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应用日本产Aloka SDD-250 B型超声波机对57例糖尿病患者测量其最大膀胱充盈纵轴面积和排空时膀胱纵轴面积,前者为61.26±17.30cm~2,后者为12.76±8.64cm~2,并与15名年龄相近的健康人作对照,健康人前者为50.62±15.66cm~2,(0.05>P>0.01),后者为6.23±3.58(P<0.001)。本研究尚对12例糖尿病患者的残余尿纵切面积与导尿实测尿量  相似文献   

2.
3.
糖尿病神经性膀胱的临床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糖尿病神经性膀胱是糖尿病神经病变并发症中的一种表现,又称糖尿病膀胱病(diabetic cystopathy),是由于糖尿病病程长、控制不良累及植物神经所致。该病发病率很高,有报告约占糖尿病人的43~87%,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神经性膀胱是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之一.是糖尿病致支配膀胱的植物神经受损所引起的膀胱功能障碍发病率高,早期积极治疗可望逆转.我科收治的患者中有一例诊断及时,经过早期综合治疗好转,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据美国“心理科学中心”网站6月26日报道,美国芝加哥洛约拉大学尼霍夫护理学院的研究人员通过一项新实验发现:对于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来说,服用维生素D补充剂能起到一石三鸟的作用,即降低血压、改善情绪和减轻体重。维生素D对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的这三种积极作用非常明显。研究人员认为服用维生素D补充剂是一种简便易行且具有成本有效性的疗法,不良反应最少。  相似文献   

6.
糖尿病神经性膀胱是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之一。是糖尿病致支配膀胱的植物神经受损所引起的膀胱功能障碍发病率高,早期积极治疗可望逆转。我科收治的患者中有一例诊断及时,经过早期综合治疗好转,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2型糖尿病(T2DM)在全球呈暴发流行趋势,糖尿病微血管和大血管并发症所致的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严重威胁着患者的身心健康。因此早期筛查糖尿病,做好糖尿病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工作,可最大限度地减少糖尿病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减轻社会负担。目前糖尿病的筛查除传统方法以外,还涌现了一些新办法,为糖尿病的筛查策略提供了崭新的视角。本文将对此进行简要梳理。  相似文献   

8.
现已发现,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中枢神经系统异常,而糖尿病本身能否对脑功能和结构产生不利影响目前尚不明确。青少年2型糖尿病患者多年后才可能出现显性血管疾病,因此,本研究希望通过观察评估这一特殊群体来初步回答上述问题。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2型糖尿病(T2DM)女性患者绝经年龄的变化,并探讨其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问卷形式对郑州市区及其周边≥40岁女性人群进行随机调查,共计986人,其中356名无糖尿病女性为正常对照组(NC)、143例于绝经前诊断的T2DM患者为A1组及487例绝经后诊断的T2DM患者为A2组.问卷内容包括家族人员构成、既往病史、服药史、吸烟饮酒史、体力活动、睡眠时间、情绪、月经生育史、哺乳时间等.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t '检验,采用多元逐步回归模型分析各种因素对绝经年龄的影响.结果 A1组绝经年龄明显高于NC组[分别为(51±3)比(49±4)岁,t=-5.776,P<0.05];A2组绝经年龄与N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49±4)比(49±4)岁,t=0.481,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提示绝经年龄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是否患T2DM对一般人群绝经年龄影响最大(偏回归系数=0.339,P<0.05),糖尿病病程对绝经前患病的T2DM患者绝经年龄影响最大(偏回归系数=0.442,P<0.05).结论 女性T2DM患者绝经年龄延迟,其绝经年龄与糖尿病病程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女性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骨密度(BMD)变化,探讨BMD数据比较的方法。方法选取女性T2DM患者484例,健康女性志愿者868例,测量正侧位腰椎2至4的椎体、左侧股骨颈、大转子和Ward三角区BMD。确立健康女性各骨骼部位BMD随年龄的变化关系,以三次回归模型建立数据库。结果(1)糖尿病组BMD值与正常人比较无统计学差异。(2)与峰值BMD比较,糖尿病组随年龄增加BMD值下降,且受累骨骼部位增加。(3)同年龄组糖尿病和正常人与峰值骨量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T2DM患者BMD变化与正常人群无统计学差异;比较与峰值骨量的差值是判断骨质疏松程度的标准。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老年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骨代谢标志物的特征. 方法 对我院内分泌科住院44例老年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均为绝经后)的骨代谢标志物进行检测.糖尿病患者根据病程分为耱尿病1组(糖尿病病程<10年)及糖尿病2组(糖尿病病程≥10年);根据糖化血红蛋白水平(HbA1c)分为糖尿病3组(HbA1c<8%)及糖尿病4组( HbA1c≥8%),目前临床上建议老年患者HbA1c水平控制在<8%为宜.同时选取我院50例体检健康女性作为对照组.结果 (1)耱尿病组25-羟维生素D3、Ⅰ型前胶原氨基末端(C端)前肽(PICP)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而抗酒石酸碱性磷酸酶(TrACP-5b)较对照组明显升高,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2)糖尿病2组患者血Ⅰ型前胶原氨基末端(N端)前肽(PINP)和PICP水平明显低于糖尿病1组患者(P<0.05),而TrACP-5b水平高于1组,雌二醇、25-羟维生素D3则无明显统计学差异.(3)糖尿病3组血PINP、PICP明显高于糖尿病4组,TrACP-5b低于4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4) HbA1c与HNP、PICP和TrACP-5b存在显著相关性,而雌二醇与PINP、PICP、25-羟维生素D3、TrACP-5b无明显相关性. 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的骨形成降低,而骨吸收增加.这提示糖尿病患者的骨质形成减弱、骨质破坏增加.随着糖尿病病程的延长,患者的骨质形成速率减慢,骨吸收增加.血糖控制不佳会对骨的形成及骨质的吸收产生影响,因而严格的血糖控制可有效延缓骨质疏松进展.  相似文献   

12.
治疗糖尿病神经性膀胱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13.
2型糖尿病膀胱重构的受体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4.
15.
<正>近年来,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发病率明显升高,T2DM是重要的心血管危险因素之一,常导致严重的心血管并发症;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是T2DM首位的死亡原因,而且T2DM患者经常表现为无症状的心肌缺血(silent myocardial ischemia,SMI),发生率是非T2DM患者的2~7倍,且预后更差。因此早期诊断和发现高风险的T2DM合并的SMI,并尽早干预及治疗,对降低T2DM患者心血管系统并发症及死亡率、提高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利用全基因组DNA甲基化芯片技术,寻找与女性T2DM相关的异常甲基化位点。方法选取2017年6~12月于宁波市第一医院内分泌科住院治疗的6例女性T2DM患者(T2DM组),同期于我院体检的健康女性6名为正常对照(NC)组。使用Illumina Methylation BeadChip芯片技术检测外周血全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采用DAVID数据库对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甲基化区域基因进行基因本体(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信号通路分析。结果发现差异甲基化位点17904个,差异甲基化区域24个。GO功能分析显示,差异甲基化区域基因参与的生物学过程主要有1型干扰素相关反应和免疫效应。KEGG信号通路分析中,差异甲基化基因主要参与T1DM、细胞黏附分子及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结论 DNA甲基化修饰可能参与女性T2DM发生。  相似文献   

17.
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与健康人骨密度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女性 2型糖尿病 (T2 DM)患者与健康人骨密度 (BMD)的差异。 方法 采用双能 X线吸收法 (DEXA)骨密度仪 ,测定 2 14例女性 2型糖尿病患者 (DM组 )及 110 1例年龄和体重指数相匹配的女性健康人 (对照组 )腰椎及股骨近端的 BMD。 结果  DM患者各年龄段组腰椎及髋部各区域 BMD与相应对照组比较 ,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 (P>0 .0 5 )。DM组的 BMD与病程无相关性 [r=- (0 .0 9~ 0 .0 1) ,P均 >0 .0 5 ]。 T2 DM组和对照组各部位 BMD与年龄和绝经年限呈负相关 [r=- (0 .4 2 2~ 0 .70 5 ) ,P均 <0 .0 1]。年龄≥ 5 0岁的 DM患者腰椎骨质疏松 (OP)患病率为 2 1.9% ,低于对照组的 31.4 % (P<0 .0 5 ) ;2组之间不同骨骼部位的 OP总体患病率 T2 DM组为 (2 2 .9±14 .9) % ,对照组为 (2 5 .4± 15 .6 ) % ,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结论 女性 T2 DM患者 ,不同部位的BMD及 OP患病率与女性健康人群相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女性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临床及冠状动脉造影特点.方法 2006年12月-2007年12月行冠脉造影术(CAG)确诊为冠心病的女性患者180例.按有无DM分为两组,比较两组相关临床因素及造影情况、治疗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在年龄、高血压、冠心病、吸烟方面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DM组绝经患者少于非DM组(P<0.05);比较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M组、多支病变、弥漫性病变均高于非DM组(P<0.05);DM组需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百分比高于非DM组(P<0.05);随着空腹血糖水平的升高,三支血管病变和弥漫性病变也增多(P<0.05).结论 DM是发生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女性DM患者在绝经期前患冠心病者多于非DM患者,DM患者多支血管病变和弥漫性病变较多,随着空腹血糖水平的升高促使及加重冠状动脉血管病变.  相似文献   

19.
英国Rutter报道,无症状型心肌缺血在无冠心病症状的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病人中常见,尤其更多见于伴微量白蛋白尿者。在该人群中,低运动负荷时缺血反应发生率高,提示将来发生冠脉事件的可能性增加,也表明了患冠心病的概率增大。  相似文献   

20.
陈耀 《糖尿病之友》2011,(12):56-56
病例 张女士,51岁,福建省霞浦县人。近半年出现尿急、尿不尽感,当地卫生院考虑尿路感染,间断服用一些抗生素,症状时好时坏、断断续续,逐渐加重,近两周排尿越发困难,尿急尿痛、腹部日渐隆起,伴随易饥多食、乏力倦怠、口干不敢饮,夜不能寐、辗转反侧。在泌尿外科治疗期间发现血糖波动在10.0~20.0mmol/L,尿常规:白细胞(+++)、尿蛋白(+);血肌酐、尿素氮偏高,诊断为“膀胱癌;糖尿病并泌尿系感染”。请内分泌科会诊。转科先控制血糖及感染后,再行膀胱癌手术。经应用胰岛索降血糖;抗生素抗感染;导尿、膀胱逼尿肌训练;改善微循环及营养神经等治疗,最终症状消失,修正诊断为糖尿病神经性膀胱病并尿路感染,排除了膀胱癌,病人高高兴兴地出院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