扫组<双侧切除+II~VI区清扫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甲状旁腺功能减退与低钙血症的发生率同样随着手术范围扩大而升高,单侧切除组、双侧切除组、双侧切除+VI区清扫组、双侧切除+II~VI区清扫组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发生率分别为9.9%、32.7%、56.3%、73.3%,低钙血症发生率分别为0、1.9%、19.7%、50.0%,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所有患者随访至24周,无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发生。 结论:各种甲状腺手术均对甲状旁腺功能有一定的影响,且手术范围越大,甲状旁腺受损的几率越大,发生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风险越高。因此,无论何种术式术中均应对甲状旁腺实施保护,术中精细操作,减少对甲状旁腺血运影响,从而尽可能地降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甲状旁腺的术中观察及术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在甲状腺手术中认识甲状旁腺的局部解剖及甲状腺手术切除范围和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关系,探讨术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原因及预防治疗措施。方法回顾2582例甲状腺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术后随访。结果其中对721例双侧甲状腺侧叶全切者行术中探察,发现甲状腺病理状态下甲状旁腺的局部解剖位置及数量变异大,探察到的每种情况术后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发生率各不相同,其中上下甲状旁腺双侧均不明显组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发生1例。2453例手术中行甲状腺部分切除、单侧叶次全切除、单侧叶全切除、双侧叶全切除、双侧叶全切及颈淋巴结清扫者(即甲状腺癌根治)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发生率依次增高,其中以双侧叶次全切除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发生率最高。且又因甲状腺疾病病种各不相同,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发生率亦各不相同。结论术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发生与手术操作、甲状旁腺的局部解剖及其变异、甲状腺手术切除范围、巨大甲状腺及其内巨大包块对双侧甲状腺后被膜深面组织的压迫,甲状腺疾病病种不同而手术难度各异等皆有关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经口腔前庭入路腔镜全甲状腺切除术(TOETVA)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至2019年7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甲状腺外科收治的行全甲状腺切除术且病理学检查确诊为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的110例病人的临床资料,术前影像学检查提示无淋巴结转移(cN0)。其中51例行TOETVA(经口组),59例行开放甲状腺手术(开放组),对比两组临床病理学指标、手术效果以及随访情况。结果 两组病人术中喉返神经信号减弱比例、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数目、单双侧甲状腺清扫比例、淋巴结转移阳性率、阳性淋巴结数目及术后并发症(声音嘶哑、饮水呛咳、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及感染)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6个月,经口组与开放组病人的Tg和PTH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60、0.206),且均未发现两组有甲状腺残留及甲状腺癌复发转移征象。结论 TOETVA在有效性及安全性方面不劣于开放手术,且体表无手术瘢痕,尤其适合有美容要求的临床低危PTC病人。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经口腔前庭入路腔镜全甲状腺切除术(TOETVA)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至2019年7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甲状腺外科收治的行全甲状腺切除术且病理学检查确诊为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的110例病人的临床资料,术前影像学检查提示无淋巴结转移(cN0)。其中51例行TOETVA(经口组),59例行开放甲状腺手术(开放组),对比两组临床病理学指标、手术效果以及随访情况。结果 两组病人术中喉返神经信号减弱比例、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数目、单双侧甲状腺清扫比例、淋巴结转移阳性率、阳性淋巴结数目及术后并发症(声音嘶哑、饮水呛咳、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及感染)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6个月,经口组与开放组病人的Tg和PTH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60、0.206),且均未发现两组有甲状腺残留及甲状腺癌复发转移征象。结论 TOETVA在有效性及安全性方面不劣于开放手术,且体表无手术瘢痕,尤其适合有美容要求的临床低危PTC病人。  相似文献   

14.
全甲状腺切除术后甲状旁腺的功能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估全甲状腺切除术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发生情况,探索早期预测术后低钙血症的方法.方法 对124例患者(甲状腺癌46例、结节性甲状腺肿78例)行全甲状腺切除术,恶性患者加行淋巴结清扫术,术前、术后1 h、1 d、2 d检测血钙和血PTH,观察术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发生情况,并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研究低钙血症早期预测指标.结果 58例发生术后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46.8%),甲状腺癌组22例(47.8%),结节性甲状腺肿组36例(46.2%),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λ2=0.033,P=0.857);1例发生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0.8%),发生在甲状腺癌组.术后90例(72.6%)出现血钙下降,58例(46.8%)出现血PTH下降,40例(32.3%)出现低钙症状.甲状腺癌组术后血钙(F=21.358,P=0.000)、血PTH(F=18.253,P=0.000)下降程度重于结节性甲状腺肿组,术后1 h血PTH下降百分比可很好的预测有临床症状的低钙血症(曲线下面积为0.933),以PTH下降76.6%作为分界点,此时预测有临床症状的低钙血症的敏感性为89.7%,特异性为87.9%. 结论全甲状腺切除术加行淋巴结清扫会加重术后血钙、血PTH下降程度但不会增加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发生率;术后1 h血PTH下降百分比可预测低钙血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内镜甲状腺手术对甲状旁腺的辨别与保护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在内镜甲状腺手术中辨别和保护甲状旁腺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0月至2010年7月160例行颈前小切口内镜辅助甲状腺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甲状腺瘤58例,结节性甲状腺肿82例,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16例,甲状腺乳头状癌4例。行一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术90例,双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术46例,甲状腺全切术20例,甲状腺全切术+中央组淋巴结清扫4例,术中均对甲状旁腺进行精确辨认及有效保护。结果 160例均成功完成手术,术后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4例(2.5%),未出现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结论内镜辅助甲状腺手术在术中可通过内镜放大作用对甲状旁腺进行精确辨认,并在内镜视野下完成对甲状旁腺血供的精细解剖和分离,有效的保护了甲状旁腺及其血供,明显降低了术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甲状腺全切除术后病人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影响因素及改良Miccoli术式对于甲状旁腺功能保护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8月至2013年7月在我科行甲状腺全切除的206例病人临床病理资料,根据手术范围分为甲状腺全切除组、全切除+单侧中央区清扫组、全切除+双侧中央区清扫组,对术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可能因素进行分析。结果:206例病人中33例出现甲状旁腺功能减退(16.0%),其中1例为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0.5%)。不同年龄、性别、原发灶手术范围的病人术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发生无统计学差异(P0.05)。甲状腺恶性肿瘤(P=0.048)、原位保留甲状旁腺数量减少(P=0.003)、中央区淋巴结转移7枚(P=0.036)的病人,易发生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结论:术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与原发灶性质、原位保留甲状旁腺数量、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数量有关,改良Miccoli术式在一定程度有利于术中更好地发现和保护甲状旁腺。  相似文献   

17.
分析甲状腺切除术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危险因素。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2017年6月我院行甲状腺切除术患者113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后是否发生甲状旁腺激素减退分为减退组(甲状旁腺激素水平12 pg/m L)和正常组(甲状腺激素水平≥12 pg/m L)。收集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及相关可疑危险因素,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甲状腺切除术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发生的影响因素。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在年龄、术前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术前合并甲状腺炎、开放手术、恶性肿块、肿块直径、甲状腺切除范围、甲状旁腺误切、管食管沟淋巴结清扫、纳米碳应用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开放性手术、恶性肿块、肿块直径、甲状腺切除范围、甲状旁腺误切、食管沟淋巴结清扫、纳米碳应用是甲状腺切除术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危险因素,临床应针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预防和干预,降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发生率,提高术后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患者行甲状腺系膜切除术的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至2019年4月173例PTC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术式不同分为两组,常规组98例,术中行常规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系膜组75例,术中行甲状腺系膜切除术清扫中央区淋巴结。使用统计软件SPSS 24.0分析,围术期指标、甲状旁腺素(PTH)、血钙等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独立样本t检验;术后并发症、复发转移率等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及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数目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3 d PTH及血钙水平均较术前明显下降,且常规组较系膜组均更低(P<0.05);常规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0.4%明显高于系膜组9.3%(P<0.05);术后平均随访12.7个月,术后3个月内,所有患者PTH均恢复正常,无永久性喉返神经损伤及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发生。随访期内常规组复发转移率为5.1%,系膜组为2.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PTC手术中,通过甲状腺系膜切除术清扫中央区淋巴结,具有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低,更好地保护甲状旁腺功能,避免血钙水平过度下降的优势。  相似文献   

19.
背景与目的:甲状腺乳头状癌以手术治疗为主,对于双侧病变患者一般多采用甲状腺根治性全切术式(双侧甲状腺切除+双侧VI区淋巴结清扫),但该术式常带来医源性甲状旁腺损伤,导致患者术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本研究探讨利用甲状旁腺多重联合保护技术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根治术中预防医源性甲状旁腺损伤的临床意义,进一步优化手术方案。 方法:回顾性分析近5年间行不同手术方式治疗治疗的130例双侧PTC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范围为双侧甲状腺全切+双侧Ⅵ区淋巴结清扫,据术中是否应用多重联合甲状旁腺保护技术,将患者分为对照组(64例)与优化组(66例)。所有纳入本次研究病例术后1个月内均未采取任何补钙治疗措施,以免影响观察结果,所有患者均检测术后第1、3、7、30天血清钙水平与血清甲状旁腺激素(PTH)水平。比较两组患者低钙血症、低PTH发生率,以及术后常规大体组织病理之中甲状旁腺意外检出(误切)情况。 结果:优化组患者术后第3、7、30天低钙血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6.1% vs. 28.1%、9.1% vs. 37.5%、7.6% vs. 31.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优化组患者术后第3、7、30天低PTH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4.5% vs. 26.6%、7.6% vs. 34.4%、6.1% vs. 28.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患者术后常规病理检查中甲状旁腺意外被检出率高于优化组患者(37.5% vs. 1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多重联合甲状旁腺保护技术在甲状腺癌根治性全切术中防治甲状旁腺医源性损伤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术中应用免疫胶体金法(ICGT)快速测定组织内甲状旁腺素(PTH)水平(以下简称PTH- ICGT法)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6年1~5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甲状腺乳腺外科79例甲状腺腺叶切除手术病人,术中行PTH-ICGT法快速测定并比较分析甲状旁腺附近颈部不同组织内PTH水平;选择2016年6~12月同单位106例甲状腺全切除手术病人,随机分为PTH-ICGT组(53例)和常规肉眼组(53例),比较分析两组甲状旁腺发现率和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发生率。结果 79例接受甲状腺腺叶切除术病人中,PTH-ICGT法检测结果显示,甲状旁腺组织PTH浓度为(955.3±16.1)ng/L;骨骼肌组织[(14.5±1.5)ng/L]、甲状腺组织[(15.0±1.3)ng/L]、脂肪组织[(15.3 ±1.2)ng/L]、淋巴结组织[(14.0±1.2)ng/L]内PTH含量极低,甲状旁腺组织中PTH表达水平分别与骨骼肌、甲状腺、脂肪、淋巴结组织内PTH表达水平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3.62、33.42、39.34、30.77,P均<0.0001);PTH-ICGT法检测距离甲状旁腺周围1 mm、2 mm、3 mm、5 mm组织中PTH浓度分别为(14.6±1.5)ng/L、(16.7±1.6)ng/L、(15.1±1.4)ng/L和(13.0±1.1)ng/L,甲状旁腺组织中所测得PTH值与不同距离组织所测得PTH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3.62,30.68,33.42,31.50,P均<0.0001);采用常规肉眼法识别甲状旁腺组织总符合率为74.1%,PTH-ICGT法则为98.6%,两种方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5.57,P<0.0001)。106例接受甲状腺全切除手术病人中,常规肉眼组甲状旁腺发现率为92.4%,PTH-ICGT组为96.2%,两组甲状旁腺发现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067,P=0.40)。两组术后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发生率分别为11.3%和5.7%(χ2=1.093,P>0.05)。两组术后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发生率分别为3.8%和0(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P=0.495)。结论 PTH-ICGT法术中甲状旁腺的识别效率较高,可能会提高临床甲状旁腺发现率并降低手术相关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发生率,但仍需要大样本研究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